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散热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2699发布日期:2020-05-20 01:17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转向散热器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支架,属于汽车转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向散热器支架,具体适用于使散热器装配时不受到应力,避免散热器使用中变形。



背景技术:

目前,工程车在工况恶劣的工地上长时间工作时,转向液压油的温度会升高,当达到一定温度后,转向液压油会变稀,导致系统油压下降,油液润滑性能降低,使得转向沉重,影响行驶转向轻便性。为此,现有技术在回油管路中增加转向散热器,该转向散热器一般由两个小支架固定,小支架分别固定在转向机支架两侧,由于两个小支架的制造及装配误差,会使散热器装配时受到应力,增大变形的风险,导致转向散热器使用中变形、漏油。

申请公开号为cn109484477a,申请公开日为2019年3月19日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带转向油温散热器的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油温散热器、转向机总成、转向油罐与转向泵,其中,转向油温散热器的底面依次经散热器支架、转向机支架与车架相连接。该设计中的散热器支架通过其底部的两个支架腿分别与转向机支架相连接,应用时,该设计会由于支架腿的制造及装配误差,使得散热器装配时受到应力,导致转向散热器使用中变形、漏油。

公开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申请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散热器装配时受到应力、导致散热器使用中变形的缺陷与问题,提供一种能使散热器装配时不受到应力、避免散热器使用中变形的转向散热器支架。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转向散热器支架,包括安装主板,该安装主板包括支架固定板与支架装配板,所述支架固定板的顶端与支架装配板的内端相连接,支架固定板、支架装配板之间夹成有一号折弯角,支架装配板的顶面与散热器的底面相连接,且支架固定板经转向机支架与车架相连接;

所述转向散热器支架还包括安装侧板,该安装侧板包括侧固定板与侧装配板,侧装配板的顶面与散热器的底面相连接,侧装配板的内端与侧固定板的顶端相连接,侧装配板、侧固定板之间夹成有二号折弯角,侧固定板的板侧面与支架固定板上近一号折弯角的部位相连接,且侧装配板的顶面、支架装配板的顶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所述支架装配板包括位于同一个水平面的装配外板与装配内板,所述装配内板的内端与支架固定板的顶端相连接,装配内板的外端与装配外板的内端相连接,装配外板的顶面与散热器的底面相连接,装配外板的宽度大于装配内板的宽度;所述侧装配板的宽度大于侧固定板的宽度。

所述一号折弯角、二号折弯角的大小为60度至120度。

所述支架装配板上开设有与散热器相连接的一号装配通孔,侧装配板上开设有与散热器相连接的二号装配通孔,一号装配通孔位于支架装配板上远离一号折弯角的一端,二号装配通孔位于侧装配板上远离二号折弯角的一端。

所述一号装配通孔、二号装配通孔都为长孔结构。

所述支架固定板的中部开设有工艺孔,支架固定板上围绕工艺孔开设有至少两个与转向机支架相连接的固定孔。

所述转向散热器支架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前支撑板与后支撑板,前支撑板与后支撑板前后对称设置,前支撑板、后支撑板的低端均与支架固定板相连接,前支撑板、后支撑板的高端均与支架装配板相连接。

所述前支撑板、后支撑板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内竖侧面、上斜顶面、下斜顶面、外竖侧面、底面,所述内竖侧面与支架固定板相连接,下斜顶面与支架装配板相连接,上斜顶面、下斜顶面之间夹成的顶面夹角为钝角。

所述内竖侧面的高度大于外竖侧面的高度,所述上斜顶面的长度小于下斜顶面的长度。

所述前支撑板、后支撑板中位于其低端、高端之间的部位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支架安装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散热器支架中,包括安装主板与安装侧板,安装主板包括支架固定板与支架装配板,安装侧板包括侧固定板与侧装配板,其中,侧装配板的顶面、支架装配板的顶面都与散热器的底面相连接,且侧装配板的顶面、支架装配板的顶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该设计能够保证散热器安装面的尺寸公差要求,避免散热器装配时受到应力,降低变形的风险,避免转向散热器使用中变形、漏油,此外,该设计只需支架制造厂对散热器支架安装面的平面度和安装孔尺寸进行管控即可,易于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能使散热器装配时不受到应力,能避免散热器使用中变形。

2、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散热器支架中,支架装配板、侧装配板上各自开设有与散热器相连接的一号装配通孔、二号装配通孔,且一号装配通孔、二号装配通孔都为长孔结构,该种结构设计能够进一步消除零件制造误差,避免装配中散热器受力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能避免散热器使用中变形。

3、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散热器支架中,一号装配通孔位于支架装配板上远离一号折弯角的一端,二号装配通孔位于侧装配板上远离二号折弯角的一端,可见,在侧装配板、支架装配板的顶面所共处的水平面上,一号装配通孔、二号装配通孔分别位于水平面的两端,即位于整个支架的两侧,利于提高散热器的稳定性。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散热器的应用稳定性。

