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润滑油站用囊式蓄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3046发布日期:2018-12-14 21:43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润滑油站用囊式蓄能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能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润滑油站用囊式蓄能器。



背景技术:

蓄能器是液压气动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它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位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又将压缩能或位能转变为液压或气压等能而释放出来,重新补供给系统,以保证整个系统压力正常,蓄能器按加载方式可分为弹簧式、活塞式和气体式三种,弹簧式、活塞式由于其局限性已经很少采用,目前常用的为气体式蓄能器,气体式蓄能器按结构可分为管路消振器、气液直接接触式、活塞式、隔膜式、气囊式等,气囊式蓄能器是利用气体(氮气)的可压缩性质研制的,气囊式蓄能器由油液部分和带有气密封件的气体部分组成,位于皮囊周围的油液与油液回路接通,当压力升高时油液进入蓄能器,气体被压缩,直到系统管路压力不再上升,当管路压力下降时压缩空气膨胀,将油液压入回路,从而减缓管路压力的下降,例如专利“CN204357791U”公开了一种设置有扩散杆的囊式蓄能器,包括:所述壳体的左端设置有气阀杆,所述气阀杆的左端开口,其另一端与所述胶囊开口密封连接,所述气阀杆为中空结构,且设置有第一台肩,所述气阀杆的中空部位插入扩散杆,所述扩散杆中空结构,其左端开口,其另一端封闭,且插入所述胶囊内,其中,插入胶囊内的部分设置有多个透气孔,所述多个透气孔的总面积大于等于气路管道通径的两倍,通过扩散杆的使用降低了氮气瓶高压气体对内部皮囊的冲击,从而提高胶囊寿命,并且可连接氮气瓶组,来提高蓄能器蓄积较大的能量,使得一个蓄能器可代替多个蓄能器,既经济又节能;但是,现有大型囊式蓄能器的体积很大,气囊部件的充气位置位于蓄能器的顶部,其高度比较高,充气不方便,需要配置专门的基础设施进行充气和检修工作,不仅操作比较繁琐,并且配套基础的结构比较复杂,占用空间比较大,增加了企业一次性投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以下问题,现有大型囊式蓄能器的体积很大,气囊部件的充气位置位于蓄能器的顶部,其高度比较高,充气不方便,需要配置专门的设施进行充气和检修工作,不仅操作比较繁琐,并且配套基础的结构比较复杂,占用空间比较大,增加了企业一次性投资成本。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润滑油站用囊式蓄能器,包括壳体、气囊部件和油端装置,所述油端装置位于壳体的下端,所述气囊部件位于壳体的内部,并从上方伸出壳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气阀组件,所述充气阀组件与气囊部件连接,所述充气阀组件包括连接件一、三通管路、充气组件和压力组件,所述连接件一位于气囊部件上方,与气囊部件连接,所述三通管路为三个端口的管路,其中一个端口与连接件一连接,另外两端口分别与充气组件、压力组件连接,所述三通管路三个端口的长度不同,与连接件一连接端口的长度比与充气组件、压力组件连接端口的长度短,所述三通管路与充气组件、压力组件连接的端口位于壳体的中下部,便于对气囊部件进行充气和内部压力的检测。

