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吊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0026发布日期:2020-10-09 22:27阅读:135来源:国知局
一种吊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吊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吊扇。



背景技术:

吊扇是最常见的家电产品之一,广泛应用于工厂、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诸多场景。但绝大部分吊扇都只有单一功能,即仅带有吹风功能。同时吊扇的安装过程繁琐,部分吊扇甚至需花费高昂的安装费用。随着时代和技术发展,单一功能、安装繁琐的吊扇已无法满足智能家居的趋势,所以开发一种具有更多功能的智能吊扇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或不足,本申请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吊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吊扇,包括,电机、扇叶以及吊杆,所述吊杆与所述电机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扇叶连接在所述电机的第二端,还包括:控制电路板以及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还与所述电机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还包括:wifi与蓝牙二合一芯片,所述wifi与蓝牙二合一芯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还包括:wifi芯片和/或蓝牙芯片,所述wifi芯片和所述蓝牙芯片均匀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还包括红外接收模组,所述红外接收模组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还包括led显示模组,所述led显示模组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还包括:多个led灯,所述led灯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板上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还包括屏显模组,所述屏显模组内安装有所述控制电路板。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还包括: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吊杆上,并将所述吊杆可拆卸连接在天花板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吊攀、吊轮、第一螺钉、第二螺钉以及安装锁,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第一吊攀上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第一孔、所述吊轮后外露其第一端部,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第二孔、吊扇主体后外露其第二端部,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安装锁上设有第三孔以及一挂接部,所述第三孔穿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上,所述挂接部挂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一螺母安装于靠近所述挂接部外侧设置的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第二螺母安装于靠近所述挂接部外侧设置的所述第二端部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二吊攀,所述第二吊攀上设有第四孔和第五孔,所述第四孔穿设于靠近所述挂接部外侧设置的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第五孔穿设于靠近所述挂接部外侧设置的所述第二端部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三螺母和第四螺母,所述第三螺母安装于靠近所述第二吊攀外侧设置的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第四螺母安装于靠近所述第二吊攀外侧设置的所述第二端部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连接组件还包括:第一r销和第二r销,所述第一r销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第二r销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还包括:第一吊筒、第二吊筒以及弹性件,所述第一吊筒嵌套在所述第二吊筒内,在所述第一吊筒和所述第二吊筒的之间还设有所述弹性件;所述第一吊筒和所述第二吊筒均套设在所述吊杆外部且所述第二吊筒还与所述吊杆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第二吊筒中至少部分设有双层结构,所述双层结构之间设有供所述第一吊筒嵌套的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第一吊筒内还设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当所述第一吊筒沿所述弹性件的设置方向移动至移动下限时,所述第一隔板卡合在所述第二吊筒上。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第二吊筒内还设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第一吊筒由柔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扇叶包括:扇叶主体以及与所述扇叶主体平滑连接的安装部,所述扇叶主体为连续曲面结构,所述扇叶主体还具有进风侧尾部和出风侧尾部,其中,所述进风侧尾部与所述安装部的距离大于所述出风侧尾部与所述安装部之间的距离。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进风侧尾部与水平面的距离大于所述出风侧尾部的凸起处与水平面的距离。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进风侧尾部的设置厚度小于所述出风侧尾部的设置厚度。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安装部内还设有加强筋。

进一步地,上述的吊扇,其中,所述扇叶主体和所述安装部均由abs、pp、尼龙或玻璃纤维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申请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到当前空气的温度及湿度,同时控制电路板通过检测到的温湿度数据,进一步调整吊扇的电机档位及开关时间,从而实现对房间内的温湿度调节功能;本申请通过设置wifi与蓝牙二合一芯片或wifi芯片或蓝牙芯片,可实现人机交互,实用性强。

本申请除带有送风功能外,还能兼具wifi遥控、蓝牙遥控、语音遥控、红外遥控、led屏幕显示、温湿度检测等电子功能,且安装过程方便快捷,可适配不同安装环境。

本申请中的连接结构保障了吊扇产品在将吊轮放置到吊钩上后,可以第一时间将安装锁挂上,保障产品不会从吊钩上掉落,从而可以安全地完成后续的安装步骤。

本申请中由于第一吊筒和第二吊筒的可伸缩设计,从而使得吊扇能够适配多种安装环境,日常使用过程中可以一直有效保持与天花板的紧密接触。

本申请中扇叶的连续曲面平滑设计,以及对应的进风侧尾部和出风侧尾部的设计,均使得扇叶在旋转过程中,有效进风,出风后压低风阻,使得在大风量的同时降低噪音;本申请具有高能效、大风量、低噪音,安装可靠、使用安全等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本申请吊扇的立体图;