4、本实用新型一种转向散热器支架中,增设有倾斜设置的前支撑板与后支撑板,前支撑板、后支撑板前后对称设置,前、后支撑板的低端均与支架固定板相连接,前、后支撑板的高端均与支架装配板相连接,该种将支撑板连接在支架两端的设计,能提高支架各个方向的强度,从而有效的保证散热器使用中不会变形。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强度较高,能避免散热器使用中变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安装侧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前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中:车架1、转向机支架2、安装主板3、支架固定板31、支架装配板32、装配外板321、装配内板322、一号折弯角33、一号装配通孔34、工艺孔35、固定孔36、安装侧板4、侧固定板41、板侧面411、侧装配板42、二号折弯角43、二号装配通孔44、前支撑板5、后支撑板50、内竖侧面51、上斜顶面52、下斜顶面53、外竖侧面54、底面55、顶面夹角56、导向支架安装孔57、散热器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至图4,一种转向散热器支架,包括安装主板3,该安装主板3包括支架固定板31与支架装配板32,所述支架固定板31的顶端与支架装配板32的内端相连接,支架固定板31、支架装配板32之间夹成有一号折弯角33,支架装配板32的顶面与散热器6的底面相连接,且支架固定板31经转向机支架2与车架1相连接;

所述转向散热器支架还包括安装侧板4,该安装侧板4包括侧固定板41与侧装配板42,侧装配板42的顶面与散热器6的底面相连接,侧装配板42的内端与侧固定板41的顶端相连接,侧装配板42、侧固定板41之间夹成有二号折弯角43,侧固定板41的板侧面411与支架固定板31上近一号折弯角33的部位相连接,且侧装配板42的顶面、支架装配板32的顶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所述支架装配板32包括位于同一个水平面的装配外板321与装配内板322,所述装配内板322的内端与支架固定板31的顶端相连接,装配内板322的外端与装配外板321的内端相连接,装配外板321的顶面与散热器6的底面相连接,装配外板321的宽度大于装配内板322的宽度;所述侧装配板42的宽度大于侧固定板41的宽度。

所述一号折弯角33、二号折弯角43的大小为60度至120度。

所述支架装配板32上开设有与散热器6相连接的一号装配通孔34,侧装配板42上开设有与散热器6相连接的二号装配通孔44,一号装配通孔34位于支架装配板32上远离一号折弯角33的一端,二号装配通孔44位于侧装配板42上远离二号折弯角43的一端。

所述一号装配通孔34、二号装配通孔44都为长孔结构。

所述支架固定板31的中部开设有工艺孔35,支架固定板31上围绕工艺孔35开设有至少两个与转向机支架2相连接的固定孔36。

所述转向散热器支架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前支撑板5与后支撑板50,前支撑板5与后支撑板50前后对称设置,前支撑板5、后支撑板50的低端均与支架固定板31相连接,前支撑板5、后支撑板50的高端均与支架装配板32相连接。

所述前支撑板5、后支撑板50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内竖侧面51、上斜顶面52、下斜顶面53、外竖侧面54、底面55,所述内竖侧面51与支架固定板31相连接,下斜顶面53与支架装配板32相连接,上斜顶面52、下斜顶面53之间夹成的顶面夹角56为钝角。

所述内竖侧面51的高度大于外竖侧面54的高度,所述上斜顶面52的长度小于下斜顶面53的长度。

所述前支撑板5、后支撑板50中位于其低端、高端之间的部位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支架安装孔57。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可以根据安装的需要,如转向机支架2的安装角度的不同,调整一号折弯角33、二号折弯角43,以保证侧装配板42、支架装配板32共构的散热器6的安装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安装主板3、安装侧板4相互分隔,一号折弯角33、二号折弯角43也相互分隔,该设计不仅利于保证散热器6的安装面的平整,而且能提高整个支架的机械强度。

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固定板31中部开设工艺孔35的目的是为了避让转向机支架22的安装螺栓,使得本设计与转向机支架2的安装互不干涉。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4,一种转向散热器支架,包括安装主板3,该安装主板3包括支架固定板31与支架装配板32,所述支架固定板31的顶端与支架装配板32的内端相连接,支架固定板31、支架装配板32之间夹成有一号折弯角33,支架装配板32的顶面与散热器6的底面相连接,且支架固定板31经转向机支架2与车架1相连接;所述转向散热器支架还包括安装侧板4,该安装侧板4包括侧固定板41与侧装配板42,侧装配板42的顶面与散热器6的底面相连接,侧装配板42的内端与侧固定板41的顶端相连接,侧装配板42、侧固定板41之间夹成有二号折弯角43,侧固定板41的板侧面411与支架固定板31上近一号折弯角33的部位相连接,且侧装配板42的顶面、支架装配板32的顶面位于同一个水平面上。

实施例2: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支架装配板32上开设有与散热器6相连接的一号装配通孔34,侧装配板42上开设有与散热器6相连接的二号装配通孔44,一号装配通孔34位于支架装配板32上远离一号折弯角33的一端,二号装配通孔44位于侧装配板42上远离二号折弯角43的一端。优选一号装配通孔34、二号装配通孔44都为长孔结构。

实施例3:

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

所述转向散热器支架还包括倾斜设置的前支撑板5与后支撑板50,前支撑板5与后支撑板50前后对称设置,前支撑板5、后支撑板50的低端均与支架固定板31相连接,前支撑板5、后支撑板50的高端均与支架装配板32相连接。所述前支撑板5、后支撑板50的结构一致,均包括依次连接的内竖侧面51、上斜顶面52、下斜顶面53、外竖侧面54、底面55,所述内竖侧面51与支架固定板31相连接,下斜顶面53与支架装配板32相连接,上斜顶面52、下斜顶面53之间夹成的顶面夹角56为钝角。优选前支撑板5、后支撑板50中位于其低端、高端之间的部位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导向支架安装孔5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以上述实施方式为限,但凡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示内容所作的等效修饰或变化,皆应纳入权利要求书中记载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