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505190发布日期:2023-09-20 17:16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


背景技术:

1、无创呼吸机适用于临床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该仪器可提供持续的气道正压。使用中,应针对病人呼吸暂停的不同程度,采用不同的气道压力进行治疗。呼吸机均是通过风机和湿化器为患者提供适应气体,而且呼吸机是在患者一旁使用的,因此噪音较小尤为重要,而噪音的产生大多来自于风机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以及气体流动所产生,目前呼吸机上的风机模组部分中从机壳进气口至风机进气口之间的气体流动通道较短且单一,使气体流动通道内气体流量和压力无法分散,从而造成气体流动通道的稳定性差且产生的噪音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流动通道的稳定性差且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音风机模组,包括上机壳、下机壳以及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设置在所述上机壳和所述下机壳扣设的空间内,所述上机壳和所述风机组件之间形成上气道,所述下机壳与所述风机组件之间形成下气道,所述上气道和所述下气道均至少为两条,所述上气道一端与所述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气道的一端连通,所述下气道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组件连通。

4、优选地,所述下气道的内壁上设置降噪部。

5、优选地,所述下机壳内设置第一导风部和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均为“c”字型,所述第一导风部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部内,所述第一导风部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导风部的出口相背离。

6、优选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风机、降噪减震部、上气道盖板以及下气道盖板,所述上气道盖板设置在所述上机壳内并形成所述上气道,所述下气道盖板设置在所述下机壳内并形成所述下气道,所述风机通过降噪减震部设置在所述上气道盖板和所述下气道盖板之间,所述上气道盖板上设置第一通风口,所述下气道盖板上设置第二通风口,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

7、优选地,所述降噪减震部包括降噪减震棉和柔性支撑件,所述降噪减震棉设置在所述风机顶部与所述上气道盖板之间,所述柔性支撑件呈盆状,所述风机设置在所述柔性支撑件内,所述柔性支撑件的底部设置与所述下气道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风机的进气口设置。

8、优选地,所述柔性支撑件的顶部外周上设置延伸沿,所述延伸沿上设置第三通风口,所述第三通风口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上机壳和所述下机壳相互扣合在所述延伸沿的边缘上。

9、优选地,还包括转接头,所述延伸沿上设置连接密封圈,所述转接头与所述风机组件通过所述连接密封圈连接,所述转接头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检测位。

10、优选地,所述上机壳的进风管道内设置格栅,所述进风管道上设置流量传感器,所述流量传感器的两个检测点分别位于所述格栅的两侧。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呼吸机,包括上述的静音风机模组。

12、优选地,还包括湿化罐,所述湿化罐与所述静音风机模组的出气口连接。

13、本申请采用以上技术方案,至少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上机壳与风机组件之间形成上气道,下机壳与风机组件之间形成下气道,并且上下气道均至少为两条,上下气道之间连通,采用此种方式来延长气道长度,从而削弱气体流动的能量,并且分流气体,进而降低每条气道内的流量与压力,保证气道的稳定,最终保证整个静音风机模组的稳定运行,减少气流噪音与运行不稳定产生的振动噪音。

15、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技术特征:

1.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机壳(1)、下机壳(2)以及风机组件(3),所述风机组件(3)设置在所述上机壳(1)和所述下机壳(2)扣设的空间内,所述上机壳(1)和所述风机组件(3)之间形成上气道(4),所述下机壳(2)与所述风机组件(3)之间形成下气道(5),所述上气道(4)和所述下气道(5)均至少为两条,所述上气道(4)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下气道(5)的一端连通,所述下气道(5)的另一端与所述风机组件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气道(5)的内壁上设置降噪部(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机壳(2)内设置第一导风部(7)和第二导风部(8),所述第一导风部(7)和所述第二导风部(8)均为“c”字型,所述第一导风部(7)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导风部(8),所述第二导风部(8)设置在所述第一导风部(7)内,所述第一导风部(7)的出口和所述第二导风部(8)的出口相背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3)包括风机(9)、降噪减震部(10)、上气道盖板(11)以及下气道盖板(12),所述上气道盖板(11)设置在所述上机壳(1)内并形成所述上气道(4),所述下气道盖板(12)设置在所述下机壳(2)内并形成所述下气道(5),所述风机(9)通过降噪减震部(10)设置在所述上气道盖板(11)和所述下气道盖板(12)之间,所述上气道盖板(11)上设置第一通风口(13),所述下气道盖板(12)上设置第二通风口(14),所述第一通风口(13)和所述第二通风口(1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减震部(10)包括降噪减震棉(15)和柔性支撑件(16),所述降噪减震棉(15)设置在所述风机(9)顶部与所述上气道盖板(11)之间,所述柔性支撑件(16)呈盆状,所述风机(9)设置在所述柔性支撑件(16)内,所述柔性支撑件(16)的底部设置与所述下气道(5)连通的通孔(17),所述通孔(17)对应所述风机(9)的进气口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支撑件(16)的顶部外周上设置延伸沿(18),所述延伸沿(18)上设置第三通风口(19),所述第三通风口(19)连通所述第一通风口(13)和所述第二通风口(14),所述上机壳(1)和所述下机壳(2)相互扣合在所述延伸沿(18)的边缘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接头(20),所述延伸沿(18)上设置连接密封圈(21),所述转接头(20)与所述风机组件(3)通过所述连接密封圈(21)连接,所述转接头(20)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检测位(22)。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壳(1)的进风管道(23)内设置格栅(24),所述进风管道(23)上设置流量传感器(25),所述流量传感器(25)的两个检测点分别位于所述格栅(24)的两侧。

9.一种呼吸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静音风机模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呼吸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湿化罐(26),所述湿化罐(26)与所述静音风机模组的出气口连接。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静音风机模组及呼吸机,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气体流动通道的稳定性差且噪音较大的技术问题。该静音风机模组包括上机壳、下机壳以及风机组件,风机组件设置在上机壳和下机壳扣设的空间内,上机壳和风机组件之间形成上气道,下机壳与风机组件之间形成下气道,上气道和下气道均至少为两条,上气道一端与进气口连通,另一端与下气道的一端连通,下气道的另一端与风机组件连通。本技术采用上下气道与多气道的方式,有效的延长气道长度,削弱气体流动的能量,从而降低每条气道内的流量与压力,保证气道的稳定,从而减少气流噪音与运行不稳定产生的振动噪音。

技术研发人员:石荣,郭庆宁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健奥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1
技术公布日:2024/1/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