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流叶片、风机及加湿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12244发布日期:2023-03-22 01:01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斜流叶片、风机及加湿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风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斜流叶片、风机及加湿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风扇的功能、性能多样性需求也随之增加,对于带来舒适体验的风扇更为青睐,例如具备加湿功能的冷风扇、蒸发型加湿器,传统技术中,风机均采用普通轴流风叶,具备风量大、噪音低的优点,但普通轴流风叶存在风量性能提升收益低导致的效率低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现有普通轴流风叶存在风量性能提升收益低导致的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增加风量性能提升收益,以使风叶效率高的斜流叶片、风机及加湿设备。
4.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斜流风叶,包括轮毂和设于轮毂上的叶片,设有参考变量基圆柱面,基圆柱面与轮毂同心设置;
5.基圆柱面与叶片相交,以截取得到基圆截面,在轮毂的径向方向上,基圆截面的弦线与叶片的旋转平面之间的夹角为叶片安装角;
6.其中,基圆柱面的半径为r,斜流风叶的最大半径为r,叶片安装角为q;
7.r/r的比值变化范围在0.35~0.98之间,当r/r的比值逐渐增大时,q的角度值逐渐减小,且q的角度值变化范围在57.5
°
~33
°
之间。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叶片具有叶顶、叶根、前缘和后缘,叶顶与叶根沿轮毂的径向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前缘和后缘位于叶顶与叶根之间,前缘与后缘沿斜流风叶的旋转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前缘沿旋转方向位于后缘的前方;
9.前缘的弯掠程度从叶根向叶顶逐渐增大。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轮毂的轴向方向上,基圆截面与前缘相交形成第二相交点,第二相交点与轮毂的中心点的连线为l4,前缘在第二相交点的切线为l5,l4与l5之间的夹角为叶片净弯曲角a2;
11.其中,a2的角度值的变化范围在12
°
~46
°
之间。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叶片具有叶顶、叶根、前缘和后缘,叶顶与叶根沿轮毂的径向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前缘和后缘位于叶顶与叶根之间,前缘与后缘沿斜流风叶的旋转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前缘沿旋转方向位于后缘的前方;
13.叶顶的弯掠程度从后缘向前缘逐渐增大。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轮毂的轴向方向上,叶顶的中点与基圆截面的圆弧中点的连线为l1,叶根的中点与轮毂的中心点的连线为l2,l1与基圆截面的交点与轮毂的中心点的连线为l3,l2与l3之间的夹角为叶片净弯曲角a1;
15.其中,a1的角度值的变化范围在1
°
~15
°
之间。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叶片具有叶顶、叶根、前缘和后缘,叶顶与叶根沿轮毂的径向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前缘和后缘位于叶顶与叶根之间,前缘与后缘沿斜流风叶的旋转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前缘沿旋转方向位于后缘的前方;
17.在轮毂的轴向方向上,基圆截面与后缘相交形成第三相交点,第三相交点与轮毂的中心点的连线为l6,后缘在第三相交点的切线为l7,l6与l7之间的夹角为叶片净弯曲角a3;
18.其中,a3的角度值的范围在10
°
~13
°
之间。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叶片具有叶顶、叶根、前缘和后缘,叶顶与叶根沿轮毂的径向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前缘和后缘位于叶顶与叶根之间,前缘与后缘沿斜流风叶的旋转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前缘沿旋转方向位于后缘的前方;
