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98470发布日期:2020-12-15 08:3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太阳能提水装置,具体来说,是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大部分池塘的养殖设施和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对池塘养殖水体的处理措施较为简单,常常直接将未经处理的养殖尾水排放到河道中,给周围的水体造成了污染。随着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急需对池塘养殖尾水进行有效处理。在多种处理方法中,人工湿地因其投资少、对污染物的处理效果良好而得到应用。人工湿地一般由表流湿地、沉淀池、潜流湿地等部分组成。相关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可以对池塘养殖尾水起到良好的净化效果。

沉淀是人工湿地尾水处理中的重要环节,经过前序工艺处理后的养殖尾水进入沉淀池进行一段时间的静止沉淀,较大的固体颗粒慢慢沉入水底,得到净化的上部水体可以进入下一道处理工艺,例如潜流湿地。较为干净的中上层水也可以直接回流至池塘用于养殖。沉淀池的地势一般较低,沉淀后的水体进入潜流湿地或回流至养殖池塘时需要水泵驱动,目前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潜水泵定时从沉淀池抽水。这种方式很容易将沉淀池底部的沉积物抽入潜流湿地或养殖池塘,从而影响净化效果。同时,采用常规潜水泵抽水方式需要从养殖场配电箱铺设很长的电缆至沉淀池水下,施工难度大,且水泵长期运行能耗高,导致处理成本居高不下,难以大量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解决了人工湿地沉淀池提水的高能耗、及电缆铺设施工难度大的难题;此外,通过浮筏式安装方法解决了传统潜水泵沉底抽水容易吸入沉淀物的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泵抽水深度,从而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包括浮体5,所述浮体5上方固定设置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上端设置太阳能电池板6,安装架10中部与一竖直的螺杆8螺纹连接,所述螺杆8底端与潜水泵3固定连接,潜水泵3出水口与水管4一端连接,水管4另一端与潜流湿地或养殖池塘连通;所述浮体5设置于沉淀池中。

优选的,所述螺杆8上端设置一摇轮7。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10中部具有一空隙,所述空隙部位设置所述螺杆8,空隙两侧各设有一中部高两侧低的斜坡架,所述斜坡架上设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6。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10内部设置一电控箱9,所述电控箱9分别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6及潜水泵3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10两侧各通过一根固定绳13与岸边的固定桩14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空隙处安装一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向上延伸设置一螺纹套管11,所述螺杆8与所述螺纹套管11螺纹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架10与浮体5通过第一螺纹孔10-1固定连接;固定板12与所述安装架10通过第二螺纹孔12-1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斜坡架的倾斜角度为0-60度。

进一步的,潜水泵3上设有吊装支架3-1,吊装支架3-1顶部设有与螺杆8下端固定连接的螺栓孔。

进一步的,电控箱9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6下方;电控箱9内设有太阳能驱动控制器,将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的电流用来驱动水泵,并根据太阳光辐射强度的变化实时地调节输出功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以太阳能电池板为能量来源,从而降低能耗成本,同时避免了铺设长距离的电缆;

2)采用浮筏方式便于安装固定,水泵设置在沉淀池中部水层位置抽水,避免了沉淀池底部沉淀物和表层浮游生物对潜流湿地或养殖池塘造成的影响;

3)该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可以根据沉淀池水深变化调整水泵抽水深度。

4)太阳能驱动控制器根据太阳辐射强度的昼夜变化控制运行时间,从而实现湿地处理工艺的间歇式运行,提高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设置于沉淀池内的立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的立体图。

图中,1-水面,2-沉积物,3-潜水泵,4-水管,5-浮体,6-太阳能电池板,7-摇轮,8-螺杆,9-电控箱,10-安装架,11-螺纹套管,12-固定板,13-固定绳,14-固定桩,3-1-吊装支架,3-2-水泵电缆,10-1-第一螺栓孔,12-1-第二螺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参见图1-2,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由潜水泵3、水管4、浮体5、太阳能电池板6、摇轮7、螺杆8、电控箱9、安装架10、螺纹套管11、固定板12组成。

参见图2,安装架10上设置有若干螺栓孔10-1,两个浮体5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架下面构成整体框架,漂浮在水面上,并通过固定绳13系留在两侧岸边的固定桩14上。

