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吹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40694发布日期:2022-12-06 21:33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吹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便携式吹风装置
1.本技术要求于2022年02月14日在中国专利局提交的、申请号为202220284700.8、发明名称为“便携式吹风装置”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技术中。
技术领域
2.本发明属于风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吹风装置。


背景技术:

3.风扇是一种利用电动机驱动扇叶旋转,达到使空气加速流通,实现降温的家用电器,主要用于清凉解暑和流通空气,广泛用于家庭、教室,办公室、商店、医院和宾馆等场所。当人们处于高温环境内或在炎热气候环境下需要外出时,迫切需要风扇使周围空气流通起来,达到降温的目的;为解决上述问题,市场上出现了方便用户随身使用的手握式风扇;然而在使用手握式风扇的时候需要占用用户的一只手,当用户需要双手做事时,就不能使用手握式风扇,不便于用户携带使用,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吹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风扇不便于用户随身携带使用,无法满足用户使用需求的技术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便携式吹风装置,包括:
6.具有一容纳腔的悬挂式主体,所述悬挂式主体上设置有连通所述容纳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悬挂式主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的聚风通道;
7.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风扇组件对应于所述进风口的位置设置有吸风口,用于将外界空气从所述进风口吸入所述容纳腔内,并沿所述聚风通道引流至所述出风口排出。
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包括混流增压离心风机,所述混流增压离心风机包括导风锥、沿所述导风锥的周向外表面等间隔布设的多个斜流叶片,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导风锥的电机,所述斜流叶片的远离所述吸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导向空气流动方向的导流结构,以使所述风扇组件的外周形成有离心风区,所述聚风通道与所述离心风区连通设置。
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混流增压离心风机的外周的汇流壳,所述汇流壳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离心风区和所述聚风通道的汇流通道;
10.或,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混流增压离心风机的外周的汇流壳,所述汇流壳上设置有用于连通所述离心风区和所述出风口的汇流通道。
1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离心风区和所述聚风通道之间形成有加压缩限通道,所述加压缩限通道的截面积由所述离心风区至所述聚风通道呈逐渐缩小设置;
12.或,所述离心风区和所述聚风通道之间形成有加压缩限通道,所述加压缩限通道
的截面积小于所述离心风区的出风部分的截面积,且所述加压缩限通道的截面积小于所述聚风通道的进风部分的截面积。
1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风通道的朝向所述出风口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导风锥的中轴线之间所成的夹角角度介于60度至120度之间。
1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还包括套设在所述混流增压离心风机的外周的辅助风机,所述吸风口包括与所述混流增压离心风机连通设置的主风口和与所述辅助风机连通设置的辅风口。
1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风机为直流式离心风机或斜流式离心风机。
1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悬挂式主体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介于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
1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吹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的聚风盖,所述聚风盖和所述悬挂式主体的内壁围合形成聚风腔,所述风扇组件安装于所述聚风腔,所述聚风盖上开设有连通所述聚风腔和所述进风口的让位口。
1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和所述聚风盖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介于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
1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风盖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所述悬挂式主体的内壁抵接的缓冲件。
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吹风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聚风盖固定连接的引流结构,所述引流结构与所述悬挂式主体的内壁围合形成连通所述聚风腔和所述出风口的所述聚风通道。
2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吹风装置还包括ems电流脉冲模块,用于产生微电流作用于脖颈位置。
