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7153发布日期:2022-08-23 23:10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凝泵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


背景技术:

2.凝结水泵是立式筒袋型双层壳体结构,首轮为单吸或双吸形式,次级叶轮与末级叶轮通用,为单吸形式,首级壳为碗形壳或螺旋壳,次级、末级壳为碗形壳;泵轴设有多处径向支承,泵转子轴向负荷可由泵本身推力轴承承受,也可由电机承受;轴封可以为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泵转子轴系含两根轴,轴间联接为卡环筒式联轴器,泵机联接为弹性柱销联轴器或刚性联轴器联接;进口与出口分别位于泵筒体和吐出座上。
3.目前的电厂用密封水凝泵在使用时,缺少针对凝泵使用的旁路,在维护人员需要对凝泵进行维护作业时,由于缺少旁路导致凝泵停机维护时,电厂用其他设备维护性停机,增加了维护凝风的停机损失,影响了电厂设备的正常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4.本部分的目的在于概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以及简要介绍一些较佳实施例。在本部分以及本技术的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中可能会做些简化或省略以避免使本部分、说明书摘要和实用新型名称的目的模糊,而这种简化或省略不能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5.鉴于上述和/或现有的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
6.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目前的电厂用密封水凝泵在使用时,缺少针对凝泵使用的旁路,在维护人员需要对凝泵进行维护作业时,由于缺少旁路导致凝泵停机维护时,电厂用其他设备维护性停机,增加了维护凝风的停机损失,影响了电厂设备的正常作业。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其包括,
8.旁路机构,包括凝泵本体和增压泵,设置于所述增压泵出水端的第一出水管,设置于所述凝泵本体出水端的第二出水管,设置于所述第二出水管左侧表面的第一三通管道,设置于所述增压泵进水端的第二进水管,设置于所述凝泵本体进水端的第一进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管右端表面的第二三通管道;
9.过滤机构,包括过滤框架,设置于所述过滤框架右侧的第三进水管,设置于所述过滤框架左侧的第三出水管,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框架内腔的过滤网。
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一出水管远离所述增压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三通管道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管远离所述凝泵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通管道的后端连通,所述第三出水管远离所述过滤框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三通管道的右端连通。
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旁路机构
还包括第一水压表、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和所述第二出水管的表面,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出水管和第二出水管表面下端的第一阀门。
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旁路机构还包括支撑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进水管的底部。
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旁路机构还包括底座、设置于所述凝泵本体和所述增压泵的底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底座底部的防滑垫。
14.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支撑块、设置于所述过滤框架的底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水管和所述第三出水管表面的第二阀门。
15.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第二水压表、设置于所述第三进水管表面的左端。
16.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第四出水管、设置于所述支撑块的正面,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框架顶部左端的第四进水管。
1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第四出水管靠近所述支撑块的一端贯穿所述支撑块,且与所述过滤框架的内腔连通。
1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第三阀门、设置于所述第四出水管和所述第四进水管的表面,以及设置于所述过滤框架表面的钢化玻璃。
19.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为:通过设置增压泵、第一出水管、第一三通管道、第二三通管道和第二进水管,从而为凝泵本体、第一进水管和第二出水管增加了旁路,当凝泵本体停机维护时,通过启动增压泵,配合第一出水管和第二进水管避免了电厂内设备的维护性停机,降低了维护作业时电厂的停机损失,通过设置过滤框架、第三进水管、第三出水管和过滤网,从而对外界水源进行过滤作业,以此避免设备运行时内腔出现堵塞,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21.图1为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结构图。
22.图2为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过滤框架剖视结构图。
23.图3为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图1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图。