参见图2,太阳能电池板6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架10上。两块太阳能电池板对称布置,与水平面的夹角可以是0-60度,具体安装角度根据不同地区的纬度而定。

太阳能板6的输出功率与潜水泵3的额定功率匹配。潜水泵3的功率根据提水流量需求选择。

继参见图2,固定板12中间位置设置有螺纹套管11。螺杆8依靠螺纹安插在螺纹套管11内,两者的螺纹相匹配。

螺杆8的顶部设有摇轮7。摇轮7转动时带动螺杆8转动,可在螺纹套管11内上下升降。

继续参见图2,潜水泵3上设有吊装支架3-1,吊装支架3-1顶部设有螺栓孔,并与螺杆8下端固定连接。摇轮7带动螺杆8上下升降时带着潜水泵3上下移动,调整潜水泵3在水下的深度,从而可以根据需要调节潜水泵3的抽水深度。

固定板12上设有螺栓孔12-1,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架10上。潜水泵3、螺杆8、摇轮7、螺纹套管11、固定板12相互固定,整体吊装在安装架10上,这样便于潜水泵3的拆装。

参见图2,潜水泵3的电缆3-2以及太阳能电池板6的电缆都接入电控箱9。电控箱9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6下方。电控箱9内设有太阳能驱动控制器,将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的电流用来驱动水泵,并根据太阳光辐射强度的变化实时地调节输出功率,实现太阳能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本实用新型以太阳能电池板为能量来源,从而降低能耗成本,同时避免了铺设长距离的电缆;采用浮筏方式便于安装固定,水泵设置在沉淀池中部水层位置抽水,避免了沉淀池底部沉淀物和表层浮游生物对潜流湿地或养殖池塘造成的影响;该装置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可以根据沉淀池水深变化调整水泵抽水深度;该装置在太阳能驱动控制器的控制下,晴天自动增大抽水量,阴雨天自动减少抽水量,夜间则停止抽水,从而实现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的间歇式运行,与人工湿地的工作原理相契合,可以提供处理效率。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变换或改进,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的构思的前提下,这些变换或改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浮体(5),所述浮体(5)上方固定设置安装架(10),所述安装架(10)上端设置太阳能电池板(6),安装架(10)中部与一竖直的螺杆(8)螺纹连接,所述螺杆(8)底端与潜水泵(3)固定连接,潜水泵(3)出水口与水管(4)一端连接,水管(4)另一端与潜流湿地或养殖池塘连通;

所述浮体(5)设置于沉淀池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8)上端设置一摇轮(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0)中部具有一空隙,所述空隙部位设置所述螺杆(8),空隙两侧各设有一中部高两侧低的斜坡架,所述斜坡架上设置所述太阳能电池板(6)。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0)内部设置一电控箱(9),所述电控箱(9)分别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6)及潜水泵(3)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0)两侧各通过一根固定绳与岸边的固定桩(14)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隙处安装一固定板(12),所述固定板(12)向上延伸设置一螺纹套管(11),所述螺杆(8)与所述螺纹套管(11)螺纹配合。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10)与浮体(5)通过第一螺纹孔(10-1)固定连接;固定板(12)与所述安装架(10)通过第二螺纹孔(12-1)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架的倾斜角度为0-60度。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潜水泵(3)上设有吊装支架(3-1),吊装支架3-1顶部设有与螺杆(8)下端固定连接的螺栓孔。

10.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其特征在于:电控箱(9)设置在太阳能电池板(6)下方;电控箱(9)内设有太阳能驱动控制器,将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的电流用来驱动水泵,并根据太阳光辐射强度的变化实时地调节输出功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养殖尾水处理的浮筏式太阳能提水装置,包括浮体,浮体上方固定设置安装架,安装架上端设置太阳能电池板,安装架中部与一竖直的螺杆螺纹连接,螺杆底端与潜水泵固定连接,潜水泵出水口与水管一端连接,水管另一端与潜流湿地或养殖池塘连通;浮体设置于沉淀池中。本实用新型解决了人工湿地沉淀池提水的高能耗、及电缆铺设施工难度大的难题;通过浮筏式安装方法解决了传统潜水泵沉底抽水容易吸入沉淀物的问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泵抽水深度,从而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唐荣;顾兆俊;刘兴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04.27
技术公布日:2020.12.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