图2:如图1所示结构的局部结构图;

图3:本申请吊扇的剖面图;

图4:本申请中控制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本申请中控制电路板安装于屏显模组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申请中温湿度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申请中灯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8:本申请中led显示模组的显示状态图;

图9:本申请中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本申请中连接组件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11;本申请中连接组件的使用状态图二;

图12;本申请中连接组件的使用状态图三;

图13:本申请中第一吊筒与第二吊筒的连接示意图;

图14:本申请中第一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本申请吊扇扇叶的立体结构图一;

图16:本申请吊扇扇叶的立体结构图二;

图17:本申请吊扇扇叶的俯视图;

图18:本申请吊扇扇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申请的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一种吊扇,包括,电机120、扇叶30以及吊杆40,所述吊杆40与所述电机12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扇叶30连接在所述电机120的第二端,还包括:控制电路板60以及温湿度传感器90,所述温湿度传感器90与所述控制电路板60电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60还与所述电机120电连接。本实施例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90,可用于检测到当前空气的温度及湿度,同时控制电路板60通过检测到的温湿度数据,进一步调整吊扇的电机120档位及开关时间,从而实现对房间内的温湿度调节功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温湿度传感器90优选地设置在下文所述的第二吊筒20的内部,且所述第二吊筒20上还设有若干个可与外部空气接触的孔201。所述温湿度传感器90通过上述的孔201与外部空气接触,检测到当前空气的温度及湿度,通过电线将信号传回到控制电路板60。控制电路板60将对应的温度、湿度显示在led显示模组上。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wifi与蓝牙二合一芯片70,所述wifi与蓝牙二合一芯片70与所述控制电路板60电连接,从而实现人机交互。

当然,上述的wifi与蓝牙二合一芯片70还可替换为wifi芯片,通过wifi连接实现人机交互,具体地,用户可通过手机app与产品的wi-fi芯片产生通信,上述的控制电路板60对电机120的档位及开关进行调整,从而控制吊扇。

进一步地,上述的wifi与蓝牙二合一芯片70还可替换为蓝牙芯片,所述wifi芯片和所述蓝牙芯片均匀所述控制电路板60电连接,通过蓝牙连接实现人机交互,具体地,用户可通过手机app与产品的wi-fi芯片产生通信,上述的控制电路板60对电机120的档位及开关进行调整,从而控制吊扇。

当然,在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同时设置wifi芯片和蓝牙芯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红外接收模组(图中未显示),所述红外接收模组与所述控制电路板60电连接。可通过红外遥控器、或带有红外功能的手机等其他设备发射红外信号,上述的红外接收模组接收信号后,所述控制电路板60对电机120的档位及开关进行调整,从而控制吊扇。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屏显模组80,所述屏显模组80内安装有所述控制电路板60,优选地,所述控制电路板60优选地卡扣方式安装在所述屏显模组80内,当然还可采用其他连接方式,如螺丝固定或磁吸等。

优选地,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led显示模组,所述控制电路板60与所述led显示模组电连接,本实施例在兼具送风的同时还提供了led屏幕显示功能,用于显示当前档位等信息,丰富了现有吊扇的功能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包括:多个led灯,所述led灯安装在所述控制电路板60上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60电连接。

其中,上述的led灯显示技术方案还可采用lcd屏幕显示进行替换式选择,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选择。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还可实现语音遥控功能,具体为,用户可通过小米音箱等相关语音控制设备,通过语音发送指令给语音设备,语音设备再与产品通过wi-fi芯片或蓝牙芯片产生通信,控制电路板60对电机120的档位及开关进行调整,从而控制吊扇。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还设置有一灯罩100,该灯罩100优选为透明材料制成,通过该灯罩100可以观察到led显示模组的显示信息,且该灯罩100还可起到保护内部结构受损以及防尘等功能。

本实施例还设有电源模组110,所述电源模组110优选安装在吊杆40上,所述电源模组110还与上文所述的控制电路板60、led屏显模组80、wifi与蓝牙二合一芯片70、红外接收模组以及温湿度传感器90电连接并为其提供电能。

在本实施例中,当吊扇开始工作时,透过上文所述的灯罩100,可观察到led显示模组显示的温度、湿度、当前档位等信息,见图8所示。

还需要说明地是,吊扇产品出厂时(即消费者打开包装时),用户只需将扇叶30通过螺钉安装在机身组件(集成有电机130、第一吊筒10、第二吊筒20、吊杆40等)上,再将led屏显模组通过卡扣安装上,在通过连接组件50即可将其悬挂在天花板m上,从而实现吊扇的快装功能。

