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84210发布日期:2021-02-26 19:27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用户对生活要求的提高,无叶风扇由于其具有风量大,出风柔和的优点,逐渐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得到使用。
[0003]
目前,市场上的无叶风扇,在工作过程中从风扇喷嘴喷出的风多为直风,长时间直吹会存在风感不佳,不柔和的现象。对此,部分无叶风扇中增加了上下扫风组件,受限于无叶风扇的结构,扫风组件在喷嘴外侧设置,对喷嘴喷出的出风进行引导,虽然具有良好的导风效果,但是外漏的扫风组件使得无叶风扇整体结构较大,紧凑性不佳,既影响产品整体外观,在长时间使用后又容易积累灰尘,不易清洁。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使得风阻增大,增加噪音,用户体检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具有扫风功能的无叶扇的扫风组件为外漏形状,紧凑性不佳,容易积累灰尘,不易清洁的问题。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包括:
[0006]
风道组件,具有供风通过的风道;
[0007]
扫风组件,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风道内的若干导流叶片,以及与所述导流叶片配合,用于驱动所述若干导流叶片转动的连杆;
[0008]
其中,所述若干导流叶片沿所述风道高度方向排布,并在所述连杆的驱动下上下摆动,以调整从所述喷风口吹风的角度。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喷嘴组件还包括在所述喷嘴组件中设置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调节电机,以及与所述连杆上配合的曲柄,所述调节电机的电机轴与所述曲柄连接,所述连杆在所述曲柄的带动下往复摆动。
[0010]
进一步地,所述连杆在所述风道内沿所述风道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导流叶片分别通过连接轴与所述连杆铰接,所述连杆在所述曲柄的驱动下沿所述风道的高度方向上往复移动,以驱动所述导流叶片超向所述风道的高度方向往复转动。
[0011]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电机的调节轴插入所述曲柄末端的转动扁位。
[0012]
进一步地,所述无叶风扇喷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导流叶片上,与所述风道组件配合的转轴,所述导流叶片通过所述转轴与所述风道组件铰接配合。
[0013]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叶片与所述风道组件中风道的喷风口的缩口形状相适配。
[0014]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叶片为前端朝向喷风口方向收缩的叶片形。
[0015]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组件包括围成所述风道的前风道件和后风道件,所述风道组件在所述前风道件和所述后风道件二者之一设置有焊接筋条,在二者另一上设置有与所述
焊接筋条相适配的焊接槽,所述前风道件和所述后风道件通过所述焊接筋条与所述焊接槽焊接装配。
[0016]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组件还包括在前风道件和所述后风道件之一设置的凸起块,以及设置在二者另一上的凹槽,所述前风道件与所述后风道件通过所述凸起块与所述凹槽实现限位。
[0017]
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组件顶部设置有电机安装位,所述调节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安装位上。
[0018]
进一步地,所述无叶风扇喷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风道组件与所述调节电机之间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调节电机上的第一定位孔,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机安装位上与第一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
[0019]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叶片的边缘与所述风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在0.5mm至8mm之间。
[0020]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如如上所述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
[0021]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0022]
1.本发明提供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中,导流叶片沿风道高度方向排布,进而使得扫风组件在实现喷嘴组件喷出气流导流换向的同时,扫风组件适于安装在狭窄的无叶风扇的风道中实现吹风角度的调节,使得整个无叶扇的结构更加的紧凑,而处于风道中的扫风组件避免了灰尘的积累。
[0023]
2.本发明提供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中,连杆在风道内沿风道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导流叶片分别通过连接轴与连杆铰接,连杆在曲柄的驱动下沿风道的高度方向上往复移动,以驱动导流叶片沿风道的高度方向往复摆动,进而在狭长的风道中,通过在风道高度方向上延伸设置的连杆对驱动叶片进行驱动,在实现扫风叶片在狭窄风道中布置的同时,同时适于扫风叶片在狭窄风道中的布置,进而使得无叶风扇在实现扫风功能的同时,相关功能部件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无叶风扇的紧凑性更好,同时不易积累灰尘。
