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油器及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29658发布日期:2022-07-13 02:35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滤油器及液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液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滤油器及液压系统。


背景技术:

2.液压系统具有做功强大,动作控制线性优良,使用成本低廉等特点,因此,液压系统在工程机械、智能制造等制造业领域中使用广泛。
3.由于液压系统主要通过液压油在管路循环以驱动执行元件进行做功,在运转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液压油能效降低后,溶解的颗粒物和外部污染物就会慢慢堵塞通道,造成机械故障,以至于液压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所以液压油的洁净程度是关乎着整套液压系统是否可以正常运转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滤油器成了液压系统必不可失的配件之一;但是目前的滤油装置过滤效果较差,无法满足液压系统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滤油器及液压系统,旨在解决现有的滤油装置过滤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5.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滤油器,包括:壳体,具有容纳空间以及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出油口;滤网组件,配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滤网组件为多层结构,且所述滤网组件由外至内的孔径依次减小,以使液压油经过所述滤网组件过滤后从所述出油口流出。
7.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将滤网组件配置于壳体的容纳空间,且滤网组件具有多层结构,使得液压油经过滤网组件过滤后,能够达到不同精度的过滤,降低了液压油的通过阻力,提高了过滤精度。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组件包括第一滤网件及第二滤网件,所述第一滤网件配置于所述第二滤网件的外缘,所述第二滤网件配置于所述出油口的外缘。
9.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将第一滤网件套设于第二滤网件上,且第一滤网件的孔径大于第二滤网件的孔径,使得液压油依次经过第一滤网件和第二滤网件的过滤后,从出油口流出,避免液压油中的杂质堵塞第一滤网件和第二滤网件的过滤孔,从而延长了滤网组件的清洗或更换周期。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组件还包括第三滤网件,所述第三滤网件配置于所述第二滤网件的内腔,且所述第三滤网件配置于所述出油口的外缘。
11.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将第二滤网件套设于第三滤网件上,且第二滤网件的孔径大于第三滤网件的孔径,使得液压油依次经过第一滤网件、第二滤网件以及第三滤网件的过滤后,从出油口流出,避免液压油中的杂质堵塞第一滤网件、第二滤网件以及第三滤网件的过滤孔,从而延长了滤网组件的清洗或更换周期。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滤网件、所述第二滤网件以及第三滤网件中的至少两
者被配置为间隔设置。
13.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第一滤网件、第二滤网件以及第三滤网件的间隔设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降低液压油中杂质堵塞第一滤网件、第二滤网件以及第三滤网件的过滤孔的概率,延长滤网组件的清洗或更换周期的同时,也能节约材料成本以及人工成本。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滤网组件外露于所述壳体,且所述滤网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被配置为与所述壳体连接。
15.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将滤网组件外露于壳体,可方便用户对滤网组件的清洗或更换,提供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端盖以及底板,所述端盖与所述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端盖配置有所述出油口,且所述端盖与所述底板之间配置有所述滤网组件。
17.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将端盖与底板可拆卸连接,并且将滤网组件配置于端盖与底板之间,便于滤油器的拆解,也方便对滤网组件的清洗或更换。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端盖靠近所述底板的一侧配置有第一阶梯结构,以用于所述滤网组件的连接。
19.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第一阶梯结构,可方便滤网组件与端盖两者的连接与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端盖的一侧配置有第二阶梯结构,以用于所述滤网组件的连接。
21.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第二阶梯结构,可方便滤网组件与底板两者的连接与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配置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底板之间,以用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底板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23.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将固定件配置于端盖与底板之间,可方便端盖与底板之间的连接或者拆卸,进而实现快速对滤网组件的清洗或更换。
