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72918发布日期:2019-05-03 19:32阅读:650来源:国知局
一种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伺服直驱泵是一种有伺服电机驱动的液压泵,现有技术中一般泵是采用双向油泵,电机是采用伺服电机,油路块都是采用螺纹插装阀集成的,油路块和油泵之间用一小段硬管连接,整个系统结构就非常紧凑。在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中,双向油泵的补油口通过单向阀连接油箱,单向阀在直驱泵控中起到了泵吸油口补油的作用。而单向阀通径大小和与泵口的距离都会影响低压情况下的流速。现有的单向阀一般是通过管道连接到双向油泵的补油口实现补油,而在单向阀与出油口之间一般还具有溢流阀和热油梭阀等回油阀,这种连接方式在双向压力高的情况下,系统是完全能达到各种设计要求。不过在低压的情况下,由于管道阻尼和管道支路复杂等因素,单向阀补油速度缓慢,导致油缸速度就只能达到最高速度的1/3左右,达不到某些领域中低压高速的使用目的。为了达到低压高速的要求,使得伺服直驱泵能够适用于更多领域使用,必须改进设计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该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能够在低压时保证补油速度,从而达到低压高速的要求,使得伺服直驱泵能够适用于更多领域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一种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包括伺服电机、双向油泵、补油单向阀、溢流阀、热油梭阀和油箱,所述伺服电机与双向油泵通过联轴节连接,所述双向油泵两侧依次连接有补油口、溢流口和热油梭阀连接口,在经过所述热油梭阀连接口后分别连接负载油路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补油口上连接有补油单向阀,所述溢流口上连接有所述溢流阀,所述热油梭阀连接口连接有所述热油梭阀,所述补油单向阀、所述溢流阀和所述热油梭阀均连接所述油箱。该液压系统的连接方式将补油单向阀与双向油泵的泵口之间的距离缩短,将溢流阀和热油梭阀设于补油单向阀和双向油泵的泵口连接油路的外侧,使得该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能够在低压时保证补油速度,从而达到低压高速的要求,使得伺服直驱泵能够适用于更多领域使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双向油泵位于所述油箱内,所述双向油泵的泵口两侧均设有所述补油口,所述补油口上连接有补油管道,所述补油管道上设置有所述补油单向阀,所述补油单向阀流通方向为从所述油箱至所述补油口。采用该结构缩短补油管道的距离,从而减少补油管道中的阻尼,在低压时保证补油速度。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补油管道为直管。采用直管道能够减少补油管道弯曲带来的阻尼。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溢流口和所述热油梭阀连接口之间均设置有测压口。采用该结构能够实时检测液压系统压力,使得液压系统更安全。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补油单向阀进口位于所述油箱的底部。将补油单向阀设置于油箱底部使得能够在低油位时补油。

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所述油箱上设置有液位计和/或液位观察口。采用该结构能够随时观察油箱内的油液量,在少油时及时加注液压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液压系统的连接方式将补油单向阀与双向油泵的泵口之间的距离缩短,将溢流阀和热油梭阀设于补油单向阀和双向油泵的泵口连接油路的外侧,使得该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能够在低压时保证补油速度,从而达到低压高速的要求,使得伺服直驱泵能够适用于更多领域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3,一种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包括伺服电机1、双向油泵2、补油单向阀3、溢流阀4、热油梭阀5和油箱6,所述伺服电机1与双向油泵2通过联轴节7连接,所述双向油泵2两侧依次连接有补油口8、溢流口9和热油梭阀连接口10,在经过所述热油梭阀连接口后分别连接负载油路11的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补油口8上连接有补油单向阀3,所述溢流口9上连接有所述溢流阀4,所述热油梭阀连接口10连接有所述热油梭阀5,所述补油单向阀3、所述溢流阀4和所述热油梭阀5均连接所述油箱6。该液压系统的连接方式将补油单向阀与双向油泵的泵口之间的距离缩短,将溢流阀和热油梭阀设于补油单向阀和双向油泵的泵口连接油路的外侧,使得该伺服直驱泵控液压系统能够在低压时保证补油速度,从而达到低压高速的要求,使得伺服直驱泵能够适用于更多领域使用。

所述双向油泵2位于所述油箱6内,所述双向油泵2的泵口两侧均设有所述补油口8,所述补油口8上连接有补油管道12,所述补油管道12上设置有所述补油单向阀3,所述补油单向阀3流通方向为从所述油箱6至所述补油口8,所述补油管道12为直管。采用该结构缩短补油管道的距离和防止管道弯曲,从而减少补油管道中的阻尼,在低压时保证补油速度。

所述溢流口9和所述热油梭阀连接口10之间均设置有测压口13。测压口上可通过连接液压表检测液压系统压力,使得液压系统更安全。

所述补油单向阀3进口位于所述油箱6的底部。将补油单向阀设置于油箱底部使得能够在低油位时补油。

所述油箱6上设置有用于观察油箱内的油液量的液位计14或者液位观察口,当然也可是既安装液位计也安装液位观察口,液位观察口为透明玻璃。

为了方便定位,所述油箱6外侧还设有与油箱6固定连接的定位座15,油梭阀连接口10设于定位座15的上方,测压口13设于定位座15的侧面。为了方便起吊定位座15顶部还设有吊耳1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