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可调节汽车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56842发布日期:2020-12-11 15:24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可调节汽车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气泵设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可调节汽车充气泵。



背景技术:

汽车充气泵又叫充气机、打气机、车载充气泵,通过内部马达的运转来工作。抽气时,连通器的阀门被大气的气压冲开,气体进入气筒,而向轮胎中打气时,阀门又被气筒内的气压关闭,气体就进入了轮胎中,也算是使用了大气压的原理来为汽车轮胎充气。但是现有的汽车充气泵的电机大多与齿轮传动,并带动活塞杆与活塞配合,来实现充气,这样气泵的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而且拆装不便,且不利于调节气压输出,导致对汽车充气不够理想。现有技术的充气泵,存在收纳、手提、携带不方便、发热量过大的问题。为此,提出一种便携式可调节汽车充气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可调节汽车充气泵,以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充气泵不方便进行气压调节,不便于携带的问题;以达到调节充气泵气体输出,方便携带气泵的目的,可快速充气,延长汽车充气泵的使用时间。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可调节汽车充气泵,包括气泵箱体、把手、顶盖、检修盖及电源线,所述气泵箱体顶端设有顶盖,所述顶盖后方设有检修盖,所述顶盖上方设有把手,所述顶盖中央设有气压表,所述气泵箱体右侧壁底端设有出风口百叶窗,所述出风口百叶窗上方设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上方设有出气管,所述气泵箱体左侧壁顶端设有电源线,所述气泵箱体底端设有若干脚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源线下方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右侧设有进风罩,所述进风罩内设有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右侧设有固定端,所述固定端中央设有风机,所述风机右端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右端设有电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其中:所述风机右侧设有散热管,所述散热管顶端设有出风管,所述出风管右端延伸至所述气泵箱体右侧底端,所述出风管上方设有气压测量管,所述气压测量管顶端与所述气压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电机左端设有涡轮缓冲块,所述涡轮缓冲块面端设有斜齿面,所述涡轮缓冲块内侧设有配重块,所述配重块中央设有电机输出端固定块,所述电机输出端固定块中央设有转轴通孔。

进一步,所述气泵箱体前端底部设有翻盖,所述翻盖后方设有储物箱,所述翻盖前端设有卡口。

进一步,所述气泵箱体内部底端设有减震底座,所述减震底座内均匀铺设有若干弹簧。

进一步,所述电机右侧设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正对所述出风口百叶窗设置。

进一步,所述气泵箱体内部顶端设有控制端。

进一步,所述出气管包括出气管一及出气管二,所述出气管一及所述出气管二分别通过出气管固定扣固定设置于所述气泵箱体右侧壁顶端。

进一步,所述出风管另一端设有两个接口,所述接口分别与所述出气管一及所述出气管二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可调节汽车充气泵,其结构简单,体积较小,占用空间小,便于存放及随车携带,其底端设置储物箱,可就近储存充气泵检修工具及其他汽车维修工具,增强汽车充气泵的使用功能,检修盖可从气泵箱体上取下,对气泵箱体内部组件进行检修作业。

2、本技术方案在进风口处设置进风罩及过滤网,可持续过滤掉气泵吸取空气的杂质,避免含尘气流进入出风管内造成灰尘堆积对出风管及出气管产生不良影响,在风机右侧设置散热管,可在气流进入出风管前对其进行散热处理,避免热量过高的气流进入汽车轮胎后冷却压缩造成胎压不稳定,在出风管顶端连接两个出气管,可同时为两个轮胎进行补气操作,也可作为替补出气管使用,保证充气泵的正常使用。

3、本技术方案在电机转轴上设置涡轮缓冲块,转轴通过涡轮缓冲块进行配合输出,能够根据气压表的检测结果迅速改变电机的输出轴的圆周方向,并根据电机的转轴速度进行快速调整,以便调节充气速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调节汽车充气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调节汽车充气泵的内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调节汽车充气泵的a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调节汽车充气泵的b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可调节汽车充气泵的涡轮缓冲块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气泵箱体、11为脚架、12为进风罩、13为过滤网、14为固定端、15为风机、16为控制端、17为气压测量管、18为储物箱、19为缓冲座、110为电机、111为散热管、112为出风管、113为涡轮缓冲块、114为减震底座、115为斜齿面、116为配重块、117为电机输出端固定块、118为转轴通孔、2为把手、3为顶盖、4为检修盖、5为气压表、6为电源线、7为出气管、71为出气管固定扣、72为出气管一、73为出气管二、8为显示屏、9为出风口百叶窗、10为翻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可调节汽车充气泵,包括气泵箱体1、把手2、顶盖3、检修盖4及电源线6,气泵箱体1顶端设有顶盖3,顶盖3后方设有检修盖4,顶盖3上方设有把手2,顶盖3中央设有气压表5,气泵箱体1右侧壁底端设有出风口百叶窗9,出风口百叶窗9上方设有显示屏8,显示屏8上方设有出气管7,气泵箱体1左侧壁顶端设有电源线6,气泵箱体1底端设有若干脚架11,把手2表面设有防滑套,把手2设于气泵箱体1顶部一侧,便于另一侧悬空将检修盖4对气泵箱体1内的组件进行检修及维护,出风口百叶窗9可将气泵箱体1内部未进入充气管道的气体导出,避免其影响气泵箱体1内部的气压,气压表5检可直接读取其测到的气压数据,便于用户鉴定是否需要继续给轮胎充气,显示屏8可查看风机转速及充气时间,便于判断器械故障或者检修需求,脚架11将气泵箱体1悬空架起,避免其底部直接放置于地面受到使用环境如有水地面的影响而不便使用。

