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缩机减振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电器产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6936发布日期:2019-07-19 23:33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缩机减振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电器产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缩机减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压缩机减振系统及包括该系统的电器产品。



背景技术:

压缩机作为一种动力源,是将低压气体提升为高压气体的机械,是电器的制冷系统的心脏。压缩机在工作时,当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等于与压缩机相连接的外部装置的固有频率时,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之间会产生共振。若出现共振现象,压缩机和外部装置均会以更大的振动幅度振动,导致较严重的噪音问题,还会造成与压缩机相连接的外部装置和压缩机内部机械部件损坏。

因此,如何解决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之间形成共振,产生较大的噪音,还会造成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受损的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减振系统,通过外加振动源带动压缩机振动,避免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产生共振,从而解决共振产生较大噪音的问题,还解决了共振导致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受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缩机减振系统,包括:

振动装置,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接、用于带动所述压缩机振动;

控制器,与所述振动装置可通信地相连接,所述控制器能够判断所述压缩机与外部装置是否形成共振,当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外部装置形成共振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处在预设频率范围之外、以使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外部装置处于非共振状态,所述预设频率范围为所述压缩机的能够引起所述外部装置形成共振的运行频率范围。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通过判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否落入预设频率范围来判断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外部装置是否形成共振。

优选地,所述控制器包括用于检测所述外部装置的振幅的检测装置,所述控制器通过所述外部装置的振幅来判断所述压缩机与所述外部装置是否形成共振。

优选地,所述外部装置为与所述压缩机相连接的管路和/或用于安装所述压缩机的安装基座。

优选地,所述振动装置包括磁体和位于所述磁体的磁场中、且能够相对于所述磁体位移的导体,所述导体的通电电流与所述磁体的磁场的磁感线非平行;所述控制模块通过调节所述导体的电流,以控制所述导体在所述磁体的磁场中的振动频率。

优选地,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压缩机的垫体。

优选地,所述振动装置为环形结构、套设在所述垫体的外周。

优选地,所述垫体的外壁设有沿所述垫体的周向延伸的凹槽,所述振动装置设置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磁体包括第一磁板和第二磁板,所述导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磁板和所述第二磁板之间。

优选地,所述第一磁板和所述第二磁板均呈桶状,且所述第二磁板套设在所述第一磁板外。

优选地,所述振动装置还包括包裹在所述磁体和所述导体外的套体,所述磁体与所述套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套体的材质为绝缘材质。

优选地,所述绝缘材质为橡胶。

优选地,所述振动装置设置为至少两个。

优选地,所述垫体的材质为弹性材质。

优选地,所述弹性材质为橡胶。

优选地,所述振动装置为盘状结构,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盘状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产品,包括上述的压缩机减振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压缩机减振系统包括振动装置和控制器,振动装置实质也是一种振动器、与压缩机相连接,能够带动压缩机振动;控制器与振动装置可通信地相连接,控制器能够判断压缩机与外部装置是否形成共振;若形成共振,则控制器控制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处在预设频率范围之外,以使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处于非共振状态,其中,预设频率范围为压缩机的能够引起外部装置形成共振的运行频率范围。如此设置,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形成共振时,振动装置作为外加振动源带动压缩机振动,通过调节振动装置的振动频率,使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处于非共振状态。解决了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之间形成共振,产生较大的噪音,还会造成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受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通过调节振动装置的导体的电流来控制导体在磁体的磁场中的振动频率。如此设置,在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不共振时,可将振动装置的电流调节为零安培,振动装置不产生动作,能够缩短振动装置的振动时间,且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缩机减振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振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压缩机减振系统的工作过程示意图。

图1-图4中:

1-振动装置,2-垫体,3-第一磁板,4-第二磁板,5-导体,6-套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围。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减振系统,能够避免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产生共振,从而解决共振产生较大噪音、并且会导致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受损的问题。

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内容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压缩机减振系统,包括振动装置1和控制器,振动装置1与压缩机相连接,其本身也是一种振动器,能够带动压缩机振动;控制器与振动装置1可通信地相连接,控制器能够判断压缩机与外部装置是否形成共振;若形成共振,则控制器控制振动装置1的振动频率处在预设频率范围之外,以使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处于非共振状态,其中,预设频率范围为压缩机的能够引起外部装置形成共振的运行频率范围。

