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回流静音四腔微型隔膜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19833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内回流静音四腔微型隔膜泵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内回流静音四腔微型隔膜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由泵体上壳、泵体下壳、进出水阀座、膜片、四腔顶杆和斜度甩块组成,其中四腔顶杆套在泵体下壳的滑柱上,四腔顶杆的底部设有斜度甩块;四腔顶杆的顶部穿过膜片支撑座连接到膜片,该膜片通过膜片固定卡固定在膜片支撑座上,膜片的顶部安装进出水阀座;送水口连通泵体上壳内的出水腔,抽水口连通泵体上壳内的进水腔;该内回流静音四腔微型隔膜泵具有以下优点:一、四个真空腔大大提高了功率和喷流压力;二、运动装置安装在轴承上,使用寿命长;三、带有限压回流装置,安全稳定,有效保护隔膜泵;四、安装方便,且损坏后能够更换配件。五、声音极小,极大减少噪音对工作及生活的影响。
【专利说明】
内回流静音四腔微型隔膜泵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隔膜栗领域,尤其是一种内回流静音四腔微型隔膜栗。
【背景技术】
[0002]隔膜栗又称控制栗,是执行器的主要类型,通过接受调节控制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借助动力操作去改变流体流量。隔膜栗在过程控制中的作用是接受调节器或计算机的控制信号,改变被调介质的流量,使被调参数维持在所要求的范围内,从而达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隔膜栗是容积栗中较为特殊的一种形式。它是依靠一个隔膜片的来回鼓动而改变工作室容积来吸入和排出液体的。
[0003]现有的隔膜栗具有以下缺陷:功率小、运动的部位没有轴承、使用寿命短、不带限压内回流、使用范围窄、喷出的流体压力低,且批量生产安装不便,如损坏只能更换总成,不能更换配件。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功率大、使用寿命长、带有限压回流装置、安装方便,且损坏后能够更换配件的内回流静音四腔微型隔膜栗。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内回流静音四腔微型隔膜栗,包括栗体,所述栗体由栗体上壳、栗体下壳、进出水阀座、膜片、四腔顶杆和斜度甩块组成,其中四腔顶杆套在栗体下壳的滑柱上,四腔顶杆的底部设有斜度甩块,该斜度甩块安装在轴承内,斜度甩块的顶面倾斜设置;四腔顶杆的顶部穿过膜片支撑座连接到膜片,该膜片通过膜片固定卡固定在膜片支撑座上,膜片的顶部安装进出水阀座,该进出水阀座与膜片之间构成四个真空腔,每个真空腔内设有一进水腔止回阀片;进出水阀座的顶部中心设有送水口,送水口的外周设有四个抽水口,分别连通四个真空腔;送水口内安装出水腔止回阀片;送水口连通栗体上壳内的出水腔,抽水口连通栗体上壳内的进水腔,其中送水口与出水腔之间设有出水腔密封圈;出水腔连通栗体上壳上的进水管口,进水腔连通栗体上壳上的出水管口,出水腔和进水腔均通过内回流孔连通栗体上壳顶部的回流腔,该回流腔内安装回流密封垫,回流密封垫的顶部安装弹簧座,弹簧的底部安装在弹簧座内,顶部连接回流阀盖,该回流阀盖与栗体上壳固定连接。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栗体底部连接电机,该电机的转轴穿过栗体下壳连接到斜度甩块。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出水腔止回阀片通过上固定卡与进出水阀座连接。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内回流静音四腔微型隔膜栗具有以下优点:一、四个真空腔大大提高了功率和喷流压力;二、运动装置安装在轴承上,使用寿命长;三、带有限压回流装置,安全稳定,有效保护隔膜栗;四、安装方便,且损坏后能够更换配件。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一;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二;
[001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三;
