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0332发布日期:2019-07-03 03:4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送出空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是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送风设备,相关技术中的风扇,不仅送风距离较短,且噪声较大,直接对着人吹时很不舒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提出一种风扇,所述风扇的送风距离较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扇,包括:叶轮组件,所述叶轮组件包括:第一叶轮和第二叶轮,所述第一叶轮包括第一轮毂和沿周向排布在所述第一轮毂上的多个第一叶片,所述第二叶轮包括第二轮毂和沿周向排布在所述第二轮毂上的多个第二叶片,所述第一叶片的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二叶片位于同一径向截面上,多个所述第一叶片位于多个所述第二叶片的径向外侧;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第一叶轮、所述第二叶轮分别相连以驱动转动,所述第一叶轮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叶轮的动力输入端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风扇,通过将第一叶片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叶片布置在同一径向截面上,且第一叶轮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叶轮的动力输入端不同,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风扇的送风距离较短的问题,且使用时噪声小,风扇即使直接对着人吹时也不会具有不适感。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风扇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至少一种运行模式,在第一模式下,所述第一叶轮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叶轮的动力输入端的转向相反;在第二模式下,所述第一叶轮的动力输入端与所述第二叶轮的动力输入端的转速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叶片由根部至端部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叶片由根部至端部的延伸方向相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叶片和所述第二叶片的出口角不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叶轮相连,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叶轮相连;或者,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由同一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中至少一个与所述电机之间设有传动组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扇还包括:风扇壳,所述风扇壳限定出安装腔,所述叶轮组件可转动设在所述安装腔内,所述驱动装置连接在所述风扇壳上。

进一步地,风扇还包括:空气处理模块,所述空气处理模块用于处理流经所述安装腔的空气。

具体地,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加热模块、制冷模块、加湿模块、净化模块、填加剂模块中的至少一个。

可选地,当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所述加热模块时,所述加热模块包括加热棒;当所述空气处理模块包括所述制冷模块时,所述制冷模块包括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朝向所述安装腔释放冷量。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所述风扇壳包括:前罩,所述前罩正对所述第一叶轮和所述第二叶轮设置,所述前罩位于所述第二轮毂的远离所述第一轮毂的一侧,所述前罩形成为格栅状;后罩,所述后罩相对所述前罩设置,所述后罩位于所述第一轮毂的远离所述第二轮毂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后罩为封闭罩或者所述后罩为格栅状。

具体地,所述前罩上设有隔筒,所述隔筒位于所述第二叶片的径向外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叶片的径向内侧。

可选地,所述风扇壳包括:外筒,所述外筒罩在所述叶轮组件的周向外侧,所述前罩和所述后罩分别罩在所述外筒的两端,所述外筒的轴向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叶片的轴向宽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叶轮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外套在所述第二叶轮的径向外侧,多个所述第一叶片连接在所述支撑环上;多个支撑筋,多个所述支撑筋连接在所述支撑环和所述第一轮毂之间。

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支撑筋沿周向间隔开排布,每个所述支撑筋在轴向上的延伸方向相对旋转轴线偏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叶轮组件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的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的另一个视角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的剖视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的向前送风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的向后送风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的前后送风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的前后送风另一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的侧视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的剖视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的其中一种气流运行轨迹示意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风扇的另一种气流运行轨迹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风扇;110:底座;

10:叶轮组件;11:第一叶轮;111:第一轮毂;112:第一叶片;113:支撑环;114:支撑筋;

12:第二叶轮;121:第二轮毂;122:第二叶片;

20:驱动装置;21:电机;22:传动组件;

30:风扇壳;30a:安装腔;31:前罩;32:后罩;33:隔筒;34:外筒;

40:空气处理模块;41:加热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1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100包括叶轮组件10和驱动装置20,驱动装置20用于驱动叶轮组件10转动。

具体地,叶轮组件10包括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其中第一叶轮11包括第一轮毂111和多个第一叶片112,多个第一叶片112沿周向排布在第一轮毂111上,第二叶轮12包括第二轮毂121和多个第二叶片122,多个第二叶片122沿周向排布在第二轮毂121上,可以理解的是,图1至图3中的第一叶片112和第二叶片122均形成为立体螺旋结构,第一叶片112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叶片122位于同一径向截面上,且多个第一叶片112位于多个第二叶片122的径向外侧,节省占用空间。这里,径向截面指的是垂直于风扇100的旋转轴线的截面。本文中提出第一叶片112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叶片122位于同一径向截面上,指的是,风扇100上存在至少一个垂直于风扇100的旋转轴线的平面,该平面既会截到第一叶片112上,也会截到第二叶片122上。

