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96570发布日期:2020-09-23 01:20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气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充气泵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电动气泵。



背景技术:

目前,充气类产品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已越来越常见,小型的充气产品还可以采用人工吹气的方式。但是,充气床、气垫、充气船等较大型的充气产品则需要专门的充气设备进行充气才行。

家庭使用的充气设备一般为充气泵,其包括壳体、电机和风叶,壳体上开有进风口和出风口,电机和风叶设置在壳体内,电机带动风叶工作,从进风口吸风,并从出风口鼓出充气。壳体多由两部分扣合而成,电机和风叶设置在壳体内,造成整体内腔过大,内腔的密封面较大,容易漏气;开关、电源线和壳体的配合处也容易漏风。同时,由于电机也设置在内腔中,电机长时间运行后,电机的热量也会随气流充到充气物中,也会对充气物造成一定的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充气泵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减小有效工作腔室,以提高充气效率的电动气泵。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电动气泵,包括吸尘器电机和具有内腔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内设有隔板将上述内腔分隔为工作腔室和容纳腔室,所述壳体上开有与上述工作腔室连通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的吸尘器电机包括电机部分和风机部分,所述的电机部分固定设置在容纳腔室内,风机部分位于工作腔室且将工作腔室分为隔为进气室和出气室,电机部分的一头穿过隔板与风机部分连接并驱动风机部分工作,进风口以及风机部分上的进气口与上述进气室连通,出风口以及风机部分上的出气口与上述出气室连通,气流从进风口进入,依次通过进气口和出气口后从出风口排出。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泵中,所述的吸尘器电机为一整体件。该整体件能直接进行装配,简化装配。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泵中,所述的电机部分包括马达,风机部分包括叶轮、叶轮罩和导风盘,马达与导风盘固定连接,马达的转轴穿过导风盘后与叶轮连接,叶轮罩罩扣在所述叶轮上。马达工作,通过转轴带动叶轮转动,空气从进气口吸入,进而穿过导风盘从出气口导出至出气室内。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泵中,所述的壳体包括上盖、中盖和本体罩,上述隔板位于中盖上,上盖和中盖相互扣合后形成上述工作腔室,本体罩扣合在中盖的另一侧并在两者之间形成上述容纳腔室。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泵中,所述的电动气泵还包括有把手,该把手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外侧面。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泵中,所述的中盖上固定设有第一把手片,本体罩上固定设有第二把手片,所述中盖与本体罩扣合时,上述第一把手片和第二把手片拼合形成上述把手。将壳体分为上盖、中盖和本体罩三部分,把手设置在本体罩和中盖上,这样一来,上盖与中盖扣合只负责形成工作腔室,工作腔室所需要进行密封的密封边界线较少,减少漏气面,工作腔室空间变小,内部机构紧凑,更容易收集从导风盘排出的气体,产品的性能更优,更有效率。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泵中,所述隔板面向风机部分的一侧凸起形成凸起部,该凸起部的外侧部与上述出气室内壁之间形成缓冲空间,凸起部上还开设有通孔,上述转轴穿过该通孔与叶轮连接。考虑到吸尘器电机的气流都是从导风盘下端面吹出的,为了防止隔板将导风盘上的出气口遮挡住,特将隔板的中部设置呈凸起状,为导风盘导出的气流留出缓冲空间,能使气流顺利过渡至出风口。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泵中,所述隔板上环绕上述凸起部设有一圈内凹部,导风盘和叶轮罩的外缘部分伸入至该内凹部中。下凹的内凹部形成一定的容纳空间,对导风盘和叶轮罩的外缘部分进行避让,使产品整体尺寸不会变大。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泵中,所述马达堵塞于该通孔处,马达的机壳开有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第一导流孔与工作腔室连通,第二导流孔与容纳腔室连通,机壳内部空间与第一导流孔和第二导流孔连通,容纳腔室的侧壁开有与外界连通的排风口。第一导流孔、第二导流孔与机壳内部空间连通形成散热通道,工作腔室内的一部分气流可分流穿过马达内部,对马达进行散热,最后从排风口排出,防止马达的热量被带入到充气物中,对充气物造成损伤。

