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加液机的储液桶上盖组件以及抽加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50199发布日期:2019-11-06 00:13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抽加液机的储液桶上盖组件以及抽加液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工具领域,具体涉及抽加液机的储液桶上盖组件以及抽加液机。



背景技术:

市场现有的抽加液机,正气压和负气压切换阀与储液桶上盖为分体式结构,这种结构导致零部件的装配复杂,操作难度高,密封面多导致漏气几率高,最终导致生产成本高、效率慢、故障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克服至少一个不足,提出了抽加液机的储液桶上盖组件以及抽加液机。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抽加液机的储液桶上盖组件,包括上盖、设置在上盖上端的切换阀座以及与切换阀座配合的阀芯,所述上盖和切换阀座为一体成型件,所述切换阀座具有滑孔,所述上盖的下部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均与所述滑孔连通,切换阀座上具有与所述滑孔连通的第三通孔;所述阀芯滑动安装在所述滑孔中,阀芯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阀芯在第一工作位时,第一通孔与第三通孔密封连通,第二通孔通过滑孔与外部空气连通,阀芯在第二工作位时,第二通孔与第三通孔密封连通,第一通孔通过滑孔与外部空气连通。

本申请的储液桶上盖组件,切换阀座与上盖一次成型,减少了零件和装配工序,降低了产品生产时的不良率和用户使用时的故障率。本申请说的两个通孔密封连通,指的是,两个通孔之间流通的气体不会从阀芯和切换阀座上泄漏出来。通过阀芯两个工作位的切换可以更改通孔的连通情况,可以实现抽液和加液的切换。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阀芯的外侧壁具有第一环形槽,第一环形槽中部具有环状的分隔部,所述分隔部将第一环形槽分隔成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环形槽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密封圈和第二密封圈,所述分隔部的外侧壁安装有第三密封圈;阀芯在第一工作位时,第一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均与滑孔密封配合,第二密封圈与滑孔分离,第一通孔、第一部分以及第三通孔依次连通;阀芯在第二工作位时,第二密封圈和第三密封圈均与滑孔密封配合,第一密封圈与滑孔分离,第二通孔、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通孔依次连通。

通过调节阀芯的位置,使阀芯在滑孔内滑动,从而能够切换阀芯的工作位,在第一工作位时,实现第一通孔、第一部分以及第三通孔依次连通,第二通孔与外部空气连通,在第二工作位时,实现第二通孔、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通孔依次连通,第一通孔与外部空气连通。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防脱部和第二防脱部,所述第一防脱部邻近所述第一通孔,阀芯在第一工作位时,第一防脱部与切换阀座抵靠住,阀芯在第二工作位时,第二防脱部与切换阀座抵靠住。

设置第一防脱部和第二防脱部能够限制阀芯的运动行程,防止阀芯脱离滑孔。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包括本体件和操作件,所述第一环形槽和分隔部均设置在本体件上,且本体件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一防脱部,另一端具有螺纹段,所述操作件具有与所述螺纹段配合的螺纹孔,操作件邻近本体件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二防脱部。

阀芯的这种结构,方便安装和维护。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阀芯的两侧具有环形安装槽,所述分隔部也具有环形安装槽,第一密封圈、第二密封圈、第三密封圈安装在对应的环形安装槽中。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抽加液机,包括上文所述的储液桶上盖组件,抽加液机还包括:

打气筒,打气筒的侧壁的上部具有第一通气口,打气筒的侧壁的下部具有第二通气口,所述第一通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口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通孔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具有单向阀结构,所述单向阀结构用于防止空气从第二管路流入打气筒中;

活塞组,上下活动设置在打气筒中,活塞组将打气筒分为上空间和下空间,活塞组向下移动时,上下空间不连通,活塞组将空气压入所述第二管路,活塞组向上移动时,上空间和下空间连通;

连杆,下端与活塞组连接,上端穿出打气筒;

手柄,固定在连杆的上端;