如此设置,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形成共振时,振动装置1作为外加振动源带动压缩机振动,通过调节振动装置1的振动频率,使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处于非共振状态。解决了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之间形成共振,产生较大的噪音,还会造成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受损的问题。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控制器通过判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否落入预设频率范围来判断压缩机与外部装置是否形成共振。若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落入预设频率范围内,则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形成共振,便控制振动装置1的振动频率不在预设频率范围之内。根据共振原理,压缩机的运行频率等于外部装置的固有频率时,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形成共振,因此,预设频率范围为压缩机的能够引起外部装置形成共振的运行频率范围,也即,预设频率范围为外部装置的固有频率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频率范围的起始频率值可以不等于终止频率值,也即预设频率范围包括多个频率值;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频率范围的起始频率值也可以等于终止频率值,也即预设频率范围包括一个频率值。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可选的实施方式,控制器包括用于检测外部装置的振幅的检测装置,通过外部装置的振幅来判断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之间是否形成共振。若外部装置的振幅达到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形成共振时的振幅,则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形成共振。若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之间形成共振,则控制振动装置1的振动频率处于预设频率范围之外。如此设置,外部装置的振幅便于测量,控制方法更简便。

需要说明的是,预设频率范围为压缩机的能够引起外部装置形成共振的运行频率范围,也即,预设频率范围为外部装置的固有频率范围。由于外部装置的结构较复杂、性能不同,所以外部装置的固有频率范围可以包括多个频率值。当然,在一些实施例中,外部装置的固有频率范围也可能仅包括一个频率值,也即,该情况下外部装置的固有频率范围的起点与终点相同。

而且,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外部装置为与压缩机相连接的管路和/或用于安装压缩机的安装基座。

在本实施例中,请参考图2-图3,振动装置1包括磁体和导体5,导体5位于磁体的磁场中,并且导体5能够相对于磁体发生位移。控制模块通过调节导体5的电流,来控制导体5在磁体的磁场中的振动频率。导体5的通电电流大小不同,导体5在磁场中的振动频率就不同。其中,导体5内的通电电流方向与磁体的磁场的磁感线非平行,也即,导体5内的通电电流方向与磁体的磁场的磁感线之间存在大于0°且小于180°的夹角。

如此设置,利用通电导体5在磁体的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的原理,使导体5在磁体的磁场中产生位移。并且,导体5中的电流大小不同,导体5受到的力的大小也不同,因此,可以通过调节导体5中的电流大小,来调节导体5在磁体的磁场中的振动频率,也即调节振动装置1的振动频率。

而且,当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不形成共振时,可以将导体5中的电流大小调节为零安培,此时振动装置1不动作,能够缩短振动装置1的振动时间,而且节约能源。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请参考图1,压缩机减振系统还包括用于支撑压缩机的垫体2。压缩机位于垫体2的上方,可以但不限于通过螺栓与垫体2固定连接。垫体2可以但不限于与电器外壳相连接。优选地,垫体2的材质为弹性材质。由于弹性材质具有一定的弹性,对压缩机的振动起到缓冲作用,能够防止压缩机的振动传递到电器外壳等装置。进一步地,垫体2的材质可以为橡胶。

振动装置1为环形结构,套设在垫体2的外周。优选地,垫体2的外壁设有凹槽,凹槽沿垫体2的周向延伸,振动装置1设置在凹槽内。如此设置,方便安装振动装置1,且振动装置1与垫体2之间连接牢固,不会出现从垫体2外壁滑落的现象。

在本实施例中,磁体包括第一磁板3和第二磁板4,导体5设置在第一磁板3和第二磁板4之间。并且,导体5内的通电电流方向与第一磁板3和第二磁板4形成的磁场的磁感线方向非平行,优选地,通过导体5的电流方向与磁体的磁场的磁感线之间呈90°夹角,此时导体5受力相对较大。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磁板3和第二磁板4可以但不限于为带电板。

优选地,第一磁板3和第二磁板4均呈桶状,并且第二磁板4套设在第一磁板3外。导体5位于第一磁板3与第二磁板4之间,导体5为圆环状结构、并且沿桶状的周向延伸。如此设置,振动装置1呈环形,方便安装、且与垫体2之间连接更加牢固。

