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水泵的密封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03679发布日期:2018-11-30 18:5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潜水泵的密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潜水泵具有电机和带有叶轮组的泵体,电机安置在机筒内,泵体安置在泵筒内,联接盘与泵筒连接,通过多个连接座将联接盘和机筒连接,并通过联轴器将电机的转子轴和泵体的泵轴连接,从而在电机通电旋转时,可以带动泵体的叶轮组旋转,使低压液体经过叶轮组的加速后变成高压液体,最终从泵体的出水口排出。

现有技术中,在联接盘与机筒之间通过多个连接座连接,降低密封性能,在潜水泵入水深度过低时,由于潜水泵外压过大,容易造成电机所在一侧(简称为电机侧)与泵体所在一侧(简称为泵体侧)的液体相互渗漏,从而影响电机使用寿命,进而影响整个潜水泵使用寿命,且易引起不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潜水泵的密封连接结构,其结构简单,可保持电机内外压力的平衡,保证电机的密封具有良好效果,提高潜水泵的使用寿命,大大节约使用成本。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潜水泵的密封连接结构,所述潜水泵包括带有机筒的电机、带有泵筒的泵体、与泵筒连接的联接盘,其中,所述密封连接结构包括:其一端与所述联接盘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机筒连接的机座;开设在机座的所述一端的第一安置槽;开设在机座的所述另一端的第二安置槽;其部分安置在第一安置槽内的用于防止泵体侧的液体渗漏进电机侧的第一密封组件;安置在第二安置槽内的用于防止电机侧液体渗漏进泵体侧的第二密封组件;其中,通过第一密封组件和第二密封组件,使所述电机两侧的压力平衡。

其中,所述第一密封组件包括:安置在所述机座的第一安置槽内的静环底座,其上端设置凹槽;其下部安置在静环底座的凹槽内的静环;安置在静环上方的动环;其下部卡置在动环外的卡簧。

其中,所述卡簧上部抵在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转子轴上的挡环上。

其中,所述动环上部伸出于所述机座。

其中,所述第二密封组件的结构与所述第一密封组件相同,其卡簧下部抵在安装于所述电机的转子轴的轴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潜水泵的密封连接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连接结构,结构简单,可保持电机内外压力的平衡,保证电机的密封具有良好效果,提高潜水泵的使用寿命,大大节约使用成本与维护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连接结构,通过机座将泵体与电机连接,在机座的两端分别设置安置槽,并在安置槽内分别安置密封组件,从而确保了电机内外两侧的压力平衡,有效防止电机侧和泵体侧的液体互相渗漏,提高潜水泵的使用寿命,大大节约使用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连接结构的潜水泵的结构示意图(泵体部分结构未完全示出);

图2是图1的A部分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密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连接结构的潜水泵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部分放大图,由图1、图2可知,潜水泵包括:带有机筒1的电机2、带有泵筒的泵体10、与泵筒连接的联接盘6,机筒1;电机2和电机轴承座压装定位于机筒1内,电机2的外伸的转子轴5通过转子轴承3支撑,在转子轴5的末端安置联轴器8,用于将转子轴5与泵体10的泵轴传动连接(图中未示出),另外,在转子轴5的靠近联轴器8的部分外罩有用于密封的倒置的碗形隔水圈7。

其中,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潜水泵还包括将联接盘6与机筒1连接在一起的密封连接结构,该密封连接结构包括:其一端与联接盘6连接、其另一端与机筒1连接的机座4;开设在机座4的一端的第一安置槽41;开设在机座4的另一端的第二安置槽43;其部分安置在第一安置槽41内的用于防止泵体侧的液体渗漏进电机侧的第一密封组件9;安置在第二安置槽43内的用于防止电机侧液体渗漏进泵体侧的第二密封组件9’;其中,通过第一密封组件9和第二密封组件9’,使电机两侧的压力平衡。

