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液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25123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混液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稠油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液接头,尤其是用于稠油的混液接头。
【背景技术】
[0002]普通稠油表现为拟塑性流体形态,特、超稠油表现为膨胀性流体形态,都存在启动压力,视粘度会随着流体两端的压差增大而增大。油田进入开采中后期,产能逐渐下降,含水上升,原油粘度因轻组份减少会增大,为适应现场需求,采用小栗径抽油栗生产,由于进液口径减小,在原油和水流度比差异的影响下,表现为只产水不产油。再者,稠油在提升及集输过程中,由于稠油与水分离,粘度增大,挂在管壁,形成阻力,影响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液接头,例如用于稠油的混液接头,使进出抽油栗的液体处于水包油状态,有利于含原油液体进栗及减小稠油在出栗后提升及集输过程中的阻力。
[000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混液接头,所述混液接头包括:
[0005]管体,所述管体具有内壁和由所述内壁形成的液体流通的通道;
[0006]混液构件,设置在所述管体中并位于所述液体流通的通道上;
[0007]所述混液构件包括:环状的钢圈、以及沿所述钢圈的弦向设置的钢片,所述钢圈的外壁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壁上,所述钢圈的外壁的半径等于所述内壁的半径,所述钢片与所述钢圈所在的平面相交形成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倾角,所述钢片为长条形。
[0008]进一步地,所述钢片经过所述钢圈的直径并且关于所述钢圈的直径对称。
[0009]进一步地,所述混液构件的数目为多个,各所述混液构件的钢圈相互平行。
[0010]进一步地,各所述混液构件的钢片与各钢圈所在的平面相交形成相同的角度,并且相邻两个所述混液构件的钢片之间的夹角相等。
[0011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混液构件的钢圈之间的间距相等。
[0012]进一步地,所述钢片与所述钢圈所在的平面相交形成45度角。
[0013]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混液构件的钢片之间的夹角为30度至45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内径为40毫米至100毫米。
[0015]进一步地,所述钢片厚度为1.5毫米,宽15毫米。
[0016]进一步地,所述混液构件的数目为3至6个。
[0017]本实用新型中,管体中设有混液构件,混液构件包括:环状的钢圈、以及沿所述钢圈的弦向设置的钢片,所述钢片与所述钢圈所在的平面相交形成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倾角,因而,钢片对管体的液体流通的通道能够起到扰流的作用,使进出抽油栗的液体处于水包油状态,有利于含原油液体进栗及减小稠油在出栗后提升及集输过程中的阻力。降低集输能耗。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混液接头的整体结构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混液接头的整体结构的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混液构件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为混液构件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号说明:
[0023]1管体10液体流通的通道12内壁3混液构件31钢圈33钢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混液接头包括:
[0026]管体1,所述管体具有内壁12和由所述内壁12形成的液体流通的通道10;
[0027]混液构件3,设置在所述管体1中并位于所述液体流通的通道10上;
[0028]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混液构件3包括:环状的钢圈31、以及沿所述钢圈的弦向设置的钢片33,所述钢圈的外壁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壁12上,所述钢圈31的外壁的半径等于所述内壁12的半径,以便钢圈31的外壁固定在管体1的内壁12上,所述钢片33与所述钢圈31所在的平面相交形成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倾角b,所述钢片33为长条形,这样,扰流效果较好。管体中设有混液构件,混液构件包括:环状的钢圈、以及沿所述钢圈的弦向设置的钢片,所述钢片与所述钢圈所在的平面相交形成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倾角,因而,钢片对管体的液体流通的通道能够起到扰流的作用,使进出抽油栗的液体处于水包油状态,有利于含原油液体进栗及减小稠油在出栗后提升及集输过程中的阻力。降低集输能耗。
[0029]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所述钢片33经过所述钢圈31的直径并且关于所述钢圈的直径对称,便于制作,而且扰流作用较好。
[0030]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混液构件3的数目为多个,各所述混液构件的钢圈相互平行,以形成整体的扰流作用。
[0031]进一步地,各所述混液构件的钢片33与各钢圈31所在的平面相交形成相同的角度,并且如图2所示,相邻两个所述混液构件的钢片之间的夹角a相等,以形成均匀的扰流作用。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混液构件的钢片之间的夹角为30度至45度,以获得合理的扰流角度。
