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压力限制器功能的液压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0847发布日期:2019-07-19 22:59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具有压力限制器功能的液压阀的制作方法

在各种应用中使用的液压系统常常包括各种阀组件,每个阀组件具有不同的可变要求并且每个阀组件在不同的操作条件下操作自己的致动器。负载感测补偿器可用于定制液压泵的操作,以基于负载感测压力满足给定液压系统的可变流量要求。然而,由每个阀组件接收的入口泵压力仅基于由负载感测补偿器感测的最高负载感测压力。因此,即使各种阀组件可以在不同的负载压力下操作不同的致动器,供应到每个阀组件的入口泵压力也是相同的。期望改善的是具有多个阀组件的液压系统中的泵流量管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整体涉及一种用于连接到具有负载感测功能的泵的阀组件。在某些示例中,泵是变量泵。在其他示例中,泵是具有入口压力补偿器的定量泵。

在一个方面,阀组件包括:歧管;主阀,该主阀容纳在歧管内,该主阀具有可变孔口;压力补偿器阀,该压力补偿器阀适于保持可变孔口上的恒定压降,并将流体从可变孔口输送到工作端口;以及压力限制器阀,该压力限制器阀与主阀和压力补偿器阀连通。压力限制器阀由阈值释放压力偏置并且具有从工作端口接收局部负载感测压力的先导表面。当局部负载感测压力超过压力限制器阀的阈值释放压力时,压力限制器阀将流体从压力补偿器阀排出到油箱。当阀组件是具有多个阀组件的液压系统的一部分时,并且多个阀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其他阀组件具有较高的阈值释放压力并且在比阀组件更高的负载感测压力下操作时,压力限制器阀保持流向工作端口的流量。

在一些示例中,压力限制器阀包括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阀芯。第一位置将流体从主阀的可变孔口引导至压力补偿器阀的先导表面,并且第二位置将流体从压力补偿器阀的先导表面排出至油箱。压力限制器阀的先导表面处于阀芯的第一侧,并且偏置元件定位成紧挨阀芯的相对第二侧,用于通过阈值释放压力将阀芯偏置到第一位置。当由压力限制器阀的先导表面接收的局部负载感测压力超过阈值释放压力时,阀芯滑入第二位置。

在某些示例中,压力限制器阀是双通双位阀,该双通双位阀具有能够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阀芯,该阀芯具有先导表面,该先导表面接收局部负载感测压力作为先导压力。局部负载感测压力将压力限制器阀的阀芯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闭合位置阻止流体排放到油箱,并且打开位置将流体排出到油箱。

在某些示例中,压力限制器阀是三通双位阀,该三通双位阀具有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阀芯,该阀芯具有先导表面,该先导表面接收局部负载感测压力作为先导压力。局部负载感测压力将压力限制器阀的阀芯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将流体输送到压力补偿器阀的先导表面,并且第二位置将流体排出到油箱。在一些示例中,压力限制器阀的先导表面具有圆形或圆锥形状。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系统,包括:泵;负载感测补偿器,该负载感测补偿器安装在泵上;第一阀组件,该第一阀组件容纳在歧管中并且连接到泵和第一致动器,第一阀组件适于将第一负载感测压力输送到负载感测补偿器,第一阀组件包括:主阀,该主阀具有可变孔口;压力补偿器阀,该压力补偿器阀适于保持可变孔口上的恒定压降,并将流体从可变孔口输送到工作端口;以及压力限制器阀,该压力限制器阀与主阀和压力补偿器阀连通。压力限制器阀由第一阈值释放压力偏置并且包括从工作端口接收第一负载感测压力的先导表面。当第一负载感测压力超过阈值释放压力时,压力限制器阀将流体从压力补偿器阀排出到油箱。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二阀组件,该第二阀组件容纳在独立的歧管中并连接到泵和第二致动器。第二阀组件适于将第二负载感测压力输送到负载感测补偿器。第二阀组件包括:主阀,该主阀具有可变孔口;压力补偿器阀,该压力补偿器阀适于在主阀的可变孔口上保持恒定压降;以及减压阀,该减压阀由第二阈值释放压力偏置。在该液压系统中,当第二阈值释放压力高于第一阈值释放压力并且第二负载感测压力高于第一负载感测压力时,保持流向第一阀组件的工作端口的流量。

