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84980发布日期:2023-02-24 22:06阅读: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充气泵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气泵。


背景技术:

2.充气泵又叫打气机、打气泵、充气泵,通过马达的运转来工作马达运转,抽气时,连通器的阀门被大气的气压冲开,气体进入气筒,而向轮胎中打气时,阀门又被气筒内的气压关闭,气体就进入了轮胎中。
3.授权公开号“cn207960877u”记载了一种便携式充气泵,包括底座、充气泵、输气管道、充气口、卡槽、滚动轴承、拉杆、活动杆、扶手、复位弹簧、支撑腿、万向轮和报死卡扣,底座的表面设有充气泵,充气泵的一侧设有输气管道,输气管道的一端设有充气口,充气泵的一侧还设有卡槽,输气管道通过卡槽固定在充气泵的一侧,底座的一侧设有滚动轴承,滚动轴承的表面设有拉杆,拉杆的表面设有活动杆,活动杆的顶端表面设有扶手,该种便携式充气泵通过在充气泵底座设有万向轮和底座一端的活动式拉杆,使其在移动和搬运至指定位置时较为方便,解决了现有的充气泵需要通过两个人进行搬运的方式对其进行移动;通过拉杆与充气泵之间的复位弹簧使得拉杆在完成工作后自动复位。
4.上述专利解决了充气泵需要通过两个人进行搬运的方式对其进行移动;通过拉杆与充气泵之间的复位弹簧使得拉杆在完成工作后自动复位的问题,但上述专利充气泵在运行时气压输出损耗较高,气流量较小,使在充气时较为缓慢,极为不够实用。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气泵,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充气泵在运行时气压输出损耗较高,气流量较小,使在充气时较为缓慢,难搬运极为不够实用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充气泵,包括:
8.马达,所述马达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所述马达的其中一个输出端活动贯穿第一支架的一端并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的另一端,所述马达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风扇和第一齿轮;
9.第二齿轮盘,所述第二齿轮盘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的另一端;
10.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固定连接于第二齿轮盘的一侧端;
11.连杆,所述连杆转动连接于固定杆的圆周表面;
12.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的另一端;
13.气缸头,所述气缸头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的顶端;
14.y型圈,所述y型圈固定连接于连杆的顶端;
15.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还包括:
16.弹簧,所述弹簧设有三个,三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气缸头的底端;
17.止回阀,所述止回阀固定连接于三个弹簧的另一端,所述止回阀的圆周表面固定
连接有第一密封圈;
18.进气阀,所述进气阀设于连杆的顶端;
19.第二螺丝,所述第二螺丝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二螺丝均螺纹连接于马达的顶端。
20.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架的顶端开设有三个第一螺纹孔,三个所述第一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丝,所述气缸头的顶端开设有三个第四螺丝孔,三个所述第一螺丝分别螺纹连接于三个第四螺丝孔内。
21.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架的一侧端开设有两个第二螺纹孔,两个所述第二螺纹孔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丝。
22.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支架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胶垫。
