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潜水泵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30604发布日期:2021-11-10 01:45阅读: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潜水泵机座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潜水泵机座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改进的潜水泵机座。


背景技术:

2.潜水泵是深井提水的重要设备,使用时整个机组潜入水中工作,把地下水提取到地表,是生活用水、矿山抢险、工业冷却、农田灌溉、海水提升、轮船调载,还可用于喷泉景观,机座是作为潜水泵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不锈钢外壳及其内部的定子铁芯。
3.目前市场上存在多种潜水泵机座,但是这些潜水泵机座普遍存在着,内部结构单一,电机在长时间运行过后,产生的热量无法有效散发,散热效果较差,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改进的潜水泵机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潜水泵机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改进的潜水泵机座,包括内壳,所述内壳的内部开设有四个第一螺孔,四个所述第一螺孔的内部连接有紧固螺栓,所述内壳的外侧且位于紧固螺栓的末端连接有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包括连接在紧固螺栓末端的第二螺孔,所述外壳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外壳的内侧连接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与内壳相连接,所述导热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相连接。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外侧靠近第二通孔的位置连接有排水机构,所述外壳的外侧靠近第一通孔的位置连接有进水机构,所述进水机构的结构与第二通孔的结构相一致,所述进水机构的内部包括连接在外壳外侧的管体,所述管体的内部连接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连接有电机,所述电机内部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螺旋桨叶,所述支撑架的内部靠近螺旋桨叶的位置连接有滤网。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壳的内侧连接有四个定位凸筋。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热管的外侧且位于外壳的内侧连接有导热硅脂。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紧固螺栓依次贯穿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的内部,所述内壳与外壳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导热管采用的是一种铜材质的构件。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壳采用的是一种碳钢材质的构件。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网采用的滤孔直径尺寸为0.25mm。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5.1、通过导热管、导热硅脂、进水机构和排水机构,同时开启进水机构和排水机构的电机,带动两个螺旋桨叶进行旋转,使水沿进水机构导入到导热管内部,导热管由铜材质构
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热硅脂具有高导热率,极佳的导热性,有利于使内壳绝大部分热量通过导热硅脂导入到导热管内部,外部冷水进入导热管内部后,对导热管进行降温,同时会带走内壳绝大部分热量,再由排水机构排出,达到散热效果,解决了机座内部热量无法有效散发,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
16.2、通过紧固螺栓、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将紧固螺栓从第一螺孔和第二螺孔内部取出,即可实现内壳和外壳进行分离,有利于对外壳内测的导热硅脂进行更换,保证导热效率,提高了实用性。
17.3、通过滤网,在进水机构和排水机构内部的螺旋桨叶进行旋转过程中,大量冷水透过进水机构内部的滤网进入导热管内部,在滤网的作用下,有利于将水体中的杂质进行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导热管,粘接在导热管内壁上,从而影响导热管的导热效率。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种改进的潜水泵机座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一种改进的潜水泵机座的侧面剖视图;
20.图3为一种改进的潜水泵机座中进水机构的侧面剖视图。
21.图中:1、内壳;2、定位凸筋;3、紧固螺栓;4、外壳;5、进水机构;51、管体; 52、滤网;53、螺旋桨叶;54、电机;55、支撑架;6、导热硅脂;7、导热管;8、第一螺孔;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排水机构;12、第二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改进的潜水泵机座,包括内壳1,内壳1 的内部开设有四个第一螺孔8,四个第一螺孔8的内部连接有紧固螺栓3,内壳1的外侧且位于紧固螺栓3的末端连接有外壳4,外壳4的内部包括连接在紧固螺栓3末端的第二螺孔12,外壳4的内部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9和第二通孔10,外壳4的内侧连接有导热管7,导热管7与内壳1相连接,导热管7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通孔9、第二通孔10相连接。
23.在图2和图3中:外壳4的外侧靠近第二通孔10的位置连接有排水机构11,外壳4 的外侧靠近第一通孔9的位置连接有进水机构5,进水机构5的结构与第二通孔10的结构相一致,进水机构5的内部包括连接在外壳4外侧的管体51,管体51的内部连接有支撑架55,支撑架55的内部连接有电机54,电机54内部输出轴的一端连接有螺旋桨叶53,支撑架55的内部靠近螺旋桨叶53的位置连接有滤网52,同时开启进水机构5和排水机构 11的电机54,带动两个螺旋桨叶53进行旋转,使水沿进水机构5导入到导热管7内部,导热管7由铜材质构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热硅脂6具有高导热率,极佳的导热性,有利于使内壳1绝大部分热量通过导热硅脂6导入到导热管内部,外部冷水进入导热管7 内部后,对导热管7进行降温,同时会带走内壳1绝大部分热量,再由排水机构11排出,达到散热效果。
24.在图1和图2中:内壳1的内侧连接有四个定位凸筋2,便于对定子铁芯与内壳1圆柱面上的凸起的定位凸筋2过盈配合连接,提高稳定效果。
25.在图2中:导热管7的外侧且位于外壳4的内侧连接有导热硅脂6,导热硅脂6俗称散热膏,导热硅脂6以有机硅酮为主要原料,既具有优异的电绝缘性,又有优异的导热性,同时具有低游离度(趋向于零),耐高低温、耐水、臭氧、耐气候老化。
26.在图2中:紧固螺栓3依次贯穿第一螺孔8和第二螺孔12的内部,内壳1与外壳4 通过紧固螺栓3固定连接,在使用之前,将紧固螺栓3从第一螺孔8和第二螺孔12内部取出,即可实现内壳1和外壳4进行分离,随后往外壳4内测注入导热硅脂6,直至注满,使导热硅脂6将导热管外侧全部包裹住,有利于保证导热效率,提高了实用性,注入完毕后,工作人员通过旋转紧固螺栓3,将内壳1和外壳4固定连接,即可使用。
27.在图2中:导热管7采用的是一种铜材质的构件,铜具有优良的热传导性,有利于提高导热效率。
28.在图2中:内壳1采用的是一种碳钢材质的构件,碳钢具有良好的热导性,有利于提高导热效率。
29.在图3中:所述滤网采用的滤孔直径尺寸为0.25mm,有利于将水体中的杂质进行进行过滤,避免杂质进入导热管7,粘接在导热管7内壁上,从而影响导热管7的导热效率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同时开启进水机构5和排水机构11的电机54,带动两个螺旋桨叶53进行旋转,使水沿进水机构5导入到导热管7内部,导热管7由铜材质构成,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热硅脂6具有高导热率,极佳的导热性,有利于使内壳1绝大部分热量通过导热硅脂6导入到导热管内部,外部冷水进入导热管7内部后,对导热管7进行降温,同时会带走内壳1绝大部分热量,再由排水机构11排出,达到散热效果,使用过后,将紧固螺栓3从第一螺孔8和第二螺孔12内部取出,即可实现内壳1和外壳4进行分离,实现对外壳4内测的导热硅脂6进行更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