另外,驱动装置20与第一叶轮11、第二叶轮12分别相连以驱动转动,第一叶轮11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叶轮12的动力输入端不同,即指第一叶轮11与第二叶轮12不是同步转动的。具体可以表现为,第一叶轮11转动,第二叶轮12保持不转动,也可以为第一叶轮11保持不转动,第二叶轮12转动。

还可以是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的转动方向不同,例如第一叶轮11逆时针旋转,第二叶轮12顺时针旋转,还可表现为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的转速不同,例如第一叶轮11的转速大于第二叶轮12的转速,以满足风扇100不同的送风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选择不同的控制方式,使用更加灵活,同时,这样既可以改善叶轮组件10的送风距离和送风方向,又可以改善风压值,使得风扇100即使直接对人吹也不会具有不适感。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100,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的转速可以是固定的,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的转速也可以是可调的,这里不作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100,通过将第一叶片112的至少部分与第二叶片122布置在同一径向截面上,且第一叶轮11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叶轮12的动力输入端不同,从而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风扇100的送风距离较短的问题,且使用时噪声小,风扇100直接对着人吹时也给人很舒适的感觉。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风扇100具有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中的至少一种运行模式,具体地,在第一模式下,第一叶轮11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叶轮12的动力输入端的转向相反,采用控制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在旋转方向上的不同,实现调整风扇100的送风方向,例如第一叶轮11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叶轮12则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风扇100为由后向前送风,气流运行轨迹如图6所示,例如第一叶轮11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叶轮12则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风扇100为由前向后送风,气流运行轨迹如图7所示,再如风扇100还可以为前后同时送风的方式,气流运行轨迹如图8和图9所示,这样,在保持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相反旋转方向的前提下,通过调整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的旋向,即可改变风扇100的送风方向,操作简单、方便,使用更加灵活。

在第二模式下,第一叶轮11的动力输入端与第二叶轮12的动力输入端的转速不同,即控制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的转动速度不同,以实现风扇100对应的送风距离,例如第一叶轮11的转速小于第二叶轮12的转速时,此时风扇100的送风距离较长,在第一叶轮11的转速大于第二叶轮12的转速时,此时风扇100的送风距离较短,通过调整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的转速大小进而实现对风扇100的送风距离的调节,相对于相关技术中的风扇100,可以满足较长送风距离的要求,此外,调整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的转速大小还可以改善风压值,有效地解决了风扇100直接对着人吹不舒服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叶片112由根部至端部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第二叶片122由根部至端部的延伸方向相反,即指第一叶片112螺旋扭曲方向和第二叶片122的螺旋扭曲方向相反,例如第一叶片112的端部沿着逆时针的方向延伸且向后螺旋扭曲,第二叶片122的端部沿着顺时针的方向延伸且向后螺旋扭曲,这样,在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叶片112和第二叶片122可以在推动气流流动的同时,调整气流的流动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第一叶片112和第二叶片122的出口角不同,例如第一叶片112的出口角小于第二叶片122的出口角时,气流主要沿着前后方向流动,气流从风扇100的前侧四周吸入或向风扇100的前侧四周送风的风量较小,此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集中向正前方送风可以增大向前的送风距离,在第一叶片112的出口角大于第二叶片122的出口角时,气流在沿着前后方向流动的同时,可以从风扇100的前侧四周吸入或向风扇100的前侧四周送风的风量较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驱动装置20包括两个电机21,两个电机21分别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第一电机与第一叶轮11相连,用以驱动第一叶轮11转动,第二电机与第二叶轮12相连,用以驱动第二叶轮12转动,此时第一电机即为第一叶轮11的动力输入端,第二电机即为第二叶轮12的动力输入端,这样,分别控制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即可实现对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在旋向和转速上的独立控制,例如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叶轮11逆时针转动,第二电机驱动第二叶轮12顺时针转动,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叶轮11的转速较大,第二电机驱动第二叶轮12的转速较小,第一叶轮11的动力输入端和第二叶轮12的动力输入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控制方便。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由同一电机21驱动转动,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中至少一个与电机21之间设有传动组件22,具体地,可以是第一叶轮11与电机21直接相连,第二叶轮12和电机21之间设有传动组件22,也可以是第二叶轮12与电机21直接相连,第一叶轮11和电机21之间设有传动组件22,还可以是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均通过传动组件22与电机21相连,通过在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中至少一个与电机21之间设有传动组件22,利用传动组件22改变其中至少一个叶轮的旋转方向和转速大小,进而在使用一个电机21的前提下,可以实现第一叶轮11的动力输入端和第二叶轮12的动力输入端不同,从而控制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之间可以按照相反的方向旋转,还可以分别调整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的转速大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叶轮11包括支撑环113和多个支撑筋114,支撑环113外套在第二叶轮12的径向外侧,多个第一叶片112连接在支撑环113上,多个支撑筋114连接在支撑环113和第一轮毂111之间,支撑环113和支撑筋114共同对多个第一叶片112起到支撑作用,同时支撑筋114的宽度向后延伸,不仅增强了第一叶轮11的结构强度,且在叶轮组件10旋转的同时,支撑筋114还可以起到扰动气流的作用。

