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F级燃气轮机伺服作动器测控用动力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81564发布日期:2019-08-09 20:47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一种F级燃气轮机伺服作动器测控用动力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是F级燃气轮机伺服作动器测控用动力站设备。



背景技术:

F级燃气轮机伺服作动器在测试时,被测油动机的压力、流量需要调整至合适的状态,因此,配置有专门的F级燃气轮机伺服作动器测控用动力站设备,该设备包含有一个油箱以及一条与该油箱相连的测试用油路。

但是,现有技术存在如下的缺点:由于只存在一条测试用油路,泵出口压力控制精度不够高,稳定性不强,实际使用时不能很好地满足被测油动机的压力、流量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F级燃气轮机伺服作动器测控用动力站设备,能够很好地满足被测油动机的压力、流量需求,泵出口压力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F级燃气轮机伺服作动器测控用动力站设备,包括油箱、电控单元,所述油箱内置有可将其内腔分成油泵吸油区和系统回油区的油箱隔板,所述油泵吸油区和系统回油区相连通,所述油箱配套有相互独立的、均配有阀门的被测缸油路、加载缸油路,所述被测缸油路、加载缸油路的吸油端均接通油泵吸油区,所述被测缸油路、加载缸油路的出油端分别接通被测缸、加载缸;

所述被测缸油路、加载缸油路上分别设置有受电控单元控制的被测缸泵组、加载缸泵组;

所述被测缸油路、加载缸油路上均配有比例溢流阀,两个比例溢流阀分别处于被测缸泵组、加载缸泵组的输出侧。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配套有冷却管路,所述冷却管路的一端接通系统回油区,所述冷却管路的另一端接通油泵吸油区,所述冷却管路上配有按照油液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精滤器、冷却路热电阻、油冷机,所述冷却路热电阻、油冷机均通过信号线与电控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管路设有与其相接通的旁通管路,所述旁通管路上配有过滤泵以及管阀,且所述过滤泵与油冷机并联设置,所述冷却管路上对应油冷机进油端和出油端的位置均配置管阀,所述旁通管路的进油端口接通冷却管路且处于冷却路热电阻的下游位置,所述旁通管路的出油端口接通冷却管路且处于油冷机出油端的下游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上安装有与油冷机形成控制关联的感温热电阻,所述感温热电阻通过信号线与电控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上安装有与被测缸泵组、加载缸泵组形成控制关联的温度开关,所述温度开关通过信号线与电控单元连接,所述油箱内腔安装有一对分别处于油泵吸油区、系统回油区的加热器,所述加热器通过信号线与电控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外壁上安装有在线油液颗粒检测仪,所述在线油液颗粒检测仪的测量端对应系统回油区的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安装有与电控单元连接的液位开关、磁翻板液位器。

进一步地,所述被测缸油路、加载缸油路上均配置有泵出口滤器、泵吸油滤器,所述泵吸油滤器处于被测缸泵组、加载缸泵组的进油端上游位置,所述泵出口滤器处于被测缸泵组、加载缸泵组的出油端下游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配套有回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的进油端与出油端均接通油箱,所述回油管路上配有回油滤器且设置有回油路热电阻,所述回油路热电阻通过信号线与电控单元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由于设置了相互独立的加载缸油路、被测缸油路,能够很好地满足被测油动机的压力、流量需求,而且加载缸油路、被测缸油路分别配置有加载缸泵组、被测缸泵组,均能够通过比例溢流阀控制出口压力和最高安全压力限制,比例溢流阀具有内部闭环压力反馈功能,泵出口压力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强,保证测试工况对压力和流量的需要,被测缸泵组、加载缸泵组具有恒压变量功能,能够根据系统需要设置成定量泵和变量泵,增加测试台的适应性,为以后增加的试验内容提供可用的油源;其二,具备良好的温度检测性能,当感温热电阻检测到油箱中的油液温度过高时,可打开油冷机,使得油液在冷却管路中流动,利用油冷机的热交换作用将油箱的油液热量排出去,达到降低油箱中的油液温度的目的,而且冷却管路上配置有冷却路热电阻,可进行温度反馈,以精确控制油箱内的油温;其三,具有加热功能,如果油箱中油温低于一定值且不能满足加载缸泵组、被测缸泵组的运行条件时,可利用加热器加热油箱中的油液,直到油箱中油温满足加载缸泵组、被测缸泵组的运行条件;其四,由于设置了磁翻板液位器,使得设备具备液位远传和报警功能;其五,由于设置了在线油液颗粒检测仪,油液颗粒度能够实现在线检测,能够实时显示油液的清洁度,油液清洁度达标后才可以启动被测缸泵组、加载缸泵组;其六,具有良好的油液过滤功能,回油滤器、精滤器、泵吸油滤器、泵出口滤器等过滤部件的设置,使得加载缸油路、被测缸油路、冷却管路以及回油管路均具有过滤性能,保证油液的清洁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配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关系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构造图。