储液桶,所述上盖密封安装在储液桶的上端,上盖与储液桶对应区域具有第四通孔;

第三管路,一端与所述第三通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通孔连通;

第四管路,一端位于储液桶内部下端,另一端穿出上盖。

本申请抽加液机的切换阀座与上盖一次成型,减少了零件和装配工序,降低了产品生产时的不良率和用户使用时的故障率。而且外形简洁美观,商用和家用都较为合适,可作为抽加油机、洗车工具、园艺喷洒机器等使用。

抽加液机有两种工作状态,分别为抽液模式(阀芯在第一工作位时)和加液模式(阀芯在第二工作位时),抽加液机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控制阀芯移动,使阀芯处于第一工作位,此时抽加液机处于抽液模式,此时第一通孔、第一部分以及第三通孔依次连通,第二通孔通过滑孔与外部空气连通,反复提按手柄打气,手柄通过连杆带动活塞组上下往复运动,这样在活塞组每次下压时,下空间的空气通过第二管路、第二通孔和滑孔后单向的排出,而储液桶内的空气通过第三管路、第一部分、第一管路进入上空间,使储液桶内部行成负气压,从而第四管路穿出上盖的一端可以伸入需要抽液的设备进行抽液操作。

控制阀芯移动,使阀芯处于第二工作位,此时抽加液机处于加液模式,此时第二通孔、第二部分以及第三通孔依次连通,第一通孔通过滑孔与外部空气连通,反复提按手柄打气,手柄通过连杆带动活塞组上下往复运动,这样在活塞组每次下压时,外部的空气,通过滑孔、第一通孔、第一管路进入上空间,下空间的空气通过第二管路、第二通孔、第二部分和第三管路后进入储液桶内,使储液桶内部形成正压,储液桶内液体在正气压的作用下,经由第四管路排出,可以给受液设备进行加液操作。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所述打气筒的下端和储液桶的下端均密封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上盖具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与打气筒的上端密封配合。这样设置结构强度好,且结构较为紧凑。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组包括:

活塞,活塞的外侧壁具有第二环形槽,第二环形槽包括上侧壁、下侧壁以及连接上侧壁和下侧壁的柱状侧壁,所述下侧壁具有贯穿活塞的连通孔;

第四密封圈,安装在所述第二环形槽,第四密封圈与打气筒的内侧壁滑动配合,第四密封圈的厚度小于柱状侧壁的高度,当活塞向下移动时,所述第四密封圈与上侧壁贴靠,当活塞向上移动时,所述第四密封圈与下侧壁贴靠,第四密封圈与上侧壁具有间隙,上空间和下空间通过所述连通孔连通。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打气筒的轴线与储液桶的轴线平行,所述切换阀座位于打气筒和储液桶之间,所述滑孔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打气筒的轴线。这样设置使得结构较为紧凑。

于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中,所述上盖的上部具有握把。设置握把方便提运抽加液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储液桶上盖组件,切换阀座与上盖一次成型,减少了零件和装配工序,降低了产品生产时的不良率和用户使用时的故障率。通过阀芯两个工作位的切换可以更改通孔的连通情况,可以实现抽液和加液的切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抽加液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阀芯在第一工作位时抽加液机的原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是阀芯在第二工作位时抽加液机的原理图;

图5是图4中B处的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抽加液机的爆炸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为:

1、上盖;2、切换阀座;3、阀芯;4、滑孔;5、第一通孔;6、第二通孔;7、第三通孔;8、第一环形槽;9、分隔部;10、第一部分;11、第二部分;13、第一防脱部;14、第二防脱部;15、本体件;16、操作件;17、螺纹段;18、环形安装槽;19、打气筒;20、第一通气口;21、第二通气口;22、第一管路;23、第二管路;24、单向阀结构;25、活塞组;26、上空间;27、下空间;28、连杆;29、手柄;30、储液桶;31、第四通孔;32、第三管路;33、第四管路;34、底座;35、定位部;36、活塞;37、第二环形槽;38、上侧壁;39、下侧壁;40、柱状侧壁;41、连通孔;42、第四密封圈;43、握把;44、第一密封圈;45、第二密封圈;46、第三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描述。

