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风机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4562发布日期:2020-11-10 17:5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机车风机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公开涉及控制电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车风机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在机车上通常需要安装牵引变流柜、牵引变压器、牵引电机等设备,这些设备在工作过程中会释放出热量。为了保证机车的正常运行,需设置牵引风机、冷却塔风机等风机对其进行降温。在风机的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机械过负载(堵转)、冷却通路受阻等不良情况,使得风机过载运行,甚至会烧毁风机。

目前,通常使用断路器对风机的控制电路进行过载保护,但是在选择断路器时,为了增加断路器中主触头的使用寿命以及躲避起动电流峰值,断路器的额定电流比风机的额定电流大一档,造成其脱扣整定值的误差较大。

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公开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车风机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能够对机车风机的控制电路进行过载保护,而且灵敏度较高。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公开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机车风机控制电路,所述机车风机控制电路包括接触器和热继电器;

其中,所述接触器具有电流输入端、电流输出端和控制端;所述电流输入端连接于交流电源,所述电流输出端连接于所述热继电器的一端,所述热继电器的另一端连接于机车风机,用于对所述机车风机进行过载保护;

所述控制端用于控制所述电流输出端的导通和断开。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端的控制电路包括:

继电器常开触点,连接于接触器控制线圈,用于控制所述电流输出端的导通和断开;

其中,所述继电器常开触点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接触器控制线圈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直流电源端,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端,所述第四端连接于第二直流电源端,且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端、所述继电器常开触点、所述接触器控制线圈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端组成直流回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控制端的控制电路还包括:

热继电器常闭触点,连接于所述继电器常开触点和所述接触器控制线圈之间,用于对所述接触器控制线圈进行过载保护;

其中,所述热继电器常闭触点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端,所述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第五端,所述第六端连接于所述第三端,所述第四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端,且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端、所述继电器常开触点、所述热继电器常闭触点、所述接触器控制线圈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端组成直流回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继电器常开触点的控制电路包括:

辅助控制单元,连接于继电器控制线圈,用于控制所述继电器常开触点的导通和断开;

其中,所述辅助控制单元具有第七端和第八端;所述继电器控制线圈具有第九端和第十端;所述第七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端,所述第八端连接于所述第九端,所述第十端连接于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端,且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端、所述辅助控制单元、所述热继电器控制线圈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端组成直流回路。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控制单元包括:

开关模块,连接于所述继电器控制线圈;

控制模块,连接于所述开关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开关模块的通电和断电,进而控制所述继电器常开触点的导通和断开。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控制单元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所述辅助控制单元相互并联。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辅助控制单元的数量为两个。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端和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端集成于机车的蓄电池。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流电源端的电压为+110v,所述第二直流电源端的电压为-110v。

在本公开的一种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机车风机包括第一冷却塔风机、第二冷却塔风机、第一牵引风机和第二牵引风机;

所述机车风机控制电路还包括:

启动模块,连接于所述接触器,用于分步启动所述第一冷却塔风机、所述第二冷却塔风机、所述第一牵引风机和所述第二牵引风机。

本公开实施方式的机车风机控制电路,该机车风机控制电路包括接触器和热继电器,其中:接触器的电流输入端连接于交流电源、接触器的电流输出端连接于热继电器、接触器的控制端用于控制电流输出端的导通和断开,同时,热继电器连接于机车风机,即可实现机车风机控制电路的布置。

因为电流流经热继电器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使得热继电器中的金属片发生形变,在机车风机过载运行时,过大的电流使得金属片的形变过大,导致金属片推动连杆动作,从而使得控制电路断开,进而实现机车风机的过载保护。

由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断路器对机车风机进行过载保护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需要将热继电器的整定电流设定得比机车风机的额定电流大一档,使得过载保护的误差较小,从而提高了控制电路的灵敏度。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方式机车风机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方式接触器中控制端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方式继电器常开触点中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图中:1、接触器;10、接触器控制线圈;11、电流输入端;12、电流输出端;13、控制端;2、热继电器;21、热继电器常闭触点;3、机车风机;31、第一冷却塔风机;32、第二冷却塔风机;33、第一牵引风机;34、第二牵引风机;4、继电器常开触点;41、继电器控制线圈;5、第一直流电源端;6、第二直流电源端;7、辅助控制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例。然而,示例实施例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例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

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没有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材料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以避免模糊本公开的主要技术创意。

用语“一个”、“一”、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组成部分/等。用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量限制。

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机车风机控制电路,如图1所示,该机车风机控制电路可包括接触器1和热继电器2,其中:

接触器1的电流输入端11可连接于交流电源、接触器1的电流输出端12可连接于热继电器2、接触器1的控制端13用于控制电流输出端12的导通和断开,同时,热继电器2可连接于机车风机3,由此,交流电源中的交流电流可依次经接触器1和热继电器2流入机车风机3,从而为机车风机3提供工作电流,进而实现机车风机3控制电路的布置。

