扇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6257发布日期:2018-12-05 18:59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扇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扇轮,尤其涉及一种可调整至配重平衡的扇轮。



背景技术:

请参照图1,其为一种现有的扇轮9,该现有的扇轮9具有一个转轴91、一个轮毂92及多个叶片93。该轮毂92结合于该转轴91,该轮毂92表面设有多个配重槽921,该多个配重槽921用以供配重块M容置;该多个叶片93设置于该轮毂92的外周。借此,该现有的扇轮9转动不平衡时,能通过于特定的配重槽921增加配重块M(加重),以达到配重的效果,使该扇轮9可以达到转动平衡。

然而,上述配重槽921仅设于该轮毂92表面;因此,在进行检测及调整配重后,当该扇轮9的重心还是无法达到配重平衡时,该扇轮9仍会因晃动或震动而产生噪音的情形。此时,若需要再增加重量的部位已放置有配重块M,该现有的扇轮9则会陷入无法继续调整配重的窘境而需报废。

有鉴于此,现有的扇轮确实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扇轮,具有设于不同轴向高度位置的配重区,以确保该扇轮有足够的配重空间,使该扇轮能够平稳地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扇轮,包括:一个转轴;一个轮毂,连接于该转轴;多个扇叶,设于该轮毂的外周;至少一个连接件,连接该多个扇叶;及一个配置单元,该配置单元具有一个低处配重区及一个高处配重区,该低处配重区与该高处配重区设于不同轴向高度位置。

据此,本实用新型的扇轮,利用该配置单元具有一低处配重区及一高处配重区,且该低处配重区与该高处配重区设于不同轴向高度;如此,能确保该扇轮具有足够的配重空间,使该扇轮可以调整至配重平衡,以提升该扇轮旋转的平稳性,同时可防止该扇轮因晃动或震动而产生噪音的情形发生,进而可进一步提升该扇轮的使用寿命。

其中,该轮毂具有一个板体及一个环墙,该转轴连接该板体,该环墙连接该板体周缘,一径向延伸部设置于该环墙外周壁,该低处配重区设于该径向延伸部,该高处配重区设于该至少一个连接件。如此,该结构简易而便于制造及组装,具有降低制造成本及提升组装便利性的效果。

其中,该径向延伸部具有一个凹环部,该凹环部凹设于该径向延伸部的下表面,该凹环部则形成该低处配重区。如此,该凹环部的任意位置均可供配重块设置,具有使配重块的设置位置不受限的效果。

其中,该径向延伸部设于邻近该环墙底缘,该至少一个连接件结合于各扇叶的顶缘。如此,具有使该低处配重区与该高处配重区之间可形成较大的轴向高度差的效果。

其中,该轮毂具有一个板体及一个环墙,该转轴连接该板体,该环墙连接该板体周缘,该高处配重区设于该板体,该低处配重区设于该至少一个连接件。如此,具有提供另一种配置方式的效果。

其中,该至少一个连接件结合于各扇叶的底缘。如此,具有使该低处配重区与该高处配重区之间可形成较大的轴向高度差的效果。

其中,该轮毂具有一个板体及一个环墙,该转轴连接该板体,该环墙连接该板体周缘,一径向延伸部设置于该环墙外周壁,该低处配重区设于该径向延伸部,该高处配重区设于该板体。如此,具有提供另一种配置方式的效果。

其中,该径向延伸部具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一凹部,多个第一凹部凹设于该径向延伸部的下表面,该多个第一凹部形成该低处配重区。如此,该平面结构简易而便于制造,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其中,该径向延伸部具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二凹部,多个第二凹部凹设于该径向延伸部的上表面,该多个第一凹部与该多个第二凹部共同形成该低处配重区。如此,具有增加该低处配重区的面积的效果。

其中,该径向延伸部具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二凹部,多个第二凹部凹设于该径向延伸部的上表面,该多个第二凹部形成该低处配重区。如此,该平面结构简易而便于制造,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其中,该连接件的数量为两个,各连接件分别连接于该多个扇叶,该低处配重区设于其中一个连接件,该高处配重区设于另一个连接件。如此,具有提供另一种配置方式的效果。