24.图4为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的底座仰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说明书附
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26.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7.其次,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实用新型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
28.实施例1
29.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便于维护的变频凝泵包括旁路机构100,包括凝泵本体101和增压泵102,设置于增压泵102出水端的第一出水管103,设置于凝泵本体101出水端的第二出水管104,设置于第二出水管104左侧表面的第一三通管道105,设置于增压泵102进水端的第二进水管106,设置于凝泵本体101进水端的第一进水管107,以及设置于第二进水管106右端表面的第二三通管道108。
30.过滤机构200,包括过滤框架201,设置于过滤框架201右侧的第三进水管202,设置于过滤框架201左侧的第三出水管203,以及设置于过滤框架201内腔的过滤网204,通过设置增压泵102、第一出水管103、第一三通管道105、第二三通管道108和第二进水管106,从而为凝泵本体101、第一进水管107和第二出水管104增加了旁路,当凝泵本体101停机维护时,通过启动增压泵102,配合第一出水管103和第二进水管106避免了电厂内设备的维护性停机,降低了维护作业时电厂的停机损失,通过设置过滤框架201、第三进水管202、第三出水管203和过滤网204,从而对外界水源进行过滤作业,以此避免设备运行时内腔出现堵塞,影响装置的正常使用。
31.具体的,第一出水管103远离增压泵102的一端与第一三通管道105的下端连通,第一进水管107远离凝泵本体101的一端与第二三通管道108的后端连通,第三出水管203远离过滤框架201的一端与第二三通管道108的右端连通。
32.优选的,旁路机构100还包括第一水压表109、设置于第一出水管103和第二出水管104的表面,以及设置于第一出水管103和第二出水管104表面下端的第一阀门110,通过设置第一水压表109和第一阀门110,便于对第一出水管103和第二出水管104内腔的连通与闭合进行控制,在维护人员使用时可以同时对第一出水管103和第二出水管104内腔流通的液体水压进行监测。
33.较佳的,旁路机构100还包括支撑板111、设置于第二进水管106的底部,通过设置支撑板111,增加对第二进水管106的支撑,提高第二进水管106运行的稳定性。
34.在使用时,通过第三进水管202将外界液体通过第三进水管202输送至过滤框架201的内腔,并配合过滤网204进行过滤作业,接着过滤框架201内腔的液体通过第三出水管203、第二进水管106和第二三通管道108输送至第一进水管107的内腔,此时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凝泵本体101,凝泵本体101将第一进水管107内腔的液体配合第二出水管104输送至外部环境中。
35.实施例2
36.参照图1~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一个实施例:
37.具体的,旁路机构100还包括底座112、设置于凝泵本体101和增压泵102的底部,以及设置于底座112底部的防滑垫113,通过设置底座112和防滑垫113,通过防滑垫113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力,避免凝泵本体101和增压泵102在运行时出现抖动导致装置出现偏位。
38.优选的,过滤机构200还包括支撑块205、设置于过滤框架201的底部,以及设置于第三进水管202和第三出水管203表面的第二阀门206,通过设置支撑块205和第二阀门206,通过设置支撑块205增加过滤框架201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二阀门206,便于维护人员对第三进水管202和第三出水管203的连通与闭合进行控制。
39.较佳的,过滤机构200还包括第二水压表207、设置于第三进水管202表面的左端,通过设置第二水压表207,便于维护人员对第三进水管202的进水水压进行监测。
40.在使用时,若需要对过滤框架201的内腔进行反冲洗作业,则维护人员可以关闭两个第二阀门206,并打开两个第三阀门210,将外界反冲洗液体通过第四进水管209输送至过滤框架201的内腔,并对过滤网204进行清洁作业,同时完成清洁的液体通过第四出水管208输送至外部环境中,以此完成对过滤网204和过滤框架201的反冲洗作业。
41.实施例3
42.参照图1~3,为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基于前两个实施例:
43.具体的,过滤机构200还包括第四出水管208、设置于支撑块205的正面,以及设置于过滤框架201顶部左端的第四进水管209,通过设置第四出水管208和第四进水管209,便于维护人员通过第四进水管209将外界水源输送至过滤框架201的内腔进行反冲洗作业。
44.优选的,第四出水管208靠近支撑块205的一端贯穿支撑块205,且与过滤框架201的内腔连通。
45.较佳的,过滤机构200还包括第三阀门210、设置于第四出水管208和第四进水管209的表面,以及设置于过滤框架201表面的钢化玻璃211,通过设置第三阀门210和钢化玻璃211,便于维护人员对第四进水管209和第四出水管208的开启与闭合进行控制,同时便于对过滤框架201内腔的水位进行查看监测。
46.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三进水管202将外界液体通过第三进水管202输送至过滤框架201的内腔,并配合过滤网204进行过滤作业,接着过滤框架201内腔的液体通过第三出水管203、第二进水管106和第二三通管道108输送至第一进水管107的内腔,此时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凝泵本体101,凝泵本体101将第一进水管107内腔的液体配合第二出水管104输送至外部环境中,若维护人员需要对凝泵本体101进行停机维护,则可以控制第一阀门110,关闭位于第二出水管104表面的第一阀门110并打开位于第一出水管103表面的第一阀门110,然后通过外设控制器启动增压泵102,增压泵102将第二进水管106内腔的液体通过第一出水管103和第一三通管道105输送至第二出水管104的内腔,以此完成对液体的传输作业,若需要对过滤框架201的内腔进行反冲洗作业,则维护人员可以关闭两个第二阀门206,并打开两个第三阀门210,将外界反冲洗液体通过第四进水管209输送至过滤框架201的内腔,并对过滤网204进行清洁作业,同时完成清洁的液体通过第四出水管208输送至外部环境中,以此完成对过滤网204和过滤框架201的反冲洗作业。
47.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