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油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93387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油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器具,尤其是一种输油泵。
【背景技术】
[0002]针对专利申请号为201020505933.3的实用新型专利,泵体为热塑性弹性可胀缩的囊状泵体,在实验室使用时,操作人员挤压泵体,手部用力不均,且用力较大,时间持久,出油连续性、稳定性差,给实验和操作人员带来诸多困扰。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输油泵,它不仅省力,而且提高了出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其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输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0004]泵体、弧形夹板、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出油管、进油管和T型板,所述泵体为囊状,且两端开口 ;所述泵体一端与第一单向阀固接,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固接;所述第一单向阀与进油管脱卸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与出油管脱卸连接,所述弧形夹板包括第一弧形夹板和第二弧形夹板,所述弧形夹板一端为竖直直板,其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弧形夹板另一端与T型板一端铰链接,所述第二弧形夹板另一端与T型板另一端铰链接。
[0005]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泵体选用弹性且可胀缩材料。
[0006]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是由进油到出油方向。
[0007]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省力,提高了出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08]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本实用新型A处的局部剖视图;
[0010]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弧形夹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2]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输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3]泵体1、弧形夹板2、第一单向阀3、第二单向阀4、出油管41、进油管31和T型板24,所述泵体I为囊状,且两端开口 ;所述泵体I 一端与第一单向阀3固接,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4固接;所述第一单向阀3与进油管31脱卸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4与出油管41脱卸连接,所述弧形夹板2包括第一弧形夹板22和第二弧形夹板23,所述弧形夹板2 —端为竖直直板,其上设有通孔21 ;所述第一弧形夹板22另一端与T型板24 —端铰链接,所述第二弧形夹板23另一端与T型板24另一端铰链接。
[0014]优选的,所述泵体I选用弹性且可胀缩材料。
[0015]进一步,所述第一单向阀3和第二单向阀4的导通方向是由进油到出油方向。
[0016]具体工作过程:
[0017]一、先闭合弧形夹板,排除泵体内的空气;松开弧形夹板,腔内形成真空,打开第一单向阀,燃油从进油管通过第一单向阀进入泵体腔内,这是泵体腔内充满燃油;
[0018]二、关闭第一单向阀后,闭合弧形夹板,将螺栓穿装于通孔,这时可以借助电动扳机,将螺栓预紧的同时打开第二单向阀,腔内燃油通过第二单向阀流向出油管;
[0019]三、螺栓紧固的程度根据实际需要泵油的程度决定。
[0020]上面以举例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凡基于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改动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输油泵,其特征在于,包括:泵体(I)、弧形夹板(2)、第一单向阀(3)、第二单向阀(4)、出油管(41)、进油管(31)和T型板(24),所述泵体⑴为囊状,且两端开口 ;所述泵体(I) 一端与第一单向阀(3)固接,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4)固接;所述第一单向阀(3)与进油管(31)脱卸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⑷与出油管(41)脱卸连接,所述弧形夹板(2)包括第一弧形夹板(22)和第二弧形夹板(23),所述弧形夹板(2) —端为竖直直板,其上设有通孔(21);所述第一弧形夹板(22)另一端与T型板(24) —端铰链接,所述第二弧形夹板(23)另一端与T型板(24)另一端铰链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输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I)选用弹性且可胀缩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输油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向阀(3)和第二单向阀⑷的导通方向是由进油到出油方向。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器具,尤其是一种输油泵。其包括:泵体、弧形夹板、第一单向阀、第二单向阀、出油管、进油管和T型板,所述泵体为囊状,且两端开口;所述泵体一端与第一单向阀固接,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固接;所述第一单向阀与进油管脱卸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与出油管脱卸连接,所述弧形夹板包括第一弧形夹板和第二弧形夹板,所述弧形夹板一端为竖直直板,其上设有通孔;所述第一弧形夹板另一端与T型板一端铰链接,所述第二弧形夹板另一端与T型板另一端铰链接,所述泵体选用弹性且可胀缩材料,所述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是由进油到出油方向。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它不仅省力,而且提高了出油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IPC分类】F04B43/00, F04B53/10
【公开号】CN204646604
【申请号】CN201520259909
【发明人】董一凡
【申请人】董一凡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