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55052发布日期:2022-08-17 07:00阅读:68来源:国知局
挂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挂扇。


背景技术:

2.在炎热的天气或环境下,为缓解高温、闷热,空气不流通带来的不适,人们通常会使用风扇等电器来带动空气流动,从而提升人体舒适度,市面上常见的风扇,通常立式或者坐式,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如办公室等个人空间较小的环境中,立式或者坐式挂扇通常占用空间较大,不适合使用,用户体验差,常见的挂扇,由于出风方向固定,导致用户体验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用户体验较好的挂扇。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挂扇,所述挂扇包括风扇主体和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壳体、驱动件和传动件,所述壳体具有收纳腔与贯穿所述壳体且与所述收纳腔连通的第一开口,所述驱动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传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件,另一端用于经由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风扇主体,所述传动件用于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风扇主体相较于所述壳体运动,以调整所述风扇主体的出风。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扇,通过设有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传动件,且所述传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件,另一端用于经由所述第一开口连接所述风扇主体,使所述传动件可以在所述驱动件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风扇主体相较于所述壳体运动,以调整所述风扇主体的出风,从而使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调整所述挂扇的出风,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体验。同时,将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传动件均收纳在所述壳体的所述收纳腔内,使所述挂扇在使用时更加安全,噪音更小,且整个所述挂扇的结构更加紧凑、简洁,占用空间更小,便于收纳、携带,可以应用于更为广泛的使用范围。
6.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动件包括连杆,所述驱动件包括驱动主体和连接所述驱动主体的驱动轴,所述连杆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轴,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风扇主体,所述驱动轴用于在所述驱动主体的驱动下转动,进而经由所述连杆带动所述风扇主体相较于所述壳体转动,以调整所述风扇主体的出风。通过设置所述连杆和所述驱动轴,使所述驱动轴在所述驱动主体的驱动下可以转动,进而经由所述连杆带动所述风扇主体相较于所述壳体转动,以实现调整所述风扇主体的出风的目的,在方便用户进行出风方向调节的同时,连杆结构属于成熟技术,可以保障调整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轴包括转轴和传动杆,所述传动杆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另一端沿垂直所述转轴的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传动件,所述转轴在所述驱动主体的驱动下自转,进而带动所述传动杆绕所述转轴转动,使得所述传动杆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杆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风扇主体相较于所述壳体转动,以调整所述风扇主体的出风;所述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所述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风扇主体。通过设置所述转轴和所述传动杆,可以使所述转轴在所述驱动主体的驱动下自转,进而带动所述传
动杆绕所述转轴转动,从而使得所述传动杆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杆运动,而带动所述风扇主体相较于所述壳体转动,达到调整所述风扇主体出风的目的,使所述挂扇出风范围调整更广,用户体验更佳。