进一步地,振动装置1还包括套体6,套体6包裹在磁体和导体5外,并且磁体与套体6固定连接。套体6的材质为绝缘材质。如此设置,第一磁板3与第二磁板4上的电不会传递到绝缘材质,且绝缘材质不会干扰磁体的磁场,套体6还能够起到保护磁体和导体5的作用,且便于安装。优选地,套体6的材质可以为橡胶,橡胶不仅绝缘,还具有一定的弹性,方便将振动装置1安装在垫体2上。

在本实施例的优选方案中,振动装置1设置为至少两个。优选地,至少两个振动装置1同时振动,对压缩机的振动频率的影响作用更大,效果更好。

作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可选的实施方式,振动装置1为盘状结构,压缩机设置在盘状结构上。优选地,振动装置1为圆盘状结构,压缩机整体设置在圆盘状结构的上方,圆盘状结构可以直接与电器的外壳相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圆盘状结构也可以安装在垫体2的上方,通过垫体2与电器外壳等装置连接。

请参考图4,压缩机减振系统的工作过程包括以下步骤:判断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之间是否形成共振;若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形成共振,则控制振动装置1的振动频率处于预设频率范围之外、使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不形成共振,预设频率范围为压缩机的能够引起外部装置形成共振的运行频率范围。其中,振动装置1本身是一种振动器,与压缩机相连接,能够带动压缩机振动。

如此设置,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形成共振时,通过调节振动装置1的振动频率,使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处于非共振状态。解决了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之间形成共振,产生较大的噪音,还会造成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受损的问题。

进一步地,通过判断压缩机的运行频率是否落入预设频率范围来判断压缩机与外部装置是否形成共振,若压缩机的运行频率落入预设频率范围内,则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形成共振,便控制振动装置1的振动频率不在预设频率范围之内。

压缩机减振系统的工作过程还包括,若压缩机与外部装置未形成共振,此时控制振动装置1处于非振动状态。如此设置,当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之间不形成共振时,振动装置1可以不动作,不产生振动,缩短了振动装置1的振动时间,而且能够节约能源。

判断压缩机与外部装置是否形成共振,还可以通过外部装置的振幅来判断。若外部装置的振幅达到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形成共振时的振幅,则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形成共振。若共振,则控制振动装置1的振动频率不在预设频率范围之内,避免压缩机与外部装置之间形成共振。

结合上述各个实施例对本压缩机减振系统进行具体说明,在本实施例中,压缩机减振系统包括振动装置1和控制器,振动装置1与压缩机相连接,带动压缩机振动;控制器与振动装置1可通信地相连接,控制器能够判断压缩机与外部装置是否形成共振;若形成共振,则控制器控制振动装置1的振动频率处在预设频率范围之外,以使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处于非共振状态,其中,预设频率范围为压缩机的能够引起外部装置形成共振的运行频率范围;若未形成共振,则控制器控制振动装置1处于非振动状态。

其中,振动装置1包括磁体和导体5,磁体包括呈桶状的第一磁板3和第二磁板4,第二磁板4套设在第一磁板3外,导体5位于第一磁板3和第二磁板4之间、为圆环状结构、并且沿桶状的周向延伸。磁体和导体5外设有橡胶材质的套体6。振动装置1整体为环状结构,套设置位于压缩机下方的垫体2的外周,垫体2外壁沿周向设有凹槽,振动装置1固定设置在凹槽内。

如此设置,通过调节导体5的通电电流来调节振动装置1的振动频率,振动装置1作为与压缩机相连接的外加振动源,能够避免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形成共振,解决了共振产生较大噪音、并且会导致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受损的问题。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器产品,包括上述的压缩机减振系统。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器产品,比如,空调、冰箱等,通过压缩机减振系统避免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形成共振,解决共振产生较大的噪音,还会造成压缩机与外部装置受损的问题。该有益效果的推导过程与上述压缩机减振系统所带来的有益效果的推到过程大体类似,故本文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各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部分可以相互参考,在一些实施例中未详细说明的内容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个方案包含本身的基本方案,相互独立,并不互相制约,但是其也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达到多个效果共同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