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阻流体无阀压电泵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83831阅读:来源:国知局
导体和主阻流体的引流面配合完成引流作用,阻流面配合完成阻流作用,有利于形成更大的流阻差。
[0025]3、现有无阀压电泵泵腔多为圆柱体,形成一个圆柱形边界的流场,本实用新型对泵侧壁进行了特殊设计,使泵侧壁在与泵座安装后,形成矩形边界的流场,与矩形边界流场相比,圆柱形边界的流场较分散,矩形流场更利于形成大的流阻差。
【附图说明】
[00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3为复合阻流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4为复合阻流体与泵座形成的矩形流场空间示意图
[0030]图5为泵腔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1 ] 图中,1-泵腔,2-泵座,3-压电振子,4-前导体,5-主阻流体,6_第一流体进出管,7-第二流体进出管,8-引流面,9-阻流面,10-第一引流面,11-第二引流面,12-第三阻流面,13-阻挡装置,14-对称轴,15-流体通道,h1-流道,h2流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0033]如图1至图5所示:
[0034]复合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包括泵座2、泵侧壁、泵上盖,三者围成泵腔1,泵腔I端面上安装有压电振子3 ;泵座2上设置有阻流体,泵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泵腔与外界的第一流体进出管6、第二流体进出管7,第一流体进出管6、第二流体进出管7对称设置在泵侧壁上,阻流体包括前导体4和主阻流体5,前导体4和主阻流体5均为对称型结构,二者对称轴14重合,对称轴14的两端分别朝向第一流体进出管6、第二流体进出管7 ;前导体4具有引流面8和阻流面9,引流面8朝向第一流体进出管6,流体进出泵腔I时,起分流引导作用;阻流面9朝向主阻流体5,流体进出泵腔I时,起阻流引导作用;主阻流体5包括引流面和阻流面,引流面朝向前导体4的阻流面9,阻流面朝向第二流体进出管7。
[0035]在本实施例中,前导体选用“V”形,“V”形的尖端面为引流面8,朝向第一流体进出管6 ;与尖端面相对的一面为阻流面9,朝向主阻流体5 ;“V”形尖端的两个侧面朝向从第一流体进出管6进入的流体,引导流体沿着两个侧面的方向流动,起到引流的作用,与尖端面相对的一面朝向主阻流体5,即朝向从第二流体进出管7流入的流体,由于这一面形成以深“V”型槽,对流体阻力大,因此起到阻挡流体从第二流体进出管7流入泵腔I的目的。
[0036]在本实施例中,主阻流体5的引流面有两个,阻流面有一个,主阻流体的结构包括第一引流面10、第二引流面11和第三阻流面12,第一引流面10靠近前导体4,对称轴14两侧的第一引流面10延伸成一 “V”型,“V”形的尖端的方向朝向前导体4 ;第二引流面11为弧形曲面;第三阻流面12为陡直端面,朝向第二流体进出管7。第一引流面10和第二引流面11辅助前导体4的引流面8达到引流、分流的作用,第三阻流面12起到阻挡第二流体进出管7流体流入的作用。第三阻流面12的宽度大于第二引流面11。主阻流体5的对称轴14处形成一流体通道15,在流体流进、流出泵腔I的过程中,流体通道15起到辅助引流的作用。
[0037]无阀压电泵设计的目的是在流体进出的过程中实现较大的流阻差,流体在泵腔内的流场内流动,流场的结构不同,也会对阻流引流起到不同的效果。泵侧壁上,以第一流体进出管6、第二流体进出管7的连线为对称轴,分别设置了竖直的阻挡装置13,阻挡装置13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对称轴。泵侧壁与泵座2安装后,阻挡装置13垂直于泵座2,并与泵座2相接,与泵座2共同构成一矩形流场。流体仅可在两阻挡装置13构成的流场内流动,进出栗月£ 1
[0038]流体总是从第一流体进出管6、第二流体进出管7同时进出泵腔I的,流体正向流入泵腔I的过程中,前导体4的引流面对从第一流体进出管6流入的流体起引导作用,主阻流体5的第一引流面10、第二引流面11也起到辅助引流的作用,由流体惯性作用,流体沿前导体4与阻流装置13之间的流道hi以及主阻流体5与阻流装置13之间的流道h2流动,绕过主阻流体5流入泵腔1,呈现小流阻;流体反向流入泵腔I的过程中,主阻流体5的第三阻流面12和前导体4的阻流面9对从第二流体进出管7进入的流体起阻流的作用,大部分流体被主阻流体5的第三阻流面12阻挡,一部分流体经由流体通道15流入阻流面9形成的“V”形空间,被阻挡,还有一小部分流体经由流道h2流入泵腔,该过程整体效果为大阻流,从宏观上看,流体流入泵腔I的过程中,从第一流体进出管6流入的流体较从第二流体进出管7流入的流体多;同理,流体流出泵腔I的过程中,从第二流体进出管7流出的流体较从第一流体进出管6流出的流体多。
【主权项】
1.复合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包括泵座、泵侧壁、泵上盖,三者围成泵腔,泵腔端面上安装有压电振子;泵座上设置有阻流体,泵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泵腔与外界的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对称设置在泵侧壁上,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流体包括顺次排列的至少一个前导体和至少一个主阻流体,所述前导体具有引流面和阻流面,引流面朝向第一流体进出管,流体进出泵腔时,起分流引导作用;阻流面朝向主阻流体,流体进出泵腔时,起阻流作用;所述主阻流体包括引流面和阻流面,引流面朝向前导体的阻流面,阻流面朝向第二流体进出管;所述主阻流体阻流面的端面的横向端面大于所述前导体阻流面的横向端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前导体和主阻流体呈直线排列,均为对称型结构,对称轴重合,对称轴的两端分别朝向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导体为“V”形,“V”形的尖端面为引流面,朝向第一流体进出管;与尖端面相对的一面为阻流面,朝向主阻流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复合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阻流体包括第一引流面、第二引流面和第三阻流面,第一引流面靠近前导体,对称轴两侧的第一引流面延伸成一“V”型,“V”形的尖端朝向前导体;第二引流面为弧形曲面;第三阻流面为陡直端面,朝向第二流体进出管。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阻流面的宽度大于第二引流面。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复合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阻流体的对称轴处形成一流体通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合阻流体无阀压电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侧壁上,以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的连线为对称轴,分别设置了竖直的阻挡装置,阻挡装置的长度方向平行于对称轴,泵侧壁与泵座安装后,阻挡装置垂直于泵座,并与泵座相接,与泵座共同构成一矩形流场。
【专利摘要】异形复合阻流体无阀压电泵,泵腔端面上安装有压电振子;泵座上设置有阻流体,泵侧壁上设置有连接泵腔与外界的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对称设置在泵侧壁上,阻流体包括前导体和主阻流体,前导体和主阻流体均为对称型结构,对称轴重合,对称轴的两端分别朝向第一、第二流体进出管;前导体具有引流面和阻流面,引流面朝向第一流体进出管,流体进出泵腔时,起分流引导作用;阻流面朝向主阻流体,流体进出泵腔时,起阻流引导作用;主阻流体包括引流面和阻流面,引流面朝向前导体的阻流面,阻流面朝向第二流体进出管。异形复合阻流体无阀压电泵较采用形状规则的阻流体的无阀压电泵可实现更好的泵送效果。
【IPC分类】F04B43-04
【公开号】CN204493144
【申请号】CN201520162880
【发明人】纪晶, 胡彩旗, 李胜多
【申请人】青岛农业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0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