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铲运机翻斗油缸用缸杆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89551发布日期:2022-08-09 23:3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1.本实用新型涉及翻斗油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地下铲运机翻斗油缸用缸杆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2.液压缸是将液压能转变为机械能的、做直线往复运动(或摆动运动)的液压执行元件。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用它来实现往复运动时,可免去减速装置,并且没有传动间隙,运动平稳,因此在各种机械的液压系统中得到广泛应用。液压缸输出力和活塞有效面积及其两边的压差成正比;液压缸基本上由缸筒和缸盖、活塞和活塞杆、密封装置、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组成。缓冲装置与排气装置视具体应用场合而定,其他装置则必不可少。
3.经过海量检索,发现现有技术中的地下铲运机翻斗油缸用缸杆防护结构典型的如公开号为cn212079822u公开的一种地下铲运机翻斗油缸的缸杆防护装置,可以在缸杆进行有效防护,可靠性好。
4.地下铲运机在地下矿洞进行矿石料运输的过程中其翻斗油缸容易矿洞上方掉落的碎石撞击而造成翻斗油缸的杠杆损坏,同时矿洞内部的灰尘粘附到杠杆表面使得杠杆和缸筒之间的磨损增大,从而降低翻斗油缸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地下铲运机翻斗油缸用缸杆防护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下铲运机翻斗油缸用缸杆防护结构,具备能够防止矿洞内部掉落的碎石料撞击翻斗油缸的缸杆,对缸杆起到保护的作用,且能够防止矿洞内部的灰尘粘附到翻斗油缸的缸杆上,从而降低缸杆和缸筒之间的磨损,同时有利于降低缸筒内部温度,继而延长翻斗油缸的使用寿命的优点,解决了地下铲运机在地下矿洞进行矿石料运输的过程中其翻斗油缸容易矿洞上方掉落的碎石撞击而造成翻斗油缸的杠杆损坏,同时矿洞内部的灰尘粘附到杠杆表面使得杠杆和缸筒之间的磨损增大,从而降低翻斗油缸的使用寿命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下铲运机翻斗油缸用缸杆防护结构,包括缸筒、上卡箍和下卡箍,所述缸筒一侧安装有缸杆,所述缸杆末端安装有连接架,所述缸筒下表面安装有下卡箍,所述下卡箍上表面通过转轴安装有上卡箍,所述上卡箍靠近缸杆的一侧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安装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外侧安装有挡圈,且挡圈外侧和连接架内侧连接,所述上卡箍内壁安装有橡胶条,所述上卡箍上表面背离缸杆的一侧安装有风箱,所述缸筒背离缸杆的一侧安装有安装架。
7.优选的,所述风箱内部通过固定架架安装有风扇,所述风箱内壁靠近风扇外侧安装有滤网,风扇工作使得外部经过滤网滤除灰尘杂质后的空气进入到风箱内部。
8.优选的,所述上卡箍内壁和下卡箍内壁靠近风箱的一侧均安装有半圆多孔环,两个半圆多孔环的设置冷空气均匀的分布在由上卡箍、下卡箍和缸筒三者形成的腔室内部,
从而对缸筒起到降温的作用。
9.优选的,所述上卡箍内壁和下卡箍内壁靠近缸杆的一侧均安装有半圆橡胶环,两个半圆橡胶的设置能够将缸杆表面粘附的灰尘杂质刮除,从而降低缸杆和缸筒之间的磨损。
10.优选的,所述滑槽共设有两个,且两个所述滑槽分设于上卡箍和下卡箍靠近缸杆的一侧,两个滑槽内部均安装有防护板,两个所述防护板外侧均安装有挡圈,缸杆伸缩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连接架带动两个防护板在两个滑槽内部移动,两个防护板将缸杆遮挡住,从而避免缸杆受到直接碰撞而损坏。
11.优选的,所述上卡箍上表面位于风箱下方位置处设有进风口,进风口的设置便于风扇内部的空气进入到由上卡箍、下卡箍和缸筒三者形成的腔室内部。