[0024]
3.本发明提供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及无叶风扇中,导流叶片为前端朝向喷风口方向收缩的叶片形,导流叶片与风道内部的形状相接近,在实现导风的同时,导风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2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在附图中:
[002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无叶风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7]
图2为图1所示无叶风扇中喷嘴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
图3为图2所示喷嘴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9]
图4为图1所示喷嘴组件中风道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
图5为图4所示风道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1]
图6为图4所示风道组件中扫风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
图7为图6所示扫风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33]
图8为图2所示喷嘴组件的侧剖结构示意图,其中风叶处于水平导风位置。
[0034]
图9为图2所示喷嘴组件的侧剖结构示意图,其中风叶处于仰角导风位置。
[0035]
图10为图2所示喷嘴组件的横剖结构示意图。
[0036]
图11为图6所示扫风组件中导流叶片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7]
图12为图6所示扫风组件中导流叶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8]
图13为图6所示扫风组件中连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4为图2所示喷嘴组件中曲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5为图4所示风道组件中后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41]
图16为图4所示风道组件中前风道的结构示意图。
[0042]
图17为图2所示喷嘴组件中调节电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3]
图18为图2所示喷嘴组件中电机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4]
图19为图2所示喷嘴组件中内装饰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5]
图20为图2所示喷嘴组件中外装饰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46]
其中,上述附图中的附图标记为:
[0047]
1、导流叶片;14、连接轴;13、转轴;111、导流面;
[0048]
2、连杆;21、第一装配孔;22、第一卡扣;
[0049]
3、曲柄;31、转动扁位;32、通孔;
[0050]
4、后风道件;41、第二装配孔;42、凸起块;43、焊接槽;47、第七螺钉孔;48、圆弧端面;46、第一定位柱;45、第一卡槽;49、第一螺钉柱;410、第一螺钉孔;411、第六螺钉孔;412、第五螺钉孔;
[0051]
5、前风道件;51、凹槽;52、焊接筋条;53、第二定位柱;54、第二螺钉孔;55、第三卡扣;56、第三卡槽;57、3m胶槽;58、结构限位;59、内侧直升端;511、外侧直升端;510、圆弧;
[0052]
6、调节电机;61、第一定位孔;62、电机轴;63、外圆端面;64、端盖面;
[0053]
7、电机罩;71、第三螺钉孔;72、第二卡扣;73、第二定位孔;74、第四螺钉孔;75、第三定位孔;76、圆弧面;
[0054]
8、内装饰件;81、第二卡槽;82、第四螺钉柱;84、第二螺钉柱;85、第五卡扣;86、第六螺钉柱;87、第五螺钉柱;88、定位凸起;89、第三螺钉柱;
[0055]
9、外装饰件;94、定位槽;91、第四卡扣;92、第四卡槽;93、3m胶贴合面;95、第八螺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56]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57]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58]
如图1至图10所示,根据本实施中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具体与无叶风扇的基座配合,具体包括风道组件,具有供风通过的风道;扫风组件,包括可转动地安装在风道内的若干导流叶片1,以及与导流叶片1配合,用于驱动若干导流叶片1转动的连杆2;其中,若干导流叶片1沿风道高度方向排布,并在连杆2的驱动下上下摆动,以调整从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吹风的角度,进而采用本实施例中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导流叶片1沿风道高度方向排布,进而使得扫风组件在实现喷嘴组件喷出气流导流换向的同时,扫风组件适于安装在狭窄的无叶风扇的风道中实现吹风角度的调节,使得整个无叶扇的结构更加的紧凑,而处于风道中的扫风组件避免了灰尘的积累。
[0059]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喷嘴组件还包括在喷嘴组件中设置的驱动组件,驱动组件包括调节电机6,以及与连杆2上配合的曲柄3,调节电机6的电机轴62与曲柄3连接,连杆2在曲柄3的带动下往复摆动,在实现扫风组件扫风的同时,通过连杆2结构配合曲柄3驱动扫风组件,使得整个喷嘴组件的结构更加紧凑。
