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泄漏水力吹灰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5936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泄漏水力吹灰调节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无泄漏水力吹灰调节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设计方案这种无泄漏水力吹杰阀由阀体,阀座、阀杆和阀瓣所组成,本阀门为顶开成式,阀门在弹簧力的作用下表现为常闭阀门。阀体进水口位于阀体下端,出水口位于阀体的侧端,阀体内中空设有阀腔,阀腔内的中部阀杆上套设有波纹管组件,阀杆的下端穿过阀腔下端中部的导向套与阀瓣中端连成一体,阀腔下端与出水口相接的外面上在与阀瓣的周边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阀座,阀座边内的阀腔下端设有与阀腔相通的通孔,阀杆上端穿过阀盖内的导套和导套上端的弹簧外露在防尘套外端,波纹管组件的下端垫片与阀腔内的阀杆密封连成一体。所述的波纹管组件由波纹管和中部带孔的并与波纹管上下端密封的波纹管上端垫片和波纹管下端垫片所组成,波纹管上端垫片位于阀腔上端与阀盖之间,波纹管下端垫片与阀腔内的阀杆周边密封连成一体。所述位于防尘套内的阀杆上固定有弹簧挡片,弹簧位于弹簧挡片与阀盖上端之间,弹簧顶压弹簧挡片使阀体常闭。所述阀瓣通过备紧螺母固定在阀杆下端。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克服了传统产品的易泄漏难开闭,难维护的现象;该阀门开启关闭灵活且无泄漏,阀瓣可拆卸方便了维护,使用寿命比传统相同的阀门提高近50%左右。
波纹管组件由波纹管和中部带孔的并与波纹管上下端密封的波纹管上端垫片10和波纹管下端垫片20所组成,波纹管上端垫片位于阀腔上端与阀盖8之间,这样在阀腔上端与阀盖之间压紧的情况下密封阀腔。阀盖两侧边设有紧固螺栓5通过其上的紧固螺母6将套设在其上的阀盖及防尘套2固定在阀体上,波纹管下端垫片与阀腔内的阀杆周边密封连成一体,从而实现使阀杆密封在阀腔内并可上下运动。
防尘套的作用在于防尘,其套设在阀盖上端的阀杆上,其周边用紧固螺栓固定在阀体上。防尘套内的阀杆上固设有弹簧挡片3、弹簧位于弹簧挡片与阀盖上端的弹簧垫片7之间,弹簧顶压弹簧挡片使阀体常闭。阀瓣是通过备紧螺母14固定在阀杆下端。
本实用新型导套和导向套用铜制作,作用是使阀杆在其内无偏差运行。
波纹管组件与阀杆1下端采用氩弧焊接密封,消除了下端点的泄漏可能,波纹管组件上端为一平面垫片夹在阀体与阀盖8之间由紧固螺栓压紧固定,消除了动态泄漏,阀杆与导向套及导套之间留有1-2毫米的间隙,动作灵活方便。
可拆卸式的阀瓣密封面为橡胶软密封结构,在确定了阀杆有效行程距离后用备紧螺母备紧,一段时间使用后可进行自由拆卸维修更换阀瓣,而不必更换阀门主体,大大地节约资金。
无泄漏水力吹灰阀门整体采用了钢制结构,保证了阀门的自身强度,当控制系统中压柄顶向阀杆顶头时压缩弹簧阀瓣随即被打开,水即由进水口流入阀腔再经其侧端的出水口流出,当一个行程周期结束后,由于弹簧回复力的作用阀杆带动阀瓣向上关闭阀门,此时,阀门处于止回状态,水压越大密封效果越好。
总之,本实用新型由于改变了动态填料密封结构消除了泄漏,可拆卸式阀瓣结构方便使用和维护,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约生产资金。
权利要求1.一种无泄漏水力吹灰调节阀,由阀体、阀座、阀杆所组成,其特征在于阀体为顶开式开闭阀体,阀体进水口位于阀体下端,出水口位于阀体的侧端,阀体内中空设有阀腔,阀腔内的中部阀杆上套设有波纹管组件,阀杆的下端穿过阀腔下端中部的导向套与阀瓣中端连成一体,阀腔下端与出水口相接的外面上在与阀瓣的周边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阀座,阀座边内的阀腔下端设有与阀腔相通的通孔,阀杆上端穿过阀盖内的导套和导套上端的弹簧外露在防尘套外端,波纹管组件的下端垫片与阀腔内的阀杆密封连成一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泄漏水力吹灰调节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波纹管组件由波纹管和中部带孔的并与波纹管上下端密封的波纹管上端垫片和波纹管下端垫片所组成,波纹管上端垫片位于阀腔上端与阀盖之间,波纹管下端垫片与阀腔内的阀杆周边密封连成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泄漏水力吹灰调节阀,其特征在于位于防尘套内的阀杆上固定有弹簧挡片,弹簧位于弹簧挡片与阀盖上端之间,弹簧顶压弹簧挡片使阀体常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泄漏水力吹灰调节阀,其特征在于阀瓣通过备紧螺母固定在阀杆下端。
专利摘要一种无泄漏水力吹灰调节阀,由阀体、阀座、阀杆所组成,阀体为顶开式开闭阀体,阀体进水口位于阀体下端,出水口位于阀体的侧端,阀体内中空设有阀腔,阀腔内的中部阀杆上套设有波纹管组件,阀杆的下端穿过阀腔下端中部的导向套与阀瓣中端连成一体,阀腔下端与出水口相接的外面上在与阀瓣的周边对应的位置上设有阀座,阀座边内的阀腔下端设有与阀腔相通的通孔,阀杆上端穿过阀盖内的导套和导套上端的弹簧外露在防尘套外端,波纹管组件的下端垫片与阀腔内的阀杆密封连成一体。
文档编号F16K1/00GK2499642SQ0123231
公开日2002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10日
发明者王从海 申请人:王从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