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43074发布日期:2024-05-11 00:23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压泵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流体机械、液压泵,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泵。


背景技术:

1、用于输送具有液体压力的泵统称为液压泵,液压泵可用于泵送水、油液、浆、固液多相流等液体。现有的液压泵/离心泵包括蜗壳、离心叶轮、转轴、支撑导流架、轴承、第一流径、背压腔,叶轮的后侧面与蜗壳的后侧部之间形成有背压腔,第一流径开设于转轴的轴心,第一流径具有一定的平衡/调节轴向力、减小流动损失的作用。但现有的液压泵仍然存在平衡/调节轴向力效果较差,流动损失较大,抗汽蚀性能、泵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液压泵,其通过第一流径、第二流径、导流槽的设计,能够平衡/调节液压泵/离心泵的轴向力,减小振动,将背压腔的部分液体引导至叶轮腔的进口端,减小流动损失,提高液压泵的抗汽蚀性能,从而能够提高液压泵的效率、运行稳定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液压泵,其包括蜗壳(1)、离心叶轮(2)、转轴(3)、支撑导流架(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第一流径(7)、第二流径(8)、背压腔(p),叶轮安装于蜗壳内且叶轮安装于转轴上,蜗壳包括进口管(11)、压水室(12)、后侧部(13),叶轮的后侧面与后侧部之间形成有背压腔;其特征在于:支撑导流架设置于蜗壳的进口管内,支撑导流架与转轴的左端部的外周面之间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设置于叶轮的前侧,后侧部与转轴的外周面之间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设置于叶轮的后侧,背压腔分别通过第一流径、第二流径与叶轮腔相连通,第一流径(7)的流动路径为:背压腔(p)→第二轴承(6)→转轴第一内通道→支撑导流架与转轴的左端部之间构成的导流腔(43)→第一轴承(5)→叶轮第一进口端,第二流径(8)的流动路径为:背压腔(p)→转轴第二内通道→叶轮第二进口端,叶轮第二进口端位于叶轮第一进口端的下游或后侧。

4、进一步地,所述离心叶轮(2)包括前盘(21)、后盘(22)、第一叶片(23)、第二叶片(24)、轮毂(25),多个第一叶片、多个第二叶片沿周向交替间隔分布并连接于前盘与后盘之间,后盘的径向内周侧设置有轮毂;第一流径(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径向通道(71)、第一轴向通道(72),多个第一径向通道沿周向分布,第一径向通道开设于转轴上,第一径向通道设置于第二轴承的右侧,第一轴向通道沿转轴的轴心延伸并延伸至转轴的左端面。

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流径(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径向通道(81)、第二轴向通道(82)、第三径向通道(83),多个第二流径沿周向分布,多个第二径向通道沿周向分布,第二径向通道开设于轮毂和转轴上,第二轴向通道开设于转轴上并位于第一轴向通道的外周侧,多个第三径向通道沿周向分布,第三径向通道开设于转轴上。

6、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径(7)的出口端对应于叶轮的第一叶片(23)的前缘设置,第二流径(8)的出口端对应于叶轮的第二叶片(24)的前缘设置,第三径向通道设置于第一叶片的前缘与第二叶片的前缘之间。

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导流架(4)包括导流筋(41)、导流帽(42),多个导流筋沿周向分布,导流筋的径向外端连接于进口管内壁,导流筋的径向内端连接于导流帽,导流帽呈弧形,导流帽与转轴的左端部之间构成导流腔(43),导流腔分别于第一轴承、第一轴向通道相连通。

8、进一步地,所述转轴(3)包括第一轴段(31)、第二轴段(32)、第一台阶部(33)、第二台阶部(34),第一轴段的右端部设置有第一台阶部、第二台阶部,第一轴段通过第一台阶部与轮毂(25)的左端部台阶定位配合,第一轴段通过第二台阶部与第二轴段的左端部台阶定位配合,第一台阶部、第二台阶部位于第三径向通道(83)与第二径向通道(81)之间。

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段(31)的外周面设置有导流槽(35),多个导流槽沿周向分布,导流槽设置于第一叶片(23)的前缘与第二叶片(24)的前缘之间,导流槽的上游端邻近第三径向通道(83)的出口孔端设置。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为弧形叶片,且第一叶片的内径小于第二叶片的内径,导流槽呈弧形,且导流槽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叶片和/或第二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导流槽的数量为第一叶片或第二叶片数量的2-8倍。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为滚动轴承。

