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控负载敏感片式多路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60478发布日期:2024-05-20 11:45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控负载敏感片式多路阀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液压元器件,具体是一种电控负载敏感片式多路阀。


背景技术:

1、高空作业车液压主控阀的控制系统多为负载敏感系统,在复合操作中多个执行机构的流量按比例分配,具有明显的操控优越性。目前低行程的高空作业车多采用阀前压力补偿形式,高行程多采用阀后压力补偿形式。阀后压力补偿形式具有良好的抗流量饱和性能,而阀前压力补偿形式不具有抗流量饱和特性,即阀前压力补偿形式的控制阀,流量欠饱和时,流量优先流向负载压力相对较低的执行机构,负载压力相对较高的执行机构无法工作,直接影响复合动作的操控性。

2、低行程的高空作业车所需流量小于高行程,液压系统配置时更具可优化性,为进一步降低成本,可以进一步的搭载更低排量的变量泵,此时泵的输出流量已不能满足复合动作所需的总流量,阀前压力补偿形式已不能满足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或缺陷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控负载敏感片式多路阀,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2、一种电控负载敏感片式多路阀,包括2个及2个以上的工作联、进油联和尾联;所述工作联包括阀体、电磁阀、大阀盖、小阀盖、主阀芯组件、压力补偿阀芯、单向阀和端口溢流阀;

3、所述阀体上设有主油路、进油腔、补偿阀进油腔、补偿阀出油腔、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回油腔、先导进油腔和先导回油腔;

4、所述先导进油腔和先导回油腔通过大阀盖、小阀盖与主阀芯组件连接;

5、所述进油腔通过阀芯节流槽与补偿阀进油腔连接;

6、所述补偿阀进油腔通过压力补偿阀芯、单向阀与补偿阀出油腔连接;

7、所述补偿阀出油腔通过阀芯节流槽与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连接;

8、所述第一工作油口、第二工作油口通过端口溢流阀与回油腔连接。

9、进一步地,还包括油路,所述油路包括变量泵、油箱、主油路、ls反馈油路、回油油路、第一阀芯组件、第二阀芯组件、第三阀芯组件、第四阀芯组件和第五阀芯组件。

10、进一步地,变量泵上设有出油口,所述主油路的一侧与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另一侧与各工作联连通;

11、所述回油油路一侧与油箱连通,另一侧与各工作联连通;所述ls反馈油路一端与压力补偿阀芯连接,另一端与外部变量泵相连并根据反馈的油压大小调整泵的排量以改变泵的出口流量,以驱动执行机构运行,同时ls反馈油路上设置有恒流阀和ls溢流阀;所述主油路与回油油路之间设有主溢流阀;

12、所述主油路依次与第一阀芯组件、第二阀芯组件、第三阀芯组件、第四阀芯组件、第五阀芯组件连通;各所述压力补偿阀芯分别与第一阀芯组件、第二阀芯组件、第三阀芯组件、第四阀芯组件、第五阀芯组件连通;所述压力补偿阀芯和第一阀芯组件、压力补偿阀芯与第二阀芯组件、压力补偿阀芯与第三阀芯组件、压力补偿阀芯与第四阀芯组件和压力补偿阀芯与第五阀芯组件之间连通。

13、进一步地,主油路与先导进油腔,先导回油腔之间设有先导供油阀,主油路通过先导供油阀减压后提供先导油路的油源。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采用阀后补偿形式,抗流量饱和性能好,操控性优越,并且采用多路阀的结构形式,各功能模块集成于阀块为一体,结构紧凑,轻量化,更利于节能降本。



技术特征:

1.一种电控负载敏感片式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包括2个及2个以上的工作联(200)、进油联(201)和尾联(202);所述工作联(200)包括阀体(4)、电磁阀(7)、大阀盖(6)、小阀盖(5)、主阀芯组件(10)、压力补偿阀芯(2)、单向阀(9)和端口溢流阀(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负载敏感片式多路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油路,所述油路包括变量泵、油箱、主油路(301)、ls反馈油路(302)、回油油路(303)、第一阀芯组件(401)、第二阀芯组件(402)、第三阀芯组件(403)、第四阀芯组件(404)和第五阀芯组件(40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控负载敏感片式多路阀,其特征在于,变量泵上设有出油口,所述主油路(301)的一侧与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另一侧与各工作联(200)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控负载敏感片式多路阀,其特征在于,主油路(301)与先导进油腔(107),先导回油腔(108)之间设有先导供油阀(504),主油路(301)通过先导供油阀(504)减压后提供先导油路的油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液压元器件,具体是一种电控负载敏感片式多路阀,包括2个及2个以上的工作联、进油联和尾联;所述工作联包括阀体、电磁阀、大阀盖、小阀盖、主阀芯组件、压力补偿阀芯、单向阀和端口溢流阀。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采用阀后补偿形式,抗流量饱和性能好,操控性优越,并且采用多路阀的结构形式,各功能模块集成于阀块为一体,结构紧凑,轻量化,更利于节能降本。

技术研发人员:邓炜昕,董浩,郝振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烟台艾迪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3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