[0032]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相邻所述混液构件的钢圈之间的间距相等,以获得合理的扰流间距。
[0033]进一步地,所述钢片与所述钢圈所在的平面相交形成45度角,使每个混液构件由较佳的扰流角度。
[0034]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内径与抽油管相同,如内径40毫米至100毫米,长度150至300毫米,以连接抽油栗,这种接头为适合稠油用的短接。
[0035]进一步地,所述钢片33厚度为1.5毫米,宽15毫米,保证一定的扰流面积和相应的厚度。
[0036]进一步地,所述混液构件的数目为3至6个,这样,经过多次扰流,能够形成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0037]制作时,现场采用直径62毫米,长度200毫米短接,内置由厚1.5毫米,宽15毫米钢片做成的钢圈,直径处45度角焊接厚1.5毫米,宽20毫米钢片,依次按30度角排列4个混液构件(钢圈外径应略小于短接内径,可以点焊在短接内表面,也可以在短接内预先焊接或螺丝旋入阻挡块,各钢圈先预先焊接好,一起放入短接即可,所有内表面(例如,管体内壁、钢片)进行特氟龙涂层处理,即管体内壁、或者钢片表面具有特氟龙涂层,形成混液接头(混液短接总成)。
[0038]使用时,现场在某井栗的进出口各接入混液短接总成2个,在液量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含水下降4%,原日产液15吨,日产油2.25吨,含水85%,现日产液16吨,日产油3.04吨,含水81%,见到了明显增油降水效果。
[003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不改变现有抽油工作状态,易于推广;表面憎油处理,不易堵塞。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栗进口的油水混液,实现稠油进栗容易。
[004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分在不冲突的条件下可以相互组合,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混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液接头包括: 管体,所述管体具有内壁和由所述内壁形成的液体流通的通道; 混液构件,设置在所述管体中并位于所述液体流通的通道上; 所述混液构件包括:环状的钢圈、以及沿所述钢圈的弦向设置的钢片,所述钢圈的外壁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壁上,所述钢圈的外壁的半径等于所述内壁的半径,所述钢片与所述钢圈所在的平面相交形成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倾角,所述钢片为长条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片经过所述钢圈的直径并且关于所述钢圈的直径对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液构件的数目为多个,各所述混液构件的钢圈相互平行。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液接头,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混液构件的钢片与各钢圈所在的平面相交形成相同的角度,并且相邻两个所述混液构件的钢片之间的夹角相等。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液接头,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混液构件的钢圈之间的间距相等。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片与所述钢圈所在的平面相交形成45度角。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液接头,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混液构件的钢片之间的夹角为30度至45度。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的内径为40毫米至100毫米。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片厚度为1.5毫米,宽15毫米。10.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液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混液构件的数目为3至6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液接头,所述混液接头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具有内壁和由所述内壁形成的液体流通的通道;混液构件,设置在所述管体中并位于所述液体流通的通道上;所述混液构件包括:环状的钢圈、以及沿所述钢圈的弦向设置的钢片,所述钢圈的外壁设置在所述管体的内壁上,所述钢圈的外壁的半径等于所述内壁的半径,所述钢片与所述钢圈所在的平面相交形成大于0度小于180度的倾角,所述钢片为长条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不改变现有抽油工作状态,易于推广。
【IPC分类】F04B53/16
【公开号】CN205135977
【申请号】CN201520876648
【发明人】余波, 姜元元, 申园, 李春辉, 张俊杰, 崔春雨, 陈林凤, 夏云棚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4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