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855136发布日期:2023-01-06 23:48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降噪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降噪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降噪装置。


背景技术:

2.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是矿井主要噪音源之一,其音值高达100-110db(a),大大超过了国家规定的噪音允许标准。局部通风机噪音主要由风流旋涡、叶轮旋转和机械振动而产生,空气流进旋转的叶轮间时,将在轮叶间产生涡旋,随着轮叶的旋转,涡旋周期性的产生与消失,发出涡旋声音,涡旋的频率沿轮叶半径方向逐渐改变,同时,空气进入旋转的风机时,不仅在叶片前后形成脉动的压力,而且还发生气流打击叶片的现象,发出旋转声音,风流漩涡的声音和旋转的声音一般称为空气动力噪音,是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噪音的主要来源。局部通风机发生的空气动力噪音不是在所有方向上很均匀地辐射,而是一个半球形的噪音源,从现有的通风机结构可以看到,其进风口处直接吸进空气,是最易产生噪音的位置。《煤矿安全规程》(2022版)第六百五十七条至六百五十九条规定:煤矿作业场所噪声危害应符合劳动者每天连续接触噪声时间达到或者超过8h的,噪声声级限值为85db(a)。煤矿作业场所噪声不应超过85db(a),大于85db(a)时,需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大于或等于90db(a)时,要采取降低噪声措施。现有的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降噪方法是在其进风口处设置降噪装置,存在以下问题:1、通过板状消声结构对噪声进行消除,板状消声结构的设置方向与进气方向相平行,仅能对部分向四周发散的噪声进行消除,无法有效消除与进气方向相平行的噪声,降噪效果不好;2、通过在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的进气口处设置网状消声结构,进气方向与网状消声结构相垂直,导致网状消声结构堵塞进气通道,影响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顺利进气,并且井下粉尘较多,网状消声结构容易堵塞,近一步降低进气效果。
3.公开号cn214742373u公开了一种煤矿局部通风机消音装置,包括上进气消音器,上进气消音器与进气消音器相连,进气消音器和消音扩散筒相连,所述的上进气消音器包括弯头消音筒,弯头消音筒的一端的设置有进风口,弯头消音筒的另一端与方圆接头的方形一端固定相连,方圆接头的圆形一端与进气消音器固定相连;所述的弯头消音筒包括上弧板、下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平行设置,且与方圆接头的方形一端固定相连。该消音装置在使用时,部分噪声会经过相邻的两个弯头小声筒之间的位置传播出来,导致降噪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降噪装置,在不影响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进风效果的前提下,能够有效降低噪声强度,减少对于井下作业人员的影响。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降噪装置,包括连接部、反射部、延伸部和消声部;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外筒、第一隔音筒、第一网筒;第一隔音筒套接在第一网筒上,连接外筒套
接在第一隔音筒上;所述反射部设置为弧形管状,包括反射外筒、第二隔音筒和反射内筒;所述第二隔音筒套接在反射外筒上,反射外筒套接在第二隔音筒上;反射外筒的一端与连接外筒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隔音筒的一端与第一隔音筒的一端固定连接,反射内筒的一端与第一网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延伸部包括延伸外筒、第三隔音筒、第三网筒;第三隔音筒套接在第三网筒上,延伸外筒套接在第三隔音筒上;延伸外筒的一端与反射外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隔音筒的一端与第二隔音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网筒的一端与反射内筒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消声部包括连接杆、消声外筒和消声网筒;消声外筒的开口朝向延伸外筒设置,且消声外筒的轴线和延伸外筒的轴线相重合;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延伸外筒和消声外筒固定连接;消声网筒设置在消声外筒的内部。
7.优选地,所述反射外筒配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所述连接外筒固定连接,第二端面与所述延伸外筒固定连接;第一端面所处的平面和第二端面所处的平面相互垂直。
8.优选地,所述第一网筒、第三网筒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消声孔。
9.优选地,所述连接外筒的轴线和延伸外筒的轴线相互垂直。
10.优选地,所述消声网筒的内部底面一体设置有锥形消声块;锥形消声块的底端面与消声外筒固定连接,延伸外筒的轴线穿过锥形消声块的尖部并与锥形消声块的底端面垂直。
11.优选地,所述连接杆配置有多个,以所述消声外筒的轴线为中心圆周分布设置。
12.优选地,所述消声外筒的外部固定设置有拉杆;拉杆配置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消声外筒的外部两侧。
13.优选地,所述连接外筒上远离所述反射外筒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法兰盘。