2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便携式吹风装置还包括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包括制冷件和用于排除所述制冷件产生的热量的散热风扇,所述悬挂式主体对应于所述散热风扇的位置开设有散热孔;
23.或,所述便携式吹风装置还包括半导体制冷模块,所述风扇组件设置有用于排除所述半导体制冷模块产生的热量的散热支流风道。
2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悬挂式主体包括柔性外壳和与所述柔性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的定型件。
2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风扇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悬挂式主体的两端。
2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的数量为一个,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悬挂式主体的中部区域,所述悬挂式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风扇组件的相对两侧。
2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风扇组件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所述风扇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悬挂式主体的两端,另一个所述风扇组件设置在所述悬挂式主体的中部区域,所述悬挂式主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出风口,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设置在所述悬挂式主体的中部区域的所述风扇组件的相对两侧。
28.本发明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便携式
吹风装置包括具有一容纳腔的悬挂式主体和设置在容纳腔内的风扇组件,利用悬挂式主体可将便携式吹风装置悬挂在用户的脖颈上,无需手持,可以解放用户双手;在悬挂式主体上设置有连通容纳腔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悬挂式主体的内壁围合形成有连通进风口和出风口的聚风通道,风扇组件对应于进风口的位置设置有吸风口,用于将外界空气从进风口吸入容纳腔内,并沿聚风通道引流至出风口排出;风扇组件工作时,从进风口吸入空气,并经过加压后,从出风口排出,以对用户进行消暑降温,同时能够解放用户双手,便于用户随身携带使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0.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31.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32.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3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34.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聚风盖和引流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36.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3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四;
38.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五;
39.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风扇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风扇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42.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43.1、悬挂式主体;11、容纳腔;12、进风口;13、出风口;14、聚风通道;15、散热孔;2、聚风盖;21、让位口;3、引流结构;4、支撑部;5、风扇组件;51、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1、导风锥;512、斜流叶片;513、导流结构;52、离心风区;53、加压缩限通道;54、辅助风机;55、聚风腔;6、半导体制冷模块;61、制冷件;62、散热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44.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5.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46.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4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8.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4,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便携式吹风装置,包括具有一容纳腔11的悬挂式主体1和设置在容纳腔11内的风扇组件5,利用悬挂式主体1可将便携式吹风装置悬挂在用户的脖颈上,无需手持,可以解放用户双手;在悬挂式主体1上设置有连通容纳腔11的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围合形成有连通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的聚风通道14,风扇组件5对应于进风口12的位置设置有吸风口,用于将外界空气从进风口12吸入容纳腔11内,并沿聚风通道14引流至出风口13排出;风扇组件5工作时,从进风口12吸入空气,并经过加压后,从出风口13排出,以对用户进行消暑降温,同时能够解放用户双手,便于用户随身携带使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49.