23.作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盘相啮合,所述y型圈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架的圆周内壁。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5.1、本方案中,人员在使用装置时,马达1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人员可使用plc控制器电性连接,马达的两个输出轴带动表面固定的风扇和第一齿轮转动,风扇转动时会对马达连接的零部件散热降温,第一齿轮在转动时会啮合传动带动表面的第二齿轮盘转动,第二齿轮盘转动时会带动一侧端固定的固定杆同时移动,固定杆会跟随第二齿轮盘的转动圆周移动,固定杆在转动时会带动连杆活动,使连杆上升或下降,连杆上升下降时会带动顶端固定的y型圈同时移动,y型圈在下降时,连杆本身带有的进气阀会打开吸取外部的气体,与此同时三个出气孔内的三个止回阀均呈封闭装置,使支架内气体只出不进,不会影响被充气物的气压流失,同时在y型圈向上压迫时,y型圈会对支架内的空气挤压,使支架内的空气通过止回阀带有三个出气孔得以流出,并且此时的止回阀单向阀片呈打开状,然后在通过气缸本身带有的出气孔排出,以此使在气压输出损耗得以降到最低,并且气流量得到提升,使在充气时效率更快。
26.2、本方案中,连杆在上升或下降时会带动y型圈同时会在支架的圆周内壁滑动,y型圈在上升至顶部最高处时会对顶部的止回阀挤压,止回阀受到挤压时会对三个弹簧挤压使其收缩,通过三个弹簧的收缩会起到缓冲的作用,然后通过止回阀本身带有的三个出气孔用来出气。
27.3、本方案中,三个第一螺纹孔呈三角状开设在支架的顶端,三个第四螺丝孔均开设在气缸头的顶端,并且三个第一螺纹孔和三个第四螺丝孔呈纵向对齐,这使人员使用工具将三个第一螺丝分别螺纹连接于三个第一螺纹孔和三个第四螺丝孔内,并且其中一个第一螺丝于其中一个第一螺纹孔和其中一个第四螺丝孔一一对应,得以使气缸头牢牢的固定在支架的顶端不易松动,并且后续在维修时也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28.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3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爆炸立体图;
3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视角剖视立体图;
3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图3的a处局部放大图。
33.图中:1、马达;2、风扇;3、第一支架;4、胶垫;5、第二齿轮盘;6、连杆;7、固定杆;8、第二支架;9、气缸头;10、第一密封圈;11、第一齿轮;12、弹簧;13、第一螺丝;14、第二螺纹孔;15、y型圈;16、第一螺纹孔;17、止回阀;18、第二螺丝;19、进气阀;20、铆接点;21、第四螺丝孔。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5.实施例1
36.请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7.一种充气泵,包括:
38.马达1,马达1的一侧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架3,马达1的其中一个输出端活动贯穿第一支架3的一端并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3的另一端,马达1的两个输出端分别固定连接有风扇2和第一齿轮11;
39.第二齿轮盘5,第二齿轮盘5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架3的另一端;
40.固定杆7,固定杆7固定连接于第二齿轮盘5的一侧端;
41.连杆6,连杆6转动连接于固定杆7的圆周表面;
42.第二支架8,第二支架8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架3的另一端;
43.气缸头9,气缸头9固定连接于第二支架8的顶端;
44.y型圈15,y型圈15固定连接于连杆6的顶端;
