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地机用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15826发布日期:2022-02-23 21:4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地机用负载敏感多路阀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地机用液压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平地机用负载敏感多路阀。


背景技术:

2.平地机是土方工程中用于整形和平整作业的主要机械,广泛用于公路、机场等大面积的地面平整作业。平地机是利用刮刀平整地面的土方机械。刮刀装在机械前后轮轴之间,能升降、倾斜、回转和外伸。动作灵活准确,操纵方便,平整场地有较高的精度,适用于构筑路基和路面、修筑边坡、开挖边沟,也可搅拌路面混合料、扫除积雪、推送散粒物料以及进行土路和碎石路的养护工作。
3.平地机作为工程机械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各平地机制造厂家都在不断提升液压系统性能和降低生产成本,目前国产平地机多数采用定量齿轮泵配套开中心多路阀,其复合动作差,操纵机构结构复杂、体积大、操纵不方便和操纵舒适度差等缺点,其控制阀采用多片拼接而成,密封性能差。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现有平地机控制阀结构复杂,密封性差,片间容易渗漏油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平地机用负载敏感多路阀。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平地机用负载敏感多路阀,包括第一阀块、第二阀块、主进油口、回油口和反馈油口,所述的第一阀块上设有第一工作联组和第二工作联组,所述的第一工作联组包括第一工作阀杆、第一工作油口和第一压力补偿器,所述的第二工作联组包括第二工作阀杆、第二工作油口和第二压力补偿器,所述的主进油口压力油分别与第一工作阀杆、第二工作阀杆的进油口相连,所述的第一工作阀杆的出油口通过第一压力补偿器分别与第一工作油口、反馈油口相连,所述的第二工作阀杆的出油口通过第二压力补偿器分别与第二工作油口、反馈油口相连,所述的第一工作联组和第二工作联组通过铸造一体成型。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工作联组包括两个第一工作联,两个所述的第一工作联设于第二工作联组的两侧。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工作联组至少包括五个第二工作联。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工作联组包括前轮倾斜第二工作联、铰接转向第二工作联、铲刀摆动第二工作联、马达回转第二工作联、铲土角变化第二工作联、铲刀引出第二工作联、前推土第二工作联、后松土第二工作联。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工作阀杆为用作四位七通换向阀的换向阀杆,所述的第二工作阀杆为用作三位七通换向阀的换向阀杆。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阀块上设有第一液压锁,所述的第一液压锁包括两个第一驱动活塞和两个第一锁止单向阀,每个第一驱动活塞对应一个第一锁
止单向阀设置,所述的第一工作阀杆出油口和/或第一压力补偿器出油口均与第一液压锁相连且该处的压力油通过压第一驱动活塞打开第一锁止单向阀。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工作阀杆出油口的压力油驱动第一驱动活塞同向运动打开第一锁止单向阀,所述的第一压力补偿器出油口的压力油驱动两个第一驱动活塞相向运动打开第一锁止单向阀。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阀块上设有第二液压锁,所述的第二液压锁包括第二驱动活塞和两个第二锁止单向阀,所述的第二工作阀杆出油口与第二液压锁相连且该处的压力油通过第二驱动活塞打开第二锁止单向阀。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工作阀杆上设有节流槽。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二阀块上设有第一溢流阀、ls溢流阀和定流量阀,所述的第一溢流阀设于主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所述的ls溢流阀和定流量阀并联的设置于反馈油口与回油口之间。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体铸造式多路阀可有效消除片间渗漏油,压力损失小,作业效率更高,且采用阀后压力补偿的方式,使系统更节能,多个执行结构同时动作,流量与负载无关,每个工作阀杆可单独设置流量,微调操纵性能好。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动作可靠,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附图说明
16.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7.附图2为附图1中a-a的结构示意图。