20.前缘与叶顶之间形成夹角α,α角度的范围在50
°
~60
°
之间。
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风叶的数量为多个,且为奇数个。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轮毂呈锥型,轮毂沿其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的端面的直径为d1,第二端的端面的直径为d2,d1<d2,斜流风叶的风流方向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
23.斜流风叶的最大外径为d,0.25≤d1/d≤0.4,且0.7≤d2/d≤0.8。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轮毂呈锥型,叶片前缘和后缘,前缘与后缘沿斜流风叶的旋转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前缘沿旋转方向位于后缘的前方;
25.其中,叶片的前缘与轮毂的外圆锥面形成第一相交点,经第一相交点与轮毂同心的基圆直径为d3,d3/d1=1.1。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基圆截面的弦线的弦长为k,自叶根向叶顶,k/r的比值逐渐增大。
2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k/r的比值的变化范围在0.45~1.3之间。
28.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风机,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斜流风叶。
29.第三方面,还提供一种加湿设备,包括上述的风机。
30.上述斜流风叶、风机及加湿设备,通过将r/r的比值变化范围设置在0.35~0.98之间,当r/r的比值逐渐增大时,叶片安装角的角度值逐渐减小,且叶片安装角的角度值变化范围在57.5
°
~33
°
之间,可以有效保证斜流风叶的强度,且能够降低斜流风叶的整体负载。另外,减小了入口阻力,使流体顺畅发展,减少了叶片上的压力脉动,降低了叶片的负荷噪音,并减少气流能量损失,提高了风机效率。另外,将叶片安装角的角度值变化范围设置在57.5
°
~33
°
之间,能够使风量涨率高于或等于扭矩增加率,从而降低叶片的负荷,使得风量性能提升收益增加,进而提高风叶效率。
附图说明
31.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斜流风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为图1所示的斜流风叶的部分结构的后视图;
33.图3为图1所示的斜流风叶的右视图;
34.图4为图1所示的斜流风叶的其中一叶片的截面视图;
35.图5为图1所示的斜流风叶的前视图;
36.图6为图1所示的斜流风叶的后视图;
37.图7为图1所示的斜流风叶的部分结构的前视图;
38.图8示出了斜流叶片的性能随叶根的叶片安装角的变化曲线图;
39.图9示出了叶片的压力分布对比图;
40.图10示出了不同风阻下风叶的风量的变化曲线图;
41.图11示出了叶片尾迹涡流对比示意图。
42.附图标记:
43.斜流风叶100;
44.轮毂10;
45.叶片20;
46.叶根21、叶顶22、前缘23、后缘24、吸力面25、压力面26。
具体实施方式
47.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48.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5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5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52.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
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53.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54.附图并不是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以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5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斜流风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斜流风叶的部分结构的后视图;图3为图1所示的斜流风叶的右视图;图4为图1所示的斜流风叶的其中一叶片的截面视图。