45.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马达1和外部电源电性连接,人员可使用plc控制器电性连接,马达1的两个输出轴在同时运行时会分别带动风扇2和第一齿轮11转动,进气阀19的顶端开设有两个铆接点20,进行连接,风扇2转动时会对马达1本身连接的部件散热降温,连杆6本身带有进气孔以及进气阀,在连杆6做圆周运动时同时做进气的工作,在所有可动结构上都设计有滚珠轴承作为衔接部品,最大化解少噪声和摩擦,并且提高产品寿命,气缸头9固定在第二支架8的顶端,通过第一密封圈10会使得止回阀17在活动时密封性更好,气缸头9用于对第二支架8进行封闭,并且气缸头9本身带有出气嘴,通过出气嘴会将空气排出,三个弹簧12本身用于对止回阀17受到的力进行缓冲,并且止回阀17本身带有出气口使在缓冲的同时可排气,固定杆7本身采用紧配的方式固定在第二齿轮盘5的一侧端,固定杆7起到连接连杆6的作用,当固定杆7在做圆周运动时会带动连杆6上升或下降,马达1为一颗5系560马达组成,马达转速20000转,经由气缸头9出气孔出气,每分钟的造压次数为20000转/(53/11齿=4151次,止回阀17的上方本身带有三个出气孔,止回阀配合弹簧12主要控制缸内气体只出不进,不会影响被充气物的气压流失,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具体使用何种型号的马达1由熟悉本领域的相关技术人员自行选择,且以上关于马达1等均属于现有技术,本方案不做赘述。
46.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4,还包括:
47.弹簧12,弹簧12设有三个,三个弹簧1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于气缸头9的底端;
48.止回阀17,止回阀17固定连接于三个弹簧12的另一端,止回阀17的圆周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圈10;
49.进气阀19,进气阀19设于连杆6的顶端;
50.第二螺丝18,第二螺丝18设有两个,两个第二螺丝18均螺纹连接于马达1的顶端。
51.本实施例中:连杆6在上升或下降时会带动y型圈15同时会在第二支架8的圆周内壁滑动,y型圈15在上升至顶部最高处时缸体内被挤压的空气会对顶部的止回阀17挤压,止回阀17受到空气挤压时会对三个弹簧12挤压使其收缩,通过三个弹簧12的收缩让止回阀17呈打开状,然后通过第二支架8本身带有的三个出气孔出气。
52.具体的请参阅图2,第二支架8的顶端开设有三个第一螺纹孔16,三个第一螺纹孔16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一螺丝13,气缸头9的顶端开设有三个第四螺丝孔21,三个第一螺丝13分别螺纹连接于三个第四螺丝孔21内。
53.本实施例中:三个第一螺纹孔16呈三角状开设在第二支架8的顶端,三个第四螺丝孔21均开设在气缸头9的顶端,并且三个第一螺纹孔16和三个第四螺丝孔21呈纵向对齐,这使人员使用工具将三个第一螺丝13分别螺纹连接于三个第一螺纹孔16和三个第四螺丝孔21内,并且其中一个第一螺丝13于其中一个第一螺纹孔16和其中一个第四螺丝孔21一一对应,得以使气缸头9牢牢的固定在第二支架8的顶端不易松动,并且后续在维修时也更加便捷。
54.具体的请参阅图4,第一支架3的一侧端开设有两个第二螺纹孔14,两个第二螺纹孔14内均螺纹连接有第二螺丝18。
55.本实施例中:人员将马达1固定完毕后,为了预防马达1在第一支架3的一端固定不稳,人员将两个第二螺丝18分别安装在两个第二螺纹孔14内,然后工作人员使用工具对两个第二螺丝18转动,使两个第二螺丝18分别螺纹贯穿两个第二螺纹孔14内并螺纹连接于马达1的一侧端。
56.具体的请参阅图1,第一支架3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胶垫4。
57.本实施例中:胶垫4用于对第一支架3的前后两端进行防护,使第一支架3减少不必要的磨损,对产品整体减轻振动和减少噪音。
58.具体的请参阅图1-图4,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盘5相啮合,y型圈15滑动连接于第二支架8的圆周内壁。
59.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盘5的啮合,这使第一齿轮11与第二齿轮盘5转动时更加稳定。
6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人员在使用装置时,人员使用plc控制器对马达1控制启动,马达1启动时,马达1的两个输出轴带动表面固定的风扇2和第一齿轮11转动,风扇2转动时会对马达1连接的零部件散热降温,第一齿轮11在转动时会啮合传动带动表面的第二齿轮盘5转动,第二齿轮盘5转动时会带动一侧端固定的固定杆7同时移动,固定杆7会跟随第二齿轮盘5的转动圆周移动,固定杆7在转动时会带动连杆6活动,使连杆6上升或下降,连杆6上升下降时会带动顶端固定的y型圈15同时移动,y型圈15在下降时,连杆6本身带有的进气阀会打开吸取外部的气体,与此同时三个止回阀17均呈封闭装置,使第二支架8
内气体只出不进,不会影响被充气物的气压流失,同时在y型圈15向上压迫时,y型圈15会对第二支架8内的空气挤压,止回阀17受到空气挤压时会对三个弹簧12挤压使其收缩,通过三个弹簧12的收缩让止回阀17呈打开状,然后通过第二支架8本身带有的三个出气孔出气,然后在通过气缸头9本身带有的出气孔排出,以此使在气压输出损耗得以降到最低,并且气流量得到提升,使在充气时效率更快。
61.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