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对空气悬架中空气泵的温度调节架构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914243发布日期:2024-02-02 21:42阅读: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对空气悬架中空气泵的温度调节架构及方法与流程

本技术涉及悬架系统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针对空气悬架中空气泵的温度调节架构及方法。


背景技术:

1、主动悬架系统中,空气泵是一个关键部件,它是整套系统高压气体的来源,空气弹簧举升改变车身姿态都是需要使用空气泵产生的高压气体;但是空气泵有一个缺点,就是工作时噪音较大,尤其是在新能源车型上,噪音问题尤为明显。

2、为解决上述问题,通常目前的空气泵都会在其外部增加一个厚厚的隔音罩,隔音罩能够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但是对空气泵的散热极不友好,而空气泵通常都是有过热保护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电子器件损坏,一般过热温度设定在120℃(常规情况下,空气泵短时间连续多起举升降低循环,就会导致空气泵因散热能力不足而导致过热)。针对该情况,目前普遍的冷却方式就是自然冷却,但因为空气泵有厚厚的隔音罩,这会导致空气泵在过热后散热极慢,降低到95℃通常就需要20-30min,而空气泵过热会导致主动悬架系统将临时不可用,车身姿态将暂时不可调,这在驾驶员有需要调整时是极不友好的。

3、现有技术一中公开了一种电控空气悬架车高调节控制方法,包括空气弹簧系统、车辆和控制方法。所述空气弹簧系统包括多个空气弹簧、蓄压器和多通阀,每个所述空气弹簧对应所述车辆的一个悬架设置,每个所述空气弹簧具有第一通气口和第二通气口;所述蓄压器设置在所述空气弹簧系统的供气管路上,用于通过所述空气弹簧的第一通气口和所述空气弹簧的第二通气口向所述空气弹簧提供气压。如此,在行驶过程中,如果车辆遇到碰撞、高速过弯或湿滑路面等危险工况时,空气弹簧可快速响应从而解决主动安全问题。

4、现有技术一的缺点是,空气泵自然散热冷却速度非常慢,需要长时间等待恢复,由于散热能力差,空气泵长时间工作在一个较高的温度没有针对空气泵冷却的有效控制方法,存在空气泵经常过热的问题,因过热问题容易影响空气弹簧操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针对空气悬架中空气泵的温度调节架构及方法,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空气泵难以平衡噪音和过热的技术问题。

2、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对空气悬架中空气泵的温度调节架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架构包括动力电池系统、空气泵系统、温度采集组件、以及控制组件,所述空气泵系统包括空气泵和设置在空气泵中的气泵冷却管路,该管路包括设置在空气泵上的气泵冷却液进水口和气泵冷却液出水口,气泵冷却液进水口连接位于电池冷却液进水口的第一阀体,气泵冷却液出水口连接所述第一阀体和位于电池冷却液出水口的第二阀体,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均连接动力电池系统的三个回路;

3、控制组件用于根据温度采集组件采集的环境温度、电池运行温度、以及气泵运行温度,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的开关状态、以及动力电池系统中对冷却液的温度调节状态,以调节所述气泵运行温度。

4、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针对空气悬架中空气泵的温度调节架构;所述方法包括:

5、利用温度采集装置采集环境温度、电池运行温度、以及气泵运行温度,通过控制第一阀体和第二阀体的开关状态、以及动力电池系统中对冷却液的温度调节状态,调节所述气泵运行温度。

6、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环境温度通过设置于电池散热器一侧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得到;

7、所述电池运行温度通过设置在电池冷却液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采集得到;

8、所述气泵运行温度通过设置在气泵冷却液出口处的温度传感器得到。

9、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

10、在气泵运行温度不大于预设阈值时,断开空气泵与动力电池系统的连接,以利用环境空气对空气泵进行降温;

11、在气泵运行温度大于预设第一阈值、且电池运行温度符合预设第二阈值范围时,利用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对空气泵进行降温;

12、在气泵运行温度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电池运行温度大于预设第二阈值范围的上限、且环境温度小于预设第三阈值时,通过第三回路上的电池散热器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降温,并利用降温后的冷却液对空气泵进行降温;

13、在气泵运行温度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电池运行温度大于预设第二阈值范围的上限、且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第三阈值时,利用第二回路上的空调系统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降温,并利用降温后的冷却液对空气泵进行降温。

14、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两个阀体,接通空气泵与动力电池系统的连接、接通第一回路、以及断开其他两个回路,以利用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对动力电池和空气泵进行降温;

15、通过所述两个阀体,接通空气泵与动力电池系统的连接、接通第一回路、以及接通第三回路,以利用第三回路上的电池散热器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并利用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对动力电池和空气泵进行降温;

16、通过所述两个阀体,接通空气泵与动力电池系统的连接、接通第一回路、以及接通第三回路,以利用第二回路上的空调系统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并利用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对动力电池和空气泵进行降温。

17、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方法包括:

18、在气泵运行温度大于预设第一阈值、且电池运行温度大于预设电池极限温度阈值时,利用第二回路上的空调系统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降温,并利用降温后的冷却液对空气泵进行降温。

19、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两个阀体,接通空气泵与动力电池系统的连接、接通第一回路、以及接通第三回路,以利用第二回路上的空调系统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进行降温,并利用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对动力电池和空气泵进行降温。

20、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在气泵运行温度不大于预设阈值时,断开空气泵与动力电池系统的连接,以利用环境空气对空气泵进行降温,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21、在气泵运行温度不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电池运行温度符合预设第二阈值范围时,利用环境空气对空气泵进行降温;

22、在气泵运行温度不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电池运行温度大于预设第二阈值范围的上限、且环境温度小于预设第三阈值时,利用环境空气对空气泵进行降温,并利用第三回路中的电池散热器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降温;

23、在气泵运行温度不大于预设第一阈值、电池运行温度大于预设第二阈值范围的上限、且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第三阈值时,利用环境空气对空气泵进行降温,并利用第二回路中的空调系统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降温;

24、在气泵运行温度不大于预设第一阈值、且环境温度大于预设环境极限温度阈值时,利用环境空气对空气泵进行降温,并利用第二回路中的空调系统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降温。

25、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气泵运行温度小于预设第一阈值并大于预设第四阈值、且电池运行温度小于预设第二温度阈值的下限时,通过空气泵系统的冷却液和第一回路上的加热装置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进行增温。

26、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气泵运行温度小于预设第四阈值、且电池运行温度小于预设第二温度阈值的下限时,通过第一回路上的加热装置对动力电池系统的冷却液进行增温。

2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28、通过将空气泵系统并联至动力电池系统中,提供环境空气和动力电池系统冷却液两种冷却介质,根据环境和各系统温度,灵活选择针对空气泵的温度调节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