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蓄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39134发布日期:2019-12-17 21:25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多功能蓄能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离合变速箱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蓄能器。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弹簧式蓄能器在双离合变速箱(dct)液压系统中的应用知之甚少,因而需要研究不同参数的弹簧式蓄能器在不同油路中起作用与否,或者是否起作用。但是每次根据不同的仿真都需要设计不同的油路走向来布置蓄能器,并且改变蓄能器参数就需要对液压模块的上下阀体进行改动,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效果还不是很好,成本也较高。

另外,现有技术中,尤其是在蓄能器参数不确定的开发阶段,都是通过仿真来确定蓄能器参数,然后再分析油道的走向,寻找空间行布置,这样每次更改蓄能器位置或者参数时都需要进行油路分析,然后加工阀体工装进行测试,即费时成本又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蓄能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便于蓄能器的参数变更,简化加工周期。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蓄能器,其中,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内部形成有腔体;

头部,所述头部通过颈部固定连接在所述本体的一端,所述头部用于与混动动力整车控制器的待测部分配合固定;

颈部,所述颈部通过密封圈与所述混动动力整车控制器的待测部分相配合;

活塞,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活塞的一端通过阻尼螺塞固定在所述颈部内,所述活塞的另一端为敞口状态;

弹簧,容置在所述活塞的敞口内部,且所述弹簧的一端抵顶在所述活塞远离敞口的底部,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顶在所述腔体远离所述头部的底面。

优选地,还包括压板,设置在所述腔体内,位于所述腔体远离所述头部的底面上;

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抵顶在所述压板上。

优选地,还包括卡环,所述压板通过所述卡环固定在所述腔体的内壁上。

优选地,所述阻尼螺塞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待测部分与所述腔体相连通。

优选地,所述头部与所述待测部分为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多功能蓄能器,通过设置头部与待测部分相配合,在每次变更蓄能器参数时,仅需要加工一个腔体和活塞即可,并且不需要改变原来的油路,再将蓄能器通过头部固定在油路中,由此布置方便,简化了加工周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蓄能器的主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蓄能器的外部结构图;

图3为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多功能蓄能器待测部分-2001-本体2-头部3-颈部4-腔体5-密封圈6-活塞7-阻尼螺塞8-弹簧9-压板10-卡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蓄能器100,包括本体1、头部2、颈部3、活塞6和弹簧8。

其中,本体1内部形成有腔体4。头部2通过所述颈部3固定连接在所述本体1的一端,所述头部2用于与混动动力整车控制器的待测部分200配合固定;颈部3通过密封圈5与所述混动动力整车控制器的待测部分200相配合;活塞6设置在所述腔体4内;所述活塞6的一端通过阻尼螺塞7固定在所述颈部3内,所述活塞6的另一端为敞口状态;弹簧8容置在所述活塞6的敞口内部,且所述弹簧8的一端抵顶在所述活塞6远离敞口的底部,所述弹簧8的另一端抵顶在所述腔体4远离所述头部2的底面。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多功能蓄能器100,利用弹簧8的减震功能,来降低液压系统的压力冲击,降低油路中油液的波动,保证机械阀的平稳运动,从而保证压力的稳定性。其工作原理是:油液通过阻尼螺塞7进入腔体4,从而作用在活塞6上,压缩弹簧8,这样靠着弹簧8的减震作用衰减油液的波动,从而保证液压元件的稳定运动。

通过设置头部2,头部2可以与混动动力整车控制器的待测部分200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配合固定,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固定。多功能蓄能器类似于一个小的压力传感器,每次变更蓄能器参数仅需要加工一个腔体4和活塞6即可,并且不需要改变原来的油路,再将蓄能器通过头部2固定在油路中,由此布置方便,简化了加工周期。

优选地,上述多功能蓄能器100还包括压板9,设置在所述腔体4内,位于所述腔体4远离所述头部2的底面上;所述弹簧8的另一端抵顶在所述压板9上。

通过设置压板9,使弹簧8不会直接抵顶在腔体4上。在更改蓄能器参数时,只需变更腔体4和活塞6的尺寸即可,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该多功能蓄能器100还包括卡环10,所述压板9通过所述卡环10固定在所述腔体4的内壁上。腔体4的内壁上可以设置凹槽,卡环10套在压板9上,卡入到凹槽中。

进一步地,所述阻尼螺塞7上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将所述待测部分200与所述腔体4相连通。油液通过阻尼螺塞7上的该通孔进入腔体4,从而作用在活塞6上。

以上依据图式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