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度流体泵泵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01912发布日期:2021-02-27 00:18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度流体泵泵体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泵泵体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流体泵泵体。


背景技术:

[0002]
泵作为一种液体取用工具,广泛地应用于各个领域,泵体作为泵的核心部件,经常处于恶劣环境中,需要满足不同的生产环境要求。如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的cn201821034033.8一种高强度流体泵泵体,其包括一体浇铸成型的球墨铸铁底座、上泵体和中泵体,上泵体、中泵体和底座自上而下依次连接,上泵体设置有第一通孔,上泵体的中部设置有一内径逐渐减小的不规则凹槽,中泵体内部设置有上止口、中止口和下止口,上止口、中止口和下止口依次连通构成容纳空腔,容纳空腔贯通中泵体。
[0003]
上述实用新型专利在进行使用过程中,流体泵在停止工作后会有部分流体介质残留在泵体的内部,若当流体介质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残留在流体泵内部的低温流体介质会使在流体泵的零部件因受冻而损伤,从而会导致流体泵的使用寿命降低,进而降低了高强度流体泵泵体的实用性,因此亟需研发一种高强度流体泵泵体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强度流体泵泵体,通过一系列结构的设计和使用,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使用过程中,解决了流体泵在停止工作后会有部分流体介质残留在泵体的内部,若当流体介质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残留在流体泵内部的低温流体介质会使在流体泵的零部件因受冻而损伤的问题,从而提高流体泵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高强度流体泵泵体的实用性。
[0005]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6]
一种高强度流体泵泵体,包括前壳体和后端盖,所述前壳体的内腔内设有内套筒,且所述内套筒的前侧端与所述前壳体的前侧壁相连,所述内套筒的外侧壁左侧开设有进水管,所述内套筒的外侧壁右侧开设有出水管,且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出水管的外侧端贯穿所述前壳体并延伸至外部,所述内套筒和所述前壳体之间形成有加热腔,所述前壳体的后侧端嵌设有六边形固定耳;
[0007]
所述后端盖的前侧壁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弧形定位板,所述弧形定位板上可拆卸连接有弧形固定板,所述弧形固定板上设有弧形加热板,且位于下侧所述弧形定位板内侧的所述后端盖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后端盖的后侧壁下侧设有控制器,所述加热板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性相连。
[0008]
优选的,所述前壳体、所述内套筒、所述进水管、所述出水管和所述六边形固定耳均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且所述前壳体、所述后端盖和所述内套筒均由球墨铸铁材质制成。
[0009]
优选的,所述弧形加热板为碳纤维红外线加热板,且所述弧形加热板的长度略小于所述加热腔的深度。
[0010]
优选的,所述六边形固定耳和所述后端盖之间通过第一螺栓可拆卸相连,且所述
六边形固定耳上还开设有六组第一螺孔,所述后端盖上还开设有与六组所述第一螺孔相对应的第一插孔。
[0011]
优选的,所述弧形定位板和所述弧形固定板之间通过第二螺栓可拆卸相连,位于所述弧形加热板上下两侧的所述弧形定位板上均匀开设有第二螺孔,所述弧形固定板上还开设有与所述第二螺孔相对应的第二插孔。
[0012]
优选的,所述后端盖的中部还开设有用于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安装的轴孔。
[0013]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4]
本实用新型在采用上述的结构和设计使用下,解决了流体泵在停止工作后会有部分流体介质残留在泵体的内部,若当流体介质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残留在流体泵内部的低温流体介质会使在流体泵的零部件因受冻而损伤的问题,从而提高流体泵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高强度流体泵泵体的实用性;
[0015]