在此基础上,所述三通管路为m型结构,所述m型结构中间的端口与连接件一连接,所述m型结构两端的端口与充气组件、压力组件连接,所述壳体位于m型结构内部。

在此基础上,所述三通管路为m型结构,所述m型结构一端的端口与连接件一连接,所述m型结构另外两个端口与充气组件、压力组件连接,所述壳体位于m型结构一端。

在此基础上,所述充气组件包括截止阀一、充气阀安装座和充气阀嘴,所述截止阀一与三通管路连接,所述充气阀安装座与截止阀一连接,所述充气阀嘴安装在充气阀安装座上。

在此基础上,所述压力组件包括截止阀二、管路二和压力检测部件,所述截止阀二与三通管路连接,所述管路二与截止阀二连接,所述压力检测部件与管路二连接。

在此基础上,所述压力检测部件包括截止阀三和压力检测装置,所述截止阀三与管路二连接,所述压力检测装置与截止阀三连接。

在此基础上,所述压力检测装置为压力表或者为压力检出器。

在此基础上,还包括安装件,所述安装件与壳体的固定连接,用于对三通管路和压力组件进行安装固定。

在此基础上,还包括密封垫片,所述密封垫片位于连接件一和三通管路之间,所述密封垫片位于三通管路和截止阀一之间,所述密封垫片位于三通管路和截止阀二之间,所述密封垫片位于截止阀一和充气阀安装座之间,所述密封垫片位于截止阀二和管路二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装置采用充气阀组件将气囊部件的充气位置由壳体的顶部引入到壳体的中下部,使气囊部件的充气和检修更加方便,减少了基础设施的配置,降低了企业的一次性投资成本。

2、本装置的充气阀组件采用充气组件和压力组件配合的方式,不仅可以对气囊部件进行充气,并且可以对气囊部件内部的压力进行检测和控制,便于对囊式蓄能器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提高了囊式蓄能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E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充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气囊部件,3、充气阀组件,31、连接件一,32、三通管路,33、充气组件,331、截止阀一,332、充气阀安装座,333、充气阀嘴,34、压力组件,341、截止阀二,342、管路二,343、压力检测部件,35、安装件,351、左安装件,352、右安装件,36、密封垫片,4、油端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示出了一种润滑油站用囊式蓄能器。