进一步地,多个第一叶片112沿周向间隔地排布在支撑环113上,每个支撑筋114在轴向上的延伸方向相对旋转轴线偏转,这样可以增大支撑筋114与第一轮毂111的连接强度,进而增强第一叶轮11整体的结构强度,同时具有扰动气流的作用。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实施例,风扇100还包括风扇壳30,风扇壳30限定出安装腔30a,叶轮组件20可转动地设在安装腔30a内。驱动装置20连接在风扇壳30上,风扇壳30对叶轮组件10和驱动装置20具有保护作用,不会受到外界的干扰碰撞,同时在使用时,也可以避免叶轮组件10旋转时损伤人体,更加安全可靠。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11所示,风扇壳30包括前罩31和后罩32,前罩31正对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设置,前罩31位于第二轮毂121的远离第一轮毂111的一侧(即第二轮毂121的前侧),前罩31形成为格栅状,具体可以为由中心向四周辐射的网状结构,也可以是横置的多个条形口,便于从前侧吸风或者送风,后罩32相对前罩31设置,后罩32位于第一轮毂111的远离第二轮毂121的一侧(即第一轮毂111的后侧),后罩32与前罩31配合共同将叶轮组件10以及驱动装置20限定在风扇壳30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示例,如图4、图10和图11所示,后罩32可以为封闭罩,这样风扇100从前罩31抽风且从前罩31处送风。例如图12和图13中所示的风扇100内的两种气流运行轨迹,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的转向相反,用以改善风扇100的送风方向。例如第一叶轮11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叶轮12则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时,风扇100为图12所示的气流运行方式。又例如第一叶轮11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第二叶轮12则按照逆时针方向旋转时,风扇100为图13所示的气流运行轨迹。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的示例,如图3、图5和图6所示,后罩32也可以形成为格栅状,若后罩32形成为格栅状,空气会沿着前后方向流动,从前侧抽风向后侧送风,或者从后侧抽风向前侧送风,具体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后罩32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可选的示例,前罩31上设有隔筒33,隔筒33位于第二叶片122的径向外侧且位于第一叶片112的径向内侧,通过在前罩31上设置隔筒33,将第一叶片112和第二叶片122划分成不同的区域,以从不同的范围内抽风或者向不同的范围内送风,增加风扇100的抽风量以及风扇100在空间上的送风范围。第一叶片112所在的区域位于第二叶片122所在区域的外侧,若采用前向送风方式,从风扇100的后侧抽风,气流可以分别从第一叶片112所在的区域环向送出和从第二叶片122所在的区域向正前方送出,增大了风扇100在空间上的送风范围,若采用后向送风方式,从风扇100的前侧抽风,具体地,气流可以分别从第一叶片112所在的区域环向进入和从第二叶片122所在的区域向正前方进入,然后由风扇100的后侧集中送出,增加风扇100的抽风量,进而增大送风距离。

若采用前后同时送风方式,从后侧抽吸的气流部分从第一叶片112所在的区域环向送出和从第二叶片122所在的区域向正前方送出,另一部分从第一叶片112所在的区域环向送出之后从第二叶片122所在的区域向正前方进入,再由风扇100的后侧送出,即风扇100的前后两侧均抽风送风,改善送风方向和送风距离。

