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27519发布日期:2023-01-04 09:13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涡旋压缩机领域,更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


背景技术:

2.受到空间限制,目前大巴、地铁、列车等空调使用的压缩机以卧式压缩机为主,车辆行驶过程中难免出现爬坡,这就会造成压缩机内部油面的倾斜,通常压缩机内部的用于给摩擦副供油的吸油管,位于压缩机的下盖一端,当压缩机随着车辆发生倾斜且下盖一端处于高位时,极易造成吸油管入口完全暴露在气体当中,从而失去供油能力,导致压缩机各个摩擦副供油不足,甚至发生损坏。
3.申请号为201110173522.8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包括在密闭容器内包容的压缩机构、电动机构、传动机构、支撑机构和挡板,密闭容器上设有吸气管和排气管,供油系统由挡板、泵油装置和供油通道组成。挡板的外径小于密闭容器内径,在挡板外径与密封容器内径之间形成环形缝隙,挡板下部设有油通道,挡板固定安装在密闭容器内下支撑的下端面上,挡板将密闭容器分隔为电机腔和储油腔。排气管设置在密闭容器被挡板分隔成的储油腔的侧面的中部,排气管与储油腔相连通。对于压缩机的不同工况,气体流速及气体压力有很大变化,导致挡板的节流难以设计,且气体与润滑油经过同一节流通道,气体与润滑油接触后会带走大量润滑油,导致压缩机整体油排出量偏高。
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压缩机发生较大的倾角时可以保证至少一个供油通道有效从而保证供油。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7.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包括第一盖体,壳体和第二盖体形成的腔室,吸气管和排气管设置于腔室两端,还包括:至少两个供油通道,第一供油通道设置于靠近吸气管一侧,第二供油通道设置于靠近排气管一侧。
8.进一步的,还包括副轴承支撑、电动机、曲轴,主轴承支撑、动涡旋及定涡旋,所述副轴承支撑设置于靠近排气管一侧,主轴承支撑设置于靠近吸气管一侧,曲轴通过副轴承支撑和主轴承支撑安装于腔室内部,并通过电动机带动安装于曲轴靠近吸气管一侧的动涡旋运动,定涡旋与动涡旋配合对气体加压。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供油通道一端开口于润滑油内,另一端开口于所述主轴承支撑和所述动涡旋形成的腔室内。
10.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动涡旋上的油孔,所述油孔一端与所述曲轴以及所述动涡旋形成的腔室连接,另一端与设置于所述动涡旋的第三导向槽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三导向槽设置于所述动涡旋顶部,且其长度小于所述动涡旋长
度。
12.进一步的,包括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设置于所述曲轴与所述动涡旋的接触面。
13.进一步的,包括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设置于所述曲轴与所述主轴承支撑的接触面。
14.进一步的,包括密封圈,密封圈设置于所述主轴承支撑和所述动涡旋之间。
15.进一步的,所述第二供油通道通过油泵供油,油泵设置于副轴承支撑上。
16.进一步的,油泵相对较低时通过第二供油通道进行供油,油泵相对较高时通过第一供油通道进行供油;
17.或者通过第一供油通道和第二供油通道同时供油。
1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9.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缩机两侧设置至少两个供油通道,保证在压缩机发生较大的倾角时至少一个供油通道有效,从而保证压缩机的供油。
20.2、本实用新型通过油泵和压差两种供油形式,运行工况更广。
21.3、本实用新型压缩机内部的流动阻力损失更小,能效更高,同时低流速气体的带油能力降低,减小了压缩机的整体排油量。
22.4、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动涡旋齿顶设置第三导向槽,使得此处的润滑更加充分,减小了此处的摩擦损失和磨损量。
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附图说明
24.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在附图中:
2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本实用新型动涡旋的俯视图。