本实用新型披露一种润滑油站用囊式蓄能器,如图1所示,包括包括壳体1、气囊部件2、充气阀组件3和油端装置4,油端装置4位于壳体1的下端,气囊部件2位于壳体1的内部,并伸出壳体1,充气阀组件3与气囊部件2的上端连接,从而对气囊部件2进行气体的补充,充气阀组件3和气囊部件2相连,将氮气通入气囊部件2内部,壳体1和气囊部件2之间充满油液,当油液的压力大于气囊部件2内的压力时,气囊部件2收缩,油液进入壳体1内,进行储存压力和流量,当油液的压力小于气囊部件2内的压力时,气囊部件2膨胀,将油液挤出壳体1,维持系统内油液的压力和流量,从而实现囊式蓄能器的吸收和释放能量;如图1所示,壳体1为鼓形结构,壳体1的两端各设置有一个孔,两个孔的大小不同,比较大的孔位于壳体1的下端,与油端装置4配合连接,比较小的孔位于壳体1的上端,与气囊部件2配合;气囊部件2为囊状结构,包括囊体和连接件,囊体和连接件在气囊部件2制作的过程中硫化在一起,囊体为橡胶材质,可以在受到内外压力不同时进行压缩和膨胀,囊体位于壳体1内部,囊体下端与壳体1的下部内表面具有一定的距离,用于存储油液,连接件为轴类零件,连接件的下端与壳体1的内表面配合实现对气囊部件2的定位,连接件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外螺纹,连接件的上端穿过壳体1与螺母配合从而将气囊部件2固定在壳体1上,连接件螺纹的上端与充气阀组件3配合,用于充气阀组件3和气囊部件2之间的连接,在连接件中心沿轴线有贯穿两个端面的中心孔,中心孔将气囊部件2与充气阀组件3连通,从而实现充气阀组件3对气囊部件2内补充或释放气体;充气阀组件3包括连接件一31、三通管路32、充气组件33、压力组件34、安装件35和密封垫片36,三通管路32通过连接件一31与气囊部件2连接,三通管路32另外两端与充气组件33和压力组件34连接,安装件35与壳体1固定连接,用于对三通管路32和压力组件34进行固定,密封垫片36位于连接件一31、三通管路32、充气组件33和压力组件34,用于对管路密封,防止氮气气体泄漏;连接件一31为T字形结构,T字形的上端为法兰盘,其法兰盘的四周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安装孔,T字形的竖直边有贯穿上下表面的中心孔,从而将气囊部件2内部与三通管路32联通,在中心孔的下端设置为内螺纹,内螺纹与气囊部件2的外螺纹配合,从而将气囊部件2与充气阀组件3固定连接起来;在连接件一31的上部安装有三通管路32,三通管路32为具有三个管口的管路,每个管口均设置连接用的法兰盘,法兰盘的四周设置贯穿上下表面的用于连接的安装孔,三个管口成m型布置,中间的管口与连接件一31连接,两端的管口分别与充气组件33和压力组件34,两端管口的高度延伸到壳体1的中下部,壳体1位于三通管路32内部,从而将气囊部件2的充气位置由壳体1的上端延伸至壳体1的中下部,便于对气囊部件2进行充气和内部气体压力的监测;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三通管路32m型结构一端的管口与连接件一31连接,另外一端的两个端口与充气组件33和压力组件34连接,与充气组件33和压力组件34连接的端口伸到壳体1的中下部,壳体1位于三通管路32的一端;充气组件33用于对气囊部件2进行充气,充气组件33包括截止阀一331、充气阀安装座332和充气阀嘴333,截止阀一331为两端法兰连接的球阀,用于控制充气组件33的通断,截止阀一331的一端法兰与三通管路32连接,另一端法兰与充气阀安装座332连接,充气阀安装座332为为一个平板,其四周有贯穿上下表面的安装孔,用于与三通管路32连接,平板的中部有贯穿上下表面的螺纹孔,用于安装充气阀嘴333;充气阀嘴333为一个充气用的单向阀,当需要对气囊部件2进行充气时,用气源顶开单向阀的球头即可以进行充气,当不需要充气时,单向阀自动关闭,从而保证气囊部件2的气体不会泄露;压力组件34用于对气囊部件2内的气体压力进行监测,压力组件34包括截止阀二341、管路二342和压力检测部件343,截止阀二341为两端法兰连接的球阀,用于控制压力组件34的通断,截止阀二341的一端法兰与三通管路32连接,另一端法兰与管路二342连接,管路二342为U型结构的管路,其管路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用的法兰盘,管路二342的另一端与压力检测部件343连接,压力检测部件343包括截止阀三和压力检测装置,截止阀三与管路二342连接,压力检测装置安装在截止阀三上,截止阀三用于控制压力检测装置是否对气体压力进行检测,压力检测装置为压力表,作为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压力检测装置为压力检出器,用于对气囊部件2内的气体压力进行实时的检测和显示;三通管路32和压力组件34通过安装件35进行固定,安装件35包括左安装件351和右安装件352,左安装件351和右安装件352与壳体1固定连接,位于壳体1的中下部,左安装件351用于固定三通管路32与充气组件33连接的一端,右安装件352用于固定三通管路32与压力组件34连接的一端,并且同时固定压力组件34,避免压力检测部件343重量过大导致管路二342受力变形开裂;密封垫片36为聚四氟乙烯的平垫片,分别位于连接件一31和三通管路32之间、三通管路32和截止阀一331之间、截止阀一331和充气阀安装座332之间、三通管路32和截止阀二341之间与截止阀二341和管路二342之间,用于对充气阀组件3各连接件之间的密封,避免气体通过各连接件泄露,保证了气囊部件2内部压力的稳定,保证了囊式蓄能器工作的稳定性。

本装置采用充气阀组件3将气囊部件2的充气位置由壳体1的顶部引入到壳体1的中下部,便于对气囊部件2进行充气,减少了基础设施配置,降低了企业的一次性投资的成本,同时充气阀组件3内通过充气组件33和压力组件34配合方式,对气囊部件2内部压力进行检测和控制,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

上述说明示出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如前所述,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发明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