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土机及其先导液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72569发布日期:2020-02-21 18:12阅读:180来源:国知局
推土机及其先导液压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推土机,具体地,涉及一种推土机的先导液压控制系统。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该先导液压控制系统的推土机。



背景技术:

推土机的两个主要工作装置铲刀和松土器通常由先导液压控制系统驱动动作,利用先导控制油路控制主油路中多路阀的通断状态,以实现铲刀的升降、倾斜和松土器的升降等动作。

为了避免误触先导控制手柄引起的工作装置意外动作,提高安全性,设置于先导控制油路上的溢流阀组通常需要集成有电磁换向阀,以在不需要工作装置动作时切断先导控制油路的供油。图1所示为一种用于推土机先导控制油路上的溢流阀组,电磁换向阀66与溢流阀62、滤油器63、储能器65等分别安装于阀体上,以实现相应的控制、溢流等功能。

上述电磁换向阀66可以采用二位三通电磁阀,成本较高。该电磁换向阀66和滤油器63等安装在阀体外侧,溢流阀组体积较大,不便安装。此外,该溢流阀组的阀体为机加工件,内部油道平顺性差,导致较高的压力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推土机的先导液压控制系统,该先导液压控制系统成本较低,且便于减小溢流阀组的体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推土机的先导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用于驱动工作装置动作的液压执行元件、用于控制该液压执行元件的动作方向的多路阀、连接于该多路阀的液控腔的先导控制油路以及连接于该先导控制油路与油箱之间的先导卸荷油路,所述先导控制油路上设置有由先导控制单元控制的先导阀、用于控制该先导控制油路的通断状态的手动开关阀以及连接所述先导卸荷油路的溢流阀组。

优选地,所述手动开关阀为球阀,该球阀设置于所述先导控制油路的位于所述溢流阀组和所述先导阀之间的油路部分上。

优选地,所述溢流阀组具有铸造阀体和安装在该铸造阀体上的溢流阀,所述先导控制油路中具有预定压力的液压油能够导通该溢流阀并通过所述先导卸荷油路溢流至所述油箱。

优选地,所述溢流阀组具有位于所述铸造阀体内的滤油器。

优选地,所述滤油器通过可拆卸式螺塞安装于所述铸造阀体内。

优选地,所述铸造阀体上安装有连通所述先导控制油路的储能器。

优选地,所述先导卸荷油路上设置有风冷式油冷器。

优选地,所述工作装置包括铲刀和松土器,所述液压执行元件包括铲刀升降油缸、铲刀倾斜油缸和松土器升降油缸,所述先导阀包括由铲刀手柄控制的升降先导阀和倾斜先导阀以及由松土手柄控制的松土先导阀。

优选地,该先导液压控制系统设有用于为所述液压执行元件供油的主油泵和用于为所述先导控制油路供油的先导油泵。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先导液压控制系统推土机。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先导控制油路上设置与溢流阀组相对独立的手动开关阀替代电磁换向阀实现先导控制油路的通断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并便于通过减少阀体外侧的安装部件而减小溢流阀组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一种推土机的先导液压控制系统采用的溢流阀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推土机的先导液压控制系统的液压原理图;

图3是图2中先导液压控制系统采用的溢流阀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溢流阀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液压执行元件;11-铲刀升降油缸;12-铲刀倾斜油缸;13-松土器升降油缸;2-多路阀;3-油箱;4-先导控制单元;41-铲刀手柄;43-松土手柄;5-先导阀;51-升降先导阀;52-倾斜先导阀;53-松土先导阀;6-溢流阀组;61-铸造阀体;62-溢流阀;63-滤油器;64-螺塞;65-储能器;7-球阀;8-风冷式油冷器;9-主油泵;10-先导油泵;l1-先导控制油路;l2-先导卸荷油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推土机的先导液压控制系统,包括用于驱动工作装置动作的液压执行元件1、用于控制该液压执行元件1的动作方向的多路阀2、连接于该多路阀2的液控腔的先导控制油路l1以及连接于该先导控制油路l1与油箱3之间的先导卸荷油路l2。

典型地,上述工作装置可以为推土机的铲刀和松土器,相应地,液压执行元件1可以包括铲刀升降油缸11、铲刀倾斜油缸12和松土器升降油缸13,分别用于驱动铲刀升降、倾斜和松土器升降等。这些液压执行元件1可以接收来自如主油泵9泵送的压力油实现伸缩动作,并由多路阀2的换向动作控制动作方向。