而且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6]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7]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0018]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前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后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弧形加热板、弧形定位板和弧形固定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前壳体、2-后端盖、3-内套筒、4-进水管、5-出水管、 6-加热腔、7-六边形固定耳、8-弧形定位板、9-弧形固定板、10-弧形加热板、11-温度传感器、12-控制器、13-第一螺栓、14-第一螺孔、15-第一插孔、16-第二螺栓、17-第二螺孔、18-第二插孔、19-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一种高强度流体泵泵体,包括前壳体1和后端盖2,前壳体1的内腔内设有内套筒3,且内套筒3的前侧端与前壳体1的前侧壁相连,内套筒3的外侧壁左侧开设有进水管4,内套筒3的外侧壁右侧开设有出水管5,且进水管4和出水管5的外侧端贯穿前壳体1并延伸至外部,内套筒3和前壳体1之间形成有加热腔6,前壳体1的后侧端嵌设有六边形固定耳7;
[0024]
后端盖2的前侧壁上下两侧对称设有弧形定位板8,弧形定位板 8上可拆卸连接有弧形固定板9,弧形固定板9上设有弧形加热板10,且位于下侧弧形定位板8内侧的后端盖2上设有温度传感器11,后端盖2的后侧壁下侧设有控制器12,加热板和温度传感器11分别与
控制器12电性相连。
[0025]
具体的,前壳体1、内套筒3、进水管4、出水管5和六边形固定耳7均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且前壳体1、后端盖2和内套筒3均由球墨铸铁材质制成。
[0026]
具体的,弧形加热板10为碳纤维红外线加热板,且弧形加热板 10的长度略小于加热腔6的深度。
[0027]
具体的,六边形固定耳7和后端盖2之间通过第一螺栓13可拆卸相连,且六边形固定耳7上还开设有六组第一螺孔14,后端盖2 上还开设有与六组第一螺孔14相对应的第一插孔15。
[0028]
具体的,弧形定位板8和弧形固定板9之间通过第二螺栓16可拆卸相连,位于弧形加热板10上下两侧的弧形定位板8上均匀开设有第二螺孔17,弧形固定板9上还开设有与第二螺孔17相对应的第二插孔18。
[0029]
具体的,后端盖2的中部还开设有用于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安装的轴孔19。
[0030]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进行使用时,当需要对流体泵泵体进行组装时,首先将弧形加热板10插入至加热腔6内,直至后端盖2与前壳体1抵接后,通过设置的第一螺栓13、第一插孔15和第一螺孔14 相配合,可以将后端盖2与前壳体1进行快速可拆卸固定;
[0031]
而且通过设置的温度传感器11,当温度传感器11检测泵体壳体内部的温度低于控制器12的预设低温阈值时,会发送信号至控制器 12,控制器12控制弧形加热板10进行加热工作,加热会提高加热腔 6内的空气温度,进而通过热传导,会将热量传递至泵体壳体的内套筒3内部,使泵体壳体内部温度升高,直至与控制器12的预设低温阈值相符时停止加热工作;进而达到了既可以让流体泵正常工作,又可以防止冻伤,延长了流体泵的使用寿命;
[0032]
而且通过前壳体1、内套筒3、进水管4、出水管5和六边形固定耳7均为一体成型结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且前壳体1、后端盖2和内套筒3均由球墨铸铁材质制成,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耐腐蚀、耐磨损、耐高温、耐低温和耐冲击的性能;
[0033]
而且通过弧形定位板8和弧形固定板9之间通过第二螺栓16可拆卸相连,位于弧形加热板10上下两侧的弧形定位板8上均匀开设有第二螺孔17,弧形固定板9上还开设有与第二螺孔17相对应的第二插孔18,可以将弧形加热板10进行拆卸组装方便检修更换的目的;
[0034]
而且通过弧形加热板10为碳纤维红外线加热板,且弧形加热板 10的长度略小于加热腔6的深度,碳纤维红外线加热板具有通电发热时直接将电能转化为热能,不会产生光能和机械能,无自身热损耗,电热转换效率高,发热速度快且温度均匀的优点;通过后端盖2的中部还开设有用于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安装的轴孔19,可以方便将电机的输出轴与泵体完成组装前内部的叶轮进行安装的目的;
[0035]
进而在上述结构的设计和使用下,本实用新型在进行使用过程中,解决了流体泵在停止工作后会有部分流体介质残留在泵体的内部,若当流体介质在温度过低的环境下,残留在流体泵内部的低温流体介质会使在流体泵的零部件因受冻而损伤的问题,从而提高流体泵的使用寿命,进而提高了高强度流体泵泵体的实用性。
[0036]
上述加热板和温度传感器11等电器元件的控制方式是通过与其配套的控制器12进行控制的,控制器12的型号为plc,且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未对其进行改进,并且本实用新型主要用来保护机械装置,所以本实用新型不再详细对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进行赘述。
[0037]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