在一些示例中,压力限制器阀是双通双位阀,该双通双位阀接收第一负载感测压力作为先导压力。第一负载感测压力将压力限制器阀的位置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闭合位置阻止流体排放到油箱,并且打开位置将流体排出到油箱。

在某些示例中,压力限制器阀是三通双位阀,该三通双位阀接收第一负载感测压力作为先导压力。第一负载感测压力适于将压力限制器阀的位置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一位置将流体输送到压力补偿器阀的先导表面,并且第二位置将流体排出到油箱。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阀组件中的压力限制器阀的先导表面具有圆形或圆锥形状。

在另一方面,本发明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阀组件,用于连接到具有负载感测功能的泵,该阀组件包括:歧管;主阀,该主阀容纳在歧管内,该主阀包括:可变孔口,该可变孔口的开口与主阀内的阀芯位置成比例;压力补偿器阀,该压力补偿器阀适于在主阀的可变孔口上保持恒定压降,该压力补偿器阀包括:阀芯,该阀芯能够在至少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闭合位置阻止来自主阀的可变孔口的流体,打开位置将流体从可变孔口输送到工作端口,工作端口适于连接到致动器,阀芯在与阀芯的第二侧相对的第一侧上具有先导表面;以及偏置元件,该偏置元件定位在偏置室内紧挨阀芯的第二侧,用于将阀芯偏置到闭合位置,该偏置室适于经由负载感测线从第二阀组件接收负载感测压力,该负载感测压力施加另外的偏置力,以将压力补偿器阀移动到闭合位置;压力限制器阀,该压力限制器阀与主阀和压力补偿器阀流体连通,该压力限制器阀包括:阀芯,该阀芯能够在至少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第一位置将流体从主阀的可变孔口引导到压力补偿器阀的阀芯的先导表面,第二位置将流体从压力补偿器阀的阀芯的先导表面排出到油箱,压力限制器阀的阀芯在阀芯的与阀芯的第二侧相对的第一侧上具有先导表面,先导表面适于从工作端口接收局部负载感测压力;以及偏置元件,该偏置元件定位成紧挨阀芯的第二侧,用于通过阈值释放压力将阀芯偏置到第一位置,当通过先导表面接收的局部负载感测压力超过阈值释放压力时,阀芯适于移动到第一位置。当阀组件是具有多个阀组件的液压系统的一部分时,并且当多个阀组件中的至少一个其他阀组件的阈值释放压力高于压力限制器阀的阈值释放压力时,并且至少一个其他阀在比阀组件的负载感测压力高的负载感测压力下操作时,压力限制器阀保持流向工作端口的流量。

在某些示例中,压力限制器阀是双通双位阀。在其他示例中,压力限制器阀是三通双位阀。在一些示例中,压力限制器阀的先导表面具有圆形或圆锥形状。在一些示例中,液压系统包括多个阀组件,其中至少一个阀组件是上述阀组件。

在下面列出的描述中将阐述各种另外方面。这些方面可以涉及个体特征和特征组合。应当理解,前面的一般性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都只是示例性和说明性的,并不限制本文公开的实施方式所基于的广义概念。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包括在液压系统中的两个后补偿阀组件中的流体流动,每个阀组件具有局部负载感测安全阀。

图2描绘了根据本公开的第一示例的液压回路,该液压回路具有多个阀组件,每个阀组件连接到致动器,并且每个阀组件具有双通双位压力限制器阀。

图3描绘了图2的液压回路的结构布置。

图4描绘了当第一阀组件中的工作负载压力小于压力限制器阀的阈值释放压力时的图2的液压回路。

图5描绘了当第一阀组件中的工作负载压力大于压力限制器阀的阈值释放压力时的图2的液压回路。

图6描绘了根据本公开另一示例的液压回路的另选示例,该液压回路具有多个阀组件,一个阀组件连接到致动器并且具有三通双位压力限制器阀。

图7描绘了图6的液压回路的结构布置。

图8描绘了当第一阀组件中的工作负载压力小于压力限制器阀的阈值释放压力时的图6的液压回路。

图9描绘了当第一阀组件中的工作负载压力大于压力限制器阀的阈值释放压力时的图6的液压回路。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液压系统中的两个阀组件中的流体流动。