18.附图3为附图1中b-b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液压原理图。
20.附图5为附图4中i处的放大图。
21.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施时的液压原理图。
22.图中,1、第一阀块;2、第二阀块;3、第一工作联组;31、第一工作阀杆;311、节流槽;32、第一工作油口;33、第一压力补偿器;34、第一工作联;35、第一液压锁;351、第一驱动活塞;352、第一锁止单向阀;4、第二工作联组;41、第二工作阀杆;42、第二工作油口;43、第二压力补偿器;44、第二工作联;45、第二液压锁;451、第二驱动活塞;452、第二锁止单向阀;5、第一溢流阀;6、ls溢流阀;7、定流量阀;p、主进油口;t、回油口;ls、反馈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
24.由图1结合图2-6所示,一种平地机用负载敏感多路阀,包括第一阀块1、第二阀块2、主进油口p、回油口t和反馈油口ls,所述的第一阀块上设有第一工作联组3和第二工作联组4,所述的第一工作联组包括第一工作阀杆31、第一工作油口32和第一压力补偿器33,所述的第二工作联组包括第二工作阀杆41、第二工作油口42和第二压力补偿器43,所述的主进油口压力油分别与第一工作阀杆、第二工作阀杆的进油口相连,所述的第一工作阀杆的出油口通过第一压力补偿器分别与第一工作油口、反馈油口相连,所述的第二工作阀杆的出油口通过第二压力补偿器分别与第二工作油口、反馈油口相连,所述的第一工作联组和
第二工作联组通过铸造一体成型。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整体铸造式多路阀可有效消除片间渗漏油,压力损失小,作业效率更高,且采用阀后压力补偿的方式,使系统更节能,多个执行结构同时动作,流量与负载无关,每个工作阀杆可单独设置流量,微调操纵性能好。本实用新型还具有集成化程度高、节能高效、作业可靠、结构简单,装配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本实用新型最大流量可达150l/min,最大压力可达35mpa。
25.所述的第一工作联组包括两个第一工作联34,两个所述的第一工作联设于第二工作联组的两侧。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二工作联组至少包括五个第二工作联44。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二工作联组包括前轮倾斜第二工作联、铰接转向第二工作联、铲刀摆动第二工作联、马达回转第二工作联、铲土角变化第二工作联、铲刀引出第二工作联、前推土第二工作联、后松土第二工作联。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工作联设于第二工作联的左右两侧,用于左提升和右提升,即本实用新型的为10联整体铸造式多路阀,可满足平地机左\右提升、铲刀引出、前轮倾斜、铲土角变化、前推土、后松土、铰接转向、铲刀摆动、马达回转共10个动作的精准控制。更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一工作阀杆为用作四位七通换向阀的换向阀杆,所述的第二工作阀杆为用作三位七通换向阀的换向阀杆。整体铸造式多路阀可有效消除片间渗漏油,压力损失小,作业效率更高。
26.所述的第一阀块上设有第一液压锁35,所述的第一液压锁包括两个第一驱动活塞351和两个第一锁止单向阀352,每个第一驱动活塞对应一个第一锁止单向阀设置,所述的第一工作阀杆出油口和/或第一压力补偿器出油口均与第一液压锁相连且该处的压力油通过压第一驱动活塞打开第一锁止单向阀。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一工作阀杆出油口的压力油驱动第一驱动活塞同向运动打开第一锁止单向阀,所述的第一压力补偿器出油口的压力油驱动两个第一驱动活塞相向运动打开第一锁止单向阀。这样的结构使得第一工作联(左、右提升联)带有浮动位,可实现平地机铲刀自由浮动的功能。浮动功能是第一工作联的手柄拉到浮动位置,油缸大小腔直接通油箱,铲刀工作装置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紧贴在地面上,铲刀可以实现自由浮动。
27.所述的第一阀块上设有第二液压锁45,所述的第二液压锁包括第二驱动活塞451和两个第二锁止单向阀452,所述的第二工作阀杆出油口与第二液压锁相连且该处的压力油通过第二驱动活塞打开第二锁止单向阀。每个工作联均内置双向液压锁,无需各联单独外置双向液压锁或平衡阀,简化管路连接,节约成本,作业可靠。
28.所述的第一工作阀杆上设有节流槽311。节流槽设计提供一定的回油背压,防止提升油缸下落抖动。
29.所述的第二阀块上设有第一溢流阀5、ls溢流阀6和定流量阀7,所述的第一溢流阀设于主进油口和回油口之间,所述的ls溢流阀和定流量阀并联的设置于反馈油口与回油口之间。这样的结构使得系统安全性更高,同时通过反馈油口能更精确配油。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2.各位技术人员须知:虽然本实用新型已按照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做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并不仅限于此实用新型,任何运用本实用新型思想的改装,都将纳入本专利专利权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