图中,1油箱,1a油泵吸油区,1b系统回油区,2油箱隔板,3被测缸油路,4加载缸油路,5阀门,6比例溢流阀,7泵出口滤器,8泵吸油滤器,9被测缸泵组,10加载缸泵组,11在线油液颗粒检测仪,12温度开关,13感温热电阻,14加热器,15冷却管路,15a旁通管路,16精滤器,17冷却路热电阻,18油冷机,19过滤泵,20回油滤器,21回油路热电阻,22回油管路,23液位开关,24磁翻板液位器,25电控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结合图1-3所示,一种F级燃气轮机伺服作动器测控用动力站设备,包括油箱1、电控单元25,油箱1内置有可将其内腔分成油泵吸油区1a和系统回油区1b的油箱隔板2,油泵吸油区1a和系统回油区1b相连通,油箱1配套有相互独立的、均配有阀门5的被测缸油路3、加载缸油路4,被测缸油路3、加载缸油路4的吸油端均接通油泵吸油区1a,被测缸油路3、加载缸油路4的出油端分别接通被测缸、加载缸。

上述被测缸油路3、加载缸油路4上分别设置有受电控单元25控制的被测缸泵组9、加载缸泵组10。

上述被测缸油路3、加载缸油路4上均配有比例溢流阀6,两个比例溢流阀6分别处于被测缸泵组9、加载缸泵组10的输出侧。由于比例溢流阀6具有内部闭环压力反馈功能,泵出口压力控制精度高,稳定性强,能够保证测试工况对压力和流量的需要。

考虑到使用时油箱1内的油温会升高,因此上述油箱1配套有冷却管路15,所述冷却管路15的一端接通系统回油区1b,冷却管路15的另一端接通油泵吸油区1a,冷却管路15上配有按照油液流动方向依次布置的精滤器16、冷却路热电阻17、油冷机18,冷却路热电阻17、油冷机18均通过信号线与电控单元25连接。

上述冷却管路15设有与其相接通的旁通管路15a,旁通管路15a上配有过滤泵19以及管阀,且过滤泵19与油冷机18并联设置,冷却管路15上对应油冷机18进油端和出油端的位置均配置管阀,旁通管路15a的进油端口接通冷却管路15且处于冷却路热电阻17的下游位置,旁通管路15a的出油端口接通冷却管路15且处于油冷机18出油端的下游位置。旁通管路15a上可以按照液压系统的常规布置方法配置溢流阀以调控过滤泵19的油压。

上述油箱1上安装有与油冷机18形成控制关联的感温热电阻13,感温热电阻13通过信号线与电控单元25连接。

当感温热电阻13检测到油箱1中的油液温度过高时,可打开油冷机18,使得油液在冷却管路15中流动,利用油冷机18的热交换作用将油箱1的油液热量迅速地排出去,达到降低油箱1中的油液温度的目的,而且冷却管路15上配置有冷却路热电阻17,可进行温度反馈,以精确控制油箱1内的油温,油温可以控制在40-42度,也可以根据试验要求调整油温的温度范围。如果进行常规的油冷操作,也可以启动过滤泵19,可以同时关闭油冷机18,使得油液在冷却管路15中流动以散热。

上述油箱1上安装有与被测缸泵组9、加载缸泵组10形成控制关联的温度开关12,温度开关12通过信号线与电控单元25连接,油箱1内腔安装有一对分别处于油泵吸油区1a、系统回油区1b的加热器14,加热器14通过信号线与电控单元25连接。如果油箱1中油温低于一定值且不能满足加载缸泵组10、被测缸泵组9的运行条件时,可利用加热器14加热油箱1中的油液,直到油箱1中油温满足加载缸泵组10、被测缸泵组9的运行条件。

上述油箱1外壁上安装有在线油液颗粒检测仪11,在线油液颗粒检测仪11的测量端对应系统回油区1b的位置。能够实时显示油液的清洁度,油液清洁度达到NAS5级以上后才可以启动被测缸泵组9、加载缸泵组10。

上述油箱1安装有与电控单元25连接的液位开关23、磁翻板液位器24。使得设备具备液位远传和报警功能。

上述被测缸油路3、加载缸油路4上均配置有泵出口滤器7、泵吸油滤器8,泵吸油滤器8处于被测缸泵组9、加载缸泵组10的进油端上游位置,泵出口滤器7处于被测缸泵组9、加载缸泵组10的出油端下游位置。每个泵出口滤器7的出油端位置可旁通一溢流阀以便控制油压,此为液压系统中的常规设置。

上述油箱1配套有回油管路22,回油管路22的进油端与出油端均接通油箱1,回油管路22上配有回油滤器20且设置有回油路热电阻21,回油路热电阻21通过信号线与电控单元25连接,以便更好地进行油温管控。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