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啮合齿轮泵的主动齿轮轴力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822585发布日期:2023-10-22 10:07阅读:34来源:国知局
外啮合齿轮泵的主动齿轮轴力平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齿轮泵,特别是涉及一种外啮合齿轮泵的主动齿轮轴力平衡结构。


背景技术:

1、齿轮泵是在化工、航空、动力机械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容积泵,其生产规模大、产品型号多、更新换代快。在齿轮泵的结构设计中,在泵入口压力较低的情况下,对于主动齿轮轴的轴向力问题通常是不予以考虑的。但在入口压力较高的情况下,则由于入口压力高所造成的主动齿轮轴的轴向力会严重影响泵的性能,甚至造成泵的损坏。为消除主动齿轮轴的轴向力,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将主动齿轮轴从后盖板伸出,因为主动齿轮轴必须从前盖板伸出以和电机轴连接,这样由于轴分别从前盖板和后盖板伸出,因而保证了主动齿轮轴没有轴向力。但在一些应用中,主动齿轮轴不允许从后盖板伸出,这样如何消除主动齿轮轴的轴向力就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2、图1为传统齿轮泵主动齿轮轴结构示意图。主动齿轮轴11从前盖板6上的孔伸出,在后盖板8一侧的轴则不能够伸出。为使得主动齿轮轴上的轴向力尽可能小,在泵板9的端面上开有通向入口的油槽10。假设入口压力为p1,主动齿轮轴11的轴径为d,由于从前盖板6伸出的主动齿轮轴上的端面压力为0,而在后盖板8处的主动齿轮轴11上的端面压力为p1,则主动齿轮轴所受的轴向力合力为这个力作用齿轮端面上,会造成主动齿轮轴11齿轮端面和前盖板6之间的磨损,影响泵的性能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外啮合齿轮泵的主动齿轮轴力平衡结构,其结构合理,易于装配,可以有效解决齿轮泵在入口压力高并且主动齿轮轴不能从后盖板伸出时产生的主动齿轮轴的轴向力问题。

2、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外啮合齿轮泵的主动齿轮轴力平衡结构,包括主动齿轮、主动轴、泵体、前盖板、后盖板、泵板,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安装于所述泵体的前端与后端,所述主动轴安装于所述泵体中并与所述前盖板、后盖板连接,所述泵板位于所述后盖板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的轴孔处开有两个第一键槽孔,主动轴的对应位置上开有两个第二键槽孔,所述主动齿轮和主动轴通过键与所述第一键槽孔、第二键槽孔配合而实现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和主动轴之间的配合为动配合。

4、其中,所述主动轴为一个阶梯轴,在后盖板一侧的轴径大于前盖板一侧的轴径。

5、其中,所述后盖板内安装有止推环,在所述主动轴的后盖板轴头处安装有止推垫。

6、其中,所述泵板的端面上开设有一个与入口相通的槽。

7、本实用新型的外啮合齿轮泵的主动齿轮轴力平衡结构,适用于入口压力高并且主动齿轮轴不能从后盖板伸出的齿轮泵,在该齿轮泵的入口压力较高并且主动轴不能从后盖板端伸出的情况下,可以基本消除由入口压力产生的轴向力,提高了泵的性能,保证了泵的可靠性。

8、相应的所述齿轮泵采用此结构后,能大大提高了齿轮泵的应用领域,在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输送高入口压力介质时,都可以采用此种结构。



技术特征:

1.外啮合齿轮泵的主动齿轮轴力平衡结构,包括主动齿轮、主动轴、泵体、前盖板、后盖板、泵板,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安装于所述泵体的前端与后端,所述主动轴安装于所述泵体中并与所述前盖板、后盖板连接,所述泵板位于所述后盖板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的轴孔处开有两个第一键槽孔,主动轴的对应位置上开有两个第二键槽孔,所述主动齿轮和主动轴通过键与所述第一键槽孔、第二键槽孔配合而实现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和主动轴之间的配合为动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啮合齿轮泵的主动齿轮轴力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为一个阶梯轴,在后盖板一侧的轴径大于前盖板一侧的轴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啮合齿轮泵的主动齿轮轴力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盖板内安装有止推环,在所述主动轴的后盖板轴头处安装有止推垫。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外啮合齿轮泵的主动齿轮轴力平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板的端面上开设有一个与入口相通的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一种外啮合齿轮泵的主动齿轮轴力平衡结构,包括主动齿轮、主动轴、泵体、前盖板、后盖板、泵板,所述前盖板与后盖板安装于所述泵体的前端与后端,所述主动轴安装于所述泵体中并与所述前盖板、后盖板连接,所述泵板位于所述后盖板的外侧,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齿轮的轴孔处开有两个第一键槽孔,主动轴的对应位置上开有两个第二键槽孔,所述主动齿轮和主动轴通过键与所述第一键槽孔、第二键槽孔配合而实现连接,所述主动齿轮和主动轴之间的配合为动配合。本技术可以基本消除由入口压力产生的轴向力,提高了泵的性能,保证了泵的可靠性。相应的齿轮泵采用此结构后,能大大提高了齿轮泵的应用领域。

技术研发人员:于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津市兆川机电制造厂
技术研发日:20230427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