56.参阅附图,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斜流风叶100,包括轮毂10和设于轮毂10上的叶片20。斜流风叶100应用于风机上,通过电机带动斜流风叶100旋转。具体地,风机可应用于具备加湿功能的冷风扇、蒸发型加湿器等加湿设备上。
57.叶片20的根部与轮毂10的外周壁固定相连,具体地,叶片20为翼型叶片。叶片20包括叶根21以及沿轮毂10的径向与叶根21相对且间隔设置的叶顶22,叶片20还包括位于叶根21与叶顶22之间的前缘23和后缘24,前缘23与后缘24沿斜流风叶100的旋转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
58.叶片20上还具有位于叶根21与叶顶22之间,且位于前缘23与后缘24之间的吸力面25和压力面26,吸力面25为斜流风叶100旋转过程中面向气流的表面,压力面26为斜流风叶100旋转过程中背向气流的表面。
59.斜流风叶100可包括多个叶片20,多个叶片20沿轮毂10的周向彼此间隔设置。
6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叶片20的数量为奇数,叶片20的数量可以为7片,也可以为3片、5片、9片等。叶片20的数量会对斜流风叶100的做功面积以及过流断面面积会产生直观的影响,较少的叶片20数量会使斜流风叶100整体做功面积降低,从而影响斜流风叶100的风量。叶片20数量过多则会导致叶片20在断流面处的面积占比增加,使流体流道面积减小,同时叶片20数量过多时还会使斜流风叶100整体负载增加,从而加大了电机成本。此外由于拥有偶数叶片20的斜流风叶100为对称结构,在斜流风叶100运转时会产生的轴向拉力,更容易造成叶片20疲劳断裂和振动。
61.故本技术的叶片20的数量为奇数,能够避免产生轴向拉力,避免叶片20断裂和振动。优选地,叶片20的数量为7片,如此,能够使斜流风叶100具有较高的做功面积,提升斜流风叶100的风流,并且流体流道面积大。
62.请继续参阅图1、图5及图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轮毂10呈锥型,轮毂10沿其轴向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的端面的直径为d1,第二端的端面直径为d2,d1<d2,斜流风叶100的风流方向从第一端流向第二端,且斜流风叶100的最大外径为d,0.25≤d1/d≤0.4,且0.7≤d2/d≤0.8。
63.通过将轮毂10设计为小端进风大端出风的形式,可使传统轴流风叶在直进直出轴向送风的基础上,增大进风口处对径向流体吸入,扩大其吸风范围,从而增大斜流风叶100做功流量。并且,锥型的轮毂10设计可使斜流风叶100在轴向送风的同时增加径向上的离心
力,提高叶片20表面的负压,从而增大斜流风叶100的负压吸力,且在配合流道送风时,吸入口面积大于出风口面积,根据流体连续性,可增加其出风口风速,增加叶片动能,抵消提升叶片20负压时动能的损耗,确保叶片20的做功能力。
64.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当轮毂10呈锥型,叶片20的前缘23与轮毂10的外圆锥面形成第一相交点a,经第一相交点a的与轮毂10同心的基圆直径为d3,d3/d1=1.1。
65.如此,能保证了叶片20的前缘23的气动性能,保留了叶表做功高效区域,使叶片20在满足相对轮毂10正常安装的同时,确保做功性能不受轮毂10结构的影响。
66.请参阅图4和图7,为了更加清楚地描述本技术的叶片20的形状及尺寸,在此引入参考变量基圆柱面s,基圆柱面s与轮毂10同心设置。
67.基圆柱面s与叶片20相交,以截取得到基圆截面aa,在轮毂10的径向方向上,基圆截面aa的弦线cl与叶片20的旋转平面pr之间的夹角为叶片安装角。
68.基圆截面aa的弦线cl是指基圆截面aa的两端的连线。
69.旋转平面pr是指叶片20绕轮毂10的轴线旋转一周,叶片20顶尖轨迹所在的平面。在轮毂10的径向方向上看旋转平面pr时,表现为一根直线。
70.其中,基圆柱面s的半径为r,r为变量,斜流风叶100的最大半径为r,也即叶片20的最大外径,叶片安装角为q。
71.r/r的比值变化范围在0.35~0.98之间,当r/r的比值逐渐增大时,q的角度值逐渐减小,且q的角度值变化范围在57.5
°
~33
°
之间。
72.需要指出的是,r/r的比值是自叶根21向叶顶22的方向逐渐增大的,叶片安装角q是随着基圆柱面的半径变化而变化的。
73.靠近叶根21的叶片安装角q的角度值大,可以有效保证斜流风叶100的强度,不至于负载过大,叶片安装角q的角度值自叶根21向叶顶22逐渐减小也会有效的降低斜流风叶100的整体负载,从而降低风机中的电机的压力。
74.另外,如果叶片安装角q的角度值过大,会使空气流体流过斜流风叶100时的空间减小,增大入口阻力,阻碍流体的发展,并且大的叶片安装角q的角度值会使叶片20上的负荷增加,从而影响叶表的压力分布,增大压力脉动,引起叶片20的负荷噪声加大。如果叶片安装角q的角度值过小,叶片20升力会下降,则叶片20对空气流体轴向的做功能力会减弱,气流能量损失增大,使风机效率降低。
75.因此,本技术的斜流风叶100,通过将r/r的比值变化范围设置在0.35~0.98之间,当r/r的比值逐渐增大时,q的角度值逐渐减小,且q的角度值变化范围在57.5