先导控制油路l1可以传递由如先导油泵10泵送的液压油压力,并作用于多路阀2的液控腔,以切换多路阀2的换向位置。先导控制油路l1中过剩的液压油可通过先导卸荷油路l2回流至油箱3。在图示优选实施方式中,主油泵9的排量大于先导油泵10的排量,以适应快速动作和小流量先导控制的需求。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先导控制油路l1也可以从主油泵9获取先导压力。

为了操控多路阀2的换向动作,先导控制油路l1上设置有由先导控制单元4控制的先导阀5。例如,对应于上述不同工作装置的不同动作,图示优选实施方式设置的先导阀5包括由铲刀手柄41控制的升降先导阀51和倾斜先导阀52以及由松土手柄43控制的松土先导阀53等。当需要控制铲刀升降时,可以操作铲刀手柄41,先导控制油路l1上传递的油液压力将多路阀2切换为连通主油泵9和铲刀升降油缸11的状态,从而该主油泵9驱动铲刀升降油缸11升降。同理地,铲刀的倾斜动作和松土器的升降动作可以通过操控相应的先导控制单元4实现,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尽管将控制升降先导阀51和倾斜先导阀52的铲刀手柄41图示为分别独立设置,但该铲刀手柄41可以为同一部件,如设置为一个十字手柄,通过操控为在不同方向的运动而实现铲刀的升降和倾斜控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先导控制油路l1上还设置有溢流阀组6和手动开关阀,该手动开关阀能够控制先导控制油路l1的通断状态,以在不需要工作装置动作时切断先导控制油路l1的供油,多路阀2无法动作;先导卸荷油路l2通过溢流阀组6连接至先导控制油路l1,以能够使得该先导控制油路l1中过剩的液压油通过该溢流阀组6和先导卸荷油路l2溢流至油箱3。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先导液压控制系统通过在先导控制油路l1上设置与溢流阀组6相对独立的手动开关阀替代电磁换向阀实现先导控制油路l1的通断控制,可以有效降低系统成本,并便于通过减少阀体外侧的安装部件而减小溢流阀组的体积,拆装方便。

先导控制油路l1上的手动开关阀可以为多种适宜的阀门。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该手动开关阀为球阀7,该球阀7设置于先导控制油路l1的位于溢流阀组6与先导阀5之间的油路部分上。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球阀7保持打开,先导控制油路l1可以向先导阀5传递油液压力,实现工作装置动作;当不需要工作装置动作时,球阀7关闭,先导控制油路l1中的液压油通过连接于溢流阀组6的先导卸荷油路l2溢流回油箱3,此时即使未关闭先导油泵10,操控先导控制单元4也不会导致工作装置动作。由于球阀7具有关断可靠等优点,能够确保先导控制油路l1被可靠隔断,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结合图3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为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溢流阀组6具有铸造阀体61和安装于该铸造阀体61上的溢流阀62,先导控制油路l1中具有预定压力的液压油能够导通该溢流阀62并通过先导卸荷油路l2溢流至油箱3。其中,相比于机加工的阀体,铸造阀体61便于获得平顺的内部油道,便于液压油在较小的流动阻力下流动,减少压力损失和发热,保障了系统可靠性。

进一步地,图示优选实施方式将滤油器63设置于铸造阀体61内,可以减小溢流阀组6的整体体积,连接于铸造阀体61外侧的安装部件较少,方便拆装。

在此情形下,为了便于滤油器63的更换和维护,该滤油器63可以插装至铸造阀体61内,并由与该铸造阀体61螺纹连接的螺塞64固定在铸造阀体61内。当需要拆下滤油器63时,可以拧出螺塞64,从而能够取出滤油器63清理淤积的杂质。

在前述优选实施方式中,利用先导油泵10提供多路阀2换向动作所需的先导压力。当发动机熄火或者出现故障,先导油泵10没有工作,不能提供所需的先导压力,而铲刀或松土器可能还处在半空中,为了将铲刀或者松土器降落到地面,在铸造阀体61上安装连通先导控制油路l1的储能器65,作为应急动力源,并能够在正常工作过程中保持先导压力稳定。

先导控制油路l1中过剩的液压油通过溢流阀组6溢流至油箱3会导致液压油升温,为免该液压油快速变质,需要设置容积较大的油箱3,以便充分散热,这带来了油箱3布置不便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先导卸荷油路l2上设置有风冷式油冷器8,以通过空气流动带走液压油的部分热量,避免油箱3体积过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先导液压控制系统的推土机,利用该先导液压控制系统控制铲刀和松土器的动作。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