图11描绘了用于图7至图9中所描绘的三通双位压力限制器阀的先导表面的另选布置。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详细参考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公开的示例性方面。只要有可能,在整个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液压系统可以包括多个阀组件,每个阀组件连接到泵并且每个阀组件在不同的负载感测压力下操作其自己的致动器。在图1中,随着来自泵的入口泵压力p增加,将第一阀组件中的流量a与第二阀组件中的流量b进行比较。入口流量f显示为维持相对恒定,而泵的入口泵压力p增加。第一阀组件的负载感测压力la显示为随着入口泵压力p增加而维持相对恒定。然而,当入口泵压力p开始增加并且在第二阀组件中的流量b开始减小之前最终达到零时,第一阀组件中的流量a开始减小。这可能是由于第一阀组件中的局部安全阀具有的阈值释放压力小于第二阀组件中的局部安全阀的阈值压力。由于每个局部安全阀基于来自泵的相同入口泵压力打开和闭合,因此在切断第二阀组件中的流量b之前切断第一阀组件中的流量a。即使第一阀组件中的工作端口压力没有超出该组件中的局部安全阀的阈值释放压力,这也可能发生。因此,连接到第一阀组件的致动器的操作受到影响,这可能导致具有第一阀组件和第二阀组件的液压系统中的能量损失。

如图2和图3所示,液压系统10包括多个阀组件,诸如阀组件s1、s2,每个阀组件容纳在诸如歧管20、22的独立歧管中。每个阀组件s1、s2可连接到泵12,用于接收共同的入口泵压力,并且每个组件可连接到独立的致动器,诸如致动器16、18。在某些示例中,泵12是变量泵。在其他示例中,泵12是具有入口压力补偿器的定量泵。

将负载感测补偿器14安装到泵12,用于基于负载感测压力控制泵12的入口泵压力。负载感测补偿器14从连接到梭阀26的负载感测线24处接收负载感测压力。梭阀26连接到阀组件s1、s2的一个或多个工作端口42。梭阀26适于在具有最高负载感测压力的工作端口的方向上打开。在一些另选示例中,可以使用止回阀代替梭阀26来执行该功能。而且,附图将液压系统10描绘为具有两个阀组件s1、s2,然而,应当理解,液压系统10可包括两个以上的阀组件或可包括单个阀组件。

每个阀组件s1、s2包括连接到泵12的主阀30,以用于接收液压流体。每个主阀30具有可变孔口32,该可变孔口的开口与主阀30内的阀芯34的移动成比例。在一些示例中,阀芯34在主阀30中的位置可以由螺线管线圈36控制。在其他示例中,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控制阀芯34的位置。

每个阀组件s1、s2包括压力补偿器阀50,用于保持可变孔口32上的恒定压降,使得来自主阀30的输出流量仅取决于阀芯34在主阀30内的移动所产生的计量孔口尺寸。压力补偿器阀50具有能够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的阀芯52。在闭合位置,阻止了来自主阀30的可变孔口32的流体。在打开位置,将来自可变孔口32的流体输送到工作端口42,该工作端口连接到致动器16、18。

压力补偿器阀50通过容纳在偏置室56中的偏置元件54偏置在闭合位置,并且设置在压力补偿器阀50的阀芯52的一个端部。设置在偏置元件54的相对端的先导表面58接收来自泵12的入口泵压力,以超过偏置元件54的偏置力,从而将压力补偿器阀50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

仍然参考图2和图3,每个阀组件s1、s2被描绘为具有压力限制器阀60,其与歧管20、22内的主阀30和压力补偿器阀50流体连通。压力限制器阀60包括能够在打开位置与闭合位置之间移动的阀芯62。在闭合位置,阻止了来自主阀30的可变孔口32的流体。在打开位置,来自压力补偿器阀50中的阀芯52的先导表面58的流体被排出到油箱46。偏置元件66被定位成紧挨阀芯62的一个端部,用于通过阈值偏置力将阀芯62偏置到闭合位置。在某些示例中,偏置元件66是弹簧。压力限制器阀60的阀芯62在阀芯的相对端上具有先导表面64。先导表面64适于从工作端口42接收工作端口压力。当由先导表面64接收的工作端口压力超过偏置元件66的阈值偏置力时,阀芯62适于移动到打开位置。在图2和图3所示的示例中,每个压力限制器阀60是双通双位阀。

