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的缓冲液压单元及除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88669发布日期:2022-06-04 13:57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体式的缓冲液压单元及除草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马达领域,尤其是涉及一体式的缓冲液压单元及除草机。


背景技术:

2.现在市场上通用的园林护理及园林修剪设备和绿化除草设备一般都是通过汽油机驱动旋转机构使刀片快速转动实现切割或裁剪的目的。该设备由于是汽油机作为动力来源,具有噪音大,汽油机尾气污染空气,也对操作人员健康造成损害;同时汽油作为动力来源,发生燃烧或爆炸的安全风险比较大;另外汽油机重量比较重,操作人员携带和裁剪作业及其不方便,工作效率低。现有设计逐步采用电动机替代汽油机,但是电动机也存在其自身问题,电动机作为发动机虽然噪音小、污染小,但是在受到阻碍时极易造成损坏。
3.市场急需开发一种无污染、噪音低,并且耐用的便携式裁剪或修剪设备,来提高作业效率,降低操作强度,应该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具有无污染、噪音低且经久耐用的一体式的缓冲液压单元及除草机。
5.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体式的缓冲液压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径向柱塞式的液压泵和径向柱塞式的液压马达,液压泵包括第一前盖、第一传动轴、第一定子、第一转子、第一配流轴和第一后盖,液压马达包括第二前盖、第二传动轴、第二定子、第二转子、第二配流轴和第二后盖,第一传动轴用于连接电动机,第二传动轴用于连接刀片,第一后盖和第二前盖一体设置形成配流模块,配流模块内设置有油道组件;电动机的转力通过液压泵转换为液压力,液压力通过液压马达转换成为转动力。
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第一后盖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环形油道和第二环形油道,第二前盖的内侧设置有第三环形油道和第四环形油道,配流模块内侧贯穿有第五油道和第六油道,第一环形油道和第四环形油道通过第五油道连接,第二环形油道和第三环形油道通过第六油道连接。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第一环形油道和第四环形油道均设置在配流模块的靠外侧,所述的第二环形油道和第三环形油道均设置在配流模块的靠内侧。
8.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配流模块还设置有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第一油口和第五油道相连通,第二油口和第六油道相连通。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液压泵和液压马达对称设置,液压泵内的部件和液压马达内的部件以配流模块为中心对称设置。
10.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均连接供油器。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相连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
12.一种除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驱动组件、滚轮、支架、收储器和把手,驱动组件包括
电动机和刀片,滚轮安装在支架下方,驱动组件安装在支架上,把手和支架相连,收储器和支架相连,所述电动机和刀片之间设置有上述任一所述的缓冲液压单元。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第一传动轴连接电动机,第二传动轴连接刀片,所述的驱动组件纵向设置,刀片朝下地面。
14.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驱动组件安装在支架的中级位置并朝向地面,所述的收储器设置再支架的后侧。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传统电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了缓冲液压单元,缓冲液压单元包括径向柱塞式的液压泵和径向柱塞式的液压马达,液压泵和液压马达的结构相似,两侧对称式排布,第一后盖和第二前盖一体设置形成配流模块,配流模块内设置有油道组件;液压油通过配流模块在液压泵和液压马达之间转移,电动机的转力通过液压泵转换为液压力,液压力通过液压马达转换成为转动力;选用电动机作为输出源头,带来了无污染、噪音低的优势。刀片不和电动机直接连接,当得刀片碰到阻碍后无法转动,电动机的转动的不会受到直接影响,从而降低了电动机的损坏率,更加经久耐用。
附图说明
16.图1为缓冲液压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缓冲液压单元的立体图;
18.图3为缓冲液压单元的爆炸图;
19.图4为缓冲液压单元配合电机的结构示意图;
