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机的转子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80138发布日期:2019-08-20 23:41阅读:475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机的转子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风机的转子支架。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离心风机已被大规模的应用,其工作时,空气从离心风机的驱动轴的轴向吸入,然后通过叶轮的旋转吹出来。现有的离心风机的出气口大部分均设于离心风机壳体的侧壁上,少量的离心风机的出气口设于离心风机的轴向上。

目前,现有的出气口轴线设置的离心风机,其产生的风均通过壳体的内壁导向然后从出气口排出,由于没有导风板的设计,从出气口排出的空气流向不一致,叶轮转动产生的动能会在壳体内以及出气口出来之后继续前进的过程中会由于空气流向的不一致而损耗,造成风压不足,送风距离短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加风压、提高送风距离的转子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风机的转子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固定转子后端盖的主体以及至少三块以主体的中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内端与安装部固连、外端与风机的壳体固连,每块连接板位于风机的叶轮旋转方向后方的侧面上均固定有第一导风板,每个第一导风板的内端均固连有第二导风板,第二导风板的内端向叶轮旋转方向的前方倾斜且第二导风板的内侧面与主体的外侧面贴合固定。

其工作原理如下:上述风机包括壳体和固定于主体上的转子电机(上述转子指转子电机),转子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叶轮,工作时,转子电机驱动叶轮转动,空气从叶轮的前侧吸入并从叶轮的侧边吹出,经壳体内壁引导击打在第一导风板或第二导风板后,向后吹出,上述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设计能够对壳体内杂乱的风向起到引导作用,使气流能够沿着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引导的方向向后吹出,避免气流之间相互的损耗,有利于增大风压,提高送风距离。

在上述的一种风机的转子支架中,所述主体包括成型于一体的圆柱状的安装部和圆锥状的导风部,所述安装部的直径与导风部的最大直径相同,所述安装部的前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转子后端盖的安装孔。圆锥状的导风部配合倾斜设置的第二导风板,能够在中心处形成旋涡流状的气流,有利于提高风压和送风距离。

在上述的一种风机的转子支架中,所述连接板的后侧面上沿连接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所述连接板的前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起。

在上述的一种风机的转子支架中,所述连接板位于风机的叶轮旋转方向前方的侧面上固定有挡风板,所述挡风板的宽度(d1)大于连接板的宽度(d2) 小于连接板的高度(h2)。上述凹槽和挡风板配合,能够将击打在第一导风板上并向前流动的气流进行引导,使该气流先经过凹槽然后再击打在挡风板上,从而将向前流动的气流引导向后,能够进一步增大风压,提高风送距离。

在上述的一种风机的转子支架中,所述连接板的外端部向前弯折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风机的壳体通过紧固件固连。

在上述的一种风机的转子支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内端的宽度(d3)大于主体的长度(L),所述主体的长度(L)大于第二导风板的最大宽度(d4)。

在上述的一种风机的转子支架中,所述第一导风板的内侧面上设有用于插接固定第二导风板的插接槽。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的设计能够对壳体内杂乱的风向起到引导作用,使气流能够沿着第一导风板和第二导风板引导的方向向后吹出,避免气流之间相互的损耗,有利于增大风压,提高送风距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风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子支架和叶轮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子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子支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转子支架的前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连接板处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2、叶轮;3、转子后端盖;4、主体;41、安装部;42、导风部;5、连接板;6、第一导风板;7、第二导风板;8、安装孔;9、凹槽; 10、凸起;11、挡风板;12、弯折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6:

本风机包括壳体1和固定于主体4上的转子电机(下述转子指转子电机),转子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叶轮2,本转子支架包括用于固定转子后端盖3的主体 4以及至少三块以主体4的中轴线为中心呈辐射状设置的连接板5,连接板5的内端与安装部41固连、外端与风机的壳体1固连,每块连接板5位于风机的叶轮2旋转方向后方的侧面上均固定有第一导风板6,每个第一导风板6的内端均固连有第二导风板7,第二导风板7的内端向叶轮2旋转方向的前方倾斜且第二导风板7的内侧面与主体4的外侧面贴合固定。工作时,转子电机驱动叶轮2 转动,空气从叶轮2的前侧吸入并从叶轮2的侧边吹出,经壳体1内壁引导击打在第一导风板6或第二导风板7后,向后吹出,上述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7的设计能够对壳体1内杂乱的风向起到引导作用,使气流能够沿着第一导风板6和第二导风板7引导的方向向后吹出,避免气流之间相互的损耗,有利于增大风压,提高送风距离。

进一步的,主体4包括成型于一体的圆柱状的安装部41和圆锥状的导风部 42,安装部41的直径与导风部42的最大直径相同,安装部41的前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安装转子后端盖3的安装孔8。圆锥状的导风部42配合倾斜设置的第二导风板7,能够在中心处形成旋涡流状的气流,有利于提高风压和送风距离。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连接板5的后侧面上沿连接板5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凹槽9,连接板5的前侧面上设有与凹槽9配合的凸起10;连接板5位于风机的叶轮2旋转方向前方的侧面上固定有挡风板11,挡风板11的宽度(d1)大于连接板5的宽度(d2)小于连接板5的高度(h2);第一导风板6内端的宽度 (d3)大于主体4的长度(L),主体4的长度(L)大于第二导风板7的最大宽度(d4);上述凹槽9和挡风板11配合,能够将击打在第一导风板6上并向前流动的气流进行引导,使该气流先经过凹槽9然后再击打在挡风板11上,从而将向前流动的气流引导向后,能够进一步增大风压,提高风送距离。

进一步的,连接板5的外端部向前弯折形成弯折部12,弯折部12与风机的壳体1通过紧固件固连;第一导风板6的内侧面上设有用于插接固定第二导风板7的插接槽。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