压力限制器阀60每个均通过不同的阈值释放压力偏置。例如,阀组件s2中的压力限制器阀60由阈值释放压力(例如,120巴)偏置,该阈值释放压力大于阀组件s1中的压力限制器阀60的阈值释放压力(例如,60巴)。取决于每个阀组件的特性,包括连接到阀组件的致动器(例如,致动器16、18)的要求,期望的是不同的阈值释放压力。

每个阀组件s1、s2可以独立于其他阀组件操作,使得每个阀组件可以在不同的负载感测压力下操作。例如,连接到第二阀组件s2的致动器18可以在负载感测压力(例如,100巴)下工作,该负载感测压力大于连接到第一阀组件s1的致动器16的负载感测压力(例如,50巴)。在图2所示的示例中,第二阀组件s2中的负载感测压力大于第一阀组件s1中的负载感测压力,使得梭阀26被定位成将负载感测压力从第二阀组件s2输送到负载感测线24,并阻止来自第一阀组件s1的负载感测压力进入负载感测线24。负载感测线24将来自第二阀组件s2的负载感测压力输送到负载感测补偿器14。负载感测线还将来自第二阀组件s2的负载感测压力输送到每个阀组件s1、s2中的偏置室56。随着第二阀组件s2中的负载感测压力增加,来自泵12的入口泵压力将增加,以匹配增加的压力需求。

现在参考图2和图4,第一阀组件s1中的压力限制器阀60的打开和闭合与来自泵12的入口泵压力无关。只要连接到第一阀组件s1的致动器16具有低于第一阀组件s1中的阈值释放压力(例如,60巴)的负载感测压力,第一阀组件s1中的压力限制器阀60将保持闭合。当压力限制器阀60处于闭合位置时,来自泵12的入口泵压力被引导至压力补偿器阀50的先导表面58,用于通过超过偏置元件54的合力将压力补偿器阀50移动到打开位置,并且将来自第二阀组件s2的负载感测压力输送到容纳偏置元件54的偏置室56。当压力补偿器阀50处于打开位置时,将流体流动输送到致动器16,该制动器连接到第一阀组件s1。

即使第一阀组件s1中的阈值释放压力(例如,60巴)小于第二阀组件s2中的阈值释放压力(例如,120巴),连接到第一阀组件s1的致动器16的流体流动也不会被切断。因此,连接到第一阀组件s1的致动器16的操作不受第二阀组件s2的操作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入口泵压力超出第一阀组件s1的下限阈值释放压力(例如,60巴)。

现在参考图2和图5,当来自致动器16的负载感测压力超出第一阀组件s1的阈值释放压力(例如,60巴)时,第一阀组件s1中的压力限制器阀60将移动到打开位置。例如,将在工作端口42处检测到的来自致动器16的负载感测压力输送到压力限制器阀60中的阀芯62的先导表面64,并且超过偏置元件66的偏置力。当负载感测压力超过偏置元件66的阈值释放压力时,压力限制器阀60将移动到打开位置,并且与压力补偿器阀50的先导表面58连通的入口泵压力将被排出到油箱46。由于偏置元件54的合力以及来自第二阀组件s2的负载感测压力经由梭阀26输送到偏置室56,这使得压力补偿器阀50移动到闭合位置。当处于闭合位置时,压力补偿器阀50阻止流体到达致动器16。因此,当第一阀组件s1中的负载感测压力超出阈值释放压力时,切断到第一阀组件s1中的致动器16的流动。

现在参考图6和图7,根据本公开的另选液压系统100可以共享与上面关于图2至图5中描绘的液压系统10描述的那些类似的部件和特征。液压系统100可包括多个阀组件,诸如阀组件c1、c2,每个阀组件容纳在独立的歧管120、122中。每个阀组件c1、c2可连接到泵112,用于接收共同的入口泵压力,并且每个组件可连接到独立的致动器,诸如致动器116、118。在某些示例中,泵112是变量泵。在其他示例中,泵112是具有入口压力补偿器的定量泵。