12、本发明的一种液压泵,其通过第一流径、第二流径的设计,能够平衡/调节液压泵/离心泵的轴向力,减小振动,将背压腔的部分液体引导至叶轮腔的进口端,减小流动损失,提高液压泵的抗汽蚀性能,从而能够提高液压泵的效率、运行稳定性。其通过导流槽的设计,能够对第一流径、第二流径出口端的引流进行导流,减少第二叶片前缘处的紊流,能够进一步地减小流动损失,提高液压泵的抗汽蚀性能,从而能够提高液压泵的效率、运行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液压泵,其包括蜗壳(1)、离心叶轮(2)、转轴(3)、支撑导流架(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第一流径(7)、第二流径(8)、背压腔(p),叶轮安装于蜗壳内且叶轮安装于转轴上,蜗壳包括进口管(11)、压水室(12)、后侧部(13),叶轮的后侧面与后侧部之间形成有背压腔;其特征在于:支撑导流架设置于蜗壳的进口管内,支撑导流架与转轴的左端部的外周面之间安装有第一轴承,第一轴承设置于叶轮的前侧,后侧部与转轴的外周面之间安装有第二轴承,第二轴承设置于叶轮的后侧,背压腔分别通过第一流径、第二流径与叶轮腔相连通,第一流径(7)的流动路径为:背压腔(p)→第二轴承(6)→转轴第一内通道→支撑导流架与转轴的左端部之间构成的导流腔(43)→第一轴承(5)→叶轮第一进口端,第二流径(8)的流动路径为:背压腔(p)→转轴第二内通道→叶轮第二进口端,叶轮第二进口端位于叶轮第一进口端的下游或后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叶轮(2)包括前盘(21)、后盘(22)、第一叶片(23)、第二叶片(24)、轮毂(25),多个第一叶片、多个第二叶片沿周向交替间隔分布并连接于前盘与后盘之间,后盘的径向内周侧设置有轮毂;第一流径(7)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径向通道(71)、第一轴向通道(72),多个第一径向通道沿周向分布,第一径向通道开设于转轴上,第一径向通道设置于第二轴承的右侧,第一轴向通道沿转轴的轴心延伸并延伸至转轴的左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流径(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径向通道(81)、第二轴向通道(82)、第三径向通道(83),多个第二流径沿周向分布,多个第二径向通道沿周向分布,第二径向通道开设于轮毂和转轴上,第二轴向通道开设于转轴上并位于第一轴向通道的外周侧,多个第三径向通道沿周向分布,第三径向通道开设于转轴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径(7)的出口端对应于叶轮的第一叶片(23)的前缘设置,第二流径(8)的出口端对应于叶轮的第二叶片(24)的前缘设置,第三径向通道设置于第一叶片的前缘与第二叶片的前缘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导流架(4)包括导流筋(41)、导流帽(42),多个导流筋沿周向分布,导流筋的径向外端连接于进口管内壁,导流筋的径向内端连接于导流帽,导流帽呈弧形,导流帽与转轴的左端部之间构成导流腔(43),导流腔分别于第一轴承、第一轴向通道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3)包括第一轴段(31)、第二轴段(32)、第一台阶部(33)、第二台阶部(34),第一轴段的右端部设置有第一台阶部、第二台阶部,第一轴段通过第一台阶部与轮毂(25)的左端部台阶定位配合,第一轴段通过第二台阶部与第二轴段的左端部台阶定位配合,第一台阶部、第二台阶部位于第三径向通道(83)与第二径向通道(81)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段(31)的外周面设置有导流槽(35),多个导流槽沿周向分布,导流槽设置于第一叶片(23)的前缘与第二叶片(24)的前缘之间,导流槽的上游端邻近第三径向通道(83)的出口孔端设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叶片、第二叶片为弧形叶片,且第一叶片的内径小于第二叶片的内径,导流槽呈弧形,且导流槽的倾斜方向与第一叶片和/或第二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同,导流槽的数量为第一叶片或第二叶片数量的2-8倍。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液压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为滚动轴承。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压泵,其包括蜗壳(1)、叶轮(2)、转轴(3)、支撑导流架(4)、第一轴承(5)、第二轴承(6)、第一流径(7)、第二流径(8)、背压腔(P),蜗壳包括进口管(11)、压水室(12)、后侧部(13);其特征在于:支撑导流架设置于蜗壳的进口管内,支撑导流架与转轴的左端部的外周面之间安装有第一轴承,后侧部与转轴的外周面之间安装有第二轴承,背压腔分别通过第一流径、第二流径与叶轮腔相连通。本发明能够平衡液压泵的轴向力,减小振动,减小流动损失,提高液压泵的抗汽蚀性能,从而能够提高液压泵的效率、运行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栾晓萍,樊玲琳,张鑫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哈罗德液压流体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