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式液下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304阅读:7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吸式液下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液下泵,特别是一种自吸式液下泵。
液下泵是石油、化工、医药及食品工业上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潜入式离心泵,其工作特点是园盖板以下部分浸入腐蚀介质中,因此叶轮、涡壳、支架管及出液管与腐蚀介质相接触部分为不锈钢制件,所以它不能应用于强腐蚀介质,由于液下泵属长轴悬臂运转,所以当液下深度超过1.5m时,对制造工艺要求较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出现的具有强耐腐蚀性能的氟塑料液下泵,其机加工难度远没有其防腐蚀工艺难度来得大,因此液下泵液下深度的增大,不仅影响了使用寿命,同时使生产成本急剧上升。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液下泵,即自吸式液下泵来代替现有的不锈钢液下泵和氟塑料液下泵。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根据自吸离心泵的原理,于涡壳上方装一个箱体,涡壳出口联接弯管穿过箱体底而置于箱体中,同时从箱体底部至涡壳联结轴向回流管,立式电机和出液管装在箱盖上,叶轮直接装在电机加长轴上,至此便构成自吸式液下泵,泵中与腐蚀流体相接触部分,采用不锈钢或全塑模压、金属表面包容塑料,所说的塑料可以是硬聚氯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丙烯、耐酸石棉酚醛塑料、聚苯硫醚、聚砜、聚碳酸酯、氯化聚醚及氟塑料或氟塑料合金。
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性能可靠、寿命长及造价低等优点。
以下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结构的原理图。
参照图1、根据自吸泵的工作原理,实现自吸在结构上必须满足(1)泵体内有足够的贮液容积、且泵体进口不得低于某一高度;(2)泵体内有足够容积的气液分离室,且泵体出口不得低于某一高度;(3)经气液分离室分离出来的液体应不断回流到叶轮中去,因此需有足够大的回流截面,为此,在涡壳〔3〕和压盖〔5〕的上方有一箱体〔12〕,它与涡壳〔3〕出口用弯管〔9〕连通,且弯管〔9〕出口伸入箱体〔12〕内一定高度,此外从箱体〔12〕与涡壳〔3〕之间有一轴向回流孔〔2〕,进液管〔1〕从一定的高度上向下通向叶轮〔4〕的入口,立式电机〔8〕与出液口〔11〕均装箱盖〔10〕上,弯管〔9〕,箱体〔12〕、箱盖〔10〕之间的结合面不能泄漏。显然,箱体〔12〕下半部,弯管〔9〕涡壳〔3〕及进液管〔1〕的一段形成贮液室,而箱体〔12〕上半部与出液口〔11〕形成气液分离室,如此便构成了具有自吸能力的离心泵作为自吸式液下泵,应在涡壳〔3〕底部装一园形底板〔7〕,同时,进液管〔1〕插入储罐内的端部应有一个网状过滤器〔13〕。当泵安装完毕即预先加入一定量的输送介质,以后随时起动均不需再加输送介质了。当电机〔8〕转动时,通过短轴〔6〕使叶轮〔4〕高速运转,在运转时,由于泵体的气液分离室和轴向回流孔〔2〕的循环作用,不断抽排掉泵和管路内的空气,随即泵送液体。电机〔8〕停止后,泵的贮液室内仍有一定量的贮液,于是电机一起动,即可泵送液体。
权利要求
1.一种主要由箱体[12]、涡壳[3]、叶轮[4]、轴向回流孔[2]及立式电机[8]组成的自吸式液下泵,其特征是(a)箱体[12]与下方的涡壳[3]之间用弯管[9]与轴向回流孔[2]连通,使箱体[12]既是贮液室又是气液分离室,形成了自吸功能,(b)与腐蚀介质接触部分采用不锈钢制件或全塑模压、金属表面塑料包容的方法。
2.按权利要求
1所规定的自吸式液下泵,其特征是弯管〔9〕出口伸入箱体〔12〕内一定的高度,同时该出口指向出液口〔11〕。
3.按权利要求
1所规定的自吸式液下泵,其特征是所说的塑料是硬聚氯乙烯、聚丙烯、高密度聚乙烯、聚碳酸脂、耐酸石棉酚醛塑料、聚苯硫醚、聚矾、氯化聚醚及氟塑料或氟塑料合金。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腐蚀自吸式液下泵,泵中与腐蚀介质接触部分采用不锈钢或者采用塑料全塑模压、金属表面包容塑料层来获得优良的耐腐蚀性能。它比之现行的不锈钢液下泵或氟塑料液下泵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防腐性能优良、寿命长及造价低等优点。该泵还可以代替化学工业应用极为广泛的耐腐蚀离心泵,以实现操作自动控制。
文档编号F04D1/00GK86208651SQ86208651
公开日1987年12月12日 申请日期1986年11月6日
发明者吴声震 申请人:吴声震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