安装负载感测补偿器114,用于基于负载感测压力控制泵112的入口泵压力。负载感测补偿器114从连接到梭阀126的负载感测线124处接收负载感测压力。梭阀126连接到阀组件c1、c2的一个或多个工作端口142。梭阀126适于在具有最高负载感测压力的工作端口的方向上打开。在一些另选示例中,可以使用止回阀代替梭阀126来执行该功能。而且,附图将液压系统100描绘为具有两个阀组件c1、c2,然而,应当理解,液压系统100可包括两个以上的阀组件或可包括单个阀组件。

每个阀组件c1、c2包括连接到泵112的主阀130,以用于接收液压流体。每个主阀130具有可变孔口132,该可变孔口的开口与主阀130内的阀芯134的移动成比例。在一些示例中,阀芯134的位置可以由螺线管线圈136控制。在其他示例中,可以使用其他方法来控制阀芯134的位置。

每个阀组件c1、c2包括压力补偿器阀150,用于保持可变孔口132上的恒定压降,使得来自主阀130的输出流量仅取决于阀芯134在主阀130内的移动所产生的计量孔口尺寸。压力补偿器阀150具有阀芯152,该阀芯能够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移动。在闭合位置,阻止了来自主阀130的可变孔口132的流体。在打开位置,将来自可变孔口132的流体输送到工作端口142,该工作端口连接到致动器116、118。

压力补偿器阀150通过容纳在偏置室156中的偏置元件154偏置在闭合位置内,并且设置在压力补偿器阀150的阀芯152的一个端部。设置在偏置元件154的相对端的先导表面158接收来自泵112的入口泵压力,以用于超过偏置元件154的偏置力,从而将压力补偿器阀150从闭合位置移动到打开位置。

仍然参考图6和图7,阀组件c1包括压力限制器阀160,其与歧管120内的主阀130和压力补偿器阀150流体连通。压力限制器阀160包括能够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阀芯162。在第一位置,来自主阀130的可变孔口132的流体流过压力限制器阀160并朝向压力补偿器阀150的先导表面158流动。在第二位置,来自压力补偿器阀150中的先导表面158的流体被排出到油箱146。偏置元件166被定位成紧挨阀芯162的一个端部,用于通过阈值偏置力将阀芯162偏置到第一位置。在某些示例中,偏置元件166是弹簧。阀芯162在阀芯的相对侧上具有先导表面164。先导表面164适于从工作端口142接收工作端口压力。当由先导表面164接收的工作端口压力超过偏置元件166的阈值偏置力时,阀芯162适于移动到第二位置。在图6和图7所示的示例中,阀组件c1中的压力限制器阀160是三通双位阀。

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阀组件c2具有通过偏置元件172偏置到关闭位置的减压阀170。减压阀170包括先导表面174,用于接收来自主阀130的可变孔口132的入口泵压力。当入口泵压力超出偏置元件172的力时,减压阀170移动到打开位置,并且入口泵压力被排出到油箱146。由于偏置元件154的合力和经由梭阀126进入偏置室156的负载感测压力,这导致阀组件c2中的压力补偿器阀150关闭。可以设想,在另选示例中,阀组件c2可以包括类似于包括在阀组件c1中的压力限制器阀160或类似于图2中所示的压力限制器阀60。

在图6和图7中所示的示例性液压系统100中,压力限制器阀160和减压阀170由不同的阈值释放压力偏置。例如,阀组件c2中的减压阀170可以由阈值释放压力(例如,120巴)偏置,该阈值释放压力大于阀组件c1中的压力限制器阀160的阈值释放压力(例如,60巴)。取决于每个阀组件的特性,包括可以连接到阀组件的各种致动器(例如,致动器116、118)的要求,可以期望的是不同的阈值释放压力。