[0060]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连杆2在风道内沿风道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导流叶片1分别通过连接轴14与连杆2铰接,连杆2在曲柄3的驱动下沿风道的高度方向上往复移动,以驱动导流叶片1沿风道的高度方向往复摆动,进而在狭长的风道中,通过在风道高度方向上延伸设置的连杆2对驱动叶片进行驱动,在实现扫风叶片在狭窄风道中布置的同时,同时适于扫风叶片在狭窄风道中的布置,进而使得无叶风扇在实现扫风功能的同时,相关功能部件不会占用额外的空间,无叶风扇的紧凑性更好,同时不易积累灰尘。
[0061]
参见图10至图14,本实施例中的调节电机6的调节轴插入曲柄3末端的转动扁位31,整个传动过程更加的可靠,曲柄3通过通孔32与连杆2配合,在曲柄3转动时,带动连杆2往复摆动。
[0062]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导流叶片1上,与风道组件配合的转轴13,导流叶片1通过转轴13与风道组件铰接配合,使得导流叶片1在工作时,更加的可靠。
[0063]
进一步参见图10,本实施例中的导流叶片1与风道组件中风道的喷风口的缩口形状相适配,优选导流叶片1为其前端朝向喷风口方向向内收缩形成的叶片形,导流叶片1与风道内部的形状相接近,在实现导风的同时,导风效果更佳。
[0064]
如图15至20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包括围成风道的前风道件5和后风道件4,风道组件在前风道件5和后风道件4二者之一设置有焊接筋条52,在二者另一上设置有与焊接筋条52相适配的焊接槽43,前风道件5和后风道件4通过焊接筋条52与焊接槽43焊接装配。风道组件还包括在前风道件5和后风道件4之一设置的凸起块42,以及设置在二者另一上的凹槽51,前风道件5与后风道件4通过凸起块42与凹槽51实现限位,风道组件安装的可靠性更好,同时风道的密闭性更好。
[0065]
优选本实施例中的风道组件顶部设置有电机安装位,调节电机6安装在电机安装位上,与驱动组件相配合,便于驱动风道内的扫风组件。
[0066]
本实施例中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还包括设置在风道组件与调节电机6之间的限位结构,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调节电机6上的第一定位孔61,以及设置在电机安装位上的定位柱,保证了调节电机6的可靠运行。
[0067]
优选本实施例还中的导流叶片1的边缘与风道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在0.5mm至8mm之
间,导流叶片1的导风效果更佳,同时避免了与风道的内壁的干涉。
[0068]
下面结合图1至图20对本实施例中的无叶扇喷嘴组件的结构和安装过程进行说明。
[0069]
在导流叶片1安装时,把多个导流叶片1里的连接轴14装配到连杆2里的对应的第一装配孔21上,把曲柄3里的通孔32装配到连杆2里的第一卡扣22上,完成扫风组件的装配
[0070]
在前风道件5和后风道件4安装时,把扫风组件上多个导流叶片1里的转轴13装配到后风道件4里对应的第二装配孔41上,从而固定扫风组件,接着把后风道件4上的多个凸起块42装配到前风道件5里的凹槽51上,装配完后,前风道件5里的焊接筋条52会装配到后风道件4里的焊接槽43上,并通过超声波焊接完成前后风道件4的装配。
[0071]
在调节电机6的安装时,把调节电机6里的外圆端面63装配到后风道件4里的圆弧端面48上,并把调节电机6里的第一定位孔61装配到后风道件4里的第一定位柱46上,形成调节电机6的初步固定,把曲柄3里的转动扁位31装配到调节电机6里的电机轴62上,完成调节电机6与扫风组件的装配连接。
[0072]
把电机罩7里的第二定位孔73装配到后风道件4里的第一定位柱46上,把第三定位孔75装配到前风道件5里的第二定位柱53上,并把电机罩7里的第二卡扣72卡接到后风道件4里的第一卡槽45上,从而预固定电机罩7,接着通过打螺钉方式,连接电机罩7里的第四螺钉孔74和后风道件4上的第一螺钉柱49从而固定电机罩7,并使得电机罩7里的圆弧面76紧紧压住调节电机6里的端盖面64,从而固定调节电机6。
[0073]
在风道组件和内饰件进行装配时,把装配好的风道组件装配到内装饰件8上,使得前风道件5里的第三卡扣55扣入到内装饰件8里的第二卡槽81上并通过打螺钉方式连接后风道件4里的第一螺钉孔410和内装饰件8里的第一螺钉柱49从而预固定风道组件。接着打螺钉连接前风道件5里第二螺钉孔54和内装饰件8里的第二螺钉柱84,打螺钉连接后风道件4里的第五螺钉孔412和内装饰件8里的第五螺钉柱87,打螺钉连接电机罩7里的第三螺钉孔71、后风道件4的第六螺钉孔411和内装饰件8里的第六螺钉柱86,打螺钉连接前风道件5里的第二螺钉孔54、后风道件4里的第七螺钉孔47和内装饰件8里的第四螺钉柱82,从而实现风道组件和内装饰件8的完全固定连接。
[0074]
在外饰件进行安装固定时,把外装饰件9里的定位槽94装配到内装饰件8里的定位凸起88上,并打螺钉连接外装饰件9里的第八螺钉孔95和内装饰件8里的第三螺钉柱89,从而固定内外装饰件9的底部连接,再把外装饰件9里的第四卡扣91卡接到前风道件5里的第三卡槽56中、把外装饰件9里的第四卡槽92卡接到内装饰件8里的第五卡扣85中,从而预固定外装饰件9,并且在前风道件5里的外端面处设有3m胶槽57,把3m胶放置在其中,把外装饰件9对应的3m胶贴合面93牢固紧贴3m胶,从而完全固定外装饰件9。
[0075]
当用户开启产品的时候,该产品会通过预设定程序把导流叶片1运转至最高点的结构限位58处,并使得调节电机6堵转数秒后反转运行额定步数,使得导流叶片1运转到水平位置。基座产生的高压风量会经过风道,并沿着导流叶片1里的导流面111,从而水平吹出出风口,同时减少涡流的产生,从而降低噪音,提高舒适度,并且通过仿真分析得出,目前该产品的出风口长度为550mm,把导流叶片1数量设为9个,间距为60mm的时候,风水平吹出的效果最为理想。当吹出的风经过机头的出风口时,由于前风道件5的内侧直升端59会比外侧直升端511长,并且有大圆弧510过渡,会使得风贴合这内侧面吹出,进而提高出风量。而当
用户开启上下扫风模式时,该产品会通过预设定程序带动扫风组件运转上60
°-0°
的扫风角度,该扫风角度能满足头部到躯干的距离,结合用户体验数据和仿真分析数据,可满足正常使用需求,提高用户舒适性。
[0076]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无叶风扇,包括如上所述的无叶风扇喷嘴组件,进而本实施例中无叶扇喷嘴组件所具有的优点,本实施例中的无叶风扇也应具有,在此不再赘述。
[0077]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