20.图5为除草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2.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液压泵1和液压马达2一体式的缓冲液压单元40,其功能主要是用于配合电动机15给除草机提供动力。缓冲液压单元40包括径向柱塞式的液压泵1和径向柱塞式的液压马达2,输入和输出端采用内花键形式,安装简单,驱动效率高;同时,由于体积比较小,重量轻,安装方便简单。径向柱塞式液压马达2具有低转速,扭矩大,可以轻松带动刀片30裁剪比较粗大的树枝和繁茂的杂草;另外液压泵1驱动马达实现液压能和机械能的转换,不仅节能环保,而且噪音低,降低环境噪声和污染。液压泵1和液压马达2两部分可对称安装;液压马达2和液压泵1均为内曲线径向柱塞式配油结构,两者结构基本相同,液压马达2和液压泵1可根据安装使用需求,液压泵1可做液压马达2使用,反之也可以安装使用。
23.液压泵1包括第一前盖3、第一传动轴4、第一定子5、第一转子6、第一配流轴7 和第一后盖8,液压马达2包括第二前盖9、第二传动轴10、第二定子11、第二转子12、第二配流轴13和第二后盖14,第一传动轴4用于连接电动机15,第二传动轴10用于连接刀片30,第一后盖8和第二前盖9一体设置形成配流模块16,配流模块16内设置有油道组件。一体设置的配流模块16省去了液压泵1与液压马达2连接的液压管路,缩小了体积,减轻了整体重量,同时也减少了因液压管路连接带来的液压渗漏,提高了传输效率,减少了液压损耗,提高了设备性能。电动机15的转力通过液压泵1转换为液压力,液压力通过液压马达2转换成为转动力。
相比较汽油机直接的方式,液压驱动,抗过载能力更强,除草和裁剪设备上的刀片30使用寿命更长,不容易损毁;由于采用液压驱动,比汽油驱动的安全性更高,消除了燃烧和爆炸的风险;
24.第一后盖8的内侧设置有第一环形油道17和第二环形油道18,环形油道环绕在第一配流轴7的外侧,第一环形油道17、第二环形油道18和液压泵1内的管路相连通,第二前盖9的内侧设置有第三环形油道19和第四环形油道20,环形油道环绕在第二配流轴13的外侧,第三环形油道19、第四环形油道20和液压马达2的管路相连通,配流模块16内侧贯穿有第五油道21和第六油道22,第一环形油道17和第四环形油道20 通过第五油道21连接,第二环形油道18和第三环形油道19通过第六油道22连接。液压泵1的管道和液压马达2的管道通过配流模块16连接。第一环形油道17和第四环形油道20均设置在配流模块16的靠外侧,所述的第二环形油道18和第三环形油道19均设置在配流模块16的靠内侧。位置的设置便于连通,防止出现管路交叉。
25.配流模块16还设置有第一油口23和第二油口24,第一油口23和第五油道21相连通,第二油口24和第六油道22相连通。第一油口23和第二油口24用于给液压泵1或者液压马达2内液压不足时进行补油。第一油口23和第二油口24均连接供油器。液压泵1和液压马达2对称设置,液压泵1内的部件和液压马达2内的部件以配流模块16 为中心对称设置。液压泵1和液压马达2可以采用同一套模具进行生产,大幅度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10相连并处于同一水平线上。第一传动轴4和第二传动轴10直接连接,降低了能量损耗。两者处于同一水平线是为了配合两者的对称设计。
26.电动机15通电正向旋转,当液压驱动单元上的一体式配流体上的第一油口23处于吸入液压油状态时,油道第一环形油道17和第四环形油道20通过第五油道21相连通,油道内充满液压油(此时第四环形油道20为液压马达2的回油状态),吸入的液压油经液压泵1的功能模块和内曲线功能体及配流块的机械加压,然后经内部油道进入液压马达2的第二环形油道18和第三环形油道19,经过液压马达2的液压配流模块16的配流,液压力经液压马达2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由液压马达2的的输出轴输出,驱动除草机或裁剪机的刀片30旋转;
27.电动机15通电反向旋转,当液压驱动单元上的一体式配流体上的第二油口24处于吸入液压油状态时,第二环形油道18和第三环形油道19通过第五油道21相连通,油道内充满液压油(此时第三环形油道19为液压马达2的回油状态),吸入的液压油经液压泵1的功能模块和内曲线功能体及配流块机械加压,然后经内部油道进入液压马达 2的第一环形油道17和第四环形油道20,经过液压马达2的液压配流块的配流,液压力经液压马达2将液压能转化为机械能由液压马达2的的输出轴输出,驱动除草机或裁剪机的刀片30旋转。
28.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缓冲液压单元40主要应用于除草机。一种除草机,驱动组件25、滚轮26、支架27、收储器28和把手29,驱动组件25包括电动机15和刀片30,电动机15给刀片30提供驱动力,滚轮26安装在支架27下方,驱动组件25安装在支架27上,把手29和支架27相连,收储器28和支架27相连,所述电动机15和刀片30之间设置有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缓冲液压单元40。缓冲液压单元40在刀片30受到阻碍无法转动时,也不会直接影响电动机15的运作,增强了电动机15的使用寿命。第一传动轴4连接电动机15,第二传动轴10连接刀片30,所述的驱动组件25纵向设置,刀片30朝下地面。驱动组件25安装在支架27的中级位置
并朝向地面,所述的收储器28设置再支架27的后侧。
29.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体式的缓冲液压单元及除草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及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