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吸清水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94523发布日期:2022-12-17 13:05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吸清水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吸清水泵。


背景技术:

2.传统的抽水通过一根水管,利用虹吸的原理,将水抽到所需的地方,但这种方法只能将水从高水位抽到低水位,对环境有较高的需求。
3.现有的一种自吸清水泵,包括进水口、出水口、底座和清水泵,清水泵包括叶轮和电机,通过清水泵中电机带动叶轮转动,将水从进水口源源不断的从出水口排出,没有水位要求,可以随意的进行抽水。
4.但这种自吸清水泵中长时间的运作,内置的电机会散发大量热量,长期使用容易损坏,减少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吸清水泵,解决了内置的电机会散发大量热量,长期使用容易损坏,减少使用寿命。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吸清水泵,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清水泵、底座和散热组件,所述清水泵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清水泵连通,并位于所述清水泵的一侧;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清水泵连通,并位于所述清水泵的一侧;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连接构件和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散热层和排水孔;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清水泵的一侧,所述散热层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散热层和所述外壳连通。
7.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连接管和法兰盘;所述连接管将所述散热层和所述外壳连通;所述法兰盘和所述连接管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管的一侧,所述连接管通过所述法兰盘和所述出水口法兰连接。
8.其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和所述外壳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排水孔和所述散热层连通。
9.其中,所述底座具有滑槽,所述滑槽设置在底座的一侧。
10.其中,所述散热组件还包括蝶阀,所述蝶阀设置在所述出水口的一侧。
11.其中,所述一种自吸清水泵还包括滑轮,所述滑轮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的下方。
12.其中,所述一种自吸清水泵还包括握把,所述底座还具有收纳槽;所述握把和所述底座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收纳槽中。
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吸清水泵,包括进水口、出水口、清水泵、底座和散热组件,所述清水泵和所述底座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进水口和所述清水泵连通,并位于所述清水泵的一侧;所述出水口和所述清水泵连通,并位于所述清水泵的一侧,所述清水泵为3寸清水泵,通过所述清水泵中的电机带动叶轮转动,将所述进水口中的水排至所述出水
口,所述进水口中的水排出后形成中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源源不断的吸进所述进水口,就能不间断的进行抽水;所述散热组件包括连接构件和外壳,所述外壳具有散热层和排水孔;所述外壳设置在所述清水泵的一侧,所述散热层设置在所述外壳中,所述连接构件将所述散热层和所述外壳连通;当水从所述出水口排出时,一部分水会通过所述连接构件流进所述外壳的所述散热层中,水流扩散到所述散热层中,再从所述排水孔流出,将带走所述清水泵表面的热量,达到散热的效果,从而解决了内置的电机会散发大量热量,长期使用容易损坏,减少使用寿命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
17.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18.101-进水口、102-出水口、103-清水泵、104-底座、105-散热组件、106-连接构件、107-外壳、108-散热层、109-排水孔、110-连接管、111-法兰盘、112-排水管、113-滑槽、114-蝶阀、201-滑轮、202-握把、203-收纳槽。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0.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为:
21.请参阅图1-图2,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吸清水泵103,包括进水口101、出水口102、清水泵103、底座104和散热组件105,所述散热组件105包括连接构件106、外壳107、排水管112和括蝶阀114,所述外壳107具有散热层108和排水孔109;所述连接构件106包括连接管110和法兰盘111;所述底座104具有滑槽113。
22.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清水泵103和所述底座10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104上,所述进水口101和所述清水泵103连通,并位于所述清水泵103的一侧;所述出水口102和所述清水泵103连通,并位于所述清水泵103的一侧,所述清水泵103为3寸清水泵103,通过所述清水泵103中的电机带动叶轮转动,将所述进水口101中的水排至所述出水口102,所述进水口101中的水排出后形成中空,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水源源不断的吸进所述进水口101,就能不间断的进行抽水。
23.其中,所述外壳107设置在所述清水泵103的一侧,所述散热层108设置在所述外壳107中,所述连接构件106将所述散热层108和所述外壳107连通;当水从所述出水口102排出时,一部分水会通过所述连接构件106流进所述外壳107的所述散热层108中,水流扩散到所述散热层108中,再从所述排水孔109流出,将带走所述清水泵103表面的热量,达到散热的效果,从而解决了内置的电机会散发大量热量,长期使用容易损坏,减少使用寿命的问题。
24.其次,所述连接管110将所述散热层108和所述外壳107连通;所述法兰盘111和所述连接管110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连接管110的一侧,所述连接管110通过所述法兰盘111和所述出水口102法兰连接;所述连接管110用于将所述出水口102中的水流到所述散热层108中,所述法兰盘111可以方便拆卸和安装所述散热组件105,便于维修所述清水泵103。
25.再次,所述排水管112和所述外壳107固定连接,并通过所述排水孔109和所述散热层108连通;所述散热层108中的水通过所述排水孔109流出,但容易溢流到所述清水泵103附近,容易导致所述清水泵103中的电机进水损坏,而所述排水管112可以将从所述排水孔109中流出的水集中引流至所述一种自吸清水泵103外,防止所述清水泵103中的电机进水损坏。
26.然后,所述滑槽113设置在底座104的一侧,所述外壳107和所述底座104滑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滑槽113中;安装所述散热组件105的所述外壳107时,将其通过所述滑槽113滑进所述底座104中,再通过所述法兰盘111进行固定;所述滑槽113能卡住所述底座104,使其所述外壳107紧贴所述清水泵103,提高散热效率。
27.最后,所述蝶阀114设置在所述出水口102的一侧;当不需要散热或需要拆卸所述散热组件105时,可以关闭所述蝶阀114来阻止水进入所述散热组件105,所述蝶阀114主要有开启或关闭所述散热组件105的作用。
28.在使用过程中,将所述散热组件105通过所述滑槽113滑进所述底座104中,再通过所述法兰盘111进行固定,所述滑槽113能卡住所述底座104,使其所述外壳107紧贴所述清水泵103,提高散热效率,所述法兰盘111可以方便拆卸和安装所述散热组件105,便于维修所述清水泵103;所述清水泵103长期使用产生大量热量,需要进行散热时,打开所述蝶阀114,使水从所述出水口102排出时,一部分水能通过所述连接管110流进所述外壳107的所述散热层108中,水流扩散到所述散热层108中,再从所述排水孔109流到所述排水管112中,通过所述排水管112可以将水集中引流至所述一种自吸清水泵103外,防止所述清水泵103中的电机进水损坏,水流在所述散热层108中流动时将带走所述清水泵103表面的热量,达到散热的效果,从而解决了内置的电机会散发大量热量,长期使用容易损坏,减少使用寿命的问题。
29.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为:
30.请参阅图3,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施例的所述一种自吸清水泵103还包括滑轮201和握把202,所述底座104还具有收纳槽203。
31.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滑轮201和所述底座104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底座104的下方;所述一种自吸水泵较重,所述滑轮201能为其提供移动能力,便于使用者移动。
32.其中,所述握把202和所述底座104转动连接,并位于所述收纳槽203中;所述握把202能为使用者提供受力的地方,便于使用者拉动所述一种自吸水泵,更方便使用;当不需要使用所述握把202时,可以将其转动到所述收纳槽203中,减小占用的空间。
33.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