24.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液压系统,包括:回油箱,具有回油口;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滤油器,所述滤油器被配置于所述回油箱的内腔,且所述回油箱的出油口与所述回油口连接。
25.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由于滤油器的成本较低,能让液压系统生产厂家不会因为成本过高而放弃使用过滤器,对整体提升液压系统行业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由于滤油器的过滤效果好,因此能降低整个液压系统的成本,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26.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技术实施例了解。本技术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滤油器的剖视图。
29.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滤油器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
31.100、壳体;101、端盖;1011、第一阶梯结构;102、底板;1021、第二阶梯结构;103、出油口;104、固定件;200、滤网组件;201、第一滤网件;202、第二滤网件;203、第三滤网件。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3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使用者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3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此外,术语“水平”、“竖直”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使用者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38.液压油里的固体物质会形成“泥”状,固体物质中包括金属粉末和其它多种杂质,泥状体一般由多种物质聚集而成,液压油里产生油泥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在柱塞泵、齿轮泵工作时存在金属摩擦,如果吸入的液压油里含有杂质,那么会加剧摩擦,所有的摩擦都会产生金属粉末,这是第一个环节;用于控制的液压换向阀在正常工作时,阀芯与阀体相对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当阀芯前后压差越大的时候,摩擦就越大,另外有些元件里面产生气穴的地方更容易产生粉末,这是第二产生粉末的环节;液压油缸的穿冲腔、支撑环这些地方
也会有摩擦,液压马达工作的时候通液压泵一样也会产生摩擦,这是液压系统末端产生粉末的环节。有摩擦的地方,时间一长便有粉末产生,液压系统里面一般是金属粉末,由此我们常在油箱底部或角落里发现沉积的油泥。
39.发明人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各种规格的过滤器,它的过滤精度或粗或细,单位平方的目数都是相同的,这就会造成较大的杂质颗粒同时堵塞多个通孔,导致过滤面积减少,影响过滤能力,降低过滤精度,缩短了对滤网的清洗或更换间隔时间,增加了使用成本。
40.鉴于此,如图1所示,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滤油器的剖视图;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滤油器,包括:壳体100以及滤网组件200,所述滤网组件200连接于所述壳体100上,且所述滤网组件200具有多层不同孔径的结构,使得液压油经过滤网组件200后,能够通过所述滤网组件200的过滤,从所述壳体100的出油口103流出。
41.具体而言,所述壳体100具有容纳空间以及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的出油口103;所述滤网组件200配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滤网组件200为多层结构,且所述滤网组件200由外至内的孔径依次减小,以使液压油经过所述滤网组件200过滤后从所述出油口103流出。
42.示例性的,所述滤网组件200配置于所述容纳空间时,所述滤网件可以是显露于所述壳体100,也可以是隐藏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即所述滤油器进行过滤时,所述液压油先经过所述壳体100的表面,然后再经过所述滤网组件200,最后从所述出油口103流出;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壳体100的外表面设置有过滤孔,所述壳体100的过滤孔应不小于所述滤网组件200最外侧的过滤孔的孔径,且对所述滤网组件200进行清洗或者更换时,所述壳体100的底部或者顶盖可以进行拆卸,以满足使用需求。
43.其中,所述壳体100以及所述滤网组件200均可设置成圆柱状,且所述壳体100的长度以及外径尺寸不做特殊限定,可根据实际的应用情况进行设定;所述滤网组件200的长度以及外径尺寸可根据所述壳体100的参数设定,只需满足所述滤网组件200能够对液压油进行多级过滤即可。
44.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将滤网组件200配置于壳体100的容纳空间,且滤网组件200具有多层结构,使得液压油经过滤网组件200过滤后,能够达到不同精度的过滤,降低了液压油的通过阻力,提高了过滤精度。
45.请参照图1,所述滤网组件200包括第一滤网件201及第二滤网件202,所述第一滤网件201配置于所述第二滤网件202的外缘,所述第二滤网件202配置于所述出油口103的外缘,以保证液压油完全经过所述滤网组件200后,从所述出油口103流出。