°
~33
°
之间,可以有效保证斜流风叶100的强度,且能够降低斜流风叶100的整体负载。另外,减小了入口阻力,使流体顺畅发展,减少了叶片20上的压力脉动,降低了叶片20的负荷噪音,并减少气流能量损失,提高了风机效率。
76.为了进一步地验证r/r的比值变化范围设置在0.35~0.98之间,当r/r的比值逐渐增大时,q的角度值逐渐减小,且q的角度值变化范围在57.5
°
~33
°
之间所达到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以下对比例和实施例以供参考:
77.表1:
[0078][0079]
表1示出了斜流叶片的性能随叶根的叶片安装角的变化量。
[0080]
图8示出了斜流叶片的性能随叶根的叶片安装角的变化曲线图。
[0081]
结合表1和图8可知,斜流风叶100的风量及扭矩均随叶根21的叶片安装角q的角度值增大而递增,当叶根21的叶片安装角q的角度值大于57度左右时,风量增涨率低于扭矩增加率,叶片20的负荷加大,风量性能提升收益下降。
[0082]
因此,本技术将叶片安装角q的角度值变化范围设置在57.5
°
~33
°
之间,能够使风量涨率高于或等于扭矩增加率,从而降低叶片20的负荷,使得风量性能提升收益增加,进而提高风叶效率。
[0083]
具体到本技术的一优选地实施例中,当r/r比值为0.35、0.4、0.5、0.65、0.75、0.85、0.98时,q对应的值为57.2
°
、51.2
°
、46.4
°
、42
°
、39
°
、36.4
°
、33
°

[0084]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圆截面aa的弦线cl的弦长为k,自叶根21向叶顶22,k/r的比值逐渐增大。
[0085]
风机产生噪声的主要根源是作用在叶片20上的气流脉动力,气流脉动力会造成叶表涡流及涡流的脱离,从而产生噪声,通过设置自叶根21向叶顶22,b/r的比值逐渐增大,也即叶片20靠近叶顶22的宽度大于靠近叶根21的宽度,可有效抑制和降低叶表涡流的形成和脱离,从而达到降噪目的。此外,还可降低叶根21与叶顶22的压力梯度,达到减小叶片20低功耗区域的目的。
[0086]
进一步地,k/r的比值的变化范围在0.45~1.3之间。
[0087]
优选地,当r/r比值为0.35、0.4、0.5、0.65、0.75、0.85、0.98时,k/r对应的值为0.45、0.54、0.66、0.8、0.92、1.1、1.3。
[0088]
在一些实施例中,叶顶22的弯掠程度从后缘24向前缘23逐渐增大。
[0089]
普通轴流风叶的边界层内主流速度低,其离心力要大于径向压力梯度,这样就造成了边界层内的低能流体径向向外迁移并在叶顶22附近堆积,从而增大了叶顶22损失和叶顶22失速。当叶顶22的弯掠程度从后缘24向前缘23逐渐增大,可以减小叶片20边界层内流体的离心力,这样就能有效的抑制叶片20的叶顶22失速,从而降低叶片20在叶顶22处的能量损失,提升叶片20送风效率。
[0090]
进一步地,在轮毂10的轴向方向上,叶顶22的中点b与基圆截面aa的圆弧中点c的连线为l1,叶根21的中点d与轮毂10的中心点o的连线为l2,为l1与基圆圆面s的交点和轮毂10的中心点o的连线为l3,l2与l3之间的夹角为叶片净弯曲角a1,a1的角度值的变化范围在1
°
~15
°
之间。
[0091]
优选地,当r/r比值为0.35、0.4、0.5、0.65、0.75、0.85、0.98时,a1对应值为1
°
、3
°
、5
°
、8
°
、10
°
、13
°
、15
°

[0092]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缘23的弯掠程度从叶根21向叶顶22逐渐增大。
[0093]
该方案可消除叶片20的前缘23存在的回流,将端壁区域的低能流体吸收到叶片20中高能主流中,减弱了端部低能流体的聚集,从而减弱了流动损失和流动阻塞。其次,可减弱机壳和轮毂10端壁对叶道内流动的影响,抑制了低能流体的堆积,加速了叶片20尾迹的衰减速度,其叶片20的吸力面25附近端壁的低能流体被主流携带往下游的二次流特征可明显改善叶片20内部的内流状态,从而抑制叶片20表面涡流的脱落,降低叶片20宽频噪声,改善音质。
[0094]
进一步地,基圆截面aa与前缘23相交形成第二相交点e,第二相交点e与轮毂10的中心点o的连线为l4,前缘23在第二相交点e的切线为l5,l4与l5之间的夹角为叶片净弯曲角a2,a2的角度值的变化范围在12
°
~46
°
之间。
[0095]
优选地,当r/r比值为0.35、0.4、0.5、0.65、0.75、0.85、0.98时,a2对应值为12
°
、13
°
、15
°
、20
°
、22
°
、28
°
、40
°

[0096]
为了进一步地验证a2的角度值的变化范围在12
°
~46
°
之间所达到的其他效果,本技术提供对比例和实施例以供参考,图9示出了叶片的压力分布对比图。
[0097]
由图9可知,与普通轴流风叶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是斜流风叶100,可有效的降低叶片20在前缘23处的压力梯度,增大叶表高功效分布区域,提升接近叶根21区域做功能力,从而提高叶片20在高风阻下的整体性能。