具体的,如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机座4呈阶梯轴形,在机座4中心开设用于供转子轴5沿其轴向穿过的轴孔42,机座4阶梯轴的大直径轴的外壁环设沿直径朝外延伸的凸台,制造时,凸台一端表面可与机座一端的表面平齐,而为用于将机座与联接盘6连接,优选的,在凸台的所述一端设置上止口45,上止口45为凹止口,相应的,在联接盘6的下端设置凸止口,以便通过凸凹止口将机座4与联接盘6配合连接在一起;而凸台的另一端与机筒1连接,优选的,在凸台另一端设置下止口46,下止口46也为凹止口,相应的,在机筒1上端设置凸止口,使得机座4与机筒1也通过凸凹止口配合连接在一起。此外,在机座4大直径轴的下部外壁还环设有密封圈槽47,以便在密封圈槽47内安置用于密封机筒1内壁与机座4之间缝隙的密封圈。

其中,本文中涉及的上、下方位词,仅用以表明所涉及部件的相对位置,如朝向泵体一侧为上,朝向电机一侧为下。

进一步的,在机座4的一端开设有由其一端的端面沿其轴向朝内部凹进的第一安置槽41,在机座4的另一端开设有由其另一端的端面沿其轴向朝内部依次凹进的转子轴承安置槽44和第二安置槽43,第一安置槽41、第二安置槽43、转子轴承安置槽44均为开设于机座4中心且与机座4上的轴孔42相连通的圆形槽。其中,第一安置槽41、第二安置槽43、转子轴承安置槽44的直径均大于轴孔42的直径,优选的,转子轴承安置槽44的直径大于第二安置槽43的直径。

此外,在机座4上还设置用于其它必备结构,如油腔、螺纹孔等,以便通过螺丝将联接盘与机座固定。

其中,在第一安置槽41内安置用于防止泵体侧的液体渗漏进电机侧的第一密封组件9,在第二安置槽43内安置用于防止电机侧液体渗漏进泵体侧的第二密封组件9’,本实用新型的潜水泵,通过第一密封组件9和第二密封组件9’,使电机内侧(指电机转子所在一侧)和外侧(指泵体所在一侧)的压力平衡,从而降低电机内、外侧的渗漏风险,保证电机使用寿命。

其中,第一密封组件9包括沿机座4的轴向由下至上依次安置的如下元件:安置在机座4的第一安置槽内41的静环底座91,其上端设置凹槽,为橡胶材质,用于密封机座的第一安置槽槽壁与转子轴之间的间隙;其下部安置在静环底座91的凹槽内的静环92,为耐磨件,由碳化硅材料制成,用于沿转子轴5轴向起密封作用;安置在静环92上方的动环93,套装于转子轴5上,且上部伸出于机座4,也为耐磨件,采用石墨材质,其中,静环92和动环93相互摩擦,起到密封作用;以及其下部卡置在动环93外的卡簧94,卡簧94上部抵在安装于电机2的转子轴5上的挡环上,而挡环上部抵在碗形隔水圈7的内壁,碗形隔水圈7中心孔与联轴器的通过螺纹连接而固定在机座4上。此外,在动环93内壁的上部还配有动环锁紧套95,为橡胶材质,用来锁紧动环93和转子轴5的,保证动环93和转子轴5能同步旋转。

其中,第二密封组件9’的结构与第一密封组件9相同,不同的是,第二密封组件9’的各元件的安装方向与第一密封组件9各元件的方向正好相反,即沿机座4轴向由上至下依次为静环底座91、静环92、动环93、卡簧94,且其卡簧94下部抵在安装于电机2的转子轴5的轴承3上(如图1、图2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连接结构,通过机座将泵体与电机连接为一体,并在机座的上下两端分别安置密封组件,当潜水泵入水深度达到60米以上时,保证电机外环境水压(即为泵体侧)不会对电机内环境(即为电机侧)构成渗漏,保证电机内外压力的平衡,降低渗漏风险,从而保证电机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潜水泵的密封连接结构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连接结构,结构简单,可保持电机内外压力的平衡,保证电机的密封具有良好效果,提高潜水泵的使用寿命,大大节约使用成本与维护成本。

2、本实用新型的密封连接结构,通过机座将泵体与电机连接,在机座的两端分别设置安置槽,并在安置槽内分别安置密封组件,从而确保了电机内外两侧的压力平衡,有效防止电机侧和泵体侧的液体互相渗漏,提高潜水泵的使用寿命,大大节约使用成本。

尽管上文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进行的各种修改都应当理解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