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便携式吹风装置的悬挂式主体1包括柔性外壳和与柔性外壳的内壁固定连接的定型件,容纳腔11设置在柔性外壳内,将定型件设置在容纳腔11内,且固定连接在柔性外壳的内壁上。用户可根据使用需求或使用场景自调节悬挂式主体1的形态,如可通过改变悬挂式主体1的弯曲弧度,将便携式吹风装置绕设在额头、腰部、手臂或者腿部上使用,或者通过扭转悬挂式主体1以改变进风口12或出风口13的朝向,便于用户随身携带使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另外同时采用柔性外壳可提高用户使用的舒适性,利用柔性外壳与用户的肩部和脖颈接触,起到一定的缓冲减震作用。此处对悬挂式主体1的柔性外壳的材质和定型件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可选地,柔性外壳的材质可采用硅胶或tpu材料(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利用其强度高、韧性好等特性。可选地,定型件可以是在鹅颈管或蛇形管的内部增加的铝条,并将整体固定连接在柔性外壳的内壁上,可将悬挂式主体1保持在用户所需的形态,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50.请进一步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一中,此处对便携式吹风装置的悬挂式主体1上的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的设置位置和个数不作限定。当便携式吹风装置悬挂在用户的脖颈处时,悬挂式主体1上的进风口12可设置于悬挂式主体1的朝向脖颈处的内表面;或,悬挂式主体1上的进风口12可设置于悬挂式主体1的背离脖颈处的外表面;或,悬挂式主体1上的进风口12可设置于悬挂式主体1的朝向上方的上表面;或,悬挂式主体1上的进风口12可设置于悬挂式主体1的朝向下方的下表面。优选地,悬挂式主体1上的进风口12设置在悬挂式主体1的朝向脖颈处的内表面;或,悬挂式主体1上的进风口12设置于悬挂式主体1的背离脖颈处的外表面。进风口12的数量为多个,以减少风阻,有利于风扇组件5将外界空气从进风口12导入容纳腔11,保障输入容纳腔11内的风量,进而有利于保障出风口13输出的风力。优选地,悬挂式主体1上的进风口12设置于悬挂式主体1的背离脖颈处的外表面,多个进风口12均匀布设在悬挂式主体1的外表面,在保障输入悬挂式主体1的容纳腔11内的风量的同
时,能够减小用户接收到的风扇组件5运作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可选地,悬挂式主体1上的出风口13可设置于悬挂式主体1的朝向上方的上表面,使容纳腔11内的风扇组件5产生的风能够朝向用户的脖颈和头部吹扫,实现对用户进行消暑降温。可选地,悬挂式主体1上的出风口13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出风口13等间隔布设在悬挂式主体1的朝向上方的上表面,能够多角度对用户进行吹扫降温,满足用户快速降温的需求。
51.可选地,悬挂式主体1可以包括相互扣合的内壳体和外壳体,内壳体邻近脖子、外壳体远离脖子,出风口13可设置在悬挂式主体1的外壳体上,以形成对脸部的吹风,进一步而言,出风口13可沿悬挂式主体1的主体方向呈长条状设置,该长条状的出风口13的整体曲率与悬挂式主体1的主体的曲率基本相同,以方便加工,而且由于风在聚风通道14内的途径与悬挂式主体1的主体基本吻合,因此,长条状的出风口13更利于聚风通道14内的风吹出,避免风在聚风通道14内打转并形成紊流,进而提升吹风效果和降低噪音。
52.可选地,悬挂式主体1的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上均设置有防尘挡片,当便携式吹风装置处于闲置状态时,可利用防尘挡片盖设在悬挂式主体1的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上,防止外界灰尘杂质从进风口12和出风口13进入容纳腔11内,有效防止当便携式吹风装置再度启用时,从容纳腔11内吹出的空气夹杂有杂质,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
53.请进一步参阅图1至图2,在本实施例一中,此处对悬挂式主体1的设置在容纳腔11内的风扇组件5的数量不作限定。可选地,风扇组件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风扇组件5分别设置在悬挂式主体1的两端,两端的风扇组件5从外界吸入空气后,沿悬挂式主体1两侧的聚风通道14输送至出风口13排出,实现对用户进行消暑降温。
54.可选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风扇组件5的数量为一个,风扇组件5设置在悬挂式主体1长度方向上的中部区域,悬挂式主体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口13,两个出风口13分别位于风扇组件5的相对两侧,以使风扇组件5吸入容纳腔11内的空气能够沿悬挂式主体1的两侧的出风口13排出,从多个角度对用户进行吹扫,满足用户快速降温的需求。
55.可选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风扇组件5的数量为三个,其中两个风扇组件5分别设置在悬挂式主体1的两端,另一个风扇组件5设置在悬挂式主体1的中部区域,悬挂式主体1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出风口13,两个出风口13分别设置在悬挂式主体1的中部区域的风扇组件5的相对两侧,以使风扇组件5吸入容纳腔11内的空气能够沿悬挂式主体1的两侧的出风口13排出,从多个角度对用户进行吹扫的同时,有效增大便携式吹风装置对外界空气的吸入量,从而增大出风口13输出的风力,满足用户快速降温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56.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8,在本实施例一中,风扇组件5包括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利用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效率高、噪音小、结构紧凑、易安装等特点。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包括导风锥511、沿导风锥511的周向外表面等间隔布设的多个斜流叶片512,以及用于驱动导风锥511的电机,通过电机驱动导风锥511转动,并带动设置在导风锥511上的多个斜流叶片512以导风锥511为转动中心相对电机转动,将外界空气从进风口12导入容纳腔11内;同时在斜流叶片512的远离吸风口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导向空气流动方向的导流结构513,以使风扇组件5的外周形成有离心风区52,聚风通道14与离心风区52连通设置,通过设置在斜流叶片512上的导流结构513导向空气的流动方向,使得从外界吸入容纳腔11内的空气沿导流结
