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粒机的支座轴的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60810发布日期:2022-08-09 19:3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粒机的支座轴的冷却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制粒机,尤其涉及一种制粒机的支座轴的冷却机构。


背景技术:

2.制粒机的支座轴冷却问题一直是现阶段比较难解决的问题;支座轴的压辊在制粒过程中,被环模带着转动,同时受到径向力和轴向力;轴承负载严重,在长时间不间断的运行过程中,支座内的轴承和支座轴的冷却就变的尤为重要;
3.传统的支座进行支座和大轴承的冷却方式是在支座腔内安装冷凝器,冷却水进入冷凝器循环出支座外部再通过风冷降温,成为一个完整的水循环冷却系统;
4.传统的水循环冷却系统存在以下弊病,由于冷凝器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所以冷凝器安装在支座腔中间部分,无法安装到轴承附近,对轴承的冷却起到的作用比较小,水循环冷却系统所起到的冷却效果也只是整个支座中后端部分的温度,冷却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粒机的支座轴的冷却机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制粒机的支座轴的冷却机构,包括支座外壳,所述支座外壳内设置支座腔,所述支座腔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支座轴,且所述支座轴穿过支座外壳延伸到外侧,所述支座腔内注有冷却油液,所述支座腔底部连接冷凝器,所述支座腔内连接有吸油柱塞泵,所述吸油柱塞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内设置活塞腔,所述活塞腔内设置往复运动的活塞杆,所述泵体上开设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进油孔和所述出油孔均与活塞腔连接,且所述进油孔和所述出油孔与活塞腔的连接端设置有活动的第一钢珠和第二钢珠。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9.所述活塞杆和活塞腔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10.所述活塞杆内端设置容置第一弹簧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定位第一弹簧的定位柱。
11.所述吸油柱塞泵连接在支座腔内,且所述吸油柱塞泵的活塞杆位于支座轴一侧,配合的所述支座轴上连接有驱动活塞杆往复运动的凸轮。
12.所述第一钢珠置于进油孔内端开设的定位槽孔内,所述出油孔内端连接钢珠安装竖孔,所述钢珠安装竖孔上端连接活塞腔,下端连接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上端连接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将第二钢珠支撑于钢珠安装竖孔上端内侧。
13.所述活塞杆外连接密封活塞杆和活塞腔内壁之间间隙的密封圈。
14.所述泵体通过螺钉连接将活塞杆安装到活塞腔内的盖板。
15.所述泵体外设置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与支座腔内壁固定连接。
16.所述支座外壳开设安装孔,所述支座外壳外围位于安装孔外侧通过螺栓可拆卸的
连接安装板,所述吸油柱塞泵通过螺栓穿过连接环固定到安装板内侧。
17.所述安装板上连接用于观察支座腔内冷却油液液位的观察窗。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如下:
19.1)在支座腔内安装吸油柱塞泵,在吸油柱塞泵的活塞杆往复运动过程中,会带动第一钢珠和第二钢珠活动,从而产生了压差,使冷却油液从吸油柱塞泵进油孔进入,并通过活塞腔后从出油口排出,在活塞杆不同往复作用下,可使冷却油液循环流动,冷却均匀,可改善冷却效果,对支座轴和轴承的冷却效果好,可延伸设备的使用寿命;
20.2)吸油柱塞泵的活塞杆通过第一弹簧配合支座轴上连接的凸轮驱动往复运动,无需另外提供活塞杆运动的动力,且结构简单,改造量小;
21.3)支座外壳可拆卸的连接安装板,吸油柱塞泵可拆卸的连接在安装板内侧,方便日常维修和维护;
22.4)支座外壳上设置观察窗,方便观察支座腔内的冷却油液液位,保证及时补充冷却油液。
附图说明
23.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制粒机的支座轴的冷却机构正视图。