8.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主体包括外壳、收纳于所述外壳中的风扇组件、和安装于所述外壳上的连接件,所述外壳具有朝向所述壳体一侧凸起的第一弧形外表面,所述壳体包括弧形壁、连接所述弧形壁边缘的多个连接壁、连接所述连接壁且与所述弧形壁相对设置的支撑壁,所述弧形壁具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形状适配并对应的第二弧形外表面,所述第一开口贯穿所述弧形壁,所述风扇主体相较于所述壳体转动时,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在所述第二弧形外表面中转动。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和形状与所述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适配并对应的所述第二弧形外表面,可以使所述风扇主体的所述外壳的至少部分包裹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壳体匹配,从而使所述风扇主体的出风在调整过程中所述挂扇更加稳定。
9.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壁包括连接所述弧形壁的四侧边缘的第一连接壁、第二连接壁、第三连接壁和第四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和所述第二连接壁相对设置且连接所述弧形壁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连接壁和所述第四连接壁分别连接所述弧形壁的另外两侧,所述支撑壁包括第一支撑壁和第二支撑壁,所述第一支撑壁与所述第三连接壁连接且与所述弧形壁和所述第四连接壁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壁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壁和所述第四连接壁之间且与所述第三连接壁和所述弧形壁相对设置;所述驱动主体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壁和所述第二连接壁中的一个上。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壁、所述第二连接壁、所述第三连接壁、所述第四连接壁、所述第一支撑壁和所述第二支撑壁,可以使所述壳体可以围成所述收纳腔收纳所述驱动件和所述传动件,并为所述风扇主体提供可靠的支撑,使所述挂扇在使用时更加安全,噪音更小,且整个所述挂扇的结构更加紧凑、简洁,占用空间更小,便于收纳、携带,可以应用于更为广泛的使用范围。
10.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包括绕预设轴向环设的侧壁结构和连接所述侧壁结构两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端板,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设置于所述侧壁结构;所述风扇组件包括沿所述预设轴向延伸的贯流风扇,所述侧壁结构还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贯流风扇用于将所述进风口的风导向所述出风口吹出。通过采用所述贯流风扇可以使所述挂扇沿所述预设轴向的出风更加均匀,达到快速降温,且人体舒适度更高的目的。
11.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具有贯穿的第二开口,所述连接件包括朝向所述壳体一侧凸起的第一弧形板、与所述第一弧形板相对设置且朝向所述壳体一侧凸起的第二弧形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之间的连接板、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板远离所述第二弧形板一侧的转动连接部,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连接部转动连接。通过将所述连接件的所述第一弧形板和所述第二弧形板穿过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外壳进行连接,可以保障所述连接件与所述外壳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使所述传动件通过所述转动连接部转动连接所述风扇主体,保障了所述风扇主体在调整出风的过程中的顺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12.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支撑架用于固定所述驱动轴;所述支撑架包括具有安装缺口的第一支撑板,所述驱动轴安装于所述安装缺口;所述支撑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板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板、连接
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底板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的加强板,所述驱动主体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所述传动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靠近所述风扇主体的端面为朝向远离所述风扇主体一侧凹陷的弧形面,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弧形面适配,所述风扇主体相较于所述壳体转动时,所述第一弧形板沿所述弧形面转动。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架,可以为所述驱动件提供支撑,保障所述挂扇在所述驱动件驱动调节出风的时候,所述驱动件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所述第一弧形板与所述弧形面适配,使所述风扇主体相较于所述壳体转动时,所述第一弧形板沿所述弧形面转动,可以在驱动所述风扇主体转动从而调整出风的同时,保障所述风扇主体的稳定性。