在上述的一种电动气泵中,所述排风口上还设有能将该排风口封堵住的盖子,盖子与本体罩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电动气泵的壳体分为三部分,上盖和中盖扣合形成工作腔室,该工作腔室内仅有风机部分,大大减少了工作腔室的漏气面,防止漏气,通过更容易收集气体。采用吸尘器电机,可实现整体化装配,同时马达的转速够快,提高充气效率。马达热量不会被带入充气物内,防止对充气物的损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吸尘器电机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吸尘器电机;2、壳体;3、进风口;4、出风口;5、把手;6、开关;7、电源线;8、上盖;9、中盖;10、本体罩;11、工作腔室;12、容纳腔室;13、第一把手片;14、第二把手片;15、进气室;16、出气室;17、马达;18、叶轮;19、叶轮罩;20、导风盘;21、转轴;22、进气口;23、出气口;24、凸起部;25、内凹部;26、缓冲空间;27、通孔;28、第一导流孔;29、第二导流孔;30、排风口;31、防护隔条;32、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电动气泵包括吸尘器电机1和具有内腔的壳体2,吸尘器电机1设置在壳体2的内腔中,壳体2上开有与内腔连通的进风口3和出风口4,进风口3处设置防护隔条31,壳体2的外部固定设有把手5。把手5上设置开关6,电源线7也穿过把手5与内部的吸尘器电机1电性连通。

如图2所示,壳体2包括上盖8、中盖9和本体罩10,上盖8扣合在中盖9的一侧,两者之间形成工作腔室11,本体罩10扣合在中盖9的另一侧并在两者之间形成容纳腔室12,中盖9上设有隔板32,隔板32将工作腔室11和容纳腔室12隔开。中盖9上一体成型有第一把手片13,本体罩10上一体成型有第二把手片14,所述中盖9与本体罩10扣合时,上述第一把手片13和第二把手片14拼合形成把手5。上述部件扣合后可以通过螺丝固定连接,确保密封,也可以通过超声波,热熔等工艺进行密封。开关6和电源线7的连接都是在容纳腔室12这一侧,不会影响工作腔室11的密封性。进风口3位于上盖8上,而出风口4则是由上盖8和中盖9扣合后形成的,进风口3和出风口4均与工作腔室11连通。

吸尘器电机1为一整体件(如图2所示),能直接进行装配。吸尘器电机1包括电机部分和风机部分,电机部分固定设置在容纳腔室12内,风机部分位于工作腔室11内且将工作腔室11分为隔为进气室15和出气室16。

如图3和图4所示,电机部分包括马达17,风机部分包括叶轮18、叶轮罩19和导风盘20,马达17与导风盘20固定连接,马达17的转轴21穿过导风盘20后与叶轮18连接,叶轮罩19罩扣在所述叶轮18上。叶轮罩19上开有进气口22,导风盘20的下端面开有出气口23。

隔板32的中部,面向工作腔室11的一侧凸起形成凸起部24,隔板32上环绕上述凸起部24设有一圈内凹部25,凸起部24的外侧、内凹部25和出气室16内壁之间形成缓冲空间26。

凸起部24的顶部还开设有通孔27,马达17堵塞于该通孔27处,外周尽可能做到密封,马达17的转轴21穿过通孔27和导风盘20与叶轮18固定连接,转轴21能相对于导风盘20转动。

马达17的机壳开有第一导流孔28和第二导流孔29,第一导流孔28与工作腔室11连通,第二导流孔29与容纳腔室12连通,机壳内部空间与第一导流孔28和第二导流孔29连通,本体罩10上也就是容纳腔室12的侧壁开有与外界连通的排风口30。

装配时,将整体的吸尘器电机1的马达17端插入通孔27中完成吸尘器电机1的安装,之后将上盖8与中盖9盖合固定,使叶轮罩19上的进气口22进风口3对接。工作时,通过开关6启动马达17,马达17工作,通过转轴21带动叶轮18转动,空气从进风口3和进气口22吸入,进而穿过导风盘20从出气口23导出到缓冲空间26中,之后越过导风盘20和叶轮罩19的外缘部分从出风口4鼓出,对充气物进行充气。

第一导流孔28、第二导流孔29与机壳内部空间连通形成散热通道,工作腔室11内的一部分气流可分流穿过马达17内部,最后从排风口30排出,将马达17的热量带走,防止马达17的热量被带入到充气物中,对充气物造成损伤。当风压要求比较大时,可以用盖子将该排风口30封堵住,依靠马达17自身进行散热。若需要长时间充气,则可以将盖子取下,确保马达17的散热。

应该理解,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中,所有“包括……”均应理解为开放式的含义,也就是其含义等同于“至少含有……”,而不应理解为封闭式的含义,即其含义不应该理解为“仅包含……”。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