如图1和6所示,一种抽加液机,包括储液桶上盖组件。如图2、3、4和5所示,储液桶上盖组件包括上盖1、设置在上盖1上端的切换阀座2以及与切换阀座2配合的阀芯3,所述上盖1和切换阀座2为一体成型件,所述切换阀座2具有滑孔4,所述上盖1的下部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所述第一通孔5和第二通孔6均与所述滑孔4连通,切换阀座2上具有与所述滑孔4连通的第三通孔7;所述阀芯3滑动安装在所述滑孔4中,阀芯3具有第一工作位和第二工作位,阀芯3在第一工作位时,第一通孔5与第三通孔7密封连通,第二通孔6通过滑孔4与外部空气连通,阀芯3在第二工作位时,第二通孔6与第三通孔7密封连通,第一通孔5通过滑孔4与外部空气连通。

本申请的储液桶上盖组件,切换阀座2与上盖1一次成型,减少了零件和装配工序,降低了产品生产时的不良率和用户使用时的故障率。本申请说的两个通孔密封连通,指的是,两个通孔之间流通的气体不会从阀芯3和切换阀座2上泄漏出来。通过阀芯3两个工作位的切换可以更改通孔的连通情况,可以实现抽液和加液的切换。

如图3和5所示,于本实施例中,阀芯3的外侧壁具有第一环形槽8,第一环形槽8中部具有环状的分隔部9,所述分隔部9将第一环形槽8分隔成第一部分10和第二部分11,所述第一环形槽8的两侧分别安装有第一密封圈44和第二密封圈45,所述分隔部9的外侧壁安装有第三密封圈46;阀芯3在第一工作位时,第一密封圈44和第三密封圈46均与滑孔4密封配合,第二密封圈45与滑孔4分离,第一通孔5、第一部分10以及第三通孔7依次连通;阀芯3在第二工作位时,第二密封圈45和第三密封圈46均与滑孔4密封配合,第一密封圈44与滑孔4分离,第二通孔6、第二部分11以及第三通孔7依次连通。

通过调节阀芯3的位置,使阀芯3在滑孔4内滑动,从而能够切换阀芯3的工作位,在第一工作位时,实现第一通孔5、第一部分10以及第三通孔7依次连通,第二通孔6与外部空气连通,在第二工作位时,实现第二通孔6、第二部分11以及第三通孔7依次连通,第一通孔5与外部空气连通。

如图3和4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阀芯3的两端分别具有第一防脱部13和第二防脱部14,所述第一防脱部13邻近所述第一通孔5,阀芯3在第一工作位时,第一防脱部13与切换阀座2抵靠住,阀芯3在第二工作位时,第二防脱部14与切换阀座2抵靠住。设置第一防脱部13和第二防脱部14能够限制阀芯3的运动行程,防止阀芯3脱离滑孔4。

如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阀芯3包括本体件15和操作件16,所述第一环形槽8和分隔部9均设置在本体件15上,且本体件15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一防脱部13,另一端具有螺纹段17,所述操作件16具有与所述螺纹段17配合的螺纹孔(图中未标出),操作件16邻近本体件15的一端具有所述第二防脱部14。阀芯3的这种结构,方便安装和维护。

如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阀芯3的两侧具有环形安装槽18,所述分隔部9也具有环形安装槽18,第一密封圈44、第二密封圈45、第三密封圈46安装在对应的环形安装槽18中。

如图2、3、4和5所示,本实施例的抽加液机还包括:

