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真空泵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45610发布日期:2022-04-13 20:17阅读:1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真空泵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真空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真空泵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2.真空泵是指利用机械、物理、化学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对被抽容器进行抽气而获得真空的器件或设备。通俗来讲,真空泵是用各种方法在某一封闭空间中改善、产生和维持真空的装置,其广泛用于冶金、化工、食品、电子镀膜等行业。
3.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号cn209423182u,公开日:20190924)公开了一种制程真空无尘室除尘系统,包括电动伸缩杆、固定锁、电机、真空泵和过滤芯,所述电动伸缩杆的下端连接有装置主体,且装置主体的前侧通过合页连接有活动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设置有过滤板,且过滤板的上侧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下侧安装有电机和真空泵,所述过滤板上设置有防护网,所述过滤板的外侧边缘固定有密封圈,所述活动门与装置主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所述过滤板的内部固定有过滤芯。该制程真空无尘室除尘系统,可以在装置进行制程真空过程中,通过过滤板对装置内部的空气进行过滤工作,进而保证了真空泵能够安全的进行工作,有效的避免了灰尘杂质等对真空泵的不良影响。
4.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传统的真空泵除尘系统在产生吸力时,采用电机驱动端带动减速箱转动进而带动叶轮转动从而产生吸力;而此种方式中,需要外接减速箱,增加了设备的数量和占地面积;同时,减速箱转动时转速较低,其带动叶轮时叶轮转速也较低,从而降低了真空泵除尘系统的吸气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采用电机定子直接驱动电机转子进而带动电机轴在高速球轴承的支撑下转动,而不需要经过减速箱传动,减少了设备的数量和占地面积;同时,不经过减速箱减速传动也减少了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了电机轴和叶轮的转速,从而提高真空泵除尘系统吸气效率的一种真空泵除尘系统。
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真空泵除尘系统,该真空泵除尘系统包括吸入管道、储存箱、真空管道和直驱真空泵;储存箱一端与吸入管道相连通,储存箱另一端通过真空管道与直驱真空泵吸气端相连接;直驱真空泵包括电机桶、电机轴、高速球轴承、叶轮、型环和电机外壳;电机桶内壁固定嵌设有电机定子,电机轴外壁固定套设有电机转子,并且电机定子和电机转子的位置相对应;多个高速球轴承都位于电机桶内并且分别套设在电机轴两端;电机轴一端与叶轮相连接,型环设置有第一通道,叶轮位于第一通道内;电机外壳设置有第二通道,第一通道通过第二通道与直驱真空泵外部相连通。
7.作为优选,第一通道采用光滑的子午流道结构。
8.作为优选,电机外壳设置有散热筋;电机外壳一端固定连接有采用镀铝材料的挡风罩,挡风罩内壁固定设置有散热风扇。
9.作为优选,叶轮进气端固定设置有整流罩。
10.作为优选,型环外壁固定套设有集流器,集流器前后两端内壁分别位于第一通道两端。
11.作为优选,电机桶外壁与电机外壳内壁之间设置有翼型加强筋,电机桶通过翼型加强筋在铸造的过程中与电机外壳连为一体。
12.作为优选,叶轮为三元流半开式叶轮,并且叶轮背部设置有迷宫密封槽;迷宫密封槽与电机桶外壁相对。
13.作为优选,第二通道设置有多个出气口,第二通道中的气体通过多个出气口与直驱真空泵外部相连通。
14.作为优选,储存箱内设置有过滤膜,过滤膜位于真空管道吸气端。
15.作为优选,该真空泵除尘系统还包括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流量传感器、电位计、第一放大器、第二放大器和驱动电机;流量传感器感应端位于真空管道内,流量传感器信号输送端与第一放大器一端相连接,并且第一放大器另一端与第二放大器一个输入端相连接;电位计的电刷与第二放大器第二输入端相连接,驱动电机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二放大器的两个输出端相连接;吸入管道设置有用于控制吸入管道的开启程度的阀门,驱动电机驱动端与阀门相连接。