构513的延伸方向吹向容纳腔11,使得风扇组件5的外周在容纳腔11内形成离心风区52,即从进风口12吸入容纳腔11的气流方向一般可视为平行于电机的转轴,在导流结构513的导流作用下,吹向离心风区52的气流方向与进风口12吸入空气的气流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介于60度至120度之间,即吹向离心风区52的气流方向与进风口12吸入空气的气流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120度;换而言之,聚风通道14的朝向出风口13的延伸方向与导风锥511的中轴线之间所成的夹角角度介于60度至120度之间,即聚风通道14的朝向出风口13的延伸方向与导风锥511的中轴线之间所成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120度,能够在导流过程中实现对气流进行加压,从而增大出风口13输出的风力,满足用户快速降温的需求。优选地,聚风通道14的朝向出风口13的延伸方向与导风锥511的中轴线之间所成的夹角角度介于80度至100度之间,即聚风通道14的朝向出风口13的延伸方向与导风锥511的中轴线之间所成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80度,且小于等于100度,具体可为80度、81度、82度、83度、84度、85度、86度、87度、88度、89度、90度、91度、92度、93度、94度或95度,保障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在吸入外界空气并进行导流的过程中,能够对气流进行加压,并由聚风通道14将离心风区52内的风输送至出风口13,增大出风口13输出的风力,对用户进行吹扫降温,满足用户快速降温的需求,提升用户体验。
57.可选地,风扇组件5和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介于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即风扇组件5和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1.5毫米,以形成加压通道,防止由于风扇组件5与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上的斜流叶片512空转,输入的气流紊乱,无法实现导流和加压作用;优选地,风扇组件5和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0.5毫米,保障风扇组件5能够对气流起到导流和加压作用,同时能够防止由于风扇组件5和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之间的距离过小,风扇组件5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导致与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产生抵接刮蹭,造成风扇组件5和悬挂式主体1受损,有利于延长便携式吹风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运行过程中产生噪音。换而言之,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集成并实现聚风盖2的作用,可以减少需要组装的拆件结构,减少组装工序,降低生产成本。
58.可选地,风扇组件5还包括套设在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的外周的汇流壳,汇流壳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离心风区52和聚风通道14的汇流通道,风扇组件5作业时,从外界吸入空气,由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加压并导流至离心风区52,再由汇流壳的汇流通道将离心风区52内的气流汇集并导流至聚风通道14,聚风通道14与出风口13连通,以使风扇组件5输出的气流经汇流通道和聚风通道14汇流加速后,经出风口13排出,以提升出风风速,从而有效提升出风口13输出的风力,满足用户快速降温的需求。
59.可选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风扇组件5还包括套设在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的外周的汇流壳,汇流壳上设置有用于连通离心风区52和出风口13的汇流通道,风扇组件5作业时,从外界吸入空气,由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加压并导流至离心风区52,再由汇流壳的汇流通道将离心风区52内的气流汇集并导流至出风口13,以使风扇组件5输出的气流经汇流通道汇流加速后,经出风口13排出,以提升出风风速,从而有效提升出风口13输出的风力,满足用户快速降温的需求。
60.可选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可为同轴双面的混流风机,在悬挂式主体1的相对两侧开设有进风口12,
通过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将外部空气从悬挂式主体1两侧的进风口12导入容纳腔11内,提高外部空气的输入量,提高风力,从而提升出风口13输出的风力。
61.请一并参阅图4至图6,在本实施例一中,便携式吹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容纳腔11内的聚风盖2,聚风盖2和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围合形成聚风腔55,风扇组件5安装于聚风腔55,聚风盖2上开设有连通聚风腔55和进风口12的让位口21,以便风扇组件5工作时,空气经进风口12进入让位口21,再进入风扇组件5;风扇组件5启动并利用聚风盖2上的让位口21将外界空气从进风口12导入吸风口,经风扇组件5加压,再排至聚风腔55,而风扇组件5产生的风在聚风腔55内汇聚,再次加压,然后经聚风通道14加速,后经出风口13排出,从而有效提升出风口13输出的风力,满足用户快速降温的需求。换而言之,本实施例为了确保悬挂式主体1的外表面的一体性,因此,在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和风扇组件5之间增设专用的聚风盖2,在确保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通过增加一定的制造成本,提升便携式吹风装置的产品竞争力。
