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真空泵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37061发布日期:2021-05-25 12:14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真空泵的散热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真空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真空泵的散热器。



背景技术:

真空泵是一种旋转式变容积气体输送泵,其通过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使这些被抽容器获得真空,广泛用于颜料化工、砖瓦机械、低温设备、造纸机械、医药化工、食品机械、工业电炉、电子行业、真空设备、化肥、冶金、石油、矿山、地基处理等领域。

真空泵包括泵体、电机和油箱,泵体包括定子和位于定子两端的封盖,定子和封盖盖形成有封闭的定子腔,定子腔上设置有抽油孔,定子腔顶部设置有进气口和排气口,排气口内设置有排气阀,在定子腔内偏心地装有转子,转子的转动受控于电机,转子上设置有2个以上的转子槽,转子槽上设置有旋片,转子与定子腔的内表面或相切或相交,转子带动旋片旋转时,旋片借离心力紧贴定子腔壁,把进排气口分割开来,并使进气腔容器周期性扩大而吸气,排气腔容积则周期性地缩小而压缩气体,进气腔吸气时抽油孔同时抽取泵油,然后借气体和油的压力推开排气阀排气,从而获得真空。

在抽真空过程中由于泵油始终处于做功状态,会造成油箱内的泵油温度不断增高,油温过高会导致密封件失效、极限压力不良、润滑不良、零件膨胀和轴承卡死等一系列不良后果,故需要对泵油进行冷却,现有的真空泵会在泵体的外部串联一个散热器,散热器的进油管和油箱连接,散热器的排油管与抽油孔连接,当进气腔抽气时,抽油孔同时抽取冷却后的泵油,在抽真空过程中泵油做功温度升高,最终升温后的泵油和空气一同自排气口排出,排出后的泵油通过重力沉降回落到油箱,并随之再次进入到散热器内进行冷却,冷却后的泵油再进入到定子腔内做功,依次循环。

现有的散热器大部分为风冷散热器和水冷散热器,在散热器壳体内部布设波纹型的过油管,通过风扇或冷水作用油管进行冷却,由于泵油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存在浑浊现象,泵油内部的杂质易吸附在过油管内壁,现有的结构存在清理不便的问题,同时,散热效果也存在改善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散热器清理不便且散热效果有待改善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用于真空泵的散热器,便于清理且能够有效提高散热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用于真空泵的散热器,包括壳体,壳体包括相互连通且可拆卸连接的风冷室和水冷室,风冷室远离水冷室的一侧设置有一风扇以及控制该风扇转动的电机,水冷室内水平间隔设置有若干纵向分布的水冷过油管,在水冷室的上端水平间隔设置有螺纹接口,水冷过油管包括纵向设置的供泵油通过的过油通道以及以过油通道为中心从上至下螺旋向下分布的冷凝水管,在水冷过油管的上下端设置有与过油通道连通的螺纹管段,水冷过油管上端的螺纹管段与螺纹接口的下段连接,位于两侧的螺纹接口上段分别为进油口和出油口,其余相邻的螺纹接口之间以及相邻的螺纹管段之间均连接有衔接油管,在水冷过油管的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出水连接段和进水连接段,在水冷室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进水连接段连接的进水管和与出水连接段连接的出水管。

采用上述方案,本方案中,进油口上连接有与油箱连接的进油管,油箱内的泵油直接通过进油管进入到散热器内,出油口上连接有与油箱内部的抽油孔连接的出油管,将冷却后的泵油重新输入到泵体内,本方案采用风冷和水冷双重冷却,风扇正对水冷室进行吹风,泵油的流道为水冷室内通过衔接油管相互串联的若干水冷过油管的过油通道,而冷却水则自进水管依次进入到位于水冷过油管下方的进水连接段内并沿着冷凝水管螺旋向上进行冷却,最终自出水连接段向出水管排放,每个水冷过油管内排入的冷却水温度均较低且自下向上克服重力进行冷却,结合风扇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泵油的冷却速度,水冷过油管均能够拆卸下来进行单独的清理,提高了清理的便捷性,该散热器散热效果良好且清理便捷。

作为优选,进水管包括一端贯穿至水冷室外的进水主管以及自进水主管上分支出的若干供每个进水连接段过盈插入的进水支管;出水管包括一端贯穿至水冷室外的出水主管以及自出水主管上分支出的若干供每个出水连接段过盈插入的出水支管。

采用上述方案,只需一个水源就能够将冷却水快速、同时送往所有的冷凝水管内并将吸热后的冷却水同时自出水管排出散热器。

作为优选,水冷过油管的外环壁上绕水冷过油管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向外水平延伸的散热翅片。

