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容器内部空气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00268发布日期:2019-10-29 21:43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压力容器内部空气循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型压力容器内部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是属于一种压力容器的内部空气循环装置。



背景技术:

大型压力容器如蒸压釜,是一种体积较大应用范围较广的压力容器。它主要通过内部的加热装置对空气或者是不饱和水蒸气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空气或者水蒸气的热传导效应对内部玻璃、橡胶制品、木材等进行均匀加热。加热的均匀性往往影响着产品的质量,需尽量保证内部空气或者水蒸气介质的均匀流动性,因此需要一套有效的风循环装置,保证空气的流通。现有技术的解决方案为安装电机带动风扇进行吹风处理,能够使空气的有效流通。但是,不同区域的风速、流量有较大差异,也不能够使所有角落的空气有效的流通,从而造成局部空气不流动,使局部热量聚集,造成局部温度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空气循环装置,达到改善压力容器内热风的流动性、使容器内各区域温度分布均匀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容器内部空气循环装置,由风源和风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风源是指在压力容器后部安装的电机和由电机驱动的离心风机;所述的风道由压力容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空腔构成,包括后部空腔、夹层风道、前部空腔;其中,所述的后部空腔由外壳体后端盖与内壳体后端盖之间的间隙构成,后部空腔与上述离心风机的出风口连通,内壳体后端盖设中央孔,与离心风机的进风口连通;所述的夹层风道由外壳体壁板与内壳体壁板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的前部空腔是指压力容器前门与内壳体前部开口之间的空腔。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容器内部空气循环装置,利用电机带动离心风机高速旋转,提供充沛的风能,离心风机出风口驱动后部空腔处的空气及不饱和水蒸气沿着夹层风道运行至压力容器前部空腔,在前门处回转后进入内部壳体,均匀散发在加热区内,在内部壳体后端盖的中央孔聚集后进入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从而完成参与加热的气流循环。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容器内部空气循环装置,内部壳体加热区的气体流动利用负压运行,流速均匀稳定,没有死角。离心风机风量大,有效的吸风、排风,能够使空气在合适的通道内有效流通,气体交换充分,风循环效率高,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压力容器内部各区域受热传导速率及传导性不同步的问题,使内部温度更加均匀,热传导均匀进行。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容器内部空气循环装置,具有气流稳定、循环效率高、温度分布均匀的积极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部分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压力容器内部空气循环装置,采用的风源由电机1和由电机驱动的离心风机2构成。所采用的风道由压力容器外壳体与内壳体之间的空腔构成,包括后部空腔、夹层风道、前部空腔。其中,所述的后部空腔由外壳体后端盖3与内壳体后端盖4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的夹层风道由外壳体壁板6与内壳体壁板5之间的间隙构成,所述的前部空腔是指压力容器前门7与内壳体前部开口之间的空腔。

电机固定安装在外壳体的后端盖3上,离心风机与电机同轴传动。离心风机的出风口与后部空腔连通,离心风机的进风口与内壳体后端盖4设的中央孔连通。

内壳体前部设开口,通过夹层风道的气流由开口进入加热区;内壳体后端盖呈锥形向中央收缩至中央孔,经过加热区的气流由中央孔再次进入离心风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压力容器内部空气循环装置,采用大功率的离心风机,能够有效的提高压力容器内热循环的效率,使加热区温差降低。还可以通过各类传感器技术反馈内部数据,从而更好地有效控制各类技术参数,如加热温度,加热时间,保持时间,升温降温速率等,实现均匀的加热控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