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向柱塞泵用的斜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5639发布日期:2019-01-16 00:26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一种轴向柱塞泵用的斜盘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柱塞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轴向柱塞泵用的斜盘结构。



背景技术:

柱塞泵是液压系统的一个重要装置,其靠柱塞在缸体中往复运动,具有额定压力高、结构紧凑、效率高和流量调节方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压、大流量和流量需要调节的场合,诸如液压机、工程机械和船舶中。根据柱塞泵的工作原理,柱塞泵的斜盘上连接有柱塞和泵轴,柱塞往复运动从而带动斜盘来回运动以驱动泵轴,现有斜盘在中部开设有空洞以减轻斜盘的重量,然而这样会降低斜盘的强度;另外,由于斜盘在柱塞的驱动下,会发生来回滑动运动,斜盘的端面需要设置一个销轴来支撑斜盘防止斜盘偏位,但是现有技术需要将柱塞泵的空间向外扩大以供销轴提供定位位置,这样仍会导致柱塞泵结构不够紧凑。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向柱塞泵用的斜盘结构,该斜盘结构具体结构紧凑、重量轻、强度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一种轴向柱塞泵用的斜盘结构,包括斜盘,所述斜盘的一端面为平面,另一端面是球面,所述斜盘的平面上由内往外依次固设有止推板和滑靴,所述止推板和所述滑靴靠近所述斜盘的边沿,所述滑靴与柱塞泵的柱塞的端头滑动连接,所述斜盘的平面上还固设有回程盘,所述回程盘的一端面与所述斜盘的平面固接,另一端面开设有与所述柱塞泵泵轴上的钢球滑动连接的凹槽,该凹槽位于所述斜盘的中心位置,所述斜盘的内部开设有偏空心,所述偏空心偏向所述柱塞所在的一侧,所述柱塞泵内固定设有一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斜盘的球面相对,所述固定块开设有与所述斜盘的球面滑动连接的内曲面。

其中,所述偏空心为空心圆柱,该空心圆柱位于所述凹槽的一侧边。

其中,所述斜盘上固接有销轴,所述销轴的外端固接有转头,柱塞泵内固定设置有定位块,所述转头与所述定位块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定位块开设有插口,所述转头通过插入所述插口从而与所述定位块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转头设为半球体,该半球体的球面与所述销轴固接,所述插口设为方形。

其中,所述定位块位于所述固定块的下方。

其中,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斜盘球面的中部位置滑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由于斜盘开设了偏空心,从而能减轻斜盘的重量;而该偏空心偏向止推板所在的一侧,这样能使斜盘受力更大一端的强度更好,从而提高了斜盘的强度;另外,固定块有一个能与斜盘的球面滑动连接的内曲面,该固定块直接与斜盘相贴即可,无需要再向外设置一个用于定位销轴位置,进而减少了柱塞泵的内部结构,使柱塞泵的结构更为紧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轴向柱塞泵用的斜盘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

斜盘——1、球面——101;止推板——2;滑靴——3;回程盘——4;凹槽——5;钢球——6;偏空心——7;固定块——8;销轴——9;转头——10;定位块——11;插口——12;柱塞——13;泵轴——1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

提供一种轴向柱塞泵用的斜盘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斜盘1,斜盘1的一端面为平面,另一端面是球面101,斜盘1的平面上由内往外依次固设有止推板2和滑靴3,止推板2和滑靴3靠近斜盘1的边沿,滑靴3与柱塞泵的柱塞13的端头滑动连接,斜盘1的平面上还固设有回程盘4,回程盘4的一端面与斜盘1的平面固接,另一端面开设有与柱塞泵泵轴14上的钢球6滑动连接的凹槽5,该凹槽5位于斜盘1的中心位置。斜盘1的内部开设有偏空心7,偏空心7偏向柱塞13所在的一侧,由于斜盘1与柱塞13滑动连接的一端受力较少,因此可这此处开设偏空心,所述柱塞泵内固定设有一个固定块8,固定块8与斜盘1的球面101相对,固定块8开设有与斜盘1的球面101滑动连接的内曲面,以便于提供滑面。

其中,偏空心7为空心圆柱,该空心圆柱位于所述凹槽的一侧边,以最大限度地设置偏空心7,同时保证强度。

其中,斜盘1上固接有销轴9,销轴9的外端固接有转头10,柱塞泵内固定设置有定位块11,转头10与定位块11转动连接,从而定位斜盘1。

其中,定位块11开设有插口12,转头10通过插入插口12从而与定位块11转动连接。

其中,转头10设为半球体,该半球体的球面与销轴9固接,插口12设为方形。

其中,定位块11位于固定块8的下方,从而能稳定地支撑。

其中,固定块8与斜盘1球面101的中部位置滑动连接,使得保持稳定的滑动力。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