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通风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0295发布日期:2019-10-29 21:44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通风式风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易通风式风扇。



背景技术:

风扇作为家庭、办公、餐饮等行业的基础电器用品,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提高室内空气的流通并进行散热,尤其在夏季,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

现有的风扇通常一柱状结构使风扇罩与底座连接,达到底座对风扇罩的支撑作用,但该柱状结构与风扇罩的连接处,遮挡外界空气进入风扇罩内,限制进入风扇内的空气量,降低了空气的流动性,影响气流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通风式风扇,用于克服现有风扇通风量低和空气流动性低的缺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风扇,包括基座、支撑柱、风扇罩、机罩及立柱组件,所述支撑柱安装于基座上,所述支撑柱与机罩之间通过立柱组件连接,所述机罩的侧部与风扇罩连接,所述风扇罩内部设有风扇腔,所述风扇腔内容置有若干扇叶,所述扇叶能够在动力装置的驱动下转动,所述立柱组件包括通风腔,所述通风腔与所述容置腔连通,空气能够穿过所述通风腔进入所述容置腔内并在所述扇叶的带动下形成气流。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组件包括若干立柱,相邻所述立柱之间形成所述通风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呈扁平状。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立柱组件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形成所述通风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风扇罩包括前网罩与后网罩,所述前网罩扣合于所述后网罩上并形成所述容置腔。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前网罩与后网罩包括多根安装条,所述安装条编织或排列形成所述前网罩或后网罩,相邻所述安装条之间形成可供空气通过的通风口。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负离子模块,所述负离子模块安装于所述机罩内,并与所述容置腔连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滤网,所述滤网安装于所述风扇罩靠近所述机罩的一侧并与所述风扇罩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立柱组件,在对机罩、风扇罩提供支持力的前提下,空气可从与容置腔连通的通风腔内穿过进入风扇罩内,并在扇叶的作用下形成气流,增大了风扇罩对空气的接收面积,从而提高了进入风扇罩内的空气量,增强了风扇所形成的空气气流,便于空气流通。

另外,通过负离子模块,实现了对空气的净化和清洁作用,优化了空气质量;通过滤网与风扇罩的可拆卸连接,提高了对风扇清洗的便利性,提高进入风扇罩的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易通风式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易通风式风扇的另一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机罩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滤网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如无特殊说明,当某一特征被称为“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它可以直接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也可以间接地固定、连接在另一个特征上。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于附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的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

此外,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组合。

参照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中的易通风式风扇包括用于作为风扇底座的基座100,支撑柱200安装于基座100的顶部并与基座100固定连接,基座100的底面与地面或其他放置平面贴合,保证易通风式风扇整体的稳定性,基座100对支撑柱200提供支持力,便于支撑柱200连接风扇的其他结构。支撑柱200可选用可伸缩式结构,通过调节支撑柱200的长度,使风扇在不同高度和位置形成气流,满足不同使用人群的要求,提高风扇使用的多样性。

还包括风扇罩300,风扇罩300通过立柱组件400安装于支撑柱200的顶部,风扇罩300内部形成容置腔310,容置腔310内设有若干扇叶320,扇叶320基于风扇罩300的中心扩散排列,扇叶320在动力装置(未示出)的驱动下转动,进入风扇罩300内的空气在扇叶320的转动作用下形成气流,外界空气在该气流的作用下,达到空气流通的效果。

参照图3,风扇罩300包括前网罩330和后网罩340,前网罩330扣合于后网罩340上,从而在二者之间形成该容置腔310,前网罩330及后网罩340均包括多根安装条350,安装条350通过编制或间隔排列形成前网罩330和后网罩340,相邻的安装条350之间形成通风口360,通风口360与容置腔310连通,空气可从该通风口360进入容置腔310内,以在扇叶320的转动下形成气流。本实用新型中,前网罩330位于风扇罩300远离支撑柱200的一侧,后网罩340位于风扇罩300靠近支撑柱200的一侧,空气穿过后网罩340上的通风口360进入容置腔310内,并在扇叶320的转动作用下形成气流,气流穿过前网罩330上的通风口360进入风扇罩300外部,以实现风扇外部的空气流通。

支撑柱200与风扇罩300之间设有机罩500,动力装置容置与该机罩500内,立柱组件400的两侧分别与机罩500和支撑柱200连接。具体的,立柱组件400包括第一立柱410和第二立柱420,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间隔排列以使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之间形成通风腔430,通风腔430的前后端贯穿,并与容置腔310连通。因此空气能够通过通风腔430、风扇罩300进入容置腔310内,立柱组件400不遮挡空气进入风扇罩300,增大了风扇罩300对空气的接收面积,从而提高进入风扇罩300的空气量及扇叶320所形成的气流强度,优化易通风式风扇对空气的流通性能。

优选的,第一立柱410和第二立柱420均呈扁平状,或者薄板状,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的避免优选为平面,使空气不受第一立柱410及第二立柱420侧面在进入方向的阻挡,较为顺畅的进入容置腔310内,提高进入容置腔310内的空气量。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的扁平面相对设置,在保证立柱组件400与机罩500、支撑柱200连接强度的基础上,提高了通风腔430的容积,便于空气穿过通风腔430进入容置腔310内。

第一立柱410和第二立柱420可设置多个,第一立柱410和第二立柱420之间间隔排列,因此相邻的第一立柱410与第一立柱410之间、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之间、第二立柱420与第二立柱420之间形成该通风腔430。通过设置多个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提高了立柱组件400的连接强度,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之间可设置为等间距,因此经过通风腔430进入容置腔310内的空气分布均匀,从而提高了风扇形成气流的稳定性。

在满足立柱组件400中的通风腔430与容置腔310连通的前提下,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的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立柱410与第二立柱420的长度恰好为机罩500边缘与风扇罩300最外侧边缘之间的距离,同时保证了立柱组件400的连接强度及通风性能。

还包括负离子模块600,负离子模块600安装于机罩500内部,负离子模块600能够产生负离子,机罩500上设有供负离子穿过的开口510,该开口510与容置腔310连通。负离子跟随穿过立柱组件400的空气进入容置腔310内,并在扇叶320所形成的气流带动下流动至风扇罩300外部。负离子具有除尘、抑菌、除臭等方面的功能,在负离子跟随气流进入空气中后,对空气进行净化和清洁,提高空气质量,进而提高人体免疫力及精神状态。

本实用新型中的负离子模块600包括负离子发生器及导电体(未示出),导电体嵌设于机罩500的侧部,并将负离子发生器产生的负离子传递至容置腔310内。

参照图4,还包括滤网700,滤网700的边缘与风扇罩300可拆卸连接,滤网700上设有供空气穿过的网孔710,滤网700能够过滤空气中的毛屑与粉尘,避免杂质污染空气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因滤网700与风扇罩300可拆卸连接,可定期对滤网700进行拆卸和清洗,使用方便。网孔710与容置腔310连通,空气通过网孔710进入容置腔310内,并在扇叶320作用下形成气流。

滤网700与风扇罩300的可拆卸连接,可以是卡接、螺纹连接、嵌入式连接等其他连接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的滤网700设有两个且呈半环状,在滤网700安装于风扇罩300上后,拼接成整个圆环,该圆环的内侧圆与机罩500的外表面贴合,圆环的外侧缘与风扇罩300贴合。通过上述滤网700的结构及连接形式,提高了风扇机构连接的紧凑性,立柱组件400与风扇罩300之间的距离缩短,更有利于空气进入风扇罩300内,提高进入风扇罩300的空气量。

以上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发明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