62.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聚风通道14和聚风腔55之间并无实质性的结构或空间的划分,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聚风通道14与聚风腔55可以等同,即聚风通道14即是聚风腔55,或者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聚风腔55可以是聚风通道14的其中一部分构成。
63.可选地,风扇组件5和聚风盖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介于0.5毫米至1.5毫米之间,即风扇组件5和聚风盖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等于0.5毫米,且小于等于1.5毫米,以形成加压通道,防止由于风扇组件5与聚风盖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过大,导致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上的斜流叶片512空转,输入的气流紊乱,无法实现导流和加压作用。优选地,风扇组件5和聚风盖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为0.5毫米,保障风扇组件5能够对气流起到导流和加压作用,同时能够防止由于风扇组件5和聚风盖2的内壁之间的距离过小,风扇组件5运行过程中产生振动导致与聚风盖2的内壁产生抵接刮蹭,造成风扇组件5和聚风盖2受损,有利于延长便携式吹风装置的使用寿命,减少运行过程中产生噪音。
64.可选地,聚风盖2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与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抵接的缓冲件,用于缓冲风扇组件5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同时能够减小聚风盖2和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抵接碰撞时产生的噪音。可选地,缓冲件为固定连接在聚风盖2的外表面的防震泡棉或硅胶。
65.请进一步参阅图4和图5,在本实施例一中,便携式吹风装置还包括与聚风盖2固定连接的引流结构3,引流结构3与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围合形成连通聚风腔55和出风口13的聚风通道14,以使风扇组件5输出的气流经聚风通道14加速加压后,经出风口13排出,以提升出风风速。通过设置在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的斜流叶片512上的导流结构513导向空气的流动方向,使得从外界吸入聚风腔55内的气流沿导流结构513的延伸方向吹向聚风腔55,使得风扇组件5的外周在聚风腔55内形成离心风区52,即从进风口12吸入聚风腔55的气流方向一般可视为平行于电机的转轴,在导流结构513的导流作用下,吹向离心风区52的气流方向与进风口12吸入空气的气流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介于60度至120度之间,即吹向离心风区52的气流方向与进风口12吸入空气的气流方向之间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120度;换而言之,聚风腔55的朝向出风口13的延伸方向与导风锥511的中轴线之间所成的夹角角度介于60度至120度之间,即聚风腔55的朝向出风口13的延伸方向与导风锥511的中轴线之间所成的夹角角度大于等于60度,且小于等于120度,能够在导流过程中实现对气流进行加压,从而增大出风口13输出的风力,满足用户快速降温的需求。
66.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11,在本实施例一中,离心风区52和聚风通道14之间形成有加
压缩限通道53,加压缩限通道53的截面积由离心风区52至聚风通道14呈逐渐缩小设置,以将离心风区52的气流平顺引导至聚风通道14,而由于加压缩限通道53的截面积逐渐减小设置,气流流经加压缩限通道53时,压力增大,风速增强,从而使空气经风扇组件5压力后,进入离心风区52聚集加压,再经加压缩限通道53加压提速,并且可以在提高风力的同时,能够避免流入聚风通道14的风反向逆流至离心风区52内,进一步保障便携式吹风装置能够持续输出高压风,为用户进行解暑降温,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67.可选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离心风区52和聚风通道14之间形成有加压缩限通道53,加压缩限通道53的截面积小于离心风区52的出风部分的截面积,且加压缩限通道53的截面积小于聚风通道14的进风部分的截面积,以将离心风区52的气流平顺引导至聚风通道14,而由于加压缩限通道53的截面积小于离心风区52的出风部分的截面积,且小于聚风通道14的进风部分的截面积,气流流经加压缩限通道53时,压力增大,风速增强,从而使空气经风扇组件5压力后,进入离心风区52聚集加压,再经加压缩限通道53加压提速,并且可以在提高风力的同时,能够避免流入聚风通道14的风反向逆流至离心风区52内,进一步保障便携式吹风装置能够持续输出高压风,为用户进行解暑降温,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68.请一并参阅图7至图9,在本实施例一中,悬挂式主体1的中部区域的内表面凸设有支撑部4,在使用时,悬挂式主体1挂于用户脖颈,支撑部4可以使悬挂式主体1的内表面与用户脖颈间隔开,减少悬挂式主体1与脖颈的贴合面积。另外,悬挂式主体1的中部区域的内表面设有出风口13,而支撑部4使悬挂式主体1的内表面与用户脖颈间隔开,避免用户脖颈堵塞悬挂式主体1内表面的出风口13,以更好的对用户脖颈处进行散热降温。
69.可选地,便携式吹风装置还包括ems(electrical muscle stimulation,肌肉电刺激技术)电流脉冲模块,用于产生微电流作用于脖颈位置,通过发送温和、轻柔的电波透过表皮层直达颈部真皮层,对颈部肌肉进行刺激和按摩,利用低强度特定波形电流刺激大脑、下丘脑、边缘网状结构,调节大脑兴奋性,治疗失眠、焦虑或缓解症状,有利于提高用户体验。可选地,ems电流脉冲模块设置在悬挂式主体1内且位于支撑部4,方便组装,提高集成度。
70.请进一步参阅图7至图9,在本实施例一中,便携式吹风装置还包括半导体制冷模块6,当电源提供的直流电通过两种不同半导体材料串联成的电偶时,在电偶的两端即可分别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可以实现制冷的目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用户可根据自身使用需求控制半导体制冷模块6,当风扇组件5产生的风流经半导体制冷模块6时,半导体制冷模块6对风进行制冷,有效增大便携式吹风装置的出风温度范围,提升用户体验。