12.优选的,所述橡胶条共设有十八个,每九个所述橡胶条为一组,两组所述橡胶条分别等距安装于上卡箍和下卡箍内壁,十八个橡胶条的设置对上卡箍、下卡箍和防护板在受到碎石料碰撞时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从而对缸杆和缸筒整体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上卡箍、下卡箍、滑槽和防护板,达到了能够防止矿洞内部掉落的碎石料撞击翻斗油缸的缸杆,对缸杆起到保护的作用的效果,将上卡箍和下卡箍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缸筒的外表面,在缸杆伸缩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连接架带动两个防护板在两个滑槽内部移动,两个防护板将缸杆遮挡住,当矿洞内部掉落的碎石料向缸杆移动时被防护板阻挡,从而避免缸杆受到直接碰撞而损坏,同时橡胶条的设置对上卡箍、下卡箍和防护板在受到碎石料碰撞时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从而对缸杆和缸筒整体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风箱和风扇,达到了能够防止矿洞内部的灰尘粘附到翻斗油缸的缸杆上,从而降低缸杆和缸筒之间的磨损,同时有利于降低缸筒内部温度,继而延长翻斗油缸的使用寿命的效果,风箱内部的风扇工作使得外部空气经过滤网滤除灰尘杂质后进入到上卡箍、下卡箍和缸筒三者形成的腔室内部,腔室内部流动的冷空气带走缸筒热量的同时从两个防护板之间的缝隙中片排出,从而避免外部灰尘进入到两个防护板形成的空间内部并粘附到缸杆表面。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风箱局部主视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示意图。
20.附图标记:1、安装架;2、缸筒;3、风箱;4、上卡箍;5、防护板;6、挡圈;7、连接架;8、下卡箍;9、进风口;10、滑槽;11、半圆橡胶环;12、缸杆;13、半圆多孔环;14、滤网;15、固定架;16、风扇;17、橡胶条;18、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文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22.实施例一
23.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地下铲运机翻斗油缸用缸杆防护结构,包括缸筒2、上卡箍4和下卡箍8,缸筒2一侧安装有缸杆12,缸杆12末端安装有连接架7,缸筒2下表面安装有下卡箍8,下卡箍8上表面通过转轴18安装有上卡箍4,上卡箍4内壁和下卡箍8内壁靠近缸杆12的一侧均安装有半圆橡胶环11,上卡箍4靠近缸杆12的一侧设有滑槽10,滑槽10共设有两个,且两个滑槽10分设于上卡箍4和下卡箍8靠近缸杆12的一侧,两个滑槽10内部均安装有防护板5,两个防护板5外侧均安装有挡圈6,滑槽10内部安装有防护板5,防护板5外侧安装有挡圈6,且挡圈6外侧和连接架7内侧连接,上卡箍4内壁安装有橡胶条17,橡胶条17共设有十八个,每九个橡胶条17为一组,两组橡胶条17分别等距安装于上卡箍4和下卡箍8内壁,上卡箍4上表面背离缸杆12的一侧安装有风箱3,缸筒2背离缸杆12的一侧安装有安装架1。
24.基于实施例1的一种地下铲运机翻斗油缸用缸杆防护结构工作原理是:将上卡箍4和下卡箍8通过固定螺栓固定在缸筒2的外表面,在缸杆12伸缩移动的过程中通过连接架7带动两个防护板5在两个滑槽10内部移动,两个防护板5将缸杆12遮挡住,当矿洞内部掉落的碎石料向缸杆12移动时被防护板5阻挡,从而避免缸杆12受到直接碰撞而损坏,同时橡胶条17的设置对上卡箍4、下卡箍8和防护板5在受到碎石料碰撞时起到一个缓冲的作用,从而对缸杆12和缸筒2整体起到一个保护的作用。
25.实施例二
26.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地下铲运机翻斗油缸用缸杆防护结构,相较于实施例一,本实施例还包括风箱3内部通过固定架15安装有风扇16,风箱3内壁靠近风扇16外侧安装有滤网14,上卡箍4内壁和下卡箍8内壁靠近风箱3的一侧均安装有半圆多孔环13,上卡箍4上表面位于风箱3下方位置处设有进风口9。
27.本实施例中,风箱3内部的风扇16工作使得外部空气经过滤网14滤除灰尘杂质后进入到上卡箍4、下卡箍8和缸筒2三者形成的腔室内部,腔室内部流动的冷空气带走缸筒2热量的同时从两个防护板5之间的缝隙中片排出,从而避免外部灰尘进入到两个防护板5形成的空间内部并粘附到缸杆12表面。
28.上述具体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几种优选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上述实施例的相关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上述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替代性的改进和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