13.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电池和电路板,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均位于所述壳体中,所述壳体远离所述风扇主体的一侧具有贯穿的第三开口,所述电路板上具有接口组件,所述接口组件通过所述第三开口暴露以用于连接外部数据线进行充电。通过设置所述电池和所述电路板,可以使所述挂扇能连接外部数据线进行充电,从而使所述挂扇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还可以携带使用,丰富了所述挂扇的使用场景。
14.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挂持部,所述挂持部连接所述壳体靠近所述风扇主体的一侧,且用于将所述挂扇挂持在外部物体上;所述挂持部包括连接部和固定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连接所述壳体且靠近所述风扇主体,所述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壳体相对设置且用于共同夹持所述外部物体的两侧以将所述挂扇固定在所述外部物体上。通过设置所述挂持部,可以使所述挂扇挂持在所述外部物体上,如电脑屏幕、平板电脑等上,便于用户使用,扩大了所述挂扇的使用范围,用户体验更佳。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扇的立体图。
17.图2是图1所示挂扇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18.图3是图1所示挂扇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19.图4是图1所示挂扇的另一角度的部分组装示意图。
20.图5是图1所示挂扇的分解示意图。
21.图6是图1所示挂扇的另一角度的分解示意图。
22.图7是图1所示挂扇的剖视图。
23.图8是图1所示挂扇的另一角度的剖视图。
24.图9是图1所示挂扇的驱动件、传动件和连接件的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27.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8.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30.请参阅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挂扇1,所述挂扇1 可以夹持在外部物体上,如、手机、平板电脑、显示器屏幕、平板电视、黑板、白板、桌子、书架、床头板等平板结构的边缘,以对人体进行吹风,通过夹持设置,可以解放人体双手,方便使用。所述挂扇1包括风扇主体10 和底座20。
31.请参阅图3-图9所示,其中,所述底座20包括壳体21、驱动件22和传动件23,所述壳体21具有收纳腔211与贯穿所述壳体21且与所述收纳腔211 连通的第一开口212,所述驱动件22位于所述壳体21内,所述传动件23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件22,另一端用于经由所述第一开口212连接所述风扇主体10,所述传动件23用于在所述驱动件22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风扇主体10 相较于所述壳体21运动,以调整所述风扇主体10的出风。可以理解,当用户有调整所述挂扇1的出风需求时,可以通过按键、遥控等控制所述驱动件 22,使所述驱动件22可以驱动所述传动件23,从而带动所述风扇主体10相较于所述底座20运动,从而调整所述风扇主体10的出风,调节过程简单、方便。
3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挂扇1,通过设有所述驱动件22和所述传动件 23,且所述传动件23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件22,另一端用于经由所述第一开口212连接所述风扇主体10,使所述传动件23可以在所述驱动件22的驱动下带动所述风扇主体10相较于所述壳体21运动,以调整所述风扇主体10 的出风,从而使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需要调整所述挂扇1的出风,方便用户使用,提高用户体验。同时,将所述驱动件22和所述传动件23均收纳在所述壳体21的所述收纳腔211内,使所述挂扇1在使用时更加安全,噪音更小,且整个所述挂扇1的结构更加紧凑、简洁,占用空间更小,便于收纳、携带,可以应用于更为广泛的使用范围。
33.具体地,所述传动件23包括连杆231,所述驱动件22包括驱动主体221 和连接所述驱动主体221的驱动轴222,所述连杆231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轴222,所述连杆231的另一端