如图9至图13所示,还包括:连接组件50,所述连接组件50设置在所述吊杆40上,并将所述吊杆40可拆卸连接在天花板m上。具体地,本实施例通过所述连接组件50,可将本实施例吊扇安装在天花板m的吊钩上。

其中,所述连接组件50包括:第一吊攀510、吊轮520、第一螺钉511、第二螺钉512以及安装锁530,所述第一吊攀510上设有第一孔和第二孔,所述第一螺钉511穿过所述第一孔、所述吊轮520后外露其第一端部,所述第二螺钉512穿过所述第二孔、吊扇主体后外露其第二端部,其中,所述吊轮520安装在待安装天花板m的吊钩m1上;所述安装锁530上设有第三孔以及一挂接部5301,所述第三孔穿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上,所述挂接部5301挂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

所述安装锁530上设有第三孔以及一挂接部5301,所述第三孔穿设在所述第二端部上,所述挂接部5301挂接在所述第一端部上。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采用上述的安装锁530保障了吊扇产品在将吊轮520放置到吊钩m1上后,可以第一时间将安装锁530挂上,保障产品不会从吊钩m1上掉落,从而可以安全地完成后续的安装步骤。

为便于安装和批量化生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锁530优选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挂接部5301包括一开口,所述开口的设置尺寸由外到内依次递减。其中,该开口的外部尺寸略大于内部尺寸设计,便于在吊扇安装过程中快速挂接在所述第一螺钉511的第一端部上。

为保证挂接的平稳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口部的最内侧尺寸略大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径尺寸。其中,较佳地,所述开口部的最内侧尺寸与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径尺寸相匹配,以所述开口部的最内侧能够刚好挂接在所述第一端部的外径上为宜。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际安装过程中,本实施例通常按照竖直方向进行安装。

为了避免所述挂接部5301能够稳定地挂接在所述第一螺钉511的第一端部上,优选地,所述开口的中心线与所述安装锁530沿水平方向的第一中轴线的夹角小于90°,进一步优选地,该角度小于85°,进一步优选地,该角度小于80°,进一步优选地,该角度小于75°,进一步优选地,该角度小于70°,进一步优选地,该角度小于65°,进一步优选地,该角度小于60°。上述角度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避免挂接部5301从所述第一端部上脱落等。

所述开口的中心线与所述安装锁530垂直方向上的第二中轴线的夹角小于90°,进一步优选地,该角度小于85°,进一步优选地,该角度小于80°,进一步优选地,该角度小于75°,进一步优选地,该角度小于70°,进一步优选地,该角度小于65°,进一步优选地,该角度小于60°。上述角度的设置可以有效地避免挂接部5301从所述第一端部上脱落等。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50还包括第一螺母531和第二螺母532,所述第一螺母531安装于靠近挂接部5301外侧设置的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第二螺母532安装于靠近挂接部5301外侧设置的所述第二端部上。通过所述第一螺母531和第二螺母532的安装,从而可以将所述安装锁53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螺钉511和所述第二螺钉512上,从而将吊扇安装于天花板m上。

为进一步提高安装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所述连接组件50还包括第二吊攀540,所述第二吊攀540上设有第四孔和第五孔,所述第四孔穿设于靠近挂接部5301外侧设置的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第五孔穿设于靠近挂接部5301外侧设置的所述第二端部上。

同上述第一螺母531和第二螺母532的设置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组件50还包括第三螺母541和第四螺母542,所述第三螺母541安装于靠近所述第二吊攀540外侧设置的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第四螺母542安装于靠近所述第二吊攀540外侧设置的所述第二端部上。通过所述第三螺母541和第四螺母542的安装,从而可以将所述第二吊攀540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一螺钉511和所述第二螺钉512上,从而将吊扇安装于天花板m上。

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可设置第一r销和第二r销,所述第一r销设置在所述第一端部上,所述第二r销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上,从而进一步加强本实施例的安装稳定性和可靠性。

如图13和图14所示,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一吊筒10、第二吊筒20以及弹性件430,所述第一吊筒10嵌套在所述第二吊筒20内,在所述第一吊筒10和所述第二吊筒20的之间还设有所述弹性件430;所述第一吊筒10和所述第二吊筒20均套设在所述吊杆40外部且所述第二吊筒20还与所述吊杆40连接。通过设置第一吊筒10和第二吊筒20,从而实现对吊扇与天花板m连接位置的遮挡;并且由于第一吊筒10和第二吊筒20的可伸缩设计,从而使得吊扇能够适配多种安装环境,日常使用过程中可以一直有效保持与天花板m的紧密接触。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吊筒20优选安装在上文所述的电源模组110上。