每个阀组件c1、c2可以独立于其他阀组件操作,使得每个阀组件可以在不同的负载感测压力下操作。例如,连接到第二阀组件c2的致动器118可以在负载感测压力(例如,100巴)下工作,该负载感测压力大于连接到第一阀组件c1的致动器116的负载感测压力(例如,50巴)。在图6所示的示例中,第二阀组件c2中的负载感测压力大于第一阀组件c1中的负载感测压力,使得梭阀126被定位成将负载感测压力从第二阀组件c2输送到负载感测线124,并阻止来自第一阀组件c1的负载感测压力进入负载感测线124。负载感测线124将来自第二阀组件c2的负载感测压力输送到负载感测补偿器114。负载感测线124还将来自第二阀组件c2的负载感测压力输送到每个阀组件c1、c2中的偏置室156。随着第二阀组件c2中的负载感测压力增加,来自泵112的入口泵压力将增加,以匹配增加的压力需求。

参考图6和图8,第一阀组件c1中的压力限制器阀160的移动与入口泵压力无关。第一阀组件c1中的压力限制器阀160维持在第一位置,而连接到第一阀组件c1的致动器116具有低于阈值释放压力(例如,60巴)的负载感测压力。当处于第一位置时,来自泵112的入口泵压力流过压力限制器阀160朝向先导表面158。通过超过偏置元件154的力以及将来自第二阀组件c2的负载感测压力输送到偏置室156,这将压力补偿器阀150移动到打开位置。当压力补偿器阀150处于打开位置时,将流动输送到致动器116,该制动器连接到第一阀组件c1。

即使第一阀组件c1中的阈值释放压力(例如,60巴)小于第二阀组件c2中的阈值释放压力(例如,120巴),连接到第一阀组件c1的致动器116的流动也不会被切断。因此,连接到第一阀组件c1的致动器116的操作不受第二阀组件c2的操作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入口泵压力超出第一阀组件c1的下限阈值释放压力(例如,60巴)。

现在参考图6和图9,当来自致动器116的负载感测压力超出第一阀组件c1的阈值释放压力(例如,60巴)时,第一阀组件c1中的压力限制器阀60将移动到第二位置。例如,将在工作端口142处检测到的来自致动器116的负载感测压力输送到压力限制器阀160中的阀芯162的先导表面164,并且超过偏置元件166的偏置力。当负载感测压力超过偏置元件166的阈值释放压力时,压力限制器阀160将移动到第二位置,并且与压力补偿器阀150的先导表面158连通的入口泵压力将排出到油箱146。由于偏置元件154的合力以及来自第二阀组件c2的负载感测压力经由负载感测线124输送到偏置室156,这将使得压力补偿器阀150移动到闭合位置。当处于闭合位置时,压力补偿器阀150阻止到达致动器116的流动。因此,当第一阀组件c1中的负载感测压力超出阈值释放压力时,切断到致动器116的流动。

如图10所示,随着来自泵的入口泵压力p增加,将根据本发明的第一阀组件s1、c1中的流量a与第二阀组件s2、c2中的流量b进行比较。第一阀组件和第二阀组件可以包括在液压系统中,诸如图2和图6中所示的液压系统,并且第一阀组件s1、c1可以具有比第二阀组件s2、c2的阈值释放压力低的阈值释放压力。图10示出了入口流量f维持相对恒定,而泵的入口泵压力p增加。

第一阀组件s1、c1的负载感测压力la随着入口泵压力p增加而维持相对恒定。根据本发明,即使第二阀组件s2、c2中的流量b减小,第一阀组件s1、c1中的流量a也随着入口泵压力p的增加而维持相对恒定。这是由于第一阀组件s1、c1中的流量a与入口泵压力和第二阀组件s2、c2中的流量b无关。因此,连接到第一阀组件s1、c1的致动器不受入口泵压力p的增加或连接到第二阀组件的致动器的流量b的减小的影响。

现在参考图11,图7至图9中所示的三通双位压力限制器阀的阀芯162的先导表面164可以变化。在某些示例中,先导表面164的形状可以是圆锥形或圆形,如图11所示。在其他示例中,阀芯162的形状可以是圆柱形,使得先导表面164是平坦表面。在此类示例中,阀座168可以形成在压力限制器阀160的主体中,如图11所示。在其他示例中,通过在阀芯162上添加动态密封件169,可以减小或避免压力限制器阀160的主体中的阀座168。阀芯62的形状以及压力限制器阀的主体允许压力限制器阀160装配在可能需要或期望的某些约束内。

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各种修改和更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变得显而易见,并且应当理解,本公开的范围不限于本文列出的说明性实施方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