14.优选地,所述连接杆上套接有消声棉套。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6.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网筒、第三网筒、消声网筒和锥形消声块的设置,对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进风口传播出的噪声进行多次消除,使噪声分贝有效降低,减轻对巷道人行侧噪音的影响。
17.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连接杆连接延伸外筒和消声外筒,给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留出进风通道,减少进风阻碍,不影响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的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后视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2.其中:
23.1、拉杆;2、第三网筒;3、反射外筒;4、连接外筒;5、法兰盘;6、第一网筒;7、延伸外筒;8、连接杆;9、消声棉套;10、消声外筒;11、锥形消声块;12、消声网筒;13、第三隔音筒;14、反射内筒;15、第二隔音筒;16、第一隔音筒。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降噪装置,包括连接部、反射部、延伸部和消声部;连接部用于连接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的进风口上,如图3、图4所示,连接部包括连接外筒4、第一隔音筒16、第一网筒6;第一隔音筒16套接在第一网筒6上,连接外筒4套接在第一隔音筒16上,从进风口传出的噪声进入到第一网筒6内,部分噪声被第一网筒6抵消,第一隔音筒16采用隔音材料制成,防止噪声传到连接外筒4的外部;反射部设置为弧形管状,包括反射外筒3、第二隔音筒15和反射内筒14;第二隔音筒15套接在反射外筒3上,反射外筒3套接在第二隔音筒15上;反射外筒3的一端与连接外筒4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隔音筒15的一端与第一隔音筒16的一端固定连接,反射内筒14的一端与第一网筒6的一端固定连接;噪声进入到反射内筒14中,经过反射内筒14的反射至反射内筒14的出口端;延伸部包括延伸外筒7、第三隔音筒13、第三网筒2;第三隔音筒13套接在第三网筒2上,延伸外筒7套接在第三隔音筒13上;延伸外筒7的一端与反射外筒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隔音筒13的一端与第二隔音筒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三网筒2的一端与反射内筒14的另一端固定连接,经过反射内筒14反射的噪声进入到第三网筒2内,部分噪声被第三网筒2抵消,其余的部分噪声经第三网筒2的出口端出去;消声部包括连接杆8、消声外筒10和消声网筒12;消声外筒10的开口朝向延伸外筒7设置,且消声外筒10的轴线和延伸外筒7的轴线相重合;连接杆8的两端分别与延伸外筒7和消声外筒10固定连接;消声网筒12设置在消声外筒10的内部;自第三网筒2的出口端传出来的噪声进入到消声网筒12内,经过消声网筒12处理,将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的进风口发出的噪声降到最小;反射弧设置为弧形管状,便于将消声外筒10设置在靠近巷道壁的一侧,即第三网筒2的出口端朝向巷道帮部侧,远离人行侧,同时部分噪声反射到巷道壁上,被巷道壁吸收,近一步提高降噪效果。
26.进一步的,反射外筒3配置有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连接外筒4固定连接,第二端面与延伸外筒7固定连接;第一端面所处的平面和第二端面所处的平面相互垂直,噪声经过反射内筒14的内壁反射至第三网筒2内。
27.进一步的,第一网筒6、第三网筒2上分别设置有多个消声孔,发散的噪声传播至消声孔位置时被消声孔消除。
28.进一步的,连接外筒4的轴线和延伸外筒7的轴线相互垂直,使没被消声孔消除的噪声传播至第三网筒2内,同时连接外筒4和延伸外筒7的直角夹角结构能够保证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进风的顺畅性。
29.进一步的,消声网筒12的内部底面一体设置有锥形消声块11;锥形消声块11的底端面与消声外筒10固定连接,延伸外筒7的轴线穿过锥形消声块11的尖部并与锥形消声块11的底端面垂直,以垂直于消声网筒12的底面方向进入到消声网筒12中的噪声传播至锥形消声块11上,经锥形消声块11的消除及反射,噪声分贝降低,反射至消声网筒12上的噪声近一步被消声网筒12消除。
30.进一步的,连接杆8配置有多个,以消声外筒10的轴线为中心圆周分布设置,连接杆8的设置,保证消声外筒10和延伸外筒7之间留有一定间隔,保障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的进风。
31.进一步的,消声外筒10的外部固定设置有拉杆1;拉杆1配置有两个,对称设置在消
声外筒10的外部两侧,通过拉杆1连接巷道顶板,为消声外筒10提供拉力,固定住消声外筒10的位置。
32.进一步的,连接外筒4上远离反射外筒3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法兰盘5,用于连接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的进风口。
33.进一步的,连接杆8上套接有消声棉套9,用于消除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进风口进风时气流与连接杆8碰撞产生的噪音。
34.进一步的,连接外筒4、反射外筒3、延伸外筒7和消声外筒10均采用厚度为5mm的钢板焊接制成,内径均为1000mm。
35.进一步的,靠近消声外筒10侧的巷道壁区域均匀布置钻孔,直径30mm,深度1000mm—2000mm,用于吸收发散出来的部分噪声。
36.工作原理
37.煤矿井下局部通风机进风口处传出的噪音传播至第一网筒6内,向四周发散传播的噪音经第一网筒6消除,未消除的噪音传播至反射内筒14中,经反射内筒14的反射进入到第三网筒2内,向四周发散传播的噪音经第三网筒2消除,未消除的噪音经第三网筒2的出口端传播至消声网筒12内,经锥形消声块11和消声网筒12近一步消除,将噪声的分贝值降低到最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