连接所述风扇主体10,所述驱动轴222用于在所述驱动主体221的驱动下转动,进而经由所述连杆231带动所述风扇主体10相较于所述壳体21转动,以调整所述风扇主体10的出风。通过设置所述连杆231和所述驱动轴222,使所述驱动轴222在所述驱动主体221的驱动下可以转动,进而经由所述连杆231带动所述风扇主体10相较于所述壳体 21转动,以实现调整所述风扇主体10的出风的目的,在方便用户进行出风方向调节的同时,连杆结构属于成熟技术,可以保障调整过程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4.进一步地,所述驱动轴222包括转轴222a和传动杆222b,所述传动杆 222b的一端固定于所述转轴222a,另一端沿垂直所述转轴222a的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传动件23,所述转轴222a在所述驱动主体221的驱动下自转,进而带动所述传动杆222b绕所述转轴222a转动,使得所述传动杆222b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杆231运动,从而带动所述风扇主体10相较于所述壳体21转动,以调整所述风扇主体10的出风;所述连杆231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轴222,所述连杆23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所述风扇主体10。通过设置所述转轴222a和所述传动杆222b,可以使所述转轴222a在所述驱动主体221的驱动下自转,进而带动所述传动杆222b绕所述转轴222a转动,从而使得所述传动杆222b进一步带动所述连杆231运动,而带动所述风扇主体10相较于所述壳体21转动,达到调整所述风扇主体10出风的目的,使所述挂扇1出风范围调整更广,用户体验更佳。
35.可以理解,所述传动件23的所述连杆231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轴222 的所述传动杆222b,所述连杆23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风扇主体10,所述传动杆222b的一端与所述转轴222a固定,另一端沿垂直所述转轴222a的方向延伸且连接所述传动件23,当所述驱动主体221驱动所述驱动轴222自转时,进而带动所述传动杆222b远离所述驱动轴222的一端绕所述转轴222a转动,从而拉动所述连杆231带动所述风扇主体10相较于所述壳体21转动,以调整所述风扇主体10的出风,用户可以根据实际的应用环境,调节所述挂扇1 的出风,使所述挂扇1的出风更加精准,满足用户快速降温、体感舒适的需求,使用户体验更佳。
36.进一步地,所述风扇主体10包括外壳11、收纳于所述外壳11中的风扇组件12、和安装于所述外壳11上的连接件13,所述外壳11具有朝向所述壳体21一侧凸起的第一弧形外表面111,所述壳体21包括弧形壁213、连接所述弧形壁213边缘的多个连接壁214、连接所述连接壁214且与所述弧形壁 213相对设置的支撑壁215,所述弧形壁213具有与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111 形状适配并对应的第二弧形外表面213a,所述第一开口212贯穿所述弧形壁 213,所述风扇主体10相较于所述壳体21转动时,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111 在所述第二弧形外表面213a中转动。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111和形状与所述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111适配并对应的所述第二弧形外表面213a,可以使所述风扇主体10的所述外壳11的至少部分包裹于所述壳体21内,并与所述壳体21匹配,从而使所述风扇主体10的出风在调整过程中所述挂扇 1更加稳定。
37.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壁214包括连接所述弧形壁213的四侧边缘的第一连接壁214a、第二连接壁214b、第三连接壁214c和第四连接壁214d,所述第一连接壁214a和所述第二连接壁214b相对设置且连接所述弧形壁213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三连接壁214c和所述第四连接壁214d分别连接所述弧形壁213的另外两侧,所述支撑壁215包括第一支撑壁215a和第二支撑壁215b,所述第一支撑壁215a与所述第三连接壁214c连接且与所述弧形壁213和所述第四连接壁214d相对设置,所述第二支撑壁215b连接所述第一支撑壁 215a和所述第
四连接壁214d之间且与所述第三连接壁214c和所述弧形壁 213相对设置;所述驱动主体221固定在所述第一连接壁214a和所述第二连接壁214b中的一个上。通过设置所述第一连接壁214a、所述第二连接壁214b、所述第三连接壁214c、所述第四连接壁214d、所述第一支撑壁215a和所述第二支撑壁215b,可以使所述壳体21可以围成所述收纳腔211收纳所述驱动件22和所述传动件23,并为所述风扇主体10提供可靠的支撑,使所述挂扇1在使用时更加安全,噪音更小,且整个所述挂扇1的结构更加紧凑、简洁,占用空间更小,便于收纳、携带,可以应用于更为广泛的使用范围。
38.进一步地,所述外壳11包括绕预设轴向环设的侧壁结构112和连接所述侧壁结构112两端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端板113,所述第一弧形外表面111设置于所述侧壁结构112;所述风扇组件12包括沿所述预设轴向延伸的贯流风扇121,所述侧壁结构112还具有进风口112a和出风口112b,所述贯流风扇 121用于将所述进风口112a的风导向所述出风口112b吹出。本实施例中,贯流风扇121是一种呈塔柱状或圆筒状的风扇,所述贯流风扇121由于具有很少的低干扰,因此,吹出的风很集中。这样,它就能在低噪声条件下把风送得很远,可以达到提高所述挂扇1的出风效率,减小噪音的目的。通过采用所述贯流风扇121可以使所述挂扇1沿所述预设轴向的出风更加均匀,达到快速降温,且人体舒适度更高的目的。