具体地,由于上述第一吊筒10和第二吊筒20之间的弹性件430的设置实现了上述可伸缩设计,所以,在安装过程中,在上述弹性件430的弹性范围内,第一吊筒10的第一端与弹性件430接触,第一吊筒10的第二端抵接在天花板m上,从而使得吊扇一直保持与天花板m的紧密接触。

进一步地,为适应环境中的空气流动造成吊扇轻微晃动时,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吊筒10优选地由柔性材料制成,那么,第一吊筒10则会适应上述轻微晃动而发生轻微形变以适应环境变化等,避免因硬性连接或刚性连接等对第一吊筒10等组件造成的损伤,上述柔性材料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吊扇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如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第二吊筒20中至少部分设有双层结构423,所述双层结构423之间设有供所述第一吊筒10嵌套的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优选地为环形结构,所述第一吊筒10可在该环形结构内进行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双层结构423的底部为封闭结构,该封闭结构可以为所述第一吊筒10提供一移动下限,或者,由上文所述的第一隔板411为所述第一吊筒10提供一移动下限。

当然,为节省材料,在实际引用过程中,所述封闭结构还可采用镂空结构。

其中,所述弹性件430设置在所述双层结构423内。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30优选由弹性材料等现有材料制成,如可以是弹簧,或其他由弹性材料制成柔性物体等,较佳地,以使得所述弹性件430实现弹性伸缩为宜。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吊筒10内还设有第一隔板411,所述第一隔板41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该第一安装孔用于上文所述的吊杆40安装使用,即,所述吊杆40穿过所述第一安装孔设置;当所述第一吊筒10沿所述弹性件430的设置方向移动至移动下限时,所述第一隔板411卡合在所述第二吊筒20上;或者,可以采用上文所述封闭结构实现对第一吊筒10的移动下限限位;通过上述移动下限的设置,避免弹性件430在使用过程中被过度压缩,从而造成弹性件430的损坏等。

当然,为保证第一吊筒10与所述吊杆40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第一隔板411上还设有第一折弯部412,所述第一折弯部412围成的第一通道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接设置;通过上述第一折弯部412的设计,从而增大与上述吊杆40的接触面积,以增强连接稳定性。其中,上述第一折弯部412的折弯方向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仅示意了所述第一折弯部412向下弯折设置的情形,当然,所述第一折弯部412还可向上弯折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吊筒10的移动上限限位可由实现吊杆40与天花板m安装时的连接组件40实现,通常,连接组件40外露有所述吊杆40设置,那么,当第一吊筒10向上移动且第一隔板411触碰至所述连接组件40即停止,从而第一吊筒10在使用过程中被多度抽拉;当然,还可在所述第一吊筒10上设置一限位柱以作为所述第一吊筒10的移动上限限位使用,其中,优选地,所述限位柱优选设置在所述连接组件40的下方。

同理,如图4所示,所述第二吊筒20内还设有第二隔板421,所述第二隔板421上设有第二安装孔,该第二安装孔用于上文所述的吊杆40安装使用,即,所述吊杆40穿过所述第二安装孔设置。

当然,为保证第二吊筒20与所述吊杆40的连接稳定性,所述第二隔板421上还设有第二折弯部422,所述第二折弯部422围成的第二通道与所述第二安装孔连接设置。通过上述第二折弯部422的设计,从而增大与上述吊杆40的接触面积,以增强连接稳定性。其中,上述第二折弯部422的折弯方向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仅示意了所述第二折弯部422向下弯折设置的情形,当然,所述第二折弯部422还可向上弯折设置。

如图15至图1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扇叶30包括:包括扇叶主体310以及与所述扇叶主体310平滑连接的安装部320,所述扇叶主体310为连续曲面结构,所述扇叶主体310还具有进风侧尾部311和出风侧尾部312,其中,所述进风侧尾部311与所述安装部320的距离大于所述出风侧尾部312与所述安装部320之间的距离。