[0098]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圆截面aa与后缘24相交形成第三相交点f,第三相交点f与轮毂10的中心点o的连线为l6,后缘24在第三相交点f的切线为l7,l6与l7之间的夹角为叶片净弯曲角a3,a3的角度值的范围在10
°
~13
°
之间。
[0099]
需要指出的是,同一基圆截面aa下的叶片净弯曲角a3为定值。
[0100]
当叶片20表面紊流边界经过叶片20的后缘24时,将产生局部的脉动力,此外,叶片20的尾缘的卡门涡街也产生具有更窄频率特性的局部脉动力,由于这些气动脉动力的存在,在叶片20上就产生了涡流脱落,从而产生了叶片20噪声。本技术设置a3的角度值的范围在10
°
~13
°
之间,可有效的抑制叶片20的后缘24涡流的脱离,从而降低叶片20噪声。
[0101]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缘23与叶顶22之间形成夹角α,α角度的范围在50
°
~60
°
之间。
[0102]
通过设置α角度的范围为50
°
~60
°
,可以有效的减小叶尖涡流及前缘23分离涡产生,从而达到降低气动噪声的目的。
[0103]
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中,叶片20的数量为奇数,轮毂10呈锥型,0.25≤d1/d≤0.4,且0.7≤d2/d≤0.8。d3/d1=1.1。r/r的比值变化范围在0.35~0.98之间,当r/r的比值逐渐增大时,q的角度值逐渐减小,且q的角度值变化范围在57.5
°
~33
°
之间。k/r的比值逐渐增大。k/r的比值的变化范围在0.45~1.3之间。叶顶22的弯掠程度从后缘24向前缘23逐渐增大。a1的角度值的变化范围在1
°
~15
°
之间。前缘23的弯掠程度从叶根21向叶顶22逐渐增大。a2的角度值的变化范围在12
°
~46
°
之间。a3的角度值的范围在10
°
~13
°
之间。前缘23与叶顶22之间形成夹角α,α角度的范围在50
°
~60
°
之间。
[0104]
为了进一步地验证上述本技术优选的实施例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以下对比例和实施例以供参考:
[0105]
表2:
[0106][0107]
表2示出了不同风阻下风叶的风量的变化量。
[0108]
图10示出了不同风阻下风叶的风量的变化曲线图;
[0109]
结合表2及图10可知,在风阻较大工况下,本技术优选的风叶性能明显高于普通风叶的性能,抗阻能力有所提升,风量损失小,故在保证风量性能的同时进一步增大其流道风压,从而提高风道系统的整体性能,进而提升了加湿设备风道干湿空气的交互能力,使得加湿设备的加湿量能够达到预期效果。
[0110]
图11示出了叶片尾迹涡流对比示意图,其中(a)示出了普通风叶的叶片尾迹涡流,(b)示出了本技术的优选的实施例的叶片尾迹涡流。
[0111]
由图11可知,普通风叶在叶片尾迹会产生较为明显的涡流,而本技术优选的风叶的叶片能够有效抑制叶片尾迹涡流。
[0112]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风机,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斜流风叶100。
[0113]
具体地,风机还包括外壳和电机,斜流风叶100设于外壳内,电机与斜流风叶100的轮毂相连,用于驱动斜流风叶100旋转。
[0114]
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加湿设备,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中的风机。
[0115]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斜流风叶100、风机及加湿设备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116]
本技术的斜流风叶100,通过将r/r的比值变化范围设置在0.35~0.98之间,当r/r的比值逐渐增大时,q的角度值逐渐减小,且q的角度值变化范围在57.5
°
~33
°
之间,可以有效保证斜流风叶100的强度,且能够降低斜流风叶100的整体负载。另外,减小了入口阻力,使流体顺畅发展,减少了叶片20上的压力脉动,降低了叶片20的负荷噪音,并减少气流能量损失,提高了风机效率。
[0117]
本技术将叶片安装角q的角度值变化范围设置在57.5
°
~33
°
之间,能够使风量涨率高于或等于扭矩增加率,从而降低叶片20的负荷,使得风量性能提升收益增加,进而提高风叶效率。
[0118]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119]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因此,本技术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