39.进一步地,所述外壳11具有贯穿的第二开口14,所述连接件13包括朝向所述壳体21一侧凸起的第一弧形板131、与所述第一弧形板131相对设置且朝向所述壳体21一侧凸起的第二弧形板132、连接于所述第一弧形板131 和所述第二弧形板132之间的连接板133、和设置于所述第一弧形板131远离所述第二弧形板132一侧的转动连接部134,所述传动件23的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连接部134转动连接。可以理解,所述第一弧形板131所述第二弧形板132可以通过位于所述第二开口14的两侧而共同夹持所述外壳11从而实现与所述风扇主体10连接固定,所述转动连接部134与所述传动件23连接,且连接处可以转动,当所述驱动主体221驱动所述驱动轴222自转时,进而带动所述传动杆222b远离所述驱动轴222的一端绕所述转轴222a转动,从而拉动所述连杆231带动所述转动连接部134转动,从而使所述风扇主体10 相较于所述壳体21转动,以调整所述风扇主体10的出风。通过将所述连接件13的所述第一弧形板131和所述第二弧形板132穿过所述第二开口14与所述外壳11进行连接,可以保障所述连接件13与所述外壳11连接的稳定性,从而使所述传动件23通过所述转动连接部134转动连接所述风扇主体10,保障了所述风扇主体10在调整出风的过程中的顺畅性、稳定性和安全性。
40.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0还包括支撑架24,所述支撑架24位于所述壳体 21内,所述支撑架24用于固定所述驱动轴222;所述支撑架24包括具有安装缺口241的第一支撑板242,所述驱动轴222安装于所述安装缺口241;所述支撑架24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板242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板243、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43之间的底板244和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43之间的加强板245,所述驱动主体221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42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243的一侧,所述传动件23 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板242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43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板242 和所述第二支撑板243靠近所述风扇主体10的端面为朝向远离所述风扇主体 10一侧凹陷的弧形面242a,所述第一弧形板131与所述弧形面242a适配,所述风扇主体10相较于所述壳体21转动时,所述第一弧形板131沿所述弧形面242a转动。通过设置所述支撑架24,可以为所述驱动件22提供支撑,保障所述挂
扇1在所述驱动件22驱动调节出风的时候,所述驱动件22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所述第一弧形板131与所述弧形面242a适配,使所述风扇主体10相较于所述壳体21转动时,所述第一弧形板131沿所述弧形面242a转动,可以在驱动所述风扇主体10转动从而调整出风的同时,保障所述风扇主体10的稳定性。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通过将驱动轴222固定在支撑架24上,与将驱动轴222固定在第二支撑壁215b等位置相比,结构更牢靠,且便于产品组装,而且不需要在第二支撑壁215b等位置上另外增设安装孔等,从而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41.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0还包括电池25和电路板26,所述电池25和所述电路板26均位于所述壳体21中,所述壳体21远离所述风扇主体10的一侧具有贯穿的第三开口216,所述电路板26上具有接口组件261,所述接口组件261通过所述第三开口216暴露以用于连接外部数据线进行充电。通过设置所述电池25和所述电路板26,可以使所述挂扇1能连接外部数据线进行充电,从而使所述挂扇1使用起来更加方便,还可以携带使用,丰富了所述挂扇1的使用场景。
42.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0还包括挂持部27,所述挂持部27连接所述壳体 21靠近所述风扇主体10的一侧,且用于将所述挂扇1挂持在外部物体上;所述挂持部27包括连接部271和固定部272,所述连接部271的一端连接所述壳体21且靠近所述风扇主体10,所述连接部271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固定部272,所述固定部272与所述壳体21相对设置且用于共同夹持所述外部物体的两侧以将所述挂扇1固定在所述外部物体上。可以理解,所述挂扇1可以通过所述挂持部27的所述固定部272固定(如夹持)在所述外部物体上,如显示器、平板等结构的边缘,以对人体进行吹风,通过夹持设置,可以解放人体双手,方便使用。本实施例中,用户在使用所述挂扇1时,可以先将所述挂扇1的所述固定部272抵接外部物体上,如电脑显示屏前面,然后将所述底座20抵接在电脑显示屏的背后,从而使所述固定部272和所述底座 20共同抵接(如夹持)电脑显示屏的两侧,从而将所述挂扇1固定在电脑显示屏上。通过设置所述挂持部27,可以使所述挂扇1挂持在所述外部物体上,如电脑屏幕、平板电脑等上,便于用户使用,扩大了所述挂扇1的使用范围,用户体验更佳。
43.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挂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挂扇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