参阅图2,电源线6下方设有进风口,进风口右侧设有进风罩12,进风罩12内设有过滤网13,过滤网13右侧设有固定端14,固定端14中央设有风机15,风机15右端设有转轴,转轴右端设有电机110,电源线6底端设有控制面板,控制面板上可设置充气泵可电性参数,环境气体由进风口进入进风罩12内,经过过滤网13滤除进入气泵的气体颗粒,使得电机110作用风机15吸入气泵箱体1内的气体能够顺利通过送气管道进入汽车轮胎内。

参阅图2与图4,风机15右侧设有散热管111,散热管111顶端设有出风管112,出风管112右端延伸至气泵箱体1右侧底端,出风管112上方设有气压测量管17,气压测量管17顶端与气压表5连接,散热管道111呈螺旋罩体状设计,将风机15抽取的气体快速传至出风管112的过程中,可快速散去气体经过风机15携带的热量,避免热力气体进入汽车轮胎后热力散失引起气体压缩导致胎压不稳定,影响打气效果,气压测量管17与出风管112连接,使得气压表5可直接测量与出风管112接头的轮胎内的气压,以便判断是否继续充气。

电机110左端设有涡轮缓冲块113,涡轮缓冲块113面端设有斜齿面115,涡轮缓冲块113内侧设有配重块116,配重块116中央设有电机输出端固定块117,电机输出端固定块117中央设有转轴通孔118,转轴通过涡轮缓冲块113与电机110轴心的转轴进行配合输出,能够根据气压表5的检测结果,在控制端16的作用下迅速改变电机110的输出轴的圆周方向,并根据电机110的转轴速度进行快速调整,以便调节充气速度,配重块116及电机输出端固定块117固定住电机转轴,以配重块116及电机输出端固定块117的配合为电机110提供制动作用,便于电机110控制转轴在涡轮缓冲块113的速度调解下,控制风机15的转速,以便调节充气速度。

参阅图1,气泵箱体1前端底部设有翻盖10,翻盖10后方设有储物箱18,翻盖10前端设有卡口,可向外拉住卡口,翻盖10向外翻开,可在储物箱18内储存充气泵检修工具及其他汽车充气工具,增强汽车充气泵的使用功能。

参阅图4,气泵箱体1内部底端设有减震底座114,减震底座114内均匀铺设有若干弹簧,减震弹簧可加强减震底座114的减震性能,在气泵工作过程中减少电机110震动及风机15转动对气泵箱体1的影响。

参阅图2,电机110右侧设有缓冲座19,缓冲座19正对出风口百叶窗9设置,缓冲座19可降低气泵箱体1内气流的流速,使得气流可通过缓冲座19平稳地过渡到气泵箱体1右侧壁,由出风口百叶窗9流出,避免速度较快的气流对出风口百叶窗9产生震动等不良影响。

气泵箱体1内部顶端设有控制端16,控制端16内可设置电机110及气压表的临界参数,显示屏8及气压表5的能够及时检测并显示的零部件数据,便于工人判断打气进程。

参阅图1,出气管7包括出气管一72及出气管二73,出气管一72及出气管二73分别通过出气管固定扣71固定设置于气泵箱体1右侧壁顶端,可从出气管固定口71上取下出气管一72或出气管二73,分别对待打气轮胎进行打气,也可作为替补出气管使用,以保证充气泵的正常使用。

出风管112另一端设有两个接口,接口分别与出气管一72及出气管二73连接,两个接口分别与出气管连接,使得出气管一72及出气管二73可接收出风管112内流出的气流并将其送入轮胎内。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可调节汽车充气泵,将充气泵取出安装于待充气轮胎接口处,将电源线6插入电源,在控制面板上设置各电性参数,将出气管一72或出气管二73接入待打气轮胎内,启动电机110,电机110作用风机15开始向出风管112内注入气流,风机15将进风口灌入进风罩12内的气流经过散热管111后进入出风管112内,由出风管112将气流经由出气管一72或出气管二73送入轮胎内,在此过程中,气压表5实时检测出风管112内的气压,出风管112经过出风管7与轮胎内部直接连接,由此可根据气压表5的检测数据判断是否需要继续充气,充气过程结束后,将出气管一72及出气管二73由轮胎的充气口取下,将便携式充气泵收纳放置于车上即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