24.图2示出了图1中的b-b剖视图。
25.图3示出了图1中的d-d剖视图。
26.图4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制粒机的支座轴的冷却机构吸油柱塞泵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的制粒机的支座轴的冷却机构吸油柱塞泵的俯视图。
28.图6示出了图5中的a-a剖视图。
29.附图中标记:
30.1、支座外壳;11、安装板;12、观察窗;2、支座腔;3、支座轴;31、轴承;32、凸轮;4、冷凝器;5、吸油柱塞泵;51、泵体;511、盖板;512、连接环;52、活塞腔;53、活塞杆;531、第一弹簧;532、凹槽;533、定位柱;534、密封圈;54、进油孔;541、定位槽孔;55、出油孔;551、钢珠安装竖孔;56、第一钢珠;57、第二钢珠;571、调节螺母;572、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将更加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了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有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32.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的制粒机的支座轴的冷却机构,包括支座外壳1,支座外壳1内设置支座腔2,支座腔2内通过轴承31转动连接支座轴3,且支座轴3穿过支座外壳1
延伸到外侧,支座腔2内注有冷却油液,支座腔2底部连接冷凝器4,支座腔2内连接有吸油柱塞泵5,吸油柱塞泵5包括泵体51和活塞杆53,泵体51内设置活塞腔52,泵体51通过螺钉连接将活塞杆53安装到活塞腔52内的盖板511,活塞杆53和活塞腔5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531,使活塞杆53可在活塞腔52内往复运动,且活塞杆53外连接密封活塞杆53和活塞腔52内壁之间间隙的密封圈534,泵体51上开设进油孔54和出油孔55,进油孔54和出油孔55均与活塞腔52连接,且进油孔54和出油孔55与活塞腔52的连接端设置有活动的第一钢珠56和第二钢珠57,第一钢珠56置于进油孔54内端开设的定位槽孔541内,出油孔55内端连接钢珠安装竖孔551,钢珠安装竖孔551上端连接活塞腔52,下端连接调节螺母571,调节螺母571上端连接第二弹簧572,第二弹簧572将第二钢珠57支撑于钢珠安装竖孔551上端内侧,调节螺母571可调节第二弹簧572的压缩量,从而可调节第二钢珠57打开是所需的压力。
33.活塞杆53内端设置容置第一弹簧531的凹槽532,凹槽532内设置定位第一弹簧531的定位柱533,保证活塞杆53与第一弹簧531连接可靠。
34.支座外壳1开设安装孔,支座外壳1外围位于安装孔外侧通过螺栓可拆卸的连接安装板11,吸油柱塞泵5的泵体51外一体连接有连接环512,连接环512通过螺栓连接到安装板11内侧,即可将吸油柱塞泵5连接到支座腔2内,且吸油柱塞泵5的活塞杆53位于支座轴3一侧,配合的支座轴3上连接有驱动活塞杆53往复运动的凸轮32,支座轴3转动即可带动凸轮32转动,凸轮32转动即可驱动吸油柱塞泵5的活塞杆53在活塞腔52内往复运动,无需另外提供驱动活塞杆53往复运动的动力,并且结构简单,相对于传统的支座改造量小。
35.支座外壳1上连接用于观察支座腔2内冷却油液液位的观察窗12,方便观察支座腔2内的液位,可及时补充冷却油液。
36.本实施例的制粒机的支座轴的冷却机构使用时,吸油柱塞泵5固定安装到支座腔2内,支座使用过程中,支座轴3转动,并带动其上连接的凸轮32转动,凸轮32转动即可配合第一弹簧531带动活塞杆53在活塞腔52内往复运动;活塞腔52内为真空状态,当活塞杆53向外运动时,由于支座腔2内的油压高于活塞腔52内的压力,在冷却油液的压力作用下,会将第一钢珠56向活塞腔52内顶起,使进油孔54与活塞腔52连通,支座腔2内的冷却油液即可通过进油孔54进入活塞腔52内;当活塞杆53向内运动时,会推动第一钢珠56回到定位槽孔541内,重新封闭进油孔54,同时在活塞腔52内油压作用下,推动第二钢珠57克服第二弹簧572的弹力向下运动,即可使活塞腔52与出油孔55连通,活塞腔52内的冷却油液再次通过出油孔55回流到支座腔2内,即可在活塞杆53往复运动过程,使支座腔2内的冷却油液不断的在进油孔54、活塞腔52、出油孔55和支座腔2内循环流动起来,同时,冷却水在冷凝器4中循环流动,通过冷却水与循环的冷却油液换热,带动走冷却油液中的热量,实现支座的支座轴3和轴承31的冷却。
3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所记载的范围。
3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