[001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四。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1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内回流静音四腔微型隔膜栗,包括栗体,所述栗体由栗体上壳8、栗体下壳20、进出水阀座12、膜片15、四腔顶杆17和斜度甩块19组成,其中四腔顶杆17套在栗体下壳20的滑柱上,能够沿滑柱上下滑动,四腔顶杆17的底部设有斜度甩块19,该斜度甩块19安装在轴承18内,电机31转轴穿过栗体下壳20连接到斜度甩块19,该斜度甩块19的顶面呈一定斜度;四腔顶杆17的顶部穿过膜片支撑座16连接到膜片15,该膜片15通过膜片固定卡14固定在膜片支撑座16上,膜片15的顶部安装进出水阀座12,该进出水阀座12与膜片15之间构成四个真空腔,每个真空腔内设有一进水腔止回阀片13;进出水阀座12的顶部中心设有送水口 121,送水口 121的外周设有四个抽水口 122,分别连通四个真空腔;送水口 121内安装出水腔止回阀片11,该出水腔止回阀片11通过上固定卡10与进出水阀座12连接;送水口 121连通栗体上壳8内的出水腔,抽水口 122连通栗体上壳8内的进水腔,其中送水口 121与出水腔之间设有出水腔密封圈9;出水腔连通栗体上壳8上的进水管口6,进水腔连通栗体上壳8上的出水管口 7,出水腔和进水腔均通过内回流孔5连通栗体上壳8顶部的回流腔,该回流腔内安装回流密封垫4,回流密封垫4的顶部安装弹簧座3,弹簧2的底部安装在弹簧座3内,顶部连接回流阀盖I,该回流阀盖I与栗体上壳8固定连接。
[001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电机31转轴穿过栗体下壳20与斜度甩块19相连,斜度甩块19置于轴承18内,斜度甩块19与四腔顶杆17相临的端面呈一定的斜度,当电机31带动斜度甩块19旋转时,在斜面的作用下四腔顶杆17会出现来回上下移动的效果,膜片15通过膜片固定卡14与膜片支撑座16相连,四个进水腔止回阀片13分别置于膜片15与进水阀座形成的真空腔内,当四腔顶杆17上下来回活塞式运动时,带动膜片15上下来回移到,当对应的腔的膜下向下移动时,该腔内呈现负压,此时出水腔止回阀片11闭紧,进水腔止回阀片13张开,水通过抽水口 122被吸进该腔内,当该腔对应的膜片15呈向上运动时腔内受到压力进水腔止回阀片13闭紧,出水腔止回阀片11打开,水从送水口 121被压出水出口,完成抽水工作流程,在四腔顶杆17的作用下交叉对应的两个腔呈相同的运动方向,相邻的两相腔呈相反的运动方向。
[0016]当出水端出水口被关闭时,由于电机31仍然在工作会造成出水端压力不停的增加,对于栗体与能源都是一种无端的损耗,因此在栗体上壳8顶端设有内回流孔5,内回流孔5上端有回流密封垫4、弹簧座3、弹簧2、回流阀盖I,当出水端压力到达一度的程度后弹簧2会被挤压,回流密封垫4与栗体上壳8之间会被压力压出空隙,由此水便可以通过内回流孔5再次进入进水管口 6内循环反复,起到了泄压的作用,减少了栗体的负荷与磨损。
[0017]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0018]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主权项】
1.内回流静音四腔微型隔膜栗,包括栗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栗体由栗体上壳(8)、栗体下壳(20)、进出水阀座(12)、膜片(15)、四腔顶杆(17)和斜度甩块(19)组成,其中四腔顶杆(17)套在栗体下壳(20)的滑柱上,四腔顶杆(17)的底部设有斜度甩块(19),该斜度甩块(19)安装在轴承(18)内,斜度甩块(19)的顶面倾斜设置;四腔顶杆(17)的顶部穿过膜片支撑座(16)连接到膜片(15),该膜片(15)通过膜片固定卡(14)固定在膜片支撑座(16)上,膜片(15)的顶部安装进出水阀座(12),该进出水阀座(12)与膜片(15)之间构成四个真空腔,每个真空腔内设有一进水腔止回阀片(13);进出水阀座(12)的顶部中心设有送水口(121),送水口(121)的外周设有四个抽水口(122),分别连通四个真空腔;送水口(121)内安装出水腔止回阀片(II);送水口(121)连通栗体上壳(8)内的出水腔,抽水口(122)连通栗体上壳(8)内的进水腔,其中送水口(121)与出水腔之间设有出水腔密封圈(9);出水腔连通栗体上壳(8)上的进水管口(6),进水腔连通栗体上壳(8)上的出水管口(7),出水腔和进水腔均通过内回流孔(5)连通栗体上壳(8)顶部的回流腔,该回流腔内安装回流密封垫(4),回流密封垫(4)的顶部安装弹簧座(3),弹簧(2)的底部安装在弹簧座(3)内,顶部连接回流阀盖(I),该回流阀盖(I)与栗体上壳(8)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回流静音四腔微型隔膜栗,其特征在于,所述栗体底部连接电机(31),该电机(31)的转轴穿过栗体下壳(20)连接到斜度甩块(1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回流静音四腔微型隔膜栗,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腔止回阀片(11)通过上固定卡(10)与进出水阀座(12)连接。
【文档编号】F04B43/04GK205503413SQ201620251382
【公开日】2016年8月24日
【申请日】2016年3月30日
【发明人】刘庆祥
【申请人】刘庆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