71.可选地,半导体制冷模块6包括制冷件61和用于排除制冷件61产生的热量的散热风扇62,悬挂式主体1对应于散热风扇62的位置开设有散热孔15,通过设置在悬挂式主体1内的制冷件61实现制冷,并由散热风扇62及时将制冷件61产生的热量通过悬挂式主体1上的散热孔15排出悬挂式主体1外,防止制冷件61产生的热量聚集在容纳腔11内,夹杂在流经容纳腔11内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3排出悬挂式主体1外,造成出风口13输出的气体温度较高,无法满足用户快速降温的需求,同时避免悬挂式主体1内局部温度过高导致加速内部构件老化,有利于延长便携式吹风装置的使用寿命。
72.可选地,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风
扇组件5设置有用于排除半导体制冷模块6的制冷件61产生的热量的散热支流风道,悬挂式主体1对应于半导体制冷模块6的位置开设有散热孔15,通过设置在悬挂式主体1内的制冷件61实现制冷,并由风扇组件5的散热支流风道及时将制冷件61产生的热量通过悬挂式主体1上的散热孔15排出悬挂式主体1外,防止制冷件61产生的热量聚集在容纳腔11内,夹杂在流经容纳腔11内的空气,通过出风口13排出悬挂式主体1外,造成出风口13输出的气体温度较高,无法满足用户快速降温的需求,同时避免悬挂式主体1内局部温度过高导致加速内部构件老化,有利于延长便携式吹风装置的使用寿命。
73.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6,在本实施例一中,便携式吹风装置还包括电源,为风扇组件5、ems电流脉冲模块以及半导体制冷模块6提供作业所需的电能。电源可设置在悬挂式主体1的容纳腔11内,或者可以通过外部电源进行直插供电使用,能够有效地减小便携式吹风装置的体积和重量,便于用户随身携带使用,满足用户使用需求。
74.可选地,电源为设置在悬挂式主体1内的蓄电池,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上设置有夹板,夹板与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之间形成限位槽,将电源安装在限位槽内,以固定电源,一方面能够防止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电源在容纳腔11内晃动产生震动,避免电源与悬挂式主体1的内壁碰撞产生噪音,或对电源造成损坏,有利于延长便携式吹风装置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便于作业人员在组装过程中能够精准地将电源安装至容纳腔11内的预设位置,有利于提高组装效率,使便携式吹风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提升便携式吹风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
75.可选地,便携式吹风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悬挂式主体1的外表面且与电源电性连接的充电接口,用户可通过充电接口对悬挂式主体1内的蓄电池进行充电,保障电源储存有足够的电能供便携式吹风装置作业,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
76.可选地,便携式吹风装置还包括与电源电性连接的控制面板和与控制面板电性连接的功能键,功能键安装于悬挂式主体1上,控制面板安装于悬挂式主体1中,用户可通过操作设置在悬挂式主体1上的功能键,对便携式吹风装置进行启停控制或者模式选择,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操作便捷。
77.请一并参阅图10至图12,作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便携式吹风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风扇组件5还包括套设在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的外周的辅助风机54,通过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的电机驱动导风锥511转动,并带动设置在导风锥511上的多个斜流叶片512以导风锥511为转动中心相对电机转动,进而带动套设在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的外周的辅助风机54转动,吸风口包括与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连通设置的主风口和与辅助风机54连通设置的辅风口,在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和辅助风机54的的共同作用下,有效增大外部空气从进风口12导入容纳腔11内的输入量,同时利用聚风通道14限制风的流向提高风力,形成高压风,并由聚风通道14将混流增压离心风机51和辅助风机54导入的气流输送至出风口13,对用户进行吹扫降温。可选地,辅助风机54可为直流式离心风机或斜流式离心风机。
7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悬挂式主体1和/或支撑部4还可以套设有可拆换的用于吸湿导热的冰感材料套件(图未示),冰感材料套件具体可以包括棉线、冰感纤维丝线,并可以由棉线和冰感纤维丝线交叉、交错编织形成。本实施例通过增设有可拆换的冰感材料套件,可以缓解用户在佩戴便携式吹风装置时无法散热、汗液粘呼的不舒适感,确保用户在户外使用便携式吹风装置时的清凉舒适感。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悬挂式主体1和/或支撑部4还可以嵌设有可插拔备用电源的电源安装腔(图未示),以随时可切换电源使用,提升便携式吹风装置的续航能力。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悬挂式主体1的外壳体上还可以嵌设太阳能电池板,以当便携式吹风装置处在户外时进行自发电使用。
8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施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施例,凡在本实施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施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