27.图中主要元件说明:1、第一盖体;2、壳体;3、副轴承支撑;4、电动机;5、曲轴;6、主轴承支撑;7、密封圈;8、动涡旋;9、定涡旋;10、第二盖体;11、吸气管;12、十字环;13、油泵;14、排气管;15、油孔;16、第一导向槽;17、第二导向槽;18、第三导向槽。
28.需要说明的是,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30.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
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涡旋压缩机,包括第一盖体1、壳体2、第二盖体10、吸气管11和排气管14,第一盖体1、壳体2和第二盖体10形成密闭空间,密闭空间一侧连接吸气管11,一侧连接排气管14。
33.还包括副轴承支撑3、电动机4、曲轴5、主轴承支撑6、动涡旋8、定涡旋9和油泵13。
34.副轴承支撑3安装于密闭空间靠近排气管14一侧,主轴承支撑6安装于密闭空间靠近吸气管11一侧,曲轴5通过主轴承支撑6和副轴承支撑3安装于密闭空间内,电动机4带动曲轴5运动,曲轴5带动安装与曲轴5靠近吸气管11一侧的动涡旋8运动,动涡旋8与定涡旋9配合,从而实现对吸入的气体加压。
35.优选的,还设置有十字环12用于避免动涡旋8自转。
36.第二供油通道设置于靠近排气管14一侧,通过设置于副轴承支撑3的油泵13实现供油。
37.第一供油通道设置于吸气管11一侧,一端开口于润滑油内,一端开口在主轴承支撑6和动涡旋8形成的腔室内。动涡旋8设有油孔15,油孔15一侧与动涡旋8和曲轴5形成的腔室连接,另一侧与设置于动涡旋8顶部的第三导向槽18连接,进一步的,油孔15设置于动涡旋8靠近中心一侧。
38.优选的,为了连接曲轴5与主轴承支撑6形成的腔室以及曲轴5与动涡旋8形成的腔室,在曲轴5与动涡旋8的接触面设置有第二导向槽17。
39.优选的,为了对主轴承支撑6进行润滑,在曲轴5与主轴承支撑6的接触面上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6。
40.动涡旋8与定涡旋9将吸气管11吸入的低压气体压缩成高压气体,高压气体分布在第一盖体1、壳体2和第二盖体10形成的密闭空间内并通过排气管14排出。靠近动涡旋8中心一侧的压力较高,但小于排气压力;远离动涡旋8中心一侧的压力较低,但略高于吸气压力。
41.则由于密闭空间的压力较高,主轴承支撑6与动涡旋8形成的腔室的压力较低,润滑油被吸入主轴承支撑6和动涡旋8形成的腔室内并通过设置于动涡旋8的油孔15进入第三导向槽18中,由于动涡旋8中心的压力高于外侧的压力,被吸入第三导向槽18的润滑油通过第三导向槽18向动涡旋8外部蔓延,实现对摩擦副的供油。
42.优选的,如图2所示,第三导向槽18的长度小于动涡旋8的长度。
43.在此过程中,动涡旋8与主轴承支撑6形成的腔室内的润滑油一部分通过第一导向槽16进入动涡旋8与曲轴5形成的腔室内并进入油孔15中,同时对主轴承支撑6进行润滑;另一部分通过第二导向槽17进入动涡旋8与曲轴5形成的腔室内并进入油孔15中,并实现对曲轴5和动涡旋8的接触面的润滑。
44.优选的,在主轴承支撑6和动涡旋8之间设置密封圈7,用于防止低压区域和高压区
域联通。
45.实施例一
46.本实施例中,油泵13处于较低位置,例如搭载压缩机的车辆正在爬坡或下坡时,此时润滑油集中在油泵13一侧。
47.若第一供油通道的吸油入口仍浸没在润滑油中,第一供油通道和第二供油通道均正常工作,实现对各个摩擦副的供油。
48.若第一供油通道的吸油入口完全暴露在空气中,失去供油能力,则仅通过第二供油通道对各个摩擦副供油,避免供油不足时结构部件发生损坏。
49.实施例二
50.本实施例中,油泵13处于较高位置,例如搭载压缩机的车辆正在爬坡或下坡时,此时润滑油集中在第一供油通道一侧。
51.若第二供油通道的吸油入口仍浸没在润滑油中,第一供油通道和第二供油通道均正常工作,实现对各个摩擦副的供油。
52.若第二供油通道的吸油入口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第二供油通道失去供油能力,则仅通过第一供油通道进行供油。
53.由于压差原因,润滑油被吸入到主轴承支撑6和动涡旋8形成的腔室内,并通过第一导向槽16或第二导向槽17进入曲轴5和动涡旋8形成的腔室内。
54.润滑油通过第一导向槽16进入曲轴5和动涡旋8形成的腔室内的同时对主轴承支撑6进行润滑;润滑油通过第二导向槽17进入曲轴5和动涡旋8形成的腔室内的同时对曲轴5和动涡旋8的接触面进行润滑。
55.而后由于曲轴5和动涡旋8的形成的腔室内的压力略小于排气压力,其内部的润滑油通过油孔15进入第三导向槽18中,并由于油孔15所在位置压力略高于动涡旋8外侧压力,第三导向槽18内部的润滑油通过第三导向槽18蔓延对摩擦副进行供油。
5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利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提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中的实施方案可以进一步组合或者替换,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