采用上述方案,散热翅片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

作为优选,风冷室远离水冷室的一侧上可拆卸固定有一防尘罩,电机固定在防尘罩上,风扇与电机轴键配合固定连接设置。

采用上述方案,防尘罩的设置起到防尘以及供空气吸入的效果,将电机固定在防尘罩上节省安装控件。使整体结构更为紧凑。

作为优选,水冷室远离风冷室的一侧设置成便于散热的格栅。

采用上述方案,格栅的设置便于热量的加速排放,进一步提高散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技术效果:进油口上连接有与油箱连接的进油管,油箱内的泵油直接通过进油管进入到散热器内,出油口上连接有与油箱内部的抽油孔连接的出油管,将冷却后的泵油重新输入到泵体内,本方案采用风冷和水冷双重冷却,风扇正对水冷室进行吹风,泵油的流道为水冷室内通过衔接油管相互串联的若干水冷过油管的过油通道,而冷却水则自进水管依次进入到位于水冷过油管下方的进水连接段内并沿着冷凝水管螺旋向上进行冷却,最终自出水连接段向出水管排放,每个水冷过油管内排入的冷却水温度均较低且自下向上克服重力进行冷却,结合风扇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泵油的冷却速度,水冷过油管均能够拆卸下来进行单独的清理,提高了清理的便捷性,该散热器散热效果良好且清理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散热器与真空泵连接时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真空泵的散热器的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真空泵的散热器的拆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过油管相互串联时的轴测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过油管相互串联时的俯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以上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壳体;101、风冷室;102、水冷室;1021、格栅;2、出油管;3、进油管;4、防尘罩;5、螺纹接口;6、衔接油管;7、进水管;71、进水支管;72、进水主管;8、出水管;81、出水支管;82、出水主管;9、风扇;10、电机;11、水冷过油管;1101、螺纹管段;1102、过油通道;1103、冷凝水管;1104、进水连接段;1105、出水连接段;12、散热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

参照图1所示的真空泵,其抽油管设置在泵体内部,其出油管2设置在油箱底部。

现提供一种用于真空泵的散热器,与真空泵串联设置,具体结构参照图2-图6所示,包括壳体1,壳体1包括相互连通且可拆卸连接的风冷室101和水冷室102,在水冷室102靠近风冷室101的一侧凸设有与风冷室101插接的配合环,当配合环与风冷室101插接后用螺钉进行固定连接。

参照图3所示,风冷室101远离水冷室102的一侧用螺钉可拆卸固定有一防尘罩4,风冷室101内设置有一风扇9和驱使风扇9转动的电机10,该电机10通过螺钉固定在防尘罩4上,风扇9与电机10轴键配合固定连接设置。

水冷室102远离风冷室101的一侧设置成便于散热的格栅1021,水冷室102内部水平间隔设置有若干呈纵向分布的水冷过油管11,参照图4-图6所示,在水冷室102的上端水平间隔设置有螺纹接口5,水冷过油管11包括纵向设置的供泵油通过的过油通道1102以及以过油通道1102为中心从上至下螺旋向下分布的冷凝水管1103,在水冷过油管11的上下端设置有与过油通道1102连通的螺纹管段1101,水冷过油管11上端的螺纹管段1101与螺纹接口5的下段连接,位于两侧的螺纹接口5上段分别为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与真空泵的出油管2连接,出油口与进油管3连接,本方案中,进油管3穿过油箱的封盖后与油箱内部的抽油孔连接(未示出),其余相邻的螺纹接口5之间以及相邻的螺纹管段1101之间均连接有衔接油管6,通过衔接油管6将相邻的过油通道1102相互串联成一体,在水冷过油管11的侧壁的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出水连接段1105和进水连接段1104,在水冷室10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进水连接段1104连接的进水管7和与出水连接段1105连接的出水管8。

进水管7和出水管8由透明的橡胶制成,进水管7包括一端贯穿至水冷室102外的进水主管72以及自进水主管72上分支出的若干供每个进水连接段1104过盈插入的进水支管71;出水管8包括一端贯穿至水冷室102外的出水主管82以及自出水主管82上分支出的若干供每个出水连接段1105过盈插入的出水支管81,为了进一步提高冷却性能,水冷过油管11的外环壁上绕水冷过油管11的周向均匀间隔设置有向外水平延伸的散热翅片12。

将位于散热器外部的进水主管72与水源(未示出)连接,将位于散热器外部的出水主管82与收集池(未示出)连接,在散热器工作过程中,保持水源持续出水即可,工作时,只需将电机10和水源打开就能保持良好的散热效果。

本方案采用风冷和水冷双重冷却,风扇9正对水冷室102进行吹风,泵油的流道为水冷室102内通过衔接油管6相互串联的若干水冷过油管11的过油通道1102,而冷却水则自进水管7依次进入到位于水冷过油管11下方的进水连接段1104内并沿着冷凝水管1103螺旋向上进行冷却,最终自出水连接段1105向出水管8排放,每个水冷过油管11内排入的冷却水温度均较低且自下向上克服重力进行冷却,结合风扇9的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泵油的冷却速度,水冷过油管11均能够拆卸下来进行单独的清理,提高了清理的便捷性,该散热器散热效果良好且清理便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