46.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滤网件201的周缘配置有第一过滤孔,所述第二滤网件202的周缘配置有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所述第一滤网件201的长度可以是与所述第二滤网件202的长度相同,当然也不排除所述第一滤网件201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二滤网件202的长度,且当所述第一滤网件201套设于所述第二滤网件202时,所述第一滤网件201可以是与所述第二滤网件202存在间距,其间距不做特殊限定;所述第一滤网件201也可以是贴附于所述第二滤网件202上。
47.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将第一滤网件201套设于第二滤网件202上,且第一滤网件201的孔径大于第二滤网件202的孔径,使得液压油依次经过第一滤网件201和第二滤网件202的过滤后,从出油口103流出,避免液压油中的杂质堵塞第一滤网件201和第二滤网
件202的过滤孔,从而延长了滤网组件200的清洗或更换周期。
48.请再参照图1,所述滤网组件200还包括第三滤网件203,所述第三滤网件203配置于所述第二滤网件202的内腔,且所述第三滤网件203配置于所述出油口103的外缘。示例性的,所述第三滤网件203的周缘配置有第三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三过滤孔的孔径,所述第二滤网件202的长度可以是与所述第三滤网件203的长度相同,当然也不排除所述第二滤网件202的长度不大于所述第三滤网件203的长度,且当所述第二滤网件202套设于所述第三滤网件203时,所述第二滤网件202可以是与所述第三滤网件203存在间距,其间距不做特殊限定;所述第二滤网件202也可以是贴附于所述第三滤网件203上
49.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通过将第二滤网件202套设于第三滤网件203上,且第二滤网件202的孔径大于第三滤网件203的孔径,使得液压油依次经过第一滤网件201、第二滤网件202以及第三滤网件203的过滤后,从出油口103流出,避免液压油中的杂质堵塞第一滤网件201、第二滤网件202以及第三滤网件203的过滤孔,从而延长了滤网组件200的清洗或更换周期。
50.如图2所示,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滤油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第一滤网件201、所述第二滤网件202以及第三滤网件203中的至少两者被配置为间隔设置。优选的一方案中,所述第一滤网件201、所述第二滤网件202以及所述第三滤网件203三者均间隔设置,以通过第一滤网件201、第二滤网件202以及第三滤网件203三者的间隔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液压油中杂质堵塞第一滤网件201、第二滤网件202以及第三滤网件203的过滤孔的概率,延长滤网组件200的清洗或更换周期的同时,也能节约材料成本以及人工成本。
51.请再参照图1,所述滤网组件200外露于所述壳体100,且所述滤网组件200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被配置为与所述壳体100连接,即所述第一滤网件201外露于所述壳体100,所述第二滤网件202以及所述第三滤网件203均匹配于所述第一滤网件201的内部,通过将滤网组件200外露于壳体100,可方便用户对滤网组件200的清洗或更换,提供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00包括端盖101以及底板102,所述端盖101与所述底板102可拆卸连接,所述端盖101配置有所述出油口103,且所述端盖101与所述底板102之间配置有所述滤网组件200,通过将端盖101与底板102可拆卸连接,并且将滤网组件200配置于端盖101与底板102之间,便于滤油器的拆解,也方便对滤网组件200的清洗或更换。
53.请参照图1,所述端盖101靠近所述底板102的一侧配置有第一阶梯结构1011,即所述第一阶梯结构1011位于所述端盖101的右侧面,以用于所述滤网组件200的连接;所述底板102靠近所述端盖101的一侧配置有第二阶梯结构1021,即所述第二阶梯结构1021位于所述底板102的左侧面,以用于所述滤网组件200的连接,通过第一阶梯结构1011以及第二阶梯结构1021,可方便滤网组件200与端盖101两者的连接与拆卸,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54.请参照图1或图2,所述壳体100还包括固定件104,所述固定件104配置于所述端盖101与所述底板102之间,以用于所述端盖101与所述底板102之间的可拆卸连接。示例性的,所述固定件104包括但不局限于链接螺丝以及与所述链接螺丝配合的螺母,为了保证所述端盖101与所述底板102之间连接受力均匀,所述固定件104配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固定件104等间距分配于所述端盖101(或底板102)的周缘,且通过将固定件104配置于端盖101
与底板102之间,可方便端盖101与底板102之间的连接或者拆卸,进而实现快速对滤网组件200的清洗或更换。
55.第二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液压系统,包括:回油箱,具有回油口;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滤油器,所述滤油器被配置于所述回油箱的内腔,且所述回油箱的出油口103与所述回油口连接,由于滤油器的成本较低,能让液压系统生产厂家不会因为成本过高而放弃使用过滤器,对整体提升液压系统行业的技术水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且由于滤油器的过滤效果好,因此能降低整个液压系统的成本,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
56.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使用者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