可选地,如图5和图11所示,风扇壳30包括外筒34,外筒34罩在叶轮组件10的周向外侧,前罩31和后罩32分别罩在外筒34的两端,外筒34的轴向宽度大于第一叶片11的轴向宽度,空气在进入安装腔30a后,可以在外筒34所罩设的区域保存一段时间,具有聚集空气的作用,这样在叶轮组件10的驱动下可以使得送风更远,同时将空气聚集在外筒34罩设的区域内,有利于空气处理模块40对空气进行处理,例如加热模块41可以对空气进行充分加热。

需要说明的是,风扇100还包括底座110,底座110用于支撑风扇壳30以及叶轮组件10,且在底座110的前侧设有控制单元,用于控制风扇100的启停以及调节送风量的大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扇100还包括空气处理模块40,空气处理模块40用于处理流经安装腔30a的空气。这里,空气处理模块40可以设置在风扇壳30上,空气处理模块40也可以设置在驱动装置20的外壳上,这里不作限制。在风扇100上设置空气处理模块40,可以适应季节变化以及用户的需求,实现该风扇100的功能多样化。

具体地,空气处理模块40可以设置在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之间,或者设在第一叶轮11的后侧,例如,空气处理模块40可以为加热模块41用以加热流经安装腔的空气,也可以为制冷模块用以给流经安装腔内的空气降温,还可以为净化模块用于净化空气等,也可以是多个前述模块的组合,空气处理模块40在输送空气的过程中对空气进行处理,以使风扇100送出去的空气满足用户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空气处理模块40包括加热模块41、制冷模块、加湿模块、净化模块、填加剂模块中的至少一个,例如空气处理模块40为加热模块41,加热模块41设在叶轮组件10之间或者设在叶轮组件10的后侧,用以对安装腔30a内的空气进行充分加热,若在夏季使用时可启动加热模块41,使得风扇100送出去的为较高温度的空气,如空气处理模块40为制冷模块,制冷模块设在叶轮组件10的后侧,若在夏季使用时可启动制冷模块,用以对安装腔30a内的空气进行降温。

随着用户对生活质量需求的逐步提升,空气处理模块40还可以为加湿模块,加湿模块设在叶轮组件10的后侧,用以提高安装腔30a内的空气湿度,避免室内的空气过于干燥,空气处理模块40还可以为填加剂模块,例如填加剂模块中的填加剂为熏香剂,消毒药水等,通过将填加剂模块设在安装腔30a内,通过气流的流动可以快速传播至室内,给用户提供清香或者健康的呼吸环境。

空气处理模块40还可以是上述实施例中多种模块的组合,例如空气处理模块40包括加热模块41和制冷模块,在使用加热模块41时,制冷模块处于关闭状态,在使用制冷模块时,加热模块41处于关闭状态,再如空气处理模块40包括加热模块41、加湿模块和填加剂模块,加热模块41、加湿模块和填加剂模块可以同时开启,上述多种模块依据实际需求进行选取,功能多样化,用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空气处理模块40包括加热模块41,加热模块41位于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之间,相关技术中的风扇一般在夏季使用较多,冬天由于吹风使人感觉更加寒冷而使用受到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100,空气在流经叶轮组件10时,同时加热模块41会对空气进行加热,以提升送出去的空气温度,即使在外界环境温度较低时仍可以使用,不会受到季节、外界环境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可选的示例,加热模块41包括多个电热棒,多个电热棒环绕驱动装置20间隔开设置,电热棒向安装腔30a内释放热量以加热空气,这样,通过将多个电热棒在驱动装置20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可以在以驱动装置20为中心的四周对空气进行加热,提高加热效率,也是的加热更加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空气处理模块40包括制冷模块,制冷模块设在叶轮组件10的后侧,制冷模块包括多个半导体制冷片,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端朝向安装腔30a释放冷量,以降低安装腔30a内的空气温度,给用户提供凉爽的环境。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第一叶片112由根部至端部的延伸方向与对应的第二叶片122由根部至端部的延伸方向相反,即指第一叶片112螺旋扭曲方向和第二叶片122的螺旋扭曲方向相反,例如第一叶片112的端部沿着逆时针的方向延伸且向后螺旋扭曲,第二叶片122的端部沿着顺时针的方向延伸且向后螺旋扭曲,这样,在第一叶轮11和第二叶轮12旋转的过程中,第一叶片112和第二叶片122可以在推动气流流动的同时,调整气流的流动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宽度”、“厚度”、“前”、“后”、“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