打气筒19,打气筒19的侧壁的上部具有第一通气口20,打气筒19的侧壁的下部具有第二通气口21,所述第一通气口20通过第一管路22与所述第一通孔5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通气口21通过第二管路23与所述第二通孔6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管路23上具有单向阀结构24,所述单向阀结构24用于防止空气从第二管路23流入打气筒19中;

活塞组25,上下活动设置在打气筒19中,活塞组25将打气筒19分为上空间26和下空间27,活塞组25向下移动时,上下空间27不连通,活塞组25将空气压入所述第二管路23,活塞组25向上移动时,上空间26和下空间27连通;

连杆28,下端与活塞组25连接,上端穿出打气筒19;

手柄29,固定在连杆28的上端;

储液桶30,所述上盖1密封安装在储液桶30的上端,上盖1与储液桶30对应区域具有第四通孔31;

第三管路32,一端与所述第三通孔7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通孔31连通;

第四管路33,一端位于储液桶30内部下端,另一端穿出上盖1。

需要说明的是,图2和图4是为了方便理解本实施例的方案而做出的原理图,并不是实际结构的剖视图。本申请抽加液机外形简洁美观,商用和家用都较为合适,可作为抽加油机、洗车工具、园艺喷洒机器等使用。

抽加液机有两种工作状态,分别为抽液模式(阀芯3在第一工作位时)和加液模式(阀芯3在第二工作位时),抽加液机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控制阀芯3移动,使阀芯3处于第一工作位,此时抽加液机处于抽液模式,此时第一通孔5、第一部分10以及第三通孔7依次连通,第二通孔6通过滑孔4与外部空气连通,反复提按手柄29打气,手柄29通过连杆28带动活塞组25上下往复运动,这样在活塞组25每次下压时,下空间27的空气通过第二管路23、第二通孔6和滑孔4后单向的排出,而储液桶30内的空气通过第三管路32、第一部分10、第一管路22进入上空间26,使储液桶30内部行成负气压,从而第四管路33穿出上盖1的一端可以伸入需要抽液的设备进行抽液操作。

控制阀芯3移动,使阀芯3处于第二工作位,此时抽加液机处于加液模式,此时第二通孔6、第二部分11以及第三通孔7依次连通,第一通孔5通过滑孔4与外部空气连通,反复提按手柄29打气,手柄29通过连杆28带动活塞组25上下往复运动,这样在活塞组25每次下压时,外部的空气,通过滑孔4、第一通孔5、第一管路22进入上空间26,下空间27的空气通过第二管路23、第二通孔6、第二部分11和第三管路32后进入储液桶30内,使储液桶30内部形成正压,储液桶30内液体在正气压的作用下,经由第四管路33排出,可以给受液设备进行加液操作。

如图1、2、4和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底座34,所述打气筒19的下端和储液桶30的下端均密封固定在底座34上,所述上盖1具有定位部35,所述定位部35与打气筒19的上端密封配合。这样设置结构强度好,且结构较为紧凑。

如图2、4和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组25包括:

活塞36,活塞36的外侧壁具有第二环形槽37,第二环形槽37包括上侧壁38、下侧壁39以及连接上侧壁38和下侧壁39的柱状侧壁40,所述下侧壁39具有贯穿活塞36的连通孔41;

第四密封圈42,安装在所述第二环形槽37,第四密封圈42与打气筒19的内侧壁滑动配合,第四密封圈42的厚度小于柱状侧壁40的高度,当活塞36向下移动时,所述第四密封圈42与上侧壁38贴靠,当活塞36向上移动时,所述第四密封圈42与下侧壁39贴靠,第四密封圈42与上侧壁38具有间隙,上空间26和下空间27通过所述连通孔41连通。

如图6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打气筒19的轴线与储液桶30的轴线平行,所述切换阀座2位于打气筒19和储液桶30之间,所述滑孔4的轴线垂直于所述打气筒19的轴线。这样设置使得结构较为紧凑。

如图1所示,于本实施例中,所述上盖1的上部具有握把43。设置握把43方便提运抽加液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即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