其中,该两个连接件的其中的一个连接件连接于该轮毂的一个盘体,该其中的一个连接件供各扇叶的底缘结合。如此,具有提供各扇叶与该连接件的不同结合方式的效果。

其中,其中的另一个连接件设置于各侧缘并邻近该顶缘。如此,具有使该低处配重区与该高处配重区之间可形成较大的轴向高度差的效果。

其中,该低处配重区为一个环形的凹槽。如此,该结构简易而便于制造,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且该环形的凹槽的任意位置均可供配重块设置,使得配重块的设置位置不受限。

其中,该高处配重区由多个相间隔的凹槽所形成。如此,该结构简易而便于制造,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一种现有的扇轮的剖视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平面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立体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平面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立体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剖视平面图。

图8: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9: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剖视平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本实用新型﹞

1 转轴

2 轮毂

21 板体 211 凹槽

22 环墙 23 径向延伸部

231 凹环部 232 第一凹部

233 第二凹部 24 盘体

3 扇叶

3a 第一端 3b 第二端

31 顶缘 32 底缘

33 侧缘

4 连接件

41 凹槽

5 配置单元

51 低处配重区 52 高处配重区

﹝现有技术﹞

9 扇轮 91 转轴

92 轮毂 921 配重槽

93 叶片

M 配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列举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以下所述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例如“前”、“后”、“上(顶)”、“下(底)”、“内”、“外”、“侧面”等,主要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各方向性或其近似用语仅用以辅助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请参照图2,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扇轮的第一实施例,该扇轮包括一个转轴1、一个轮毂2、多个扇叶3、至少一个连接件4及一个配置单元5,该轮毂2连接于该转轴1,该多个扇叶3设于该轮毂2的外周,该至少一个连接件4连接于各扇叶3,该配置单元5可设置于该轮毂2及/或该至少一个连接件4。

该转轴1用以组装至马达的一个轴管(图未绘示)中,并以可顺利带动整体扇轮旋转为前提条件,该转轴1的结构组成及外观形状,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

该轮毂2连接于该转轴1,该轮毂2与该转轴1的连接结构及方式,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举例而言,可选用塑料材质的轮毂2,以便直接射出包覆结合该转轴1;或者,也可选用金属材质的轮毂2,以便紧配或激光焊接结合该转轴1,均可达到使该轮毂2与该转轴1稳固结合的效果。

其中,该轮毂2可具有一个板体21及一个环墙22,该转轴1连接该板体21,该环墙22连接该板体21周缘。在本实施例中,该轮毂2可于该环墙22外周壁设有一个径向延伸部23,该径向延伸部23可用以供该多个扇叶3结合。此外,该径向延伸部23可具有一个凹环部231,该凹环部231凹设于该径向延伸部23 的下表面。

各扇叶3具有一个第一端3a及一个第二端3b,本实施例的各扇叶3均由第一端3a结合于该轮毂2的径向延伸部23,各扇叶3的第二端3b则可供该至少一个连接件4结合。此外,各扇叶3具有相对的一个顶缘31与一个底缘32,以及设于该顶缘31与该底缘32之间的一个侧缘33。

需特别说明的是,该轮毂2的径向延伸部23的形状及设置位置,均以能够供各扇叶3的第一端3a稳固结合为原则,本实用新型不加以限制,且该结合可为卡扣、贴接、嵌合或一体成型相连接等,以由该径向延伸部23提升各扇叶3与该轮毂2的结合面积,从而提升各扇叶3与该轮毂2之间的结合稳固性。

本实施例的连接件4数量可选择为单一个,且该连接件4连接于该多个扇叶3的第二端3b,且设于各扇叶3的顶缘31及侧缘33的邻接处。该连接件4与各扇叶3为一体成型结合,使该连接件4可以稳固地结合于各扇叶3的第二端3b,具有可以增加该连接件4与各扇叶3的结合强度的功效。

该配置单元5具有一个低处配重区51及一个高处配重区52,该低处配重区51与该高处配重52区设于不同轴向高度位置。在本实施例中,该低处配重区51可设于该轮毂2,该高处配重区52则可设于该连接件4。详言之,该轮毂2可以由该凹环部231形成该低处配重区51;该连接件4则可设有一个环形的凹槽41,以由该环形的凹槽41形成该高处配重区52,该结构简易而便于制造,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且该凹环部231与该环形的凹槽41的任意位置均可供配重块(图未绘示)设置,使得配重块的设置位置不受限。较佳地,该径向延伸部23可连接于邻近该环墙22底缘,该连接件4则可以结合于各扇叶3的顶缘31,使该低处配重区51与该高处配重区52之间可形成较大的轴向高度差。