在本实施例中,其连续曲面的平滑设计,以及对应的进风侧尾部311和出风侧尾部312的设计,均使得扇叶30在旋转过程中,有效进风,出风后压低风阻,使得在大风量的同时降低噪音。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地以扇叶30及风扇的对应尺寸为48-56寸为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从上表面来看,所述进风侧尾部311与所述安装部320的距离比所述出风侧尾部312与所述安装部320之间的距离大约60mm。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从上表面来看,所述扇叶主体310最宽部分的宽度为160-180mm,所述扇叶30尾部的宽度为100-110mm;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扇叶主体310最宽部分的宽度为165-175mm,所述扇叶30尾部的宽度为102-108mm;所述扇叶主体310最宽部分的宽度为170-175mm,所述扇叶30尾部的宽度为105-108mm;所述扇叶主体310最宽部分的宽度为172-175mm,所述扇叶30尾部的宽度为105-107mm;所述扇叶主体310最宽部分的宽度为173-174mm,所述扇叶30尾部的宽度为105-106mm。

进一步地,如图18所示,从侧面方向来看,所述进风侧尾部311与水平面的距离比所述出风侧尾部312的凸起处与水平面的距离大约60-65mm,优选地为61mm,优选地为62mm,优选地为63mm,优选地为64mm。

其中,所述凸起优选设置在所述出风侧尾部312的1/4位置处。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吊扇尾部的最薄厚度为3.5-4.0mm,进一步优选地为3.6mm,进一步优选地为3.7mm,进一步优选地为3.8mm,进一步优选地为3.9mm。所述吊扇尾部的最厚厚度为7.0-7.5mm,进一步优选地为7.1mm,进一步优选地为7.2mm,进一步优选地为7.3mm,进一步优选地为7.4mm。

在上述的吊扇尾部还设有圆角,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扇叶30的设计最高转速330r/min,故使用过程中,不会造成锋利切割,使用相对安全。

如图15和16所示,所述安装部320包括相互平滑连接的第一安装部321和第二安装部322,其中,所述第一安装部321和所述第二安装部322上设有至少一个安装孔。即,在本实施例中,扇叶30可通过上、下两部分的安装方式,分别将第一安装部321、第二安装部322分别安装在电机120的上壳体、下壳体的安装位置处。

其中,在扇叶30与电机120的连接部分,第一安装部321至少通过一个螺钉与其上的安装孔配合进行固定,第二安装部322至少通过一个螺钉与其上的安装孔配合进行固定,可有效避免掉落等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为保证安装强度,所述第一安装部321的设置厚度为2-10mm,进一步优选为3mm,进一步优选为4mm,进一步优选为5mm,进一步优选为6mm,进一步优选为7mm,进一步优选为8mm,进一步优选为9mm;所述第二安装部322的设置厚度为2-10mm,进一步优选为3mm,进一步优选为4mm,进一步优选为5mm,进一步优选为6mm,进一步优选为7mm,进一步优选为8mm,进一步优选为9mm。

为进一步增强安装部320的强度,所述安装部320内还设有加强筋323。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筋323的设置厚度为1-3mm,进一步优选为1.5mm,进一步优选为2mm,进一步优选为2.5mm,进一步优选为2.8mm。

即,在本实施例中,吊扇扇叶30叶通过上下方式安装在吊扇的电机120上,且均使用螺钉连接,连接位置处有足够厚度。且第一安装部321的安装位置为拉伸受力,厚度较厚,第二安装部322的安装位置为挤压受力,有设计加强筋323抵抗变形,安装极为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扇叶主体310和所述安装部320均由abs、pp、尼龙或玻璃纤维制成,具有质轻不易变形的特性,且易于清洁等。

本申请通过设置温湿度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到当前空气的温度及湿度,同时控制电路板通过检测到的温湿度数据,进一步调整吊扇的电机档位及开关时间,从而实现对房间内的温湿度调节功能。本申请通过设置wifi与蓝牙二合一芯片或wifi芯片或蓝牙芯片,可实现人机交互,实用性强;本申请可以有效完成智能控制(含蓝牙控制、wi-fi控制、语音控制、红外控制)及使用环境内温湿度检测及调节功能。同时安装过程简洁明了,方便快捷,甚至可以无需指引完成操作。本申请中的连接结构保障了吊扇产品在将吊轮放置到吊钩上后,可以第一时间将安装锁挂上,保障产品不会从吊钩上掉落,从而可以安全地完成后续的安装步骤。本申请中由于第一吊筒和第二吊筒的可伸缩设计,从而使得吊扇能够适配多种安装环境,日常使用过程中可以一直有效保持与天花板的紧密接触。本申请中扇叶的连续曲面平滑设计,以及对应的进风侧尾部和出风侧尾部的设计,均使得扇叶在旋转过程中,有效进风,出风后压低风阻,使得在大风量的同时降低噪音;本申请具有高能效、大风量、低噪音,安装可靠、使用安全等技术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定,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