举例而言,机车风机3可包括第一冷却塔风机31、第二冷却塔风机32、第一牵引风机33和第二牵引风机34,当然,机车风机3还可包括其他类型的风机,此处不作特殊限定。

因为电流流经热继电器2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使得热继电器中2的金属片发生形变,在机车风机3过载运行时,过大的电流使得金属片的形变过大,导致金属片推动连杆动作,从而使得控制电路断开,进而实现机车风机3的过载保护。

由此,相较于现有技术中使用断路器对机车风机3进行过载保护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不再需要将热继电器2的整定电流设定得比机车风机3的额定电流大一档,使得过载保护的误差较小,从而提高了控制电路的灵敏度。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方式提供的机车风机控制电路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接触器1作为机车风机控制电路的开关部件,用于实现控制电路的导通和断开。当然,接触器1中内置接触器控制线圈10,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接触器1具有电流输入端11、电流输出端12和控制端13,其中:电流输入端11可连接于交流电源,电流输出端12可连接于热继电器2,而控制端13用于控制电流输出端12的导通和断开,从而实现机车风机3中控制电路的导通和断开。

具体而言,接触器1中控制端13的控制电路可包括继电器常开触点4,该继电器常开触点4可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而接触器控制线圈10可具有第三端和第四端,且第一端连接于第一直流电源端5、第二端连接于第三端、第四端连接于第二直流电源端6,由此,第一直流电源端5、继电器常开触点4、接触器控制线圈10和第二直流电源端6组成直流回路。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直流电源端5和第二直流电源端6可集成于机车的蓄电池,用来为接触器控制线圈10提供工作电流。

举例而言,第一直流电源端5的电压可以为+110v,第二直流电源端6的电压可以为-110v,当然,第一直流电源端5和第二直流电源端6的电压值也可以为其他,此处不作特殊限定。

另外,接触器1中控制端13的控制电路还可包括热继电器常闭触点21,该热继电器常闭触点21可连接于继电器常开触点4和接触器控制线圈10之间,用于对接触器控制线圈10进行过载保护。

具体而言,热继电器常闭触点21可具有第五端和第六端,此时,继电器常开触点4的第一端可连接于第一直流电源端5、继电器常开触点4的第二端可连接于热继电器常闭触点21的第五端、热继电器常闭触点21的第六端连接于接触器控制线圈10的第三端、接触器控制线圈10的第四端连接于第二直流电源端6,由此,第一直流电源端5、继电器常开触点4、热继电器常闭触点21、接触器控制线圈10和第二直流电源端6组成直流回路。

如前所述,继电器常开触点4作为接触器1中控制端13的控制电路的开关部件,用来实现接触器1中控制端13的导通和断开。当然,继电器常开触点4中内置继电器控制线圈41,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具体而言,继电器常开触点4的控制电路可包括辅助控制单元7,该辅助控制单元7可连接于继电器控制线圈41,用于控制继电器常开触点4的导通和断开。

辅助控制单元7可具有第七端和第八端,继电器控制线圈41可具有第九端和第十端,且第七端可连接于第一直流电源端5、第八端可连接于第九端、第十端可连接于第二直流电源端6,由此,第一直流电源端5、辅助控制单元7、继电器控制线圈41和第二直流电源端6组成直流回路。

辅助控制单元7可包括开关模块和控制模块,其中:开关模块可连接于继电器控制线圈41;控制模块可连接于开关模块,用于控制开关模块的通电和断电,进而控制继电器常开触点4的导通和断开。

需要注意的是,辅助控制单元7的数量可以为多个,且多个辅助控制单元7相互并联,以对继电器控制线圈41形成冗余保护。举例而言,辅助控制单元7的数量为两个、三个或四个,此处不作特殊限定。

如前所述,机车风机3可包括第一冷却塔风机31、第二冷却塔风机32、第一牵引风机33和第二牵引风机34,因此,本公开实施方式中机车风机控制电路还可包括启动模块,该启动模块可连接于接触器1,用于分步启动第一冷却塔风机31、第二冷却塔风机32、第一牵引风机33和第二牵引风机34,此处不再详细描述。

应可理解的是,本公开不将其应用限制到本说明书提出的部件的详细结构和布置方式。本公开能够具有其他实施方式,并且能够以多种方式实现并且执行。前述变形形式和修改形式落在本公开的范围内。应可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公开和限定的本公开延伸到文中和/或附图中提到或明显的两个或两个以上单独特征的所有可替代组合。所有这些不同的组合构成本公开的多个可替代方面。本说明书所述的实施方式说明了已知用于实现本公开的最佳方式,并且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利用本公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