16.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真空泵除尘系统的优点是:在工作时,1)电机定子通电驱动电机转子转动进而带动电机轴转动;2)电机轴在高速球轴承的支撑下转动带动叶轮转动;3)叶轮转动时将气体从外部依次沿着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排出进而产生吸力;4)生活垃圾沿着吸入管道被吸入至储存箱从而完成真空泵除尘系统工作过程。而此种方式中,采用电机定子直接驱动电机转子进而带动电机轴在高速球轴承的支撑下转动,而不需要经过减速箱传动,减少了设备的数量和占地面积;同时,不经过减速箱减速传动也减少了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了电机轴和叶轮的转速,从而提高了真空泵除尘系统吸气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直驱真空泵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叶轮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集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有翼型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真空泵除尘系统的控制逻辑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25.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真空泵除尘系统,该系统包括吸入管道1、储存箱2、真空管道3和直驱真空泵4;储存箱2一端与吸入管道1相连通,储存箱2另一端通过真空管道3与直
驱真空泵4吸气端相连接;直驱真空泵4包括电机桶41、电机轴42、高速球轴承43、叶轮44、型环45和电机外壳46;电机桶41内壁固定嵌设有电机定子47,电机轴42外壁固定套设有电机转子48,并且电机定子47和电机转子48的位置相对应;多个高速球轴承43都位于电机桶41内并且分别套设在电机轴42两端;电机轴42一端与叶轮44相连接,型环45设置有第一通道451,叶轮44位于第一通道451内;电机外壳46设置有第二通道461,第一通道451通过第二通道461与直驱真空泵4外部相连通。在工作时,1)电机定子47通电驱动电机转子48转动进而带动电机轴42转动;2)电机轴42在高速球轴承43的支撑下转动带动叶轮44转动;3)叶轮44转动时将气体从外部依次沿着第一通道451和第二通道461排出进而产生吸力;4)生活垃圾沿着吸入管道1被吸入至储存箱2从而完成真空泵除尘系统工作过程。而此种方式中,采用电机定子47直接驱动电机转子48进而带动电机轴42在高速球轴承43的支撑下转动,而不需要经过减速箱传动,减少了设备的数量和占地面积;同时,不经过减速箱减速传动也减少了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了电机轴42和叶轮44的转速,从而提高了真空泵除尘系统吸气效率。
26.第一通道451采用光滑的子午流道结构,可保证气体在被叶轮44扰动的过程中不产生漩涡,提高整机效率。
27.电机外壳46设置有散热筋462;电机外壳46一端固定连接有采用镀铝材料的挡风罩463以增加隔音效果,挡风罩463内壁固定设置有散热风扇464;散热筋462和散热风扇464都用于对直驱真空泵4进行散热。
28.叶轮44进气端固定设置有整流罩441,整流罩441用于对进入第一通道451的气体进行整流。
29.型环45外壁固定套设有集流器452,集流器452前后两端内壁分别位于第一通道451两端,集流器452用于将被叶轮44产生离心力而甩开的气体收集至第一通道451和第二通道461。
30.电机桶41外壁与电机外壳46内壁之间设置有翼型加强筋411,电机桶41通过翼型加强筋411在铸造的过程中与电机外壳46连为一体。
31.如图3所示,叶轮44为三元流半开式叶轮,并且叶轮44背部设置有迷宫密封槽442;迷宫密封槽442与电机桶41外壁相对,迷宫密封槽442用于减少第一通道451内的气体沿着叶轮44背部泄漏。
32.如图2所示,第二通道461设置有多个出气口465,第二通道461中的气体通过多个出气口465与直驱真空泵4外部相连通进而有利于第二通道461内的气体排出。
33.如图1所示,储存箱2内设置有过滤膜21;过滤膜21位于真空管道3吸气端,过滤膜21用于对将气体和生活垃圾分离。生活垃圾在高速离心真空泵4的强吸力的作用下经吸入管道1进入储存箱2,并且被吸入过滤膜21位置;而过滤膜21可过滤除气体以外的微小颗粒,因此空气会被带入真空泵中最终排出大气,生活垃圾由于重力作用会掉落于储存箱2箱底。
34.该系统还包括流量控制装置5;流量控制装置5包括流量传感器51、电位计52、第一放大器53、第二放大器54和驱动电机55;流量传感器51感应端位于真空管道3内,流量传感器51信号输送端与第一放大器53一端相连接,并且第一放大器53另一端与第二放大器54一个输入端相连接;电位计52的电刷与第二放大器54第二输入端相连接,驱动电机55两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二放大器54的两个输出端相连接;吸入管道1设置有用于控制吸入管道1的开
启程度的阀门11,驱动电机55驱动端与阀门11相连接。在真空管道3加入的流量传感器51可监测吸入过程中的流量,根据连续方程,进入系统的流量与进入直驱真空泵4的流量相同;在吸入的过程中,由于外界不稳定因素,会导致流量偏小,进而影响吸力大小。流量传感器51传出的电势信号ε与流量成线性关系,ε经第一放大器53放大后为电压uq,而电位计52上面的电刷可以调到所需要维持流量时的电压ur;当流量减小时,uq就会减小,ur与uq会形成电压差u,进而传给驱动电机55,而驱动电机55转动控制阀门11往增大的方向转动θ,进而增大流量直到流量q达到我们所要求的为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