请参照图2、图3,通过前述结构,各扇叶3的第一端3a结合于该轮毂2的径向延伸部23,该连接件4结合于各扇叶3的第二端3b,该低处配重区51设置于该轮毂2,该高处配重区52设置于该连接件4,使该低处配重区51与该高处配重区52设于不同轴向高度位置。如此,制得该扇轮后,经检测找出转动不平衡的可能位置,并在该低处配重区51或该高处配重区52的特定位置增加配重块;若需于同一轴向位置增加较多的配重块,该低处配重区51及该高处配重区52可提供足够的空间供设置配重块。经调整配重后,可以使该扇轮的重量平均,使该扇轮的重心保持在该转轴1上,以提升该扇轮旋转的平稳性。

请参照图4、图5,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扇轮的第二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大致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主要差异在于: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该高处配重区52设于该轮毂2,该低处配重区51设于该连接件4;借此,提供另一种配置方式,使该低处配重区51与该高处配重区52设于不同轴向高度位置。

详言之,本实施例选择将该连接件4结合于各扇叶3的底缘32及侧缘33的邻接处,该低处配重区51可设于该连接件4,该高处配重区52则可设于该轮毂2的板体21,使该低处配重区51与该高处配重区52之间可形成较大的轴向高度差。其中,本实施例的板体21可设有多个相间隔的凹槽211,以由该多个相间隔的凹槽211形成该高处配重区52,该结构简易而便于制造,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且该轮毂2设置该多个凹槽211的部位较不易产生结构强度降低的问题。

请参照图6、图7,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扇轮的第三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大致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主要差异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该低处配重区51及该高处配重区52均设于该轮毂2;借此,提供另一种配置方式,使该低处配重区51与该高处配重区52设于不同轴向高度位置。

详言之,本实施例的径向延伸部23可具有多个相间隔的第一凹部232及多个相间隔的第二凹部233,该多个第一凹部232凹设于该径向延伸部23的下表面,该多个第二凹部233凹设于该径向延伸部23的上表面,该多个第一凹部232与该多个第二凹部233则共同形成该低处配重区51,以增加该低处配重区51的面积;如此,可依实际需求,使该低处配重区51有足够的面积可以增添配重块,以提升使用便利性的效果。另外,本实施例的板体21可设有多个相间隔的凹槽211,以由该多个相间隔的凹槽211形成该高处配重区52,使该低处配重区51与该高处配重区52之间可形成较大的轴向高度差;且该多个相间隔的凹槽211结构简易而便于制造,具有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同时可以进一步提升该轮毂2结构的坚固性。

请参照图8、图9,其为本实用新型的扇轮的第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大致上与上述的第一实施例相同,其主要差异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该连接件4的数量为两个,且该低处配重区51及该高处配重区52分别设于该两个连接件4;借此,提供另一种配置方式,使该低处配重区51与该高处配重区52设于不同轴向高度位置。

详言之,本实施例的其中的一个连接件4连接于该轮毂2的一个盘体24,该盘体24用以供各扇叶3的底缘32结合。该其中的一个连接件4可设有一个环形的凹槽41,以由该凹槽41形成该低处配重区51;而本实施例的另一个连接件4设置于各扇叶3的侧缘33并邻近该顶缘31,该另一个连接件4可设有多个相间隔的凹槽41,以由该多个相间隔的凹槽41形成该高处配重区52,使该低处配重区51与该高处配重区52之间可形成较大的轴向高度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扇轮,利用该配置单元具有一个低处配重区及一个高处配重区,且该低处配重区与该高处配重区设于不同轴向高度;如此,能确保该扇轮具有足够的配重空间,使该扇轮可以调整至配重平衡,以提升该扇轮旋转的平稳性,同时可防止该扇轮因